书城管理基业常青—企业长寿秘诀
21979000000037

第37章 叱咤商场的游戏规则(2)

为保证产品的质量,鲁冠球不断地更新设备、提高工人的技术水平。他宁肯减少分配,以增加积累,更新设备。在万向,新设备已占全厂设备的90%,其中有一半具有国内一流的水平。一位美国客商来万向考察时指着一台自动磨床说:“我们的工厂还没有使用这种设备。”鲁冠球还把智力开发当作是企业发展最大的后劲。他走大学,跑工厂,求科研部门,从社会上聘请了19位教授和工程师当厂里的兼职顾问。派出了44个人分别到5个大学的10个专业学习,培养厂里技术力量的“第二梯队”。他还在工厂内部创办业余技术学校,提高干部的管理能力和员工的技术水平。万向老职工都是培训班“二进宫”的学生。

鲁冠球承包万向节厂以后,厂里许多事情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过去,生产和管理单靠命令办事,干部忙得像过去催种催收的生产队长,下面员工则是推推诿诿。“包”字一落到每个车间、班组和个人,情况就发生展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班铃失去了作用,谁都想晚下班,多干活,车间主任只好拉电闸赶人下班。每一件产品的质量,不知道有多少双眼睛盯着它。工人自己干活的质量自己查,道道工序还相互查。员工自己立了一条规矩:多出一件废品按5件废品罚。滚针车间在没有更换新设备之前,全年生产的一千万根细如钢丝的滚针,他们硬是用眼睛一根一根检验把关的。

鲁冠球的整顿和改革,使这个乡镇企业生产规模从小到大,设备从土到洋,产品品种从少到多,质量由次到优,市场由国内到国外,为乡镇企业走出了一条创业之路。从鲁冠球承包前的1982年到1985年,全厂产值由553万元增加到1900多万元;在绝大部分钢材用议价买进、而产品按平价卖出的情况下,三年实现利润翻两番;产品品种从67个型号发展到100个;产品质量夺冠全国,有的指标超过国外先进水平。

全国冠军的“钱潮牌”万向节在万向人的共同努力下,产品质量在不断地提高。从此,“钱潮牌”万向节占领了全国60%以上的市场。

优质+守信:驶入国际市场的两只轮子

凭借质量过硬、信誉优良的产品,鲁冠球的万向节厂在全国有了较高的知名度,产品销量不断地上升,随之而来的是可喜的利润。然而,此时的鲁冠球并没有沾沾自喜,停足不前,而是把目光投向更高、更远的目标——国际市场。

1979年,当国产车万向节滞销的时候,鲁冠球在北京得知进口车的万向节奇缺,而对外开放以后,进口车将会越来越多。鲁冠球能成为真正企业家的一种本事,就是他能敏锐地识别信息的价值,迅速地把信息变成物质财富。在北京听到这个消息,他心里当即浮现出一个新的经营方针:要在国内同外国产品竞争,为国家填补这个空白。

果断决定后,一些进口车用的万向节很快试制出来了。为了快速抢占市场,鲁冠球制定了一条规定:把试制品送到用户手里,装到车上,一律奉送,只收试用的信息。

鲁冠球抓住质量、价格,以优质低价,把“钱潮”牌万向节产品打进国际市场,与外商打交道做生意。他到处搜集国外万向节的市场信息,寻找一切机会,让“钱潮牌”万向节在外国人面前露面,广交会、泰国评选会,大的、小的交易会都参加,200套、300套等小批量都卖。

“酒香不怕巷子深”。1984年春,美国派莱克斯公司代表奥当罗先生,从广交会上看到杭州万向节厂的产品,一直跟踪到了这个乡镇的工厂。他从这个车间看到那个车间,用行家的眼光审视每个角落。他看到,每个车间外边都是冬青作栅,碧桃和月季环抱,像是套在车间外边的方形花环。车间里如白璧无瑕,太阳光从窗外斜射进来,束束光柱里面看不见飞尘。

奥当罗先生随手拿起一个万向节零件到测试室亲自测试,连声称赞:“很好!很好!”这位美国商人当场同鲁冠球签订了协议,当年由这家乡镇企业向美方出口3万套万向节,通过美方的销售网,转销到世界各地。

优质产品是最好的推销员。随着产品的不断出口,二十多个国家的客商、专家和记者接踵而来。1985年2月23日到3月8日,鲁冠球应派莱克斯公司总部邀请飞往美国,考察和参观了这家公司所管的多伊尔公司和舍勒公司。在舍勒公司的大厅里,四个屏幕同时展示着这家公司在44个国家的销售网络。双方在美国签订意向书,在以后的5年,每年由万向节厂向美方出口20万套万向节。签字以后,美国这家生产万向节最大公司的总裁舍勒握住中国这位乡镇企业厂长的手说:“我们两家一起干,占领国际市场。”

1985年年底,美国舍勒公司特意从远洋发来的一份电报中写道:“我们对杭州万向节厂的技术表示敬意。”来电还希望鲁冠球能增加当年的供货数量。

鲁冠球有一种经营哲学,叫做“小财不舍,大财难来;只要国内外市场上都能吃香,薄利也能变厚利”。按达成的意向书,1986年鲁冠球应向美方出口20万套万向节。由于这个厂生产的“钱潮”牌万向节是名牌产品,国内争相购买,只能出口12万套。并且,生产一套出口产品,等于生产五套国产车万向节用的工时,所得利润要减少七八元。但是为了遵守自己所签的意向书,维护万向的良好信誉,鲁冠球还是豁出“吃亏”100多万元,出口了20万套万向节。

万向节厂占总产量60%的五种产品已达到了国际水平。鲁冠球满怀信心地说,要尽量拿出更多的产品到国际市场上去较量,为乡镇企业争荣誉,为国家创外汇。他在杭州人民大会堂讲党课时宣布,杭州万向节厂在“七五”期间,要把这种“吃亏”的出口买卖作为“主攻方向”,争取在3年之内,使这个乡镇企业成为中国独此一家的万向节出口基地。

鲁冠球的理想中有的目标是和数字连在一起的。他像熟知自留地里种植的五针松和龙柏似的,一口气能讲出关系自己事业发展前景的一长串数字:轿车社会保有量,美国是一亿六千万辆,日本约九千万辆,联邦德国两千多万辆……全世界共四亿辆,每年维修需要二亿二千万套万向节。

闯入这个世界市场,就是鲁冠球理想中的一个伟大目标,万向的优质和守信就像两只轮子一样载着鲁冠球的万向节驶入世界市场。

鲁冠球和全厂职工奋发图强,齐心协力开发出六十多个新品种,凭自己的实力打开了日本、意大利、法国、澳大利亚、前西德、香港等18个国家和地区的市场,每年创汇在229万美元以上。

万向的产品在国际市场占有了一席之地,万向人在国际市场这个大“课堂”里,学会了如何提高服务意识和自身素质。同时,鲁冠球也认识到企业要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在竞争中取胜,就必须靠质量、靠信誉,让企业走出去。

抵制金钱的诱惑:人无信不立

在鲁冠球的带领下,万向集团逐渐发展壮大起来了。这位曾经受尽贫穷折磨的农民企业家,却遇到了“金钱”的考验。

万向节厂实行承包后,按承包合同规定的分成比例,从1983年到1985年,三年累计下来,鲁冠球应得449000元的分成。这449000元在当时,对个人来说,可算得上是个天文数字的收入。

当初承包万向节厂时,鲁冠球估计最多一年能得一万元,没料到改革的潜力会有那么大,第一年就可得87000元。这笔钱该不该拿?当时合同上定的分成指标,像挂在高枝上的甜橘子,谁都想吃,谁也没敢伸手。那是要冒很大的风险的。合同规定,第一年毛利要比上一年增长52%,增加64万元,以后每年要递增10%,完不成合同规定的指标,每差一万元赔200元。鲁冠球把自留地上的苗木折价两万元作抵押,双方才在合同上签了字。合同有县司法局公证处的公证,完全具有法律效力。

作为合同的甲方,宁围乡政府明确表示合同要兑现。但这么大的数目,毕竟是改革中谁也没有想到的。这件事上报了上级领导机关。大家认为,承包伊始,应当按合同办事,不能见人家拿钱就变,对改革不利。

正在这时,在北京京丰宾馆开会的鲁冠球给乡政府寄来了一封信。他郑重地写道:“我愿意将承包超额利润分成部分全部献给企业,发展生产和进行智力开发,使企业办得更好。”于是,乡政府在接受鲁冠球建议的同时,鉴于他的特殊贡献,奖给他8700元。但鲁冠球为什么不按合同拿分成,多数人对此不理解,只有他自己心里清楚,却没有讲许多大道理。

1984年,万向节厂毛利润超过承包指标224万元,鲁冠球应得112000元。这一年,鲁冠球虽然先用自己的工资和奖金买了1000元国库券,但由于遇到特殊情况,厂里原定数额买不完,鲁冠球又用分成的12000元包揽了全厂没有买足的国库券的数量,其余的100000元捐献给乡里办教育事业。1985年国庆节前后,企业会计估算万向节厂这一年的利润要超过毛利润指标500多万元,按比例鲁冠球可以分到25万元。谁都明白这个数字的分量,鲁冠球即使照旧“风格”捐献10万元,也还有15万元。这点钱当时存在银行里,靠利息够两代人吃喝。多少个夜晚,多少次25万元的“诱惑”与冲击,始终没有改变鲁冠球心中的处世原则——人无信不立。

鲁冠球心里想的,不是他把这一年应分成的25万元再捐多少、自己留多少,而是想到过去自己因贫穷才带领6个人艰苦奋斗努力创业,愿望就是要实现共同富裕,回报社会。

他在厂里一连住了13年,没黑夜没白天地干,却没有搞出多少成绩,为什么这三年的利润能超额那么多?这三年自己一个人的作用和全厂近千名职工的作用应当怎么看?作为先富起来的党员、厂长,面对集体赚来的钱到底应当怎么办?

鲁冠球觉得自己在80年代遇到的这些“富问题”比过去遇到的“穷问题”似乎更复杂。想到靠借债30块钱自己才办了婚事,想喝碗酸梅汤兜里掏不出7分钱,想到那时愁得愿卖命也挣不到钱的窘境,他觉得自己很懂得金钱对人的吸引力和推动力。

面对25万元的“诱惑”,此时鲁冠球认为应该实现自己的愿望,兑现自己的诺言了。1985年的仲秋,钱塘江畔一片丰收景象,鲁冠球思想里的果实也成熟了。他在全县经济工作会议的讲台上,一条一条地说出了自己不拿40多万元分成钱的原因。他说:“第一,我承包万向节厂的目的,是为了增强企业自主权,把生产搞上去。这是我的事业、理想和追求。如果只是为了钱,我可以去搞别的,不一定要冒这个风险。第二,承包取得的成就,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主要是靠党的政策、全厂职工的苦干、社会各界的支持。第三,生产条件发生了变化。这三年,用集体的积累更新设备,花了306万元,还增加了300多个劳动力。签订合同时没有考虑这些,不够完善。那样办,生产越发展,我与职工的分配差距就越大。第四,我们是全乡人民集体所有的社会主义企业,分配上应体现按劳分配和共同富裕的原则,分配上一定要承认差别,但差距又不能太大。”

原合同第一条规定,在承包期内,“本合同还有未尽事项,需要变更、修改或废除,均应该双方协商一致,经原签证机关公证后生效”。鲁冠球根据这一条文,要求在原合同期限的最后一年,即1985年和延长承包期的合同中将“超额利润的5%归承包者”这句话,改为“承包者奖金从优”,“厂长承包”改为“以厂长为代表的集体承包”。这一改,1985年鲁冠球按原订合同应分到的25万元,全部划入了企业收入,按“承包者奖金从优”的办法分配。

鲁冠球一讲完,掌声响彻了全场。但更大的震动是鲁冠球那种坚强的党性以及“诚信第一”的品质在人们心里引起的共鸣。

实现共同富裕,是鲁冠球搞承包时的一个最大愿望。共产主义要消灭三大差别,他创办的乡镇企业使务工的农民富起来了,然而不能让工厂的一道围墙成为在务工的农民和务农的农民之间实现共同富裕的障碍。无工不富是大家富,以工补农是企业的责任。鲁冠球常把万向节厂比作全乡农民致富的“火种”。他认为,这把火要烧到围墙外面去,让全乡人民逐步富裕起来。

为了遵守诺言,树立信誉,鲁冠球在承包万向节厂期间一直把厂里的技术和资金作为伸向墙外的结瓜之藤,在全乡帮助农民办起九家万向节分厂,安排了上千名农村种植业的剩余劳动力,也提高了万向节厂生产专业化协作的程度。他把全乡尚未安排的108名复员转业军人也招进厂来,分配了适当的工作。在厂休日,他带人到百里外群众耕作不便的一个围垦区实地勘察,在那里开始动工建设一个有300亩土地、200亩水面的农业车间。不仅如此,他还积极主动地从市民政部门要来兴办福利事业的条文,筹划着把全乡的残疾人组织起来,让他们参加力所能及的辅助劳动,也来为社会作贡献。现在,全乡每十个人中,就有一个是万向节厂的直接或间接职工,领取万向节厂的工资。宁围乡大有成为“万向节乡”之势。

1985年以前,鲁冠球总是在保证企业扩大再生产的条件下,积极支持乡里的公共建设。这个乡为走共同富裕之路而兴建了“八大工程”,其中有:能容纳600多学生的四层高的职工教学大楼,为全乡培育新一代农民;设计别致的三层高的乡中心小学教学楼,促进了全乡义务教育的发展;纵横贯通全乡的四条马路,加快了这里工农商各业发展的速度;新建的孵坊、饲料加工厂为乡里发展饲养业提供服务;沿河岸新建的有绿色玻璃瓦顶棚的农贸市场,每天都有方圆几十里的人来买进卖出;附近设有电影院、阅览室的农民文化宫,夜间格外活跃;宽敞整洁的敬老院,恬静的氛围中不时传出欢笑……所有这一切,都有万向节厂的贡献,都凝结着鲁冠球无私奉献的心血。

“诚信”第一的鲁冠球为使全乡人民实现共同富裕,放弃了40多万元的分成钱,正无怨无悔地走着他的人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