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遇见觉知的自己
21979900000002

第2章 觉知的意念:信念(2)

由此推想,这件有意义的事,应是每个人的使命。每一个有幸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人,其实都负有使命,那就是,对自己负责任,为自己守住良知的底线,在堪称人的底线内发挥潜能,这样的潜能才能造福自己,造福社会,造福更多的人。

就是你对自己的交代。

四、我想,我梦,我吸引

只有意念没有意志,意念就失去了赖以支撑的主心骨;有意念又有意志,人才能在意志化了的意念中生出信念和毅力。

如果有人告诉你说,你的命运是由你自己“画”出来的,你一定觉得奇怪。但这是事实,这个事实已被无数个伟人和成功人士验证了。这就是我们每个人固有的“心理图像”,也是自我暗示的来源。

什么是“心理图像”?“心理图像”是怎么形成的?

原来,每个人的自我就像是一部电脑,要由自己来输入数据和编程。你的生活环境,你童年的经历,别人对你的评价和反应,你从过去的成功和失败中获得的经验,都会为你提供“我是谁”的数据信息。你通过反复编程把自己的形象输入“电脑”,于是,在你的心灵深处就出现了一个能够指引你思行方式的自我意向。

编程过程中,是谁在为你操控?是自我暗示。自我暗示最初来源于你的心理图像,但因为人有想象的禀赋,想象力又会改变你的自我暗示,反过来再重新修改你的心理图像。

通常,一个人的想象力越丰富、越牢固,他的自我暗示也会越发清晰和坚定。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跟着感觉走”,或者叫作“直觉的牵引”。

实现理想的过程中,人的目标会根据现实情况加以调整,但如果不是有意纠正,自我暗示的“主调”不大会发生根本的改变。比如,你的自我暗示是光明的,你的总体生活就是再挫折,也不会偏离阳光;如果你的自我暗示从一开始就很阴暗,即使外面天空晴朗,你的人生也很难离开阴雨和泥泞。

结果,积极的暗示让你梦想成真,消极的暗示让你美梦难成。这就是心理学家用一个生动的比喻告诉我们的:正确的梦导致正确的人生;错误的梦导致错误的人生;没有梦,就没有人生。

于是,让自己做梦,就是今天的心理学要教给人们的自觉的能动。而在科学家和艺术家的创作活动中,这种自发的能动又一再通过真实的梦境证实了人们所说的“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这就是吸引力法则,这个法则告诉我们:你生命中所发生的一切,都是你吸引来的。它们被你心目中所保持的“心理图像”吸引而来,它们就是你所想的,不管你心里想什么,你都会把它们吸引过来。

这个秘密,这个法则,在艺术家和科学家身上得到了充分印证。

先看歌德:歌德在创作《少年维特之烦恼》一书时曾得到过他的一个同学为恋爱自杀的消息,就在那一刻,他突然看见一道流光在眼前闪过,接下来他就完成了他的小说。他在两周内把稿子一气呵成,写完后再复读一遍,自己都觉得诧异,他说:“这部小册子就像是一个患上了睡眠症的人在无意识之中写成的。”

翻开《少年维特之烦恼》,可以清楚地看到青年歌德钟爱夏绿蒂,在痛苦中蒙念自杀的经历。实际上,这本书的构思在歌德的潜意识里酝酿了很久,他同学的自杀和他自己的经历十分相似,正是这个相似点成了歌德需要的导火索,进而自然地把潜伏在歌德心灵深处的思想和感情一齐引发了出来。

再看瓦格纳:音乐家瓦格纳在他的《自传》中说,他在创作莱茵河的三部曲时,一个开场调一直出不来,一次他乘船过海,昼夜不能安眠。一天午后,他倦极微睡,睡梦中他感觉自己沉到了激流里,澎湃的激流声犹如一种乐调,醒来后的瓦格纳迅速记下梦中的乐调,不久瓦格纳三部曲的开场调就在他梦中的激流声里诞生了。

作曲家塔季尼的创作就更神了:他在梦里把自己的小提琴交给一个魔鬼来演奏,令他惊奇的是,魔鬼奏出了美妙的音乐。塔季尼醒来以后立刻记下了梦中的乐曲,这就是人们后来经常演奏的《魔鬼之歌》。

英国社会学家罗素说:“当我著书的时候,我几乎每夜都梦见书的内容,我不知道那是新思想的产生还是旧思想的新生,我常常梦见整页整页的书,并在梦中诵读它们。”

为此,剑桥大学的教授对一些科学家的工作习惯做了一个调查。调查中发现,有70%的科学家承认,他们确实从梦中得到了帮助。幻梦的作用是如此奇妙,难怪科学家们会风趣地说:“先生们,让我们带着要解决的问题睡大觉去吧!”

读到这里,您可能就要问了,这些艺术家和科学家,他们睡梦中出现的那些想象不完全是无意识的吧?又或者,那些梦境跟他们白天的想法有关联,甚至受到他们本人的支配吧?

您猜对了。已有研究表明,对人来说,尽管是做梦,梦中的想象并不是自由的空想,它们是有“来处”的,具体到艺术家和科学家,梦境之所以能带来创造性灵感,与创造者本人“有准备的头脑”是密不可分的;或者说,他们梦中的奇迹,恰好是他们“理性的头脑”长期努力的结果。

而这种“有准备的理性头脑”对梦幻的作用,也在如下三个方面,一再证明了意识与潜意识的吸引和互动:

首先,心理学测验表明,人的梦十有八九出现在眼动睡眠阶段,此阶段的脑电波与清醒时的脑电图颇为相似。也因此,“日有所思”,才能“夜有所梦”,即白天思考所造成的优势兴奋中心或强或弱地制约着晚上做梦的内容。心理学家猜测,此阶段实际上是对大脑接收的信息进行回顾、整理、淘汰和选择,它甚至还能召回人在意识中已经遗忘的东西。

实际上,“日有所思,夜有所梦”适用于所有的人,不管好事坏事,如果一个人在潜意识深处反复地想一件事,这件事就有可能在他的梦里出现。

这也符合了潜意识的运作规则。通常,人脑中的潜意识只要反复出现,反复呼唤,意识就不能不理它,更不可能忽视它,长此以往,当潜意识和意识达成一致时,它们对宇宙的共同呼唤就会吸引整体的注意,而刹那间的闪念或灵感,正是整体对那些艺术家和科学家们的回应和点醒。

艺术家和科学家都有共性,他们都是充满激情的人,且对自己的喜好有着特别的兴趣。如果按照罗洛梅的说法,原始生命力确是造物主给艺术家的特惠(科学家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艺术家),那么这些人“集体无意识”中的疯狂就不足为怪了,而那些梦中的神奇,也就成了他们顺其自然的业绩。

其次,人在做梦时无不受到潜意识的支配,而潜意识中的潜知、潜能和潜在的逻辑其实都积淀着大量的客观信息,也具有理性的因素。所以说,做梦看似无意识,也有意识的选择;所梦见的事物看似不真实,也有真实的成分。

最后一点最重要。现代科学已经发现,人何以能从一般梦境过渡到“神志清醒的梦”?具体到艺术家和科学家,他们何以能在醒来以后还记住自己的梦,并把梦中的创作引入到现实的创作中,其要素已不在潜意识本身,而在于能够统领潜意识的人的意志。

这也是成功者与普通人本质的不同。就是说,成功者和普通人最大的区别,并不在他是否开发了他的潜意识,而在于他的潜意识是否找到了意志,并在其意志的带领下升华为意念和信仰,从此赋予他生活的意义。

同样是生活,有意义的人和没有意义的人,他们的潜意识是不一样的:有意义的人,他的意志会统领他的潜意识,带领它走向服务大众、服务社会;没有意义的人,他千方百计地抵抗意志,生怕意志会干扰他的私欲。也许,他潜意识中的良知会有刹那的觉醒,但因为他意识中的私欲太过强盛,他良知的瞥见终究抵不过他自私的欲求,他体内的天使也终因失去了意志而无法战胜魔鬼。

举例说明,当年参加革命的人不计其数,但真正成为革命者的人只有少数。为什么?因为如果没有意志的带领,潜意识的呼唤也许会疯狂一时,却很难坚持到底。随着时光的推移和激情的褪色,迸发过的潜意识仍会自行褪色,甚或被其意识所质疑、所抛弃。

而意志,归根结底也是每一位心灵修为者的大武器、大要素。古人说,修身是大丈夫的事。何以称为“大丈夫”?指的就是一个人的意志。从古至今,欲修身者不计其数,真正的成道者寥寥无几。为什么?因为修身不但需要有信念,更要有意志。只有信念没有意志,信念就失去了赖以支撑的主心骨;有信念又有意志,人才能在意志化了的信念中生出使命和责任。

这种时候,潜意识已不再是孤独的孩子了,它有了父亲,也找到了组织。它与意识合二为一,成为一体,并在其意志的统领下挖掘出所有的潜能,且以此为途径,把它的主人变成了一个不分裂的、健康的人。

五、我想,我坚持,我梦想成真

这世界上本没有白来的幸运事,每一个幸运,说到底都是努力的结晶,更饱含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艰辛和磨难。

2007年,一部名为《士兵突击》的电视剧火爆全国,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农村兵许三多在“老A”脱颖而出。许三多的名言:“好好活,做有意义的事”,也给很多人以鼓舞。

前面讲过,什么是有意义的事?有意义的事就是为自己负责任。

什么是好好活?好好活,就是做有意义的事。

这句没有豪言的心语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可谁都知道,要做到它,并不容易。

在许三多和王宝强同时火爆的日子里,很多人都说王宝强幸运。其实这世界上本没有白来的幸运事,每一个幸运,说到底都是努力的结晶,更饱含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艰辛和磨难。

王宝强也不例外。

见过王宝强的人,几乎没有人说他帅,顶多给一句“可爱”的赞美。可就是这个可爱的王宝强,在突击自己的岁月,赢得了近乎于传奇的崇拜。

我们不禁要问,王宝强的幸运是偶然的吗?还是他自己先画出了幸运的意念,而后拼命努力,才得到命运的青睐?

王宝强原是一个农民的孩子,和千百万农民孩子一样,在农村长大,在庄稼地里摸爬滚打。他没有受过高等教育,更没有学过潜能制胜、意念人生的课程,他就是一个普通农民的孩子。可普通的背景并没有阻止他的成才梦,他的梦想就是演电影,像《少林寺》中的觉远一样,好好练功,自强不息,惩恶扬善。

就像王宝强在他名为《向前进》的奋斗史里说的:

8岁那年,我看到了那部叫作《少林寺》的电影。

……那天晚上,我梦见自己也成了觉远。

……我为什么不是觉远呢?

我要去少林寺,去了少林寺,我就能成为觉远。

8岁,一个还在童真的年纪,在很多城里孩子还在跟父母撒娇耍性的年龄,王宝强,这个8岁的农民孩子,已经找到了自己的目标,把觉远这个出世小英雄深深地印在了自己的心里。

更可贵在于,自从找到心里的目标,王宝强就一路精进,一路追求,不管遇到怎样的艰难都不退缩,不管别人怎么说他都不改初衷,不抛弃,不放弃。

少林寺的6年,王宝强并没有得到拍电影的机会,但他记住了《霸王别姬》里的台词,“要想人前显贵,您必得人后受罪”;他也记住了师父的话,“梅花香自苦寒来”。

这两句话似乎在告诉王宝强,一旦你意念清晰,你要做的,就只有一路披荆斩棘,向前进了。

这也是为什么,当多数和王宝强一样有过电影梦的师兄弟在少林寺未能实现电影梦,就准备回去当教练的时候,王宝强踏上了北漂的路,并在列车进入北京西站后兴奋地喊出了自己的梦想:

北京,我来了,我要拍电影了。

一个15岁的农村孩子初来北京,人生地不熟不说,还要遭受外人的欺生和白眼,接下来就是找饭吃,找住处,为了实现梦想还得暂且放下梦想,为了人生的第一需要,梦想只能从打工开始。

可王宝强就是那么简单、乐观,只要有电影拍他就不放过,只要能拍电影他就高呼过瘾。虽然他那会儿演的全是群众演员,可他对每一个角色都很认真,每一回摔打他也都是真格演练。读了王宝强的成才路,也许你会说,王宝强是群众演员里的宠儿,没错,“群众演员不也是演员吗?”王宝强在日记里为自己申辩。

就这样,他把每一次机会都当成是最后一个机会,又在把握机会的同时不断强化自己的信念,让自己的电影梦通过练签名的方式愈加清晰、靠近。

就像他在自己的书里说的:

爸爸,妈妈。那天晚上我轻声呼唤着他们的名字,眼泪打湿了枕头。

第二天一早起床,我开始练习签名。

……

“宝强你在干什么呀?”同屋的人看着我的举动,觉得有点“神神道道”。

“啊,没什么。”

他们凑上来看了看,一个个都乐喷了。

“看啊,宝强在练签名呢。”

“没有,不是——”我用身体把签名挡住。

“别挡啊,别挡啊。”他们用力要把我推开,我拼命地去挡。

那个早晨就在这样的打打闹闹中过去了。从此我成了大家的笑料。他们心情好的时候,就会来逗我:宝强,来给我们签个名吧。

我却没有改变,依然在空闲的时候练习写自己的名字。

我想,我需要记住,我是谁。我也需要提醒自己,来北京的目标,是什么。

读到这儿,那些对王宝强的幸运不以为然的人,这才会打住叫嚷,低下头来,顿时醒悟:啊,原来王宝强的幸运并非偶然,那是他必然的命运。

而后他们会问自己:

你能像王宝强一样,在没有任何希望的时候蹲守北影厂,一蹲就是两年吗?

你能像王宝强一样,在没有任何承诺的情况下,居然步行10里路,只为去见一个导演吗?

你能像王宝强一样,在生活拮据的日子里仍坚持去拍照,给导演寄照片,寄过100张以后仍不气馁,想着,第101张也许会给你机遇吗?

你能像王宝强一样,在接拍《盲井》后就一路扎入角色,连煤矿死人,女主角逃跑,甚至在潮湿的井下连续拍摄30个小时都不动摇。这种执着的勇气,你有吗?

如果你能和王宝强一样,做到王宝强做的,并且有和王宝强一样的坚持和勇气,那你一定就不是现在的你了,你就是张宝强、李宝强,或者你是第二个许三多也说不定。

这就是意念,这就叫意念人生,这就叫——我的生命我做主。每个人都能为自己的命运做主,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命运做主,只要你想,并按照你的想法去做,且在做的过程中一路坚持。果真那样,整体肯定会帮助你。

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一位成功者都是整体的宠儿。当他们坚信,我的命运就得由我做主,我的命运就会和别人不同时,那座门就打开了。开门者是整体的手,那座门是你的意志,你把你的意念牢牢地根植在你的意志里,任凭怎样的艰难都不动摇,你的意志终于感动了整体,整体为你开启了意念之门,你又从意念之门里感染到整体的力量和气息。

这一美妙的过程,王宝强在他的书里说得很到位:

我想我应该感激年纪,16岁的年纪,内心里永远燃烧着一种不明白从何处而来,但的确像山火一样旺盛的火焰。在这种火焰的作用下,你看不清周围的环境,但永远会盲目地相信自己的能量。所以,每一次两种力量无论怎样撕扯,第二天,阳光再次射进小屋的时候,我还是要按照自己的初衷去行事。

我可能没有看清很多东西,但我始终很清楚,我为什么要来北京,我在北京这座城市里要得到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