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遇见觉知的自己
21979900000003

第3章 觉知的意念:信念(3)

在艰难的日子和艰难的时刻,王宝强从未停止过对自己的追问,你能吗?

当王宝强给出“能”的回答后,再抬头,他已经走过泥泞和荆棘,他已经置身在鲜花和掌声中。

这就是意念给王宝强的回报,当意念变成信念时,意念就不是目标了,那就是你,连同你的过程。

六、你是自己的救主,也能成为自己的杀手

人在他自身内有两种可能,去实现哪一种,是由他自己选择的,而非由情境所决定。

你为什么叫“人”?人能选择自己的态度:很多时候你不能选择你的环境,但你有一个积极的态度,你就能超越环境,决定你自己的命运。

每个人都是自己环境的总和。这里所说的环境不光指你出生的外部环境,比如你的家庭,你童年生活的影响人,你与这些影响人的关系;还包括你从你的影响人那里继承下来的基因和习惯,你对这些基因和习惯的辨别与认知,等等。所有这一切,就是你的环境,你就生长在你环境的土壤里。

很快,从这片土壤里长出了一棵树,这棵树就是你的世界观,你的世界观——也即你对生活的态度,就生长在你赖以生存的土壤里。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世界上没有两块相同的土壤,一如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而且,每个人赖以生存的土壤,也会程度不同地受到与之相关的环境人与其周边环境的影响与熏染。也因此,也许你和他的环境看似一样,究其细目,还是有很大的差别。

这也是为什么,同生在一个家庭的孩子,仍会有天壤之别了:比如,一个好动,一个好静;一个外向,一个内敛。又比如,同处在婚姻破裂的家庭,一个乐观,一个悲观;一个自私自利,一个乐于助人,等等。

今天的心理学已经认同了这样的理论,即人所需要的营养品,不见得会因其质量的上乘而发挥效用,人的心态和意念才是这些营养品真正的判官和接收人;进一步说,如果你的心态和意念很糟糕,即使是贵重的营养品也不能给你营养,它还会变成你的毒素也说不定。

可见,对人这样一个有灵性的动物,最受用的营养品并非食物,而是人对生活的态度。

可见,人才是自己的救主,他也能成为自己的杀手。

实际上,态度与营养品的关系,和态度与环境的关系是一样的。对于每一个人来说,你生存的环境固然重要,你对生活的态度却至关重要。

什么是态度?态度就是你灵性的开关。

你生命的开关,是你身体的呼吸;没有呼吸,就没有你生命的运行。

你灵性的开关,就是你生活的态度;没有积极的态度,就没有你灵性的生命。

而说到底,一个人的生命质量,正是他启动了灵性并尽情发挥的结果。

这就是今天的灵魂工作者们极力宣扬的潜能了。

什么是潜能?

潜能——就是意志化和意念化了的潜意识。

潜能有哪些好处?

开启了潜能,人就获得了超越于自身的力量;开启了潜能,人就脱离了各种羁绊,人得以和整体在一起,在无限的空间里自由驰骋。

有那么神奇吗?

有。

然而,积极的态度并非与生俱来的,即使你生在一个阳光家庭,也并不意味着你本人就一定是一个阳光儿童。态度的生成更多地来自于本人的素质,而不仅仅是他的生活环境。虽然不否认,早年的环境对一个人世界观的形成很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他本人的素质,也正是在人素质里,整体放置了给每一个人的因缘和使命。

提到使命,人们总以为使命是好事,是伟大事业的代名词。其实使命在整体那里不过是一个中性词:对人类而言,使命有好坏之分;对整体来说,使命没有优劣之别。整体考虑的是整体的需要,而不是个人的需要,这样的需要除整体外,没有一个个人可以权衡和定夺。

这就是为什么,任何一个社会,不管其制度如何,总会有好人与坏人了。好人有好人的使命,坏人有坏人的使命;一如天使有天使的使命,魔鬼有魔鬼的使命。天使的使命是:他绝不会因为这个世界不可能没有魔鬼而放弃与魔鬼的搏击;魔鬼的使命是,他绝不会因为天使的正义而放弃对天使的反抗。

恩格斯说:“恶——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杠杆。”

这句话,要不是站在整体的高度,绝不会发出对恶的如此“由衷”的“褒奖”。

事实是,在我们从小到大的生活中,魔鬼一直隐藏在我们左右,有时是身内的魔鬼,有时是红尘中的魔鬼,他们时时“窥测方向,以求一逞”,从不肯离我们半步;甚至可以说,人对真善美的渴望,正是源自于魔鬼的作祟和作梗。每一个坎坷艰难,每一次失望痛苦,不管是坏人的阻挠,还是恶业的惩处,正是魔鬼的冷箭,让我们深感命运的不堪,却也在喜遇天使后,我们体味到觉知的清凉和接受的轻松。

是的,觉知给人清凉,接受让人轻松。正是这种积极的态度,让我们从以往的困境中走出来,在觉知中理解,在臣服中接受;也正是这种积极的态度,让我们看到人与生活的多种可能性:天使固然美好,若不坚持,他也会变成魔鬼;魔鬼固然邪恶,一旦蜕变,他也能成为天使的朋友。

所以,对人来说,你命运的决定因素不在环境,在你的态度:积极的态度是一把钥匙,帮你打开潜能;消极的态度是一副枷锁,把你封闭和禁锢。

提起三毛的名字,至今仍让人惋惜和心痛,但要追究三毛的生活环境,似乎她不该有那样的感伤和悲鸣。

三毛的父亲是一位律师,他与三毛母亲的婚姻也没有给三毛阴影,三毛的父母很爱三毛。三毛的家境并不贫困,三毛在物质上也没有吃过什么苦。但三毛从小就很敏感、孤僻,直到她用自己的手结束了自己美丽的生命,可以说,三毛的命运,正是源自于她对生活消极的态度。

三毛一生为情奔走,为情呐喊,最后为情绝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她本人的命运成为更多觉知者的借鉴与警醒。

然而这样的态度,也许就不该是我们的榜样了;相反,像露易丝·海一样,正视自己,正视环境,接受命运,一旦你学会了接受和臣服,你体内的天使即刻展翅,连同你认定的魔鬼也顿时消散,蜕变成你新生的勇气和力量。

如果你读过《生命的重建》,你不会不被露易丝·海的遭遇所震惊,也为她自强不息的修为所感动。

当露易丝还是一个18个月大的小女孩时,她的父母就离婚了。当母亲因为要去当保姆而把小露易丝交给别人时,她连续哭了3个星期,内心充满了惊恐。很快露易丝的母亲就给她找了一个继父,但这个男人很残暴,又赶上当时的大萧条,露易丝发现自己陷入了暴虐之中,那时她只有5岁。

接下来,露易丝又遭到了一个老酒鬼的强暴。尽管这个男人被送上了法庭并判了15年徒刑,但露易丝心里的创伤从未有一丝的减弱和弥合。她童年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忍受身体和性的虐待中度过的,加上繁重的体力劳动,生活在这样消极的气场中,露易丝的形象越来越差,觉得哪儿都不对头。

小学四年级的晚会上,同学们都去切蛋糕,一些每天能吃到三四块蛋糕的孩子竟然拿到了两三块,可轮到露易丝时,一块蛋糕也没有了。后来露易丝才明白,并不是别人故意要欺负她,而是她毫无价值,不值得拥有任何东西的暗示把她摆在了最后,得不到蛋糕。那种对自卑的暗示是她很久以来固有的思维模式,而得不到蛋糕,只不过是那种暗示的反射而已。

为告别旧有的模式,露易丝走了很长的一段路:她先是急于把自己的身体交付一个对她好的男人,直到她生下一个女孩后她才发现,她一点也体会不到做母亲的快乐。

直觉告诉露易丝,不能再继续这样的生活,于是她把女儿送人,结束了第一段婚姻,决定开始新生活。

露易丝的第二任丈夫是个优秀的英国绅士,她与这个男人的恋情维系了14年。正当她认为好事能长时,这位绅士对她说他要跟另一个女人结婚。这个突然的变故让露易丝几近崩溃,但她没有崩溃,7个月后,露易丝前往纽约的科学教堂,参加了那里的聚会,在那次聚会上,当直觉告诉她“关注他们”时,露易丝知道,她的生活改变了。

不久露易丝又被告知,她得了癌症,但这时的露易丝已经能够坦然面对了。她知道,癌症是由埋藏已久的怨恨所引发的疾病,对每一个癌症病患者来说,切除癌变固然重要,但如果不是从思想上找到病根,也许病态的思想还会引发别的疾病。所以,从思想上切除病根,其实比切除癌变更重要。

就这样,露易丝在接受病理治疗的同时,也开始了对自己的心理治疗。正因为有了这次宝贵的经历,她才得以写出《生命的重建》这本被誉为心理励志的开山之作,为无数个心灵迷途者提供了积极的经验和受用的帮助。

考门夫人在她散文诗一般的名著《荒漠甘泉》里告诉我们:“患难每一次来找你,手里都拿着一块黄金。如果我们能在患难中耐心等候,患难最终就会变成我们的祝福。”

考门夫人何以对患难有如此的信念,也是来自于她的经历。考门夫人19岁与查理考门相遇,一见钟情,很快就嫁给了这个男人,并开始了他们的新生活。然而就在两人携手24年后的一天,考门夫人突然病危,为此丈夫虔诚祈祷,从未有过一天的不真与懈怠。不久考门夫人奇迹般地恢复了健康,也加深了对生命的信念和对丈夫的爱。

又是一个24年过去,考门先生也患了重病,这一病就是6年。6年的日日夜夜,考门夫人守在丈夫身边,从未失去过信念,其间她时时忆起自己与丈夫在非洲时的情景,仿佛听见荒漠中涌流的溪水,由衷的感悟流入笔端,这才有了让后人取之不尽的力作《荒漠甘泉》。

考门夫人对患难的信念不但见证了自己,也见证了露易丝·海的心灵之旅。读了这两个女人的故事,你也会鼓励自己,不管你此刻多艰难,只要你像拥抱金子一样拥抱艰难,接受艰难,与艰难对话,你也一定能像考门夫人和露易丝·海一样,走过坎坷,走向光明。

因为,这就是你成为“人”的使命。

最后,让我们共同聆听维克多·弗兰克尔对人的定义,来加深自己对人之使命的认同吧。这位从纳粹集中营里走出来的维也纳精神病理学家,当年正是靠着人之所以成为人的信念,熬过了那段噩梦般的岁月,作为少有的幸存者活了下来。

“人不是事物,‘人’的最终是自我决定的。他要成为什么——在天赋资质与环境的限制下——他就能成为什么。人在他自身内有两种可能,去实现哪一种,是由他自己选择的,而非由情境所决定。”

七、潜意识也需要有组织

这就是意志的作用:意志是你灵魂的最高长官,意志也是你潜意识的统领和指引。

对于普通人来说,意志是个熟悉又陌生的词。一般人认为,意志是艰苦环境下的产物,在今天这个富裕又享乐的年代,似乎不需要意志。然而任何一个成功者都明白,如果没有意志,他不会成功;甚或可以说,正是意志让他看见信仰;也是意志,让他在不管多艰苦的境遇下都不抛弃信仰,且在信仰之上,他对他的人生以及他所追求的事物有了一个始终积极的态度。

实际上,信仰在本质上就是一种意志,信仰就是愿意相信;信仰幸福就是愿意相信幸福,甚至在心里已经看见了幸福;信仰成功同理,信仰成功就是愿意相信成功,或者在心里已经看见了成功。对此信仰无须举例,历史上有太多的伟人见证了这一真理。

意志不是理智,理智不能与意志相提并论,因为意志不是道理,更不是逻辑。意志是一种超越理智的力量,它是一种心力,来自于生命本身,它就是一种本能,生命的本能,从生命的底部发出,如狂飙般迅猛,如钢铁般坚实。当一个人听到他心里的呼唤时,他同时也听到了他意志的呐喊。

不说历史上的伟人,就说乔布斯。乔布斯一生致力于苹果的奋斗,包括他离开苹果又回到苹果的经历,其实并非乔布斯本人的选择,而是他的意志对其潜意识的坚持与统领。这一传奇,有乔布斯的心言为见证。

乔布斯说:

“伟大的工作就是你热爱的。”

“我之所以一直坚持我所做的事情,唯一的理由是,我热爱它。”

“这辈子,对我来说最宝贵的就是,每天晚上对自己说,你做了了不起的事情。”

“对我而言,总有下一个梦想在前面。”

“那些疯狂到以为自己能改变世界的人,他们才能改变世界。”

乔布斯确实疯狂到了以为自己能改变世界,他也真的就改变了世界。

为什么?因为他热爱他的梦想,他相信他的梦想,他看见了他的梦想,他不断地去实践他的梦想,所以他终于实现了他的梦想。

是谁让乔布斯实现了梦想?

是乔布斯的潜意识吗?

不完全对。

正确的说法是:对乔布斯而言,当其意志统领下的潜意识在其意识的认同下聚合成强大的信仰与意念时,乔布斯已经不在了,他归于整体了。说乔布斯感动了整体也好,说整体拣选了乔布斯也好,总之,对任何一个成功者,一旦你的梦想与你实践梦想的途径与整体达成一致,就不是你要成功了,而是你一定会成功,因为那是整体的意愿和分派。

明白了意志和潜意识的关系,你寻找潜意识的道路就不会有偏差了:你不必苦苦地去寻找黑洞洞的潜意识,你要做的就是静下心来,在没有任何外界干扰的寂静下,好好听听你心里的声音。

每个人都有心里的声音,那是你降生时整体给你的声音,它如同一个小录音带,录着你原本的声音,代表着你初始的意愿和呐喊。

只可惜,随着人的成长,“长大”以后的人日益远离了自己,也远离了自己的声音。因为自己在混沌里是那样地脆弱,因为自己面对整体是那般茫然,因为人际海洋是那样地一望无际又深不可测,于是我们只有听命于别人的声音,似乎才有平安的保障;只有跟随大众的脚步,才能找到心里的安全。

然而事实总是不尽如人意,甚或与你的意愿完全相反。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别人总在变,大众也无时无刻不在变,而且人家的变化不会听命于你的脉搏,你要听命于别人和大众,你就得完全放弃自己,这对任何一个有着独立意志的人来说都无异于放弃自我、放弃尊严。

尽管你在随波逐流的道路上走得太远,但是你潜意识的声音仍然没有完全泯灭,因为它是你的生命,它是你的求生本能,因为生命的目的是活下去,而不是了解。

这也是千百万年来,人类之意识与潜意识的搏击与争斗,借用弗洛伊德的比喻,意识是一匹白马,潜意识是一匹黑马;白马拼命往左,黑马拼命往右。

什么是意识?

意识——是人对宇宙的认识和观念。

什么是潜意识?

潜意识——是每一个个体生命对宇宙的直觉和意愿。

由表及里,成功者和平庸者的差别就不言自明了:

什么是成功者?

成功者——就是那些其潜意识和意识达成一致,并甘愿交付其意志统领前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