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遇见觉知的自己
21979900000021

第21章 本性觉知:寻找比答案更重要(1)

如果你与你的父母,或者你们与你的孩子在如下这些“非规范”问题上发生了冲突,改变一下想法,没准未来的某个大师和伟人就产生在你们或你们的孩子中间。

王尔德说过这样的话:“没有办法,我们只能依从本性去生活,因为只有本性能把我们带到我们要去的地方。”

是的,这就是本性。不管你叫它什么,本能、本性、潜意识,都是一个意思,就是躲在我们生命底部的那个“家伙”。对那些名词你可能有些陌生,但如果有人强迫你做你不想做的事,你必定会有逆反。为什么?因为你的本性受到了压抑;反过来,即使你做的事在别人看来没有意义,但是你很高兴、很开心,有释放心灵的感觉,那种时候,就说明你跟本性见面了,或者说,你的本性得到了上好的发挥。

爱默生对相信自己的本性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们的一切进步就像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植物蓓蕾一样,你先有你的本性,后有观念,再有智慧;就像植物那样,先有根,后有花,再有果。虽然这些毫无道理可言,但归根结底,你要相信你自己的本性。”

今天,人之本性的开发已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这个时候,认识本性,开发本性,让自己更好地听从本性,同时又不违背社会规范,实在是一件激动人心又有意义的事。因为我们只有一生,对自己的一生我们没有时间演练。如果我们活过一生,错过了自己的本性,压抑了自己的本性,终有一日,本性会在它绝望之巅跟我们作对,它要么变成身体毒素,害我们患病;更有可能让我们变成自我伤害的种子,进而病态的种子又罚我们去做伤害亲人和朋友的惨事。

别以为非子在耸人听闻,没有,在我进行心理工作的十余年间,见过太多因为压抑本性而伤害他人的事,要么自哀自怜,要么自罚自虐,更多的当然是非要找一个替罪羊,让别人的痛苦平衡他的不幸,让别人的失落填补他的不快。然而到头来,最痛的那个人还是他自己,直到他撕心裂肺追悔莫及,等待他的已是时过境迁的荒凉,也有更多无法追回的懊悔。

人之本性之所以不大容易被认识,是因为在社会层面人格受到了更多的重视,而人格又因社会标准的强化,成为大多数人的行为规范,比如听话、要乖;比如不要标新立异,不能出格,不要异想天开等。不能一味地说听话不对,也不能说标新立异、出格、异想天开就对。因为,每一种集体规范都不可避免地包含了某种压抑倾向,一如每种特立独行的本性也含有一定的破坏性因素。

但不管怎么说,在人之本性的开发上,我们仍不能因为某些本性含有破坏性因素而忽略本性的存在,更不能因为本性带来的特立独行而否定它拥有的创造性潜能。就像一位企业家的坦白:“胡思乱想才能有奇思妙想,胆大妄为才能有所作为。”

感谢时代,我们终于可以从干干净净的人性角度来理解这句话的含义了。如果你与你的父母,或者你们与你的孩子在如下这些“非规范”问题上发生了冲突,改变一下想法,没准未来的某个大师和伟人就诞生在你们或你们的孩子中间。

一、淳朴比才艺更重要

总有一天,当工业文明把一个发展中国家带往规范时,淳朴将成为每一个世界公民的基本品德,淳朴也将成为每一个成功企业最受用的名片。

2007年,一部名为《士兵突击》的电视剧震撼了全国。接下来,以《艺术人生》为首,多家媒体也展开了有关今天的人是否需要回归淳朴的讨论。

其实不用讨论,本剧的热播已经给出了答案;对许三多的喜爱,也一再印证了人们对淳朴的向往和追求。

这也是为什么,当年的《渴望》主人公会成为一代人的楷模了。那是因为,《渴望》给了他们认同的标杆,《渴望》让他们看到了自己的身影。

曾几何时,我们有了富足的姓名,却失落了自己的身影;我们陶醉于成功的荣耀,却脱离了淳朴的载重。更可悲的是,不光我们自己,我们把孩子也带进了名利场、功利圈,让年幼的孩子也失去了童真,让干净的童年也染指了功名。

其实名利并非坏事,但一定不能看重功名;想得第一也没有不对,但一定要有踏实的过程。而在还未成年时就满眼名利,实在有过功利之嫌;在还未破土时就拔苗助长,更有悖于自然规律。

冰心就说过这样的话,“要让孩子保持孩子的纯真,对孩子我们最好不要拔苗助长”。因为孩子就是孩子,孩子有自己的年龄、自己的喜好、自己的追求、自己的快乐。孩子应该待在自己的世界里,享受那份简单、那份纯然,以便他耕种纯真,培育纯真,让纯真成为他入世的督导,让淳朴成为他一生的底线。

很多人对纯真有误解,对淳朴也有偏见,他们认为纯真就是“无知”,淳朴就是“呆傻”。殊不知,正是在他们鄙夷的“无知”和“呆傻”里,涌动着人性的美德和宝贵。一旦挖掘出它们你才懂,原来我们渴望的毅力和坚持,正是仰仗于纯真的开发和淳朴的修为。

这就是“龟兔赛跑”中乌龟的精彩了,乌龟没有兔子的伶俐,却有自己的目标;乌龟没有兔子的精明,但有自己的坚持。而不管对人还是对事业,没有目标,就没有了追求;没有坚持,也到不了彼岸。

但过程永远是第一位,过程永远重于结果,过程永远大于功名。这就是不抛弃、不放弃的内核了。不抛弃的是什么?是过程。不放弃的是什么?也是过程。而过程中的每一次痛苦、每个艰难,都需在淳朴的老实里完成它的升华和蜕变。

据说,美国人在对孩子的教育中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即未成年的孩子不得参加大人的活动。为此,美国父母从不带孩子参加婚礼、派对等成年人的聚会,他们希望孩子能保持孩子的纯真,孩子能像孩子一样地成长。也许,正是基于他们对淳朴的厚望吧。

实际上,让孩子保持孩子的纯真,并非简单地让孩子快乐,而是在纯真里始终涌动着一个人的基本价值:爱、尊重、谦和、诚信。正是这些基本价值,让一个人在日后的奋斗中光明磊落,在复杂的成人世界能辨别真伪,出淤泥而不染。

也不要以为淳朴只是小孩子该有的品德,不,听听罗素对爱因斯坦的评价,你会对淳朴有更深的理解。

罗素于1943年迁居普林斯顿,与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工作的爱因斯坦有了更多接触,关于爱因斯坦,他写道:

“我认为,爱因斯坦的立场是同他的道德品质紧密相连的。对爱因斯坦来说,考虑个人价值,正如轻视旁人一样,始终是与他无缘的。”在赞美爱因斯坦毫无虚荣心、毫无冷漠、毫无恶意、毫无优越感的品德时,罗素接着说:“与爱因斯坦交往,可以得到异乎寻常的满足,他虽然很有天才,满载荣誉,却保持着绝对的淳朴,没有丝毫的优越感……他不仅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他还是一个伟大的人。”

是的,这就是淳朴:淳朴无视功名,淳朴不屑桂冠;淳朴在谦逊中无我,又在无我中圆满。正因为无我的淳朴又干净,淳朴中的作为才无欲无私;正因为淳朴的无我简单又简单,淳朴中的业绩才堪称大业。

归根结底,上到国家和企业,小到公司和家庭,一代又一代的进步,正是仰仗于年轻人的素质。而在年轻人的素质中,有纯真的基石,才有干净的品德;有淳朴的准绳,才有踏实的奋斗。

不管当下的世界怎么样,总有一天,当工业文明把一个发展中国家带往规范时,淳朴将成为每一个世界公民的基本品德,淳朴也将成为每一个成功企业最受用的名片。

二、平等比听话更重要

对于一个好孩子,听话并非完全受用;相反,给孩子平等的爱,让孩子从一开始就感受到做人的庄重,那才是孩子的幸福和父母的智慧。

回忆童年,在被问及那时候父母对我们最大的期望是什么时,很多人这样回答:“我小的时候,父母对我最大的希望就是,让我做一个听话的好孩子。”

没错——听话,这是几代人对于好孩子的记忆,也是他们努力修为的标准。然而在日后的现实里,有不少听话的好孩子,他们并没有得到期许的幸福,甚至都未能获得一个成年人应有的本领。

事实是,因为听话,他们关闭了自己的思想;因为听话,他们丢掉了自己的兴趣;因为听话,他们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因为听话,他们迈过成长的坎坷,让潜能闲置,让想象停飞。

结果,走入社会后,竞争的惨烈让他们慌乱,技能的操练让他们羞愧,同学的进步让他们自惭,同事的奚落让他们自卑。他们就是这样,因着童年的舒适,耽搁了成年的技能;因着童年的听话,失去了成熟的心态。

正好应了那句话,在一个无所不有的世界,他们做了一个一无所能的低能儿。

而所有这一切,在本质上的确应该归咎于父母:因为父母爱过了头,孩子反而不想长大;因为父母太严厉,孩子不能不乖顺;因为父母太强大,孩子乐得永远“弱小”;因为父母太权威,孩子终于成了父母的“玩物”。

由此可见,对于一个好孩子,听话并非完全受用;相反,给孩子平等的爱,让孩子从一开始就感受到做人的庄重,那才是孩子的幸福和父母的智慧。

前面讲过,要让孩子像孩子一样地成长,这是对的。然而正因为这样,孩子才需要逐步感受做人的庄重,以便在心里种下人性的种子,以便他日后也能用人性的准则去对待他人,相处社会。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孩子是一张白纸,他能否成就一张美丽的图画,在一开始的确有赖于父母或与孩子最亲近的人。加上孩子从来不听大人怎么说,孩子看大人怎么做,也因此孩子对大人说什么常不以为然,但大人做什么以及怎么做,反倒会成为孩子日后的参照和标准。

这也是为什么,对孩子来说,身教比言教更重要了。作为父母,如果你只是说得好,做得不好,孩子不大会买你的账,或者他日后也会和你一样做个两面派;只有你不但说得好也做得好,你的言行才有可能鞭策孩子,成为孩子日后的样板。

有父母认为,对一个小孩子讲平等,那简直是父母的失尊和跌份。但实际上,真正的尊严并不在称呼,而是在孩子对你的认同和尊敬。孩子发自内心地尊敬父母,那样的父母才有面子;让孩子迫于压力假装听话,那样的父母才真的跌份,没有尊严。

有这样一个故事:

良宽禅师终生修行参禅,从没有松懈过一天。他的品行远近闻名,人人敬佩。

当他年老的时候,从家乡传来一个消息,说禅师的外甥不务正业,吃喝嫖赌,五毒俱全,几乎倾尽了家里的财产,而且还时常为害乡里,家乡父老都希望这位禅师舅舅能大发慈悲,教教外甥,劝他回头是岸,重新做人。

良宽禅师听到消息,不顾自己年事已高,风雨兼程,走了三天的路,以最快的行程回到家里。

良宽禅师终于和多年不见的外甥见面了。这位外甥久闻舅舅的大名,心想可以在狐朋狗友面前吹嘘一番,因此也非常高兴与舅舅相聚,并特意留舅舅在家里过夜。

家人当然更高兴,心想:这下这位禅师舅舅可以好好地说道说道这个外甥了。外甥却想:要是他真敢说教我,我可要好好捉弄他一下,日后也可以在朋友面前摆谱。

出乎意料的是,良宽禅师在俗家床上只管打坐,坐了一夜,什么也没有说。外甥不知舅舅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惴惴不安地挨到了天亮。禅师睁开眼,要穿草鞋。他弯下腰,又直起腰,不经意地回头对外甥说:“我想我真的是老了,两手发抖,穿鞋都很困难,可否请你帮忙把我的鞋带系上?”

外甥高兴地照办了,良宽禅师慈祥地说:“谢谢你了,年轻真好啊!你看,人老的时候,就什么能力都没有了,不像年轻的时候,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你要好好保重自己,趁年轻的时候把人做好,把事业基础打好,不然等到老了,可就什么都来不及了!”

禅师说完话后,掉头就走,对外甥的任何非法行为,只字未提。

但从那天以后,禅师的外甥再也没有去花天酒地,他改邪归正,努力工作,就像变了一个人。

不知你听了这个故事有什么想法,很多人听完这个故事,一股敬重暖到心里。如果你也为人父母,在禅师面前,想必你不会没有愧疚;如果你还是一个孩子,你一定会暗自思忖,多希望自己的父母也能有这样的平等和朴实。

这可真算是此处无声胜有声,此处无言胜大训了:没有家长的权威,只有人性的感怀;没有教育的警言,只有自嘲的感慨。这才堪称沉默是金呢,这样一份无言的沉默,它的无言胜过说教。这样一块沉甸甸的金,它包含了一个人平等的尊严与待人的真挚。

今天,已有不少父母在与孩子的互动中感受到了平等的分量:你尊重孩子,孩子才会尊重你;你信任孩子,你也得到孩子的信任;你爱护孩子的隐私,孩子更愿意跟你交流;你尊重孩子的选择,孩子更愿意听你的意见。

而不管是对孩子还是对父母,让我们共同聆听真理、服从真理吧,这样的平等才能给孩子分寸,让他懂尊重,又懂谦虚;这样的听话才能给孩子力量,让他有原则,又有真诚。

三、兴趣比分数更重要

很多时候,正是在家长们训斥的“旁门左道”里,跳动着未来大家们的潜能和生龙活虎的创意也未可知。

电视剧《人到四十》一开场,王志文就得了不治之症。接下来,不管对友人还是对自己,王志文说得最由衷的一句话就是:你就让我做我自己想做的事。

是啊,做自己想做的事。

乍听这句话,很少有人会激动。仔细一琢磨,很少有人不感慨。那是因为,在这句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话里,饱含了人之称为人的多少辛酸和多少无奈。

回忆自己的少年时,曾经有不少孩子受过这样的训斥:你瞧瞧你,你就专门对这种旁门左道有兴趣,可功课呢,作业呢,有能耐你也考俩100分来证明你自己!!!

这里家长所说的100分,其实不过是缺少活力的标准答案在大人们脑子里形成的一个近乎空洞的成功概念。这个概念在家长的头脑里根深蒂固,以至于如果他的孩子是个百分学生,父母连同亲朋好友都会为他骄傲;如果不是,或者还更糟糕,不但家长脸上无光,孩子还有可能成为家长们的替罪羊或出气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