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正因为如此,一个人在追求完美的过程中遇到有人称赞你、抬举你时,不要飘飘然;遇到别人非议你,求全责备,攻击毁谤时也不要反感。你要反躬自问,自己检验好自己。心中有愧,就不要怪别人,知过即改。心中无愧,“更何嫌众口”,路人不识我,何必空计较?走自己的路,让人家说去吧。
33做人要有“井德”。水是生命须臾不可缺的养份。大凡城池村邑有人居住的地方必有水井,即使城池村邑迁移了,井却依然不动,而且“无丧无得”——井中之泉汩汩流出,汲出不见其少,注入不见其多,使来来往往的人们可以不断享用。
井有自在之德。它流出的是爱,《圣经》云:“上帝即是爱。”能够深藏于内汩汩流出,愈出愈清,愈出愈纯,又如丝不动,不随物迁者是什么呢?那不是别的,是爱,自然之爱,自在之爱,自发之爱。只有人类具有这种爱。
井有实用之德。孔颖达《周易正义》云:“养物不穷,莫过于井。”井之养育人畜,清洁环境,滋润万物,惠人甘美,全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全是适用的,不是多余的;全是行动,不是言辞;全是实惠,不是虚浮。而且它是鲜活的真性,不是僵死的教条。这对生命是最大的功德。
井有分享之德。井至爱无藏,任人取求,有求必应,不须回报。不断让人分享,又不断补充,不断无私付出。这种爱的分享包括了“修身养德”和“人不知而不愠”的默默奉献两个方面,乃是“君子之光”。
井有守恒之德。长年累月,日复一日,惠施于人,守恒不渝,不竭不枯,与生命同始终。这只有双向人生、注重成熟、注重内在向度精神修养的人才能做得到,而要真正做到是多么不容易啊!
34蓄春夏秋冬荡荡清气恒充胸次;敛东西南北涓涓细泉长养众生。一项大事业的当家人、经营者,其位置相当于一个家庭中的母亲。因此,他必须懂得母爱,善用母爱。
35将双向人生的生命哲学运用于家庭,将一家子作为一个生命存在来看,我们会分成主内和主外两个向度,上行和下行两个方向。在家庭中,内向的方面占主要,应由更懂得生命真理、更懂得爱、更懂得生活趣味的母亲来主持。上古时期,女人的地位是很崇高的,尊重女人即是尊重生命。因此,“家事以女子居正”首先不是什么社会分工,而是生命发展的需要。
36人世间最无私、最伟大的爱就是母爱。母爱高于父爱是因为母爱是以儿女的生命为基准而不顾及外部世界的一切。一个做儿女的,哪怕他是乞丐、是死囚、是残疾、是痴呆、是疯子、是恶棍、是艾滋病人、是麻风病人……只要他一息尚存,哪怕是千人唾弃、万人践踏,唯有一个人希望他存活于世间,并与他同喜同忧、同苦同悲、同呼同吸的,那就是母亲啊!一个没有母爱的家庭是残缺的,其残缺的正是两个世界的平衡。由于生命之根缺乏母爱滋润,会干枯萎缩,甚至导致心理变形。“家事以女子居正”就是要使母爱得到充分的尊重,并且承接过来,扩散开来,成为一家人的精神支柱。一个以母爱度己度人的男人,他将这种宝贵财富承接过来经营自己,经营群体、经营企业,他将无往不利。
37抑恶扬善,抑谁的恶,扬谁的善?自己。人类最大敌人就是“自己”。到了顺利的时候往往是最危险的时候。人们出挫折、栽跟头,常常不是在“没有”的时候,而恰恰是“大有”的时候。出现恶念、恶言、恶行、恶果,都是在这个时候,而恶运也就随之而临。“大有”是不是没有忧患了?“大有”的果实归谁所有?“大有”的积累用到什么地方才不致衰败?这是三个至关重大的课题。稍不留神就会使“大有”变为“大无”。
38因此需要“顺天休命”——实际上是顺人调整,调整内部关系,调整内外关系,调整外部环境。其中内部调整始终是重心。所有隐患都从内部发生。如一个群体,所有问题都只会从上层机构发生,而能否调整好,又在主要决策者。因此,抑恶扬善,顺天休命,归根到底,是要决策者、当家人抑自己的恶、扬自己的善,修自己的命。防止自己因专注于外在向度的进取而演变、沉沦为单向度的人。唯其如此,“大有”才能更强更大,才能防止变“大无”。
39一个在柏林读书的中国留学生坐出租中巴时往车窗外扔了一块香蕉皮,德国司机一眼瞥见,刹了车,自己下去捡了放到驾驶室的垃圾桶中,一声不吭继续开车。这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德国平民做的一件不经意的小事,却给了那个扔香蕉皮的中国青年终生受益的教育。
40这位德国司机的作为是没有任何个人功利动机的,这就叫“从虚处立基”。一个人完成自己的成熟过程,实现自己的成熟指标,是自己给自己定标准,自己检验,自我评估,自我奖罚。一句话,自己管理自己。因此他不希翼也不乞求别人给什么好处,自己心安理得,对得起天地良心,便是最高的自我奖赏。
41我们每个人都在做好事,所不同的是有的人做得更多,按《菜根谭》的说法,那是“达人”、“至人”了。帮身边的人出一个好主意,搀扶一个行走不便的老人,为突然生病的人喊一辆救护车,给烦恼之中的同事找一段格言,帮相互怨恨的朋友化解一个误解,使一个沾染了恶习的孩子脱离那个污染他的环境,为受委曲的人说一句公道话,清除马路上发现的可能造成事故的路障,赈灾、救火、扶贫……这些都是成熟历程中应做的功课,是题中应有之义,决不能考虑其中哪一项去换钱易物。“若稍计功效,便落尘俗”。
42但在事功方向,不计功效就不行了。数据时代就要有严格的数据意识,一开口就说自己有几个亿,是大企业家,一了解,那是几个亿贷款,没有一个可以增值的项目支撑,到最后那几个亿只能用来忆苦。
43双向人生是注重向内心求索,注重降伏心魔的“返己者”。看到一桩不合理的事情,首先检索自己,是否有责任,是否可引以为鉴,是否应当警惕不徇其时?生活在平凡生活中的芸芸众生,即使永远做不到“精金美玉的人品”,但力所能及的事情只要我们认真做了,同样会得到祛恶从善之乐,同样会从向内求索的小小成功中,享受到鼓励和奖赏的愉悦。“触物皆成药石”,格物致知,外部世界所接触到的每一件事都可以转化为对治我们自己心理毛病的良药。
44“尤人者动念即是戈矛”,埋怨别人,埋怨社会,只能激化矛盾,自寻烦恼,于事无补。
45两种对治办法,一是向内求索,这是积极的。一是只怨别人不怨自己,“都是月亮惹的祸”,那是消极的。前者辟众善之路,后者通诸恶之途,一不小心便天差地别。世界上最难管理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管理别人可以用条例、法制,管理自己只能靠克制,靠修为,靠内圣外王的恒毅追求。
“管住自己”最难。然而要经营集体的人必须先经营好自己,要管理好别人的人必先管理好自己。管住自己乃是百福之门、万业之基。世间之事,惊天福祸皆源于自己方寸之内,绝大学问源于家庭日常之间。
“管住自己”又是中国恒久传统文化的精髓。儒、道、释三大流派,其归依所在无一不是讲管住自己。孔子祖述尧舜、宪章文武,讲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要点在“管住自己”;老子讲“道法自然”、“清静无为”、“自胜胜人”,落脚点在“管住自己”;六祖讲不立文字直指人心,我心即佛、自度度人,更是直言“管住自己”。曾国藩讲自立自强、自立立人、自达达人、内挺内实,所传承和弘扬的,不也是传统文化“管住自己”的绝学吗?绝学无忧,“内修上德以管好自己”而后才可“外结良缘以经营世界”。
46造假是人品上的问题,习惯于造假的小聪明,千方百计突出自己以曲从不良的风气,损伤人格的纯朴天真以取悦上司,攫取上司考功的资本,这是品德高尚的人所不取的。
47“习伪智矫性徇时,损天真取世资考”反映了明朝末期的官场坏风气。这种坏风气,流毒于今,且扬恶尤甚。据报载,前些年某省三分之一的单位来乱谋政绩,打起数字造假的主意。其中某市长在任期间,竟将那年该市GDP数字绝对值写成“增长”8个亿,“增长率”近百分之百,盖因看到大家都造假,唯恐自己造假不够而吃亏,干脆假出个水平来。这种违反常情的行为,绝非工作方法不当,路人也知道首先是个人人品问题。求真务实,返朴归真,不能就事论事,而应就事论人品、论人格,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对我们如何“考功”,也指出了课题方向。
48双向人生,两个世界,哪个更大?内部世界。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每天会有新发现,每天会有新收获,每天会有成功的喜悦,每天都可以自我庆祝。道家说“心游万仞”,天地可谓大矣。佛家说心境中有三十三重天,永远有享不尽的良辰美景。天理,又叫天道,我们可以理解为心理世界及自然规律。“高明爽朗”,指心理感觉,当发现内部世界天高地阔之后,豁然开朗的喜悦之情。
49“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真无奈”。这句歌词对我们理解“人欲路上甚窄”有帮助。功利世界与心理世界的不同之处,是许多人拥塞到同一个世界,而不是一人一世界,因此功利之门是一道窄门。刚刚看到一线曙光,往那方向走时却是荆棘丛生,泥泞满地。
50为人处世,不违背自己的良心,不绝情寡义,不糟蹋和浪费物力。以上三者做到了,就可以为天地树立善良的心性,为他人带来利益,为子孙后代创造源源不断的福祉。
51人生在世,做任何事情都不能违背自己的良心。什么东西丢了都可以请别人帮忙找回来,唯独有一样东西丢了非要自己找,而且只有自己才能找回,那就是良心。怎么知道每个人都有良心?现代的心理检测技术、设备甚至基因技术都无法解决这个问题。这是我们的睿智祖先从自己、从无数人的生命历程中直悟出来的。人在世间同外物打交道,总是一次又一次失落本性,一次又一次回归本性,回归又失落,失落又回归,来来去去,曲曲折折多了,就知道自己灵魂的出发点、归宿点、平衡点都在同一个心源处,那就是善良的本性——永恒的爱心。
52中国儒家极看重人性情感的作用,因为情是动物性的“欲”与社会性的“理”交融统一的结果。儒家论人生,主张节欲寡欲,但绝不允许寡情、绝情以至于无情。中国人的“理”,是以情感为基础的理,而不是纯粹的逻辑推理。即使做生意,也讲究大家有钱赚,大家有面子。不绝人情,是人的善良本性由内向外,推己及人的扩展或递延。
53人的生存、发展和再造都离不开物候、气候等外物环境。一切“物”都与人有着内在联系,是我们立根的土壤。太阳是万物生长的能量之源。山林原野,江河湖海、动物植物是人的衣食住行的来源。“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环境决定着人的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环境造就人。因此人必须顺适环境,爱护环境。一个把自己的生存根基都破坏了的人是浅薄无知的,是对人类命运的败坏。即使他能自爱、能爱人,也不足以弥补其造成的破坏性后果。当后人遭到自然规律无情报复的时候,这样的人只会遭千古骂名。
54“为天地立心”,立的就是这样一种自爱、爱人、爱物的爱心。
55“为生民立命”。既是“立命”,便不是顺命,不是宿命,不是信命,而是自强不息,特立独行,自力更生的造命。“立命”以什么为归依?不是归依于外在的某种功利目标,不是归依于象上帝这样的人格神,而是归依于自己,归依于本体,归依于本体的内部世界,归依于他的善性,他的爱心。每一个人的爱心便是他自己的上帝,无数颗爱心相互依托,相互支撑,并且不断扩充,源源不竭,其能量便转化为造命的无穷动力。
56“为子孙造福”,讲生命的连续性、良性发展性。这是由爱己、爱人、爱物产生的物质能量和精神财富,又可以是爱心永恒的推衍来阐述的,内在逻辑十分严密。
57又回到根本智了。根本智是获得一切智慧、知识、能力的内在动力,是一切后得智的母本。根本智即三心:平等心、清净心、仁爱心。
58平等心——人生下来就是平等的。要学会用这个观点对待和尊重你周围的每一个人,处理好你与他们相与的每一件事。不要产生有贪人、夺人、强人、伤人的欲望。不要有尊卑、贫富、贵贱、强弱、地域、种族等分别。尊重别人的人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这就是平等心。
59清净心——不要为任何身外之物(名利、金钱、权力、得失、沉浮)烦恼,在任何处境下都保持心理平衡。学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不是从外界找原因,无怨无恨、无愠无悔。人类的共同敌人就是自己,只有从自己身上找原因的人才能进步,也才能在任何状态下都自如地适应外界条件的变化。
60仁爱心——又叫爱心,慈悲心。学会关注别人,倾听别人,帮助和救赎别人,而不是只看重自己,让人家围着你团团转。要用自己的行动而不是言语去感动人、转化人、扶助人。从使别人获得快乐和幸福的过程中自己获得快乐和幸福。仁者爱人,仁者上达,仁者力行,故仁者寿,仁者无敌。
61根本智不是靠书本上获得,而是靠以福德为基从静悟中获得。佛法云:不求甚解,是求根本智。先求根本智,无相无分别。次求后得智,能分别一切法,由闻发思生慧即是后得智也。道家也主张静悟,所谓“虚静养智”是也。儒家更有诸多阐发,《大学》中强调: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有所得。
62孔子说“仁者寿”。仁者,仁义有德之人也,现代社会称为好人。仁者寿,是说仁者可以得到长寿。这应当包括生理年龄的延长和精神作用的持久两个方面。在文明程度已经很高的今天,“仁者寿”还是不是一种事实呢?是的。上个世纪初出生的两位至仁至义至刚至勇的“二战老人”伊丽沙白皇太后(英国)和张学良将军(中国)都已经越过百岁高龄,至今还奇迹般地活在入世,便是证明。
63仁者寿,是因为“仁者爱人”(孔子语)。“爱”是“仁”的同义词,也是“仁”的核心内涵。只有人类真爱没有被蒙蔽和异化的人,他的眼中才流露出同情,行动上才能表现“付出”和“奉献”。任何一个人,只要他付出了爱,在被爱者眼中,他就是好人,是仁者。如果他时时处处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每天都给他人付出爱,他就是一个公认的好人,公认的“仁者”。爱与被爱双方都是一种幸福。人正是在付出爱的瞬间才感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如果付出的是真切而厚实的爱,他得到的回馈——社会的尊重和信任更多,即使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他也会忘却年轮、容光焕发、步履轻盈、充满自信。这怎么不会对益寿延年有增进呢?
64坏人值不值得付出爱,向坏人付出爱的人是不是仁者?回答这个问题的前提是搞清好人与坏人的概念。在仁者看来,爱是人的本质。由于每个人都需要付出爱,而在被爱者眼中,付出了爱的人就是好人。因此世上是没有坏人的。孔子提出“有教无类”,其中所体现的思想就是每个人都能通过教化向善,其本质都是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