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提高领导干部的媒体素养已经成为提高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习近平、李长春等都在不同场合强调,领导干部要具备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足见“镜头感”的重要。那么,领导干部该如何培养这种“镜头感”?
多学习,脑袋里要有东西。这就要求我们的领导干部,在日常工作中,要不断加强加强理论修养,借助现代化的大众媒体,主动获取信息和知识,运用QQ、微博等新兴传媒,发布信息,集思广益,努力提高自身认知水平。思想认识有高度了,和媒体记者以及公众的沟通自然也就理顺了。
勤积累,交流中要重内容。最能支持干部面对媒体记者、公众依旧侃侃而谈的,是对本职工作的熟悉程度。作为领导干部,要踏实肯干,加强研究,掌握本职工作的第一手资料,做到“知己”;要深入一线,多跑基层,了解民情民意,做到“知彼”。只有知己知彼,才能在面对媒体镜头时坦然、自然、欣欣然。
巧应对,沟通中要讲技巧。少数干部面对媒体记者与公众不敢说、不会说,殊不知,这种政府不见媒体记者,极力躲避公众的现象,不仅有碍于信息的透明传播,更会使得流言与传闻乘虚而入。所谓“大道不通小道通”,实在是得不偿失。在网络快速发展的今天,政府应遵循信息发布的“黄金24小时”法则,不断提高应对技巧,及时发布信息,占领舆论高地。要经常与媒体记者、公众沟通,真正把媒体作为我们开展各项工作的朋友,做一名“镜头感”十足的领导干部。
※知识延伸
李肇星的公众形象:一位平民部长
2003年3月18日中午,我同外交笔会的几位朋友正在外交部的小餐厅用餐,耳边忽然传来熟悉的声音:“好久不见了,你们好啊!”当我抬起头时,他已坐在了我身旁的空位上。我急忙起身,脱口说道:“祝贺李部长!”他微微笑了笑说:“谢谢,只是担子更重了。”他便是在3月17日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刚刚被任命为外交部长的李肇星。
李部长仍和从前一样,中午和同志们一起用餐,并随便交谈。席间,他风趣地说:“等我退休了,我一定加入外交笔会。”在座的笔会朋友们一起为他鼓掌。这勾起了我对一些往事的回忆,尽管都是些鸡毛蒜皮的事儿。
2001年11月29日,外交笔会年会在钓鱼台举行,应邀出席年会的嘉宾有中国作协副主席张锲、书记处书记高洪波,解放军出版社副社长峭岩等。时任外交部副部长兼部党委书记的李肇星,应邀与会并在会上讲话,鼓励笔会同志努力笔耕,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为祖国统一大业服务,为世界和平服务。会后,他参观了笔会成员的作品成果展。虽然午餐已准备好了,但他还是不得不匆匆离去,赶赴一场外事活动。
2004年2月,应四川人民出版社邀请,李肇星为“外交官看世界”系列丛书作序。作为新一任外长,他没有忘记老外交官们的功绩,他写道:“为丛书撰稿的是外交笔会。该笔会成员都是我国资深外交官,是参与过中央三代领导集体指挥的外交斗争的老战士。……离退休后,仍心系外交事业,努力开辟为外交工作服务的新阵地。”
2001年6月28日,外交部举办纪念建党80周年歌咏会。演出前,李肇星身着深色西装,系一条米黄色领带,向外交部老年合唱团走来。大家立即向他围拢过去。他笑容满面地向大家拱手祝贺,连连道:“老同志们辛苦了!”尽管话语不多,和大家在一起的时间也只有短短的几分钟,可老同志们的心里却是暖暖的。大家纷纷要求同他合影留念,直到主持人过来邀他登台讲话。2004年,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暨外交部建部55周年,中央电视台举办“我和我的祖国”专题文娱晚会。晚会的最后一个节目是由外交部老、中、青三代外交官组成的约200人的大合唱《我和我的祖国》,大幕拉开的那一刻,大家还在焦急地等待着李外长。听说他下午刚从国外回到北京,能否参加我们的合唱还不得而知。突然,一阵掌声响起,李肇星外长和戴秉国副外长走上台来,加入我们的行列。大家心头一热,歌声骤起:“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
李肇星外长每年都出席外交部美洲大洋洲司的春节联欢会,且每次都被盛情邀请表演节目,他从不拒绝。在2005年春节联欢会上,他讲了一个笑话:一个自认为对中文十分精通的老外来中国旅游,来之前有朋友提醒他:最好不要在旅馆用餐,而要到旅馆附近的餐馆去,那里既便宜又能吃到特色食品。他按照朋友的提醒,一早走到一家小餐厅门前,当看见门口竖着“早点”的牌子,他有点失望,心想,来早了,便在街心公园漫步。半小时后,重去那里,牌子仍未撤掉。无奈,他信步往前走,来到另一家餐馆,门外也赫然立着一“早点”的牌子。他看了看表,快8点了,怎么还“早”呢?他不明白,便悻悻地赶回旅馆用早餐。大家听后,捧腹大笑。在2006年春节联欢会上,他望望坐在旁边的戴秉国和杨洁篪两位副外长道:“杨副外长同姑娘在‘敖包相会’了,戴副外长去了‘遥远的地方’,我怎么办?还是讲个笑话吧!”大家掌声又起……
李肇星任外长半年后,也就是2003年9月6日,外交部首次举办了公众开放日。从那天起至今,外交部已接待了近30个省市、40多个行业的2000多名群众。2005年8月14日,是外交部举办的第八次公众开放日,这次有了主题,叫“走进非洲”。短短两年内,公众八次走进神圣的殿堂——外交部大楼。第八次有近200名来自中国各地的普通群众,他们手持制作精美的参观证,早早来到外交部大门前。平时,外交部的工作人员和来访客人都走东门,除有关领导、外国使节外,很少有人从正门进入外交部。这一天,这些公众却有幸从此门进入,享受了一次贵宾待遇。此外,他们还能同包括外交部长李肇星在内的资深外交官以及非洲国家的驻华大使们进行亲密接触。
当李肇星身着便装出现在公众面前时,平时在正式场合见到的各种包装都不见了,部长与公众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气氛轻松,语言随和。当会见完毕,外交部橄榄厅音乐响起,非洲演员们拉着中国百姓一同跳起节奏感很强的非洲舞时,李肇星也高兴地加入其中,与中非朋友们一起翩翩起舞。一位参加开放日活动的大学生兴奋地说:“真没想到,李部长能和我们一起跳舞,还那么随和。”
李肇星任外长以后,除敞开“衙门”将民众请进来外,还编织了大大小小许多张“网”,以扩大与公众交流的平台。外交部建立了以外交部网站为核心的73个子网站,日点击率达80万次。李肇星通过与网民的在线交流,受到广大网民的关注,成为不少网友的心中偶像和公众眼中的明星。在他的带动下,许多外交官时常在网站上与网民们谈天说地;每逢重大国际事件发生,相关官员都会到网站上与公众交流。
2003年9月,李肇星作为外交部长首次在联合国大会上亮相。他操着一口纯正的山东胶东口音,大声地宣传中国,阐明中国的外交政策。当晚,联合国代表团举行招待会,我国派往联合国工作的一位雇员同李外长打招呼说:“真过瘾,第一次在联合国听到这么纯正的家乡话。”李肇星闻听憨厚地笑了,随口说道:“我就是念旧。”
说起李肇星的形象,新华社一位记者曾撰文这样写道:“聚光灯下,李部长面带笑容,从容应对,机智地绕过一个个提问的陷阱,又不失风度,让一些有意刁难的记者也为之叹服。”当这位记者随“两会”代表、委员中的北大校友回母校参加晚宴时,终于见到了也回母校的李外长并抓到了采访他的机会。这位记者事后说:“对于我的每个问题,李部长都认真、耐心地回答。”有机会与李外长合影的北大学生说:“电视里见到的那么威严的外交部长,现在竟是如此亲切、平易近人啊!”重庆的一位中学生对事情的认识较为独特,于是就给心中一直敬佩的李外长写了一封“求教信”,没想到李肇星不仅给他回了信,还寄去了自己的散文随笔集《远行的诗情》。
李肇星的司机讲过如下一个故事:一天,他因动手打了6岁的孙女而闷闷不乐。李外长问他为什么打孩子,司机说:“她把您送给她的那块大橡皮切成许多小块,我就火了。后来才知道,她是特喜欢那块橡皮,怕丢了,才切成小块用。”李部长严肃地问:“给孩子赔礼了没有?”当得知这位司机爱面子,还未向孙女道歉时,李部长当即下命令:“请马上给孩子打电话道歉。”司机满怀感激之情,立即给孙女打了电话。
2005年国庆期间,李肇星外长收到了北京东城区史家胡同小学六(一)班的一位小朋友的来信。她在信中说,他们学校有不少外国小朋友,学校不但接待国内客人,时常还有外国朋友来参观。通过这些接触,同学们了解到中国实行的和平外交政策就是多交朋友。值此祖国生日之际,她还有一个好消息想与外长分享:经过自己的努力,不久前在全班班干部民主评选中,她以43票成功当选小队长,外国同学也投了她的票。李外长读完信后,从案头书堆里找出最新一期《少年文艺》,并在扉页上认真写道:“××同学,祝贺当选小队长,希望继续联系群众,天天向上为祖国。”
李肇星的老师蒋树勋至今还记得过去的一件小事:当时,李已是外交部新闻司司长了,一次他借探亲之机,回母校看望老师。一早跑到学校,敲门后见没反应,他就跑到操场和小孩们一起打球。当老师吃完早饭走出门来看见李肇星时,问他为何不进屋,他说,刚才怕打扰老师休息,就在外面等着。
在一次外事活动中,有位同志碰到李肇星的夫人秦小梅,便半开玩笑似的对她说:你老公整天忙了国内忙国外,劲头十足啊!秦附和道:是啊,当外交部长的就得上紧发条,可一回到家,就像泄了气的皮球,只剩闭目养神了。
这就是李肇星的公众形象——一位平民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