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语重心长地告诫全党,要“把群众放在心上”,“把群众当亲人”。政府各项工作都是为了人民群众,也一定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要坚持工作重心下移,党员干部要经常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做到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要把基层一线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基础阵地,引导干部在同群众朝夕相处中增进对群众的思想感情、增强服务群众本领。
从周恩来总理亲民思想说起
亲民,亲近安抚人民之意。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统治者也搞亲民,那是他们巩固统治的手段,是形式上的亲民;共产党人的亲民,是在感情上、立场上和人民保持一致,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周恩来是党和政府成员中亲民的典范,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尊敬和爱戴,被称为“人民的好总理”。
共产党人的亲民,是在感情上、立场上和人民保持一致,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周恩来是党和政府成员中亲民的典范,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尊敬和爱戴,被称为“人民的好总理”。他的亲民思想和实践的内容很丰富:
首先,周恩来把亲民看作是我们的本分。他说,“我们是从人民中来的,我们过去的胜利都是在人民的支援下取得的,不能忘本。”周恩来深厚的党性修养决定他模范地践行党的宗旨,真诚自觉地亲近人民。
其次,他认为亲民是凝民心聚民力的途径,认为只有走亲民路线,中国共产党才能夺取政权,取得胜利;建设社会主义也要依靠人民,社会主义事业需要的智慧和创造力来自人民。
第三,他把亲民看作是执政为民的保证。周恩来主张干部要广交朋友,同各方面的群众保持经常性的直接联系,获得民情政情的第一手资料,这对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起到很大的作用。同时通过广交朋友,能够及时把党的方针政策化为各界群众的自觉行动,保证政策的贯彻实施。
那么周恩来怎么样去亲民,才使人民觉得可亲可信呢?
一是要平等待民,这是周恩来亲民的态度和方法。他改变了封建的官民观念,社会主义的国家干部不再是高人一等的官,而是“和群众同甘苦,共命运”的人民公仆,“不是做官,是做事,是为人民服务。”他认为要以平等的态度与群众交流,“你要想了解真实情况,就要与老百姓平等对待。”周恩来纪念馆的陈列厅有一张周恩来坐在农民家的门槛上和主人交谈的照片,是他平等待民的最生动的说明。做到平等待民还要反对扰民,他反对因为深入群众而干扰群众的生产和生活。
二是要为民谋利,这是周恩来亲民的出发点和归宿。他将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在“反冒进”的问题上实事求是,犯颜直谏,在文革中鞠躬尽瘁,苦撑危局,都是为了人民的利益,没有个人利益的考虑。他关心人民的疾苦,关心人民健康,努力改善生产条件,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方面的事例太多了。为民谋利,他兼顾眼前之利和长远之利。建国初期非常困难的情况下,他支持优先发展重工业,推动两弹一星工程的进展,这是他目光长远的表现;此外,他在兴修水利、防治环境污染、文物保护等方面都提出很多具有前瞻性的观点。
三是永葆本色,坚决反对脱离群众的思想和行为。他严于律己,清正廉洁,提出要过好“五关”:思想关、政治关、社会关、亲属关、生活关,做清正廉洁的表率。他努力管好自家人、身边人。他对亲属有“十条家规”,对身边工作人员有“四要六不准”,反对干部后代成为八旗子弟,带头将自己的亲属送到农村和边远地区工作。“十条家规”和“四要六不准”,周恩来纪念馆都请他的亲属和身前身边工作人员亲笔书写并展出,大家可以去看一看。他反对官僚主义,反对干部队伍脱离群众,蜕化变质。为防止干部队伍蜕化变质,从1955年前后起,他就多次提出反对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1963年,在《反对官僚主义》一文中,他集中列举了官僚主义的20种表现形式,指出,官僚主义最突出的表现是“高高在上,孤陋寡闻,不了解下情,不调查研究,不抓具体政策,不做政治思想工作,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它阻碍人民民主专政制度的更好实行,破坏民主集中制,误党、误国、误民,我们绝不容许官僚主义再继续发展下去。
周恩来亲民思想主体是全体公职人员及其亲属。亲民意识是党的宗旨的体现,应该成为全党的共识,成为每个政府成员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其次,亲民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全方位为各阶层的人民谋利,将亲民做到实处,才能和谐发展,科学发展。再次,亲民必须坚决反对各种脱离人民的思想行为,杜绝轻视人民、欺骗人民,甚至仇民、害民现象。
从政修养
周恩来精神代表了我党的亲民思想,学习周恩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践行“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亲民思想,对于我们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走群众路线打造亲民执政理念
党的历史和中国革命的实践证明,密切联系群众、坚持群众路线是制胜的法宝。打造亲民政府必须坚持走群众路线,始终坚持履职为民理念,牢固树立“三个代表”的思想,贴近民众,体察民情,反映民意,化解民难,凝聚民心,在改革发展、和谐创新中发挥党员领导干部积极作用。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涵盖价值观和方法论两方面,而方法论又有宏观、微观两个层次。价值观方面,群众利益是党开展一切工作的根本目的和宗旨。方法论方面,在宏观层面,群众是党顺利开展各项工作的永恒依靠;在微观层面,只有多接触群众、多向群众学习、多倾听群众意见和诉求,才能为工作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发展是第一要务,是解决前进中遇到的一切问题的关键。各地政协在工作实践中,要把人民政协的人才优势和智力优势转化为工作优势,在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中,牢固树立中心意识、大局意识,注重从宏观上、全局上,思考和把握政协工作。围绕党委和政府一个时期的工作中心和关注的重点问题,注重选择一些“党政想做、群众关注、政协能为”的内容(如困难群众生活、医疗卫生、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新农村建设等)进行专题调研。调研时,坚持以民为本,在宏观中谋划微观,在国家大政方针的框架内研究工作,既注重发展所需,又注重维护群众利益,在各个方面的意见中寻找共同点,力求使提出的建议,既有问题研究的广深度,又有群众接受的认同度,更有实践操作的可行度,给广大群众带来实惠。
了解民意、反映社情是政协履行职能的重要基础和关键环节。在工作实践中,政协要紧紧抓住“领导重视是关键、委员广泛参与是基础、政协机关是纽带、党政部门吸纳是标准”四个重要环节,按照“选题准、内容实、实效快、价值高”的要求,充分发挥政协委员反映社情民意的主体作用。并根据新时期社会结构变化,吸纳弱势群体、农民工、社会新阶层及知识分子代表,进入政协队伍,使政协组织更好的深入到基层,深入到群众,做好信息的收集、编辑、加工、报送工作。充分利用提案、视察、调研、座谈会、民主评议、政协信息等多种形式反映社情民意,并打破社情民意收集工作的局限性,开辟“政协网”、民意“直通车”,提高社情民意工作的时效性、快捷性。畅通党委、政府了解社情、体察民意的渠道。
引导委员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百姓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撰写提案,并制定提案标准,下发提案范例和征集参考目录,严格立案环节,提高立案质量,坚持“三不立”原则,即没有实际内容、没有实施可能性和没有对策建议的提案不予立案,确保交办的每件提案都具有严肃性、科学性、可行性;强化督办环节,采取领导督办,专委会促办,与党委政府督查室、提案者及新闻媒体联合督办等方式,督导承办单位认真及时办理每一份提案,实现提案办理从“答复型”向“落实型”转变。要组织卫生界委员和医疗部门专家进行义诊活动;组织科技部门和科技界委员进行科技咨询,科技讲座,发放科学种植、养殖明白纸,努力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素质;要积极配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组织委员向村街的图书室捐赠各类书刊;要引导委员中的成功人士创业不忘本,积极回报社会,帮助弱势群体、贫困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努力为群众办好事干实事。
加强党风和机关作风建设,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全体政协委员和政协工作人员,要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工作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消除政协工作的误解,强化想事情、干事情、做好事情的意识与激情。一是加强培训,教育好委员。组织委员培训,强化政协基本理论和履行职能基础知识的教育,引导委员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协商意识、主体意识、创新意识、务实意识,不断增强自身素质。二是健全制度,管理好委员。对委员履行职能的情况实行量化考核。开展“十佳”委员、“十佳”提案及提案人的评比表彰活动,激励委员提高履行职能的积极性。三是完善机构,组织好委员。成立委员活动组,充分发挥各专委会和界别小组作用,精心组织视察、调研、座谈等各项活动,使广大委员在参与活动中,提高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和水平。为委员深入实际,倾听群众呼声,更好的建言献策提供了参政议政平台。使政协在面向一线、深入群众中,不断改进工作作风,以切实的绩效树立了人民政协的新形象。
作为党的根本工作路线,群众路线看似笼统、抽象,一旦融入实践,再困难的工作,开展起来也能焕发无限生机和活力,工作成效自然优化升级。创先争优如何走好群众路线,不仅事关活动本身能否取得实效,更事关党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只有时时谨记群众路线,处处践行群众路线,才能以实际行动在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和服务民生方面有大作为、有真作为、有好作为。
从政修养
群众路线是共产党人的应有态度,无论工作、学习,还是生活。“创先进、争优秀”,标准就在群众路线的贯彻过程之中。能否在保发展、促和谐和惠民生方面有所建树,关键就看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能否走好群众路线。
亲民修养关键在落实群众路线
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人民群众的关心和爱护是各级干部生存的条件、工作的基础、成长的养分。只有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各级领导干部才有立足之地,我们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要做到这一切,就必须践行正确的群众观,把党的群众路线落到实处。
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点就是一切为了人民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的一切工作都要向人民群众负责;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向人民群众学习等等。归结起来,就是解决好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的问题。领导干部要把群众观念落到实处,并作为改造世界观的重要内容,在价值取向上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努力做到把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群众历史主体地位一致起来,把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群众意愿一致起来。
当前,整个社会在转型,阶层在分化,市场在放开,观念在更新,民主意识在增强,利益诉求呈现多样化,群众工作所面临的形势与过去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果我们党员干部不能及时转换思维方式、改进工作方法,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感情上疏远群众、在思想上害怕群众、在工作上脱离群众,逐渐偏离了群众路线,背离党的宗旨,也就必然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必然不能带领群众去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大量事实告诉我们,在新时期,要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一刻也不能脱离群众。只有坚持群众路线,保持鱼水般的党群、干群关系,人民群众的利益才能够真正得到体现和维护,我们党的执政地位才会更加牢固。
坚持群众路线,必须在思想上树立群众观念。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群众在我们心里的分量有多重,我们在群众心里的分量就有多重。焦裕禄心里装着全体兰考人民,将自己永远留在兰考人民的心中;孔繁森情系西藏同胞,用满腔热血树立了人民公仆的崇高形象;郑培民立志“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恪守“当官的最高境界就是为老百姓办实事,而不是享清福”的信条;任长霞坚持执法为民,用生命实践了她“还老百姓公道,是人生最大的追求”的诺言;牛玉儒坚持做官不谋私利、一心只为百姓,用自己的一生履行着共产党人的誓词。他们一切从群众的利益出发,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了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赢得了人民的爱戴,为党旗增添了光彩。我们每一个党员,不管是在领导岗位,还是在平凡岗位,都要心系群众,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始终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要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的道理,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坚持以民为本的宗旨,想问题、办事情、定政策、做计划,首先考虑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如果颠倒了与人民群众的关系,脱离了人民群众,最终一定会被人民群众所抛弃。
坚持群众路线,必须在工作上具体体现。共产党员好比种子,人民群众好比土地,我们每到一个地方,就要在那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特别是我们机关党员干部,要切实贯彻党的群众路线,进一步拓宽与群众联系的渠道,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情感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要多深入基层,多深入实际,时刻倾听群众的呼声,及时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愁、所盼,把党的宗旨贯彻到制定和实施的决策部署中,体现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上,真正使党的各项政策措施贴近民情、合乎民意、顺应民心,努力为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做好事、解难事、办实事。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尊重实践,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善于从基层总结经验,善于从人民群众的创造中汲取力量和智慧,善于做基层改革创新的推动者、鼓励者、指导者和保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