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80后女孩的人生必修课
22069000000017

第17章 谈吐不俗,才会让人称赞有加(5)

有一位女记者去采访一位科学家,到了科学家那儿,女记者看到墙上挂着几张风景照,于是就谈起了构图呀,色调呀,原来这位科学家爱好摄影,他兴致勃勃地拿出了他的相册,谈话气氛非常融洽。正是由于这种气氛,使后面的正题采访进行得非常顺利。

还有一位女记者,她去采访一位女教师,行前有人说女教师很倔,说不好三言两语就把人打发了。这位女记者到学校去找她,女教师正在跟传达室的人发脾气。女记者一听她说话的口音是浙江人,心里暗暗高兴,因为她也是浙江人。后来,她们的交谈就从家乡谈起,越谈越热乎,这一段题外话也为正题做了很好的铺垫。

有经验的记者能通过观察和分析谈话对象,迅速地找到一个可以引起双方话题的共同点,打破那种不知从何谈起的冷落场面。

其实,与人交谈的过程同样也是这样。在交谈中要学会没话找话的本领。所谓“找话”就是“找话题”。写文章,有个好题目,往往会文思泉涌,一挥而就;交谈,有了好话题,就能使谈话融洽自如。好话题,是初步交谈的媒介、深入细谈的基础、纵情畅谈的开端。好话题的标准是:至少有一方熟悉,能谈;大家感兴趣,爱谈;有展开探讨的余地,好谈。

那么,怎么才能找到对方感兴趣的话题呢?我们教你几招这方面的谈话策略。

中心开花。当你面对众多的陌生人,要选择众人关心的事件为话题,把话题对准大众的兴奋中心。这类话题必须是大家想谈、爱谈、又能谈的,人人有话,自然能说个不停了,以至于引起许多人的议论和发言,导致“语花”飞溅。

借兴引入。巧妙地借用彼时、彼地、彼人的某些材料为题,借此引发交谈。有人善于借助对方的姓名、籍贯、年龄、服饰、居室,等等,即兴引出话题,常常会取得好的效果。“即兴引入”法的优点是灵活自然,就地取材,其关键是要思维敏捷,能作由此及彼的联想。

投石问路。向河水中投块石子,探明水的深浅再前进,就能有把握地过河;与陌生人交谈,先提一些“投石”式的问题,在略有了解后再有目的地交谈,便能谈得更为自如。如在聚会时见到陌生的邻座,便可先“投石”询问:“你和主人是老乡呢?还是老同学?”无论问话的前半句对,还是后半句对,都可循着对的一方面交谈下去;如果问得都不对,对方回答说是“老同事”,那也可谈下去了。

循趣入题。问明陌生人的兴趣,循趣发问,能顺利地进入话题。如对方喜爱象棋,便可以此为话题,谈下棋的情趣,车、马、炮的运用,等等。如果你对下棋略通一二,那肯定谈得投机。如你对下棋不太了解,那也正是个学习机会,可静心倾听,适时提问,借此大开眼界。

引发话题的方法很多,诸如“借事生题”法、“即景出题”法、“由情入题”法,等等。可巧妙地从某事、某景、某种情感,引发一番议论。引发话题,类似“抽线头”、“插路标”,重点在引,目的在导出对方的话茬儿。

缩短距离。托陌生人办事时,必须在缩短距离上下工夫,力求在短时间内了解得多些,缩短彼此的距离,力求在感情上融洽起来。孔子说:“道不同,不相为谋。”志同道合,才能谈得拢。我国多有“一见如故”的美谈。陌生人要能谈得投机,要在“故”字上做文章,变“生”为“故”。

看准情势,不放过应当说话的机会,适时插入交谈,适时地“自我表现”,能让对方充分了解自己。交谈是双边活动,只了解对方,不让对方了解自己,同样难以深谈。陌生人如能从你“入”式的谈话中获取教益,双方会更亲近。适时切入,能把你的知识主动有效地献给对方,实际上符合“互补”原则,奠定了“情投意合”的基础。

借用媒介。寻找自己与陌生人之间的媒介物,以此找出共同语言,缩短双方距离。如见一位陌生人手里拿着一件什么东西,可问:“这是什么?……看来你在这方面一定是个行家。正巧我有个问题想向你请教。”对别人的一切显出浓厚的兴趣,通过媒介物引发他们表露自我,交谈也会顺利进行。

留有余地。留些空缺让对方接口,使对方感到双方的心是相通的,交谈是和谐的,进而缩短距离。因此,和陌生人的交谈,千万不要把话讲完,把自己的观点讲死,而应是虚怀若谷,欢迎探讨。

总之,在办事的时候,我们难免会遇到一些僵局,要想顺利解决事情,就应该善于打破一切僵局。

说话要因人而异

生活中经常会有这样的情况,同样一句话,你对甲说,甲肯全神贯注地听;你对乙说,乙却顾左右而言他。这时候对甲说,甲乐于接受,那个时候对甲说,甲觉得不耐烦。这除了表示甲乙两个人的生活环境不同,也表示甲前后的心情不一样。

所以,你要向对方说话,应该注意什么时候最适宜。对方正在工作紧张的时候,不要去说话;对方正在焦急的时候,不要去说话;对方正在盛怒的时候,不要去说话;对方正在放浪形骸的时候,也不要去说话;对方正在悲伤的时候,更不要去说话。只要有上述几种情形之一,你去说话,一定会碰一鼻子灰,不但说话的目的达不到,而且还会遭冷遇,受申斥也是意料中的事。

你有得意的事,就该与得意的人谈;你有失意的事,应该和失意的人谈。和失意的人谈你得意的事,你不但不知趣,简直是挖苦、讥讽他,他对你的感情,只会更坏,不会变好的。和得意的人谈你失意的事,他顶多与你作表面的应付,决不会表示真实的同情。有时还可能引起误会,以为你是要请他帮助,他会预先防备,使你无法久谈。所以你要诉苦,应找同情形的人去诉,同病自会相怜,不但能得到精神上的安慰,亦可稍叙胸中不平之气。你要谈得意之事,应该向得意的人去谈,志同道合。年轻人涵养功夫不够,稍有得意的事,便逢人就说且自鸣得意,结果招人骂你器小易盈,笑你沾沾自喜,无意中还会惹起别人的妒忌。偶有不如意使你觉得满腹牢骚,如有骨鲠在喉,不免逢人就诉,结果惹人讨厌,说你毫无耐性,甚至笑你活该。

那么,怎样才能恰到好处地掌握因人而异的说话技巧呢?

首先,应先了解对方的一些经历情况和生活状况。知其思维方式不相同的同时,也要特别了解他的生活愿望,生活观点。

其次,必须注意对方的心境特征。如果在交谈当中,不顾对方的心理变化,而一味地将想法统统搬出来,那么,你是得不到他的认同的。一相情愿的谈话往往会让对方厌恶。

然后,必须考虑到对方的反应。在中国北方,老人故世了,以“老了”讳饰,类似有不下几十个同义讳饰词语。再如,生活中对跛脚老人,改说“您老腿脚不利索”;对耳聋的人,改说“耳背”;对妇女怀孕说“有喜”。总之,在语言交流中讲究讳饰,也就是“矮子面前莫说矮”,应做到“哪壶不开就别提哪壶”。其他如,长途汽车停车路边,让旅客如厕以“让各位方便一下”来避讳;用餐时需上厕所,一般以去“洗手间”来避讳。在社交场合用这些讳饰式的委婉语,不至于大杀风景。

女人说话时,先要看准对象,他是愿意和你说话的人吗?如果所遇非人,还是不说为好;这个时候,你是要说话的时候吗?如果时候不对,还是不说话的好。说话的成功与失败,诚然与你的说话技术有关,而是否得其人、得其时,也与你说话的成败有很大的关系。多说话,别人未必当你是能干;少说话,也未必当你是呆子。

再有,掌握因人而异的说话技巧,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根据不同的人要用不同的措辞。

这也是语言的技巧问题。

有关措辞的使用,对于上级或不太亲近的人,要用敬语,对小孩就用对待小孩的语言。

也就是说,如果对任何一种人都用同样的措辞,同样的口气说话,人家岂不会认为你这个人有毛病?也可能你在使用敬语时,对方会说“竟然提到那样的事,这还算是朋友吗?”或是“千万别说那种见外的话,我们交往了多年,应该说是好朋友了”。这就是你的措辞不当造成的。

因此,正确的措辞和表达方式,是依靠彼此心理的亲疏而定的。不管何时,如果对任何人都以同样的方式进行交谈,总有地方会发生矛盾,重要的是在交谈前就要分清楚。轻浮而善于逢迎的人多失败在这上头。

是否能正确地衡量他人与自己的关系,这是个人的教养,这也是为什么有教养的人说起话来总让人感到如沐春风的关键所在。

女人说话不妨委婉一点

男人如果直来直去,人们会说他豪爽,但如果一个女人也像男人一样直来直去,那人们多半不会认同和接受。女人以温柔见长,在为人处世方面要含蓄、委婉一些,才能留给别人一个好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涉及语言的委婉性、得体性问题。以此为基点,一个女人如果能运用适当的语言表达手段,不仅能在社交中树立起谦逊成熟的形象和良好的修养,还有利于彼此的交流和交往目的的达成。

有一家新开的理发店,门前贴着一副对联:“磨刀以待,问天下头颅几许;及锋而试,看老夫手段如何!”这看似气势恢弘的对联,内容上却是磨刀霍霍、令人胆寒,结果吓跑了不少顾客,这家理发店自然也是门可罗雀。而另一家理发店的对联就以含蓄见长:“相逢尽是弹冠客,此去应无搔首人”,上联取“弹冠相庆”之典故,含有准备做官之意,符合理发人进门脱帽弹冠之情形;下联意即人人中意、心情舒畅。此联语意婉转,结果这家理发店生意兴隆。不难看出,书面语言的委婉含蓄有其长处,口头语言也是这样。

英国思想家培根曾说过:“交谈时的含蓄和得体,比口若悬河更可贵。”在言谈中,有驾驭语言功力的人,总会自如地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并不断探索各种语言风格。虽然有些话非直言不讳不可,但生活中并非处处都能“直”,有时还非得含蓄、委婉些,使其表达效果更佳。“球王”贝利在绿茵场上的超凡技艺不仅令万千观众心醉,而且常使场上对手叫绝。尽管他不知踢过多少好球,但当他创造进球数满一千的纪录后,有人问他:“您哪个球踢得最好?”贝利笑笑回答:“下一个。”无独有偶,巴黎的大铁塔可谓举世闻名,可是它的设计者——艾菲尔,却一度鲜为人知,他曾用微妙的俏皮话表达他难以形容的心情:“我真嫉妒铁塔。”一句婉言,包容了万语千言。

在相当多的情况下,委婉还是说服别人或促使听者反省自查的“温柔”武器。有一次,居里夫人过生日,丈夫彼埃尔用一年的积蓄买了一件名贵的大衣,作为生日礼物送给爱妻。当她看到丈夫手中的大衣时爱怨交集,她既想要感激丈夫对自己的爱,也想要说明不该买这样贵重的礼物,因为那时试验正缺钱。于是,她婉言道:“亲爱的,谢谢你,谢谢你,这件大衣确实谁见了都是喜欢的,但是我要说,幸福是内涵的,比如说,你送我一束鲜花祝贺生日,对我们来说就好得多。只要我们永远一起生活、战斗,比你送我任何贵重物品都要珍贵。”这一席话使丈夫认识到自己花那么多钱买礼物确实欠妥当。

说到这里,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定义:委婉的言谈技巧就是运用迂回曲折的含蓄语言表达本意的方法。在日常交际中,总会有一些人们不便、不忍,或者语境不允许直说的话题,需要把“词锋”隐遁,或把“棱角”磨圆一些,使语意软化,便于听者接受。说话人故意说些与本意相关或相似的事物,来烘托本来要直说的意思。

委婉的言谈技巧是办事说话时的一种“缓冲”方法。委婉能使本来也许是困难的交往,变得顺利起来,让听者在比较舒坦的氛围中接受信息。因此,有人称“委婉”是办事语言中的“软化”艺术。例如巧用语气助词,把“你这样做不好!”改成“你这样做不好吧”。也可灵活使用否定词,把“我认为你不对!”改成“我不认为你是对的”。还可以用和缓的推托,把“我不同意!”改成“目前,恐怕很难办到”。这些,都能起到“软化”效果。

具体地说,委婉的言谈技巧有以下几种形式:

讳饰式委婉法。它是用委婉的词语表示不便直说或使人感到难堪的方法。

有时,即使动机好,如果语言不加讳饰,也容易招人反感。比如:售票员说:“请哪位同志给这位‘大肚皮’让个座位。”尽管有人让出了座位,但孕妇却没有坐,“大肚皮”这一称呼,使她难堪。如果这句话换成:“为了祖国的下一代,请哪位热心人,给这位‘有喜’的大姐让个座位。”当有人让出座位时,这位孕妇就会对售票员表示感谢,并愉快地坐下。

委婉是一种极为高明的修辞手法,即在讲话时不直陈本意,而是用委婉之词加以烘托或暗示,对于这样的语言越是揣摩,似乎含义也越深越多,因而也就越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有时,人们用故意游移其词的手法,既不违背语言规范,又会给人以风趣之感。比如:有人在谈及某人相貌丑陋时说“长得困难点”,在谈到对一件事、一个人有不满情绪时,说他对此人此事有点“感冒”等,都能曲折地表达事情的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