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择吉文化
22088900000086

第86章 工匠各业择吉

旧时,工匠是从农业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中分化出来的手工业形式。数千年来,各行各业的工匠代代相传,在生产技艺方面精益求精,在技术传授方面讲究师承,且有各自不同的行话和禁忌,形成了很有特色的手工业择吉民俗。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劳动的分化,在传统社会中,为了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需要,手工业工匠渐渐从原始的经济群体中独立出来,其中包括木匠、铁匠、石匠、窑工等。各行各业的工匠,除了敬奉祖师爷外,还必须遵循各种各样的禁规忌讳。

对祖师爷的崇拜

民间传统的各行工匠,虽然都有自己的择吉习俗,但有一个共同的现象,即对祖师爷的崇拜。

首先,各行各业都要推选出某一个或几个有影响的人或神作为本行业的“祖师爷”,如木匠、石匠的祖师爷鲁班,陶匠的祖师爷范蠡,铁匠的李老君,酒匠的祖师爷杜康,纸匠的祖师爷蔡伦等。

有了祖师爷,各行各业就有了拜祖师爷以求祖师爷赐福的习俗。除了定期祭祀,如在工艺制作时碰到难题,向“祖师爷”乞求便可解决。在民间传说中,人们修桥造塔,在关键时刻没有办法时,往往都有鲁班或其化身的指点,这正是工匠生产习俗的艺术化反映,而且千百年来为人们所信奉。

除了拜祖师爷之外,各行各业的工匠们还有办祖师会的风俗。有的地方将七月初七定为办祖师会的日子,因为七月初七是乞巧日,工匠做活讲究巧气,所以这一日就成了工匠们的节日。办祖师会时,师兄弟、师徒等工匠聚集在一起,三五个不等,凑些零钱,挂起祖师像,吃些家常便饭,说古道今,讲工匠祖师的故事,研究技术,所谓“讲手艺经”。

另外,旧时工匠们为了维持和发展自己的行业,成立各种行业公会,制定各项行规俗约,如“不得跨行”、“不得跳业”等,客观上起到了“固行”、“护业”的作用。

各行各业工匠的择吉习俗

各行各业的工匠,都有自己业内特有的禁忌和择吉习俗。

如石匠信奉“石头神”。中原民间以正月初一为“石头神”的生日。这一天,无论如何,对石头都不能有所作为,否则会得罪“石头神”,降灾难于匠人。农历二月初二是“龙抬头”的日子,匠人也要在这一天禁忌做一切与石头有关的活动。否则,会压了龙头,震坏龙体,伤损龙目,龙王会降灾于石匠或与石头有接触行为的人。

砖瓦窑匠要选黄金泥的地方建窑。入窑要择吉日,俗称“进财日子”,忌过路妇女进窑铺。在烧窑过程中,如果听到虎吼或遇虎经过,被视为大吉。熄火后,由窑头师傅封窑门,大家讲吉利话。窑工还有“禁窑”的习俗。旧历年终至第二年的三月停工称“禁春窑”。除了“禁窑”外,攸县陶匠烧窑时不能随意讲话,更不能开玩笑,否则就会招煞引鬼,触怒窑神,烧窑就不吉利。

造纸业的择吉祈福习俗也别开生面。浙江衙州一带,开工时由槽主(管槽者)摆“开山酒”祭请山神,完工时再请“闭山酒”。开槽要选逢四的日子,表示“四季发财”、“财通四海”;也有的在七月或中秋节开槽,俗称“起槽响水”。这时槽主又要摆“起槽酒”,酒后由槽主分工;休槽时槽主又要摆“谢槽酒”。

剃头匠有很多行约俗规,如唤头“三不鸣”,即过庙不鸣,怕惊了庙内的鬼神;过桥不鸣,怕惊了四海龙王;过剃头棚不鸣,怕搅了同行的生意。又如“同行盘道”,剃头匠把“净发须知”当作祖传范道,把学到的手艺当作“师传衣钵”,如果不知“净发须知”,谓之“有师无祖”,要受到同行的排挤。

各行各业的工匠们把这些禁忌和吉俗视为应该恪守的法则,随技艺一代代流传下来,迎合了民间普遍的求吉心理要求,并与各行业的生产内容和形式结合在一起,共同构成了行业特征。

延伸阅读

“木匠之祖”鲁班的传说

鲁班是春秋末期鲁国的一个工匠,名叫公输般。由于他技艺超群,又是鲁国人,所以后来人们就称他为“鲁班(般)”。后来在民间逐渐变成为一个传说式的人物。

关于鲁班的传说故事有很多,其中有这样一个:传说鲁班经过四川某地,看到河上正在建造一座大石桥。负责设计建造大桥的赵掌墨师,粗心大意,设计上有失误,致使桥身不能合拢。鲁班凿下一块大石头,送给买不起嫁衣的穷姑娘翠儿,并要她在石桥合拢的时候拿出石头。翠儿依言而行,既使大桥造成,又解决了自己的嫁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