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前面所讲的那样,只有克制住人们彼此的伤害,才能形成社会的交往。换言之,若要社会得以存在就必须遵守正义的法律。也正是由于我们认识到正义的法律必不可少,我们才会赞同惩罚那些违反这一法律的人,以维护法律的尊严和众人的利益。
不管你是否相信,有学者曾经这样说,井然有序的太平盛世,能使一个人的心情舒畅,且会以此为愿望,即使仅仅是冥思默想到这样的繁荣景象,也会感到快乐。据说,这是人对社会固有的一份自然的爱,即使他从中得不到任何好处,他也同样希望社会得到保全。所以,对于社会的失序与混乱,他一定深恶痛绝,任何倾向产生社会失序与混乱的事物,都会令他懊恼。
身处社会之中,他自然也会感觉和认识到,社会的繁荣对自身的利益有着密切的关系,以及他的幸福,甚至自身的继续存在,都有赖于社会的持续存在。如此一来,凡是倾向摧毁社会的事物,他都会产生极端的厌恶。为保证社会与自己继续存在,他乐于使用每一种手段,去阻止这些让他觉得厌恶与害怕的事情发生。
因为正义是社会存在的不可或缺的保障,违背正义的事情必然倾向摧毁社会,所以,对于那些违背正义的事情,他都会小心警惕,一旦事有发生,他第一反应就是阻止它,且是想方设法地,即使动用武力也要阻止它的发生。否则,他所心爱的东西就会很快被葬送掉。
由此,我们可以理解,人们为什么那样赞许实施正义的法律,甚至不惜对那些违法者处以死刑。
对罪大恶极的人处以死刑有两大好处:其一,将危害社会安全的人清除出这个世界,让社会得以安定;其二,起到杀鸡敬猴的作用,即其他人也将因他的送命而吓得不敢仿效。这也是我们通常对赞许惩罚不义行为的解释,这种解释无疑是正确的。
只有通过思考才能认识到,社会秩序的保全是多么需要以惩罚为手段,只有惩罚,才能使我们那种自然觉得惩罚是合宜与适当的感觉更加坚定和巩固。
当犯罪者即将承受其罪有应得的公正的报复时,当他违背正义时傲慢自大的神气被惩罚逼近时的恐惧粉碎化为低声下气时,当他不再被人害怕时,他开始成为宽宏大量与慈悲者怜悯的对象。他即将蒙受的痛苦,浇熄了人们因他曾经给别人造成痛苦而对他感到的愤怒。他们想要原谅与宽恕他,想要拯救他免于受罚,虽然他们曾经在所有冷静的时刻认为那惩罚是他罪有应得的报应。
这些时候,他们有必要从社会整体利益的考虑来帮助他。但是,他们须以一个比较慷慨与全面的仁慈的命令,来抵消这个懦弱与偏颇的仁慈的冲动。因为,对有罪者仁慈就是对无辜者残酷,所以,必须采取这种兼顾两头的手段,即以为人类着想的那种比较广大的同情,来对抗他们为特定某个人着想的那种狭隘的同情。
但是,我们并不能就因此而忽略了一般的正义法则在维系社会时的重要性,这是维护其合理性必不可少的。
神圣的道德准则常常被年轻人和放荡不羁的人嘲笑,不要认为这仅仅是一种败坏,其实,最关键的是他们的虚荣心在作祟,这促使他们去赞同那些可恶的行为准则。
不管他们为何如此,他们的行为都会激起我们的愤怒,并迫切地予以反驳,揭示这种可憎。尽管这是最初激起我们反对他们的固有的、可憎的东西,我们却不愿将这看成是谴责他们的唯一理由,或假装仅仅是我们自己讨厌、憎恨他们。所以,这个理由似乎并不是决定性的。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结论呢?
首要原因就在于,这种做法的盛行会导致社会的无序和混乱。这也是我们几乎总能坚持这一原则的原因。
我相信包括最愚蠢、最欠考虑的人在内的所有的人,没有人会喜欢受到欺诈、也都讨厌背信弃义和违反正义,当看到这些行为受到惩罚时,他们的内心也必定是痛快的。
虽然看出一切放荡不羁的行为对社会繁荣的破坏性,无需很好的洞察力,但这很少是首先激起我们反对它的原因。无论正义对社会存在显得多么必要,也很少有人考虑到这一点。很多事实可以证明,那些最初使我们赞许对犯罪行为进行惩罚的动机,并不是出于对社会安定的维护。例如,我们对个人财产和幸福的关心,并非来自我们对社会财产和幸福的关心。我们也不会因为某个人可以决定社会的未来,就对他的毁灭或失踪表示特别的关心。
总之,我们对个人的关心都不是来自对整体的关心。相反,对于整体的关心却都是由对其中不同个体的关心组合而成。
对于那种通过不正当的行为从我们身上取走一小笔金额的控诉,并不是出于对损失金额的关心,而是出于保护我们全部财产的关心。同样,我们要求惩罚对别人造成伤害的罪行,也并不是出于对那个受伤者的关心,而是出于对社会整体利益的关心。
而且,我们可以看出,这种所谓的关心里面并不一定包含爱、尊重、仁慈等这些高尚的情感。如果对一个人产生这些高尚情感中的任何一种,就足以证明,他是我们特别的朋友或相识的人。如果他只是我们的同胞,那么,我们对他的关心便仅形同于我们对一般人的同情。
如果一个可恶的人受到并未被他激怒的人的伤害,我们依然会同情他的憎恨。此时,我们对他日常品性和行为的不满,并不会完全阻止我们同情他的自然的愤怒。但对于那些既不坦率、也不习惯根据一般准则来更正和调整自然情感的人来说,他们很容易给这种同情泼冷水。
社会的整体利益十分重要,并且,在某些时候,我们赞许、实施惩罚,只不过是为了维护社会的整体利益,因为,如果不这么做,这种利益就无法确保。凡是对违反所谓公共政策或军队纪律的行为所施加的惩罚,皆属于这一种。
从当前情况来看,这种罪行未立即或直接伤害到特定的某一个人,不过,它的影响是长远的,且是可以预见的,将会或可能会给社会带来相当显著的不利或严重的混乱。例如,一个在值班时睡着了的卫兵,根据战时的军法应当处以死刑,因为这种漫不经心的行为很可能危及全军。
为维护社会的整体利益,尤其是当个体利益或安全与整体利益或社会安全发生冲突时,最公正的抉择莫过于牺牲个体利益或安全,来保全多数的群体利益和安全。所以,在许多特定的情况下,这种严厉的惩罚显然是很必要的,也似乎是公正、恰当的。
无论这样的严厉惩罚显得多么必要,要想人们在心里一下子就接受它,也十分困难。因为,它显得太过于严厉,这种罪行本质上似乎没有什么残暴性,而惩罚却是这么重,以致我们内心往往需要经过一番很激烈的挣扎,才可能勉强接受这种事实。
如上例所说的那个士兵,他那种漫不经心的行为的确应该受到责备,但是,要给他施以那样严厉的惩罚,想起来也很可怕。因为,他的罪行在我们心中自然引起的怨恨,却不至于强烈到会促使我们采取这么可怕的报复手段。对于一个有慈悲心肠的人来说,他必须镇定自己,必须打起精神努力,并且发挥所有他的坚定与决心,才可能勉强他自己亲手执行这种惩罚,或旁观别人执行这种惩罚。
但是,当这个人旁观的是一个忘恩负义的杀人犯或弒亲者接受公正的惩罚,他的心情则截然相反,他的内心一定为这种令人憎恶的罪行得到了公正的报复,而高呼痛快,热烈甚至疯狂地鼓掌。如果这个罪犯因某些意外,没有得到相应的报复与惩罚,他的内心必会充满愤怒与失望。
虽然对于士兵与罪犯同样是施以如此严厉的惩罚,且两者都是得到人们赞许的,但是,这两种赞许建立在不同的原则之上。这一点,从旁观者两种怀着非常不同的感觉就足以证明。
那个由于漫不经心而触犯了军规军纪的士兵,为了多数人长久的利益、为了众人的安全,确实必须,而且也应当被牺牲奉献掉。对于他的死,他只能表示遗憾,也只好把他当作不幸的牺牲品来看待。但是,万一杀人者逃脱惩罚,那将引起他的最大义愤,甚至他还会祈求上帝,让那个万恶的罪犯早日得到惩罚或来世得到报应。
不过,对于那种没有看到、也不知道这种惩罚的人来说,这种罪行受到惩罚的例子不足以阻止他们成为同样的罪犯或是引以为戒。但是我相信,这种惩罚必将尾随其后,直到其死亡。
在我们生活的周围,经常可见有许多寡妇和丧失父亲的人受到其他的人的伤害和侮辱,却无人出来主持正义,并对此加以惩罚。可见,我们需要一个公正的上帝。于是,每一种宗教和世人见过的每一种迷信中,都会为惩罚邪恶而设立地狱,为报答正义而设立天堂。
道德点评
正义是维系社会存在的基石。为了保持社会秩序,我们必须对合宜而恰当的惩罚抱有一种自然意识。故意嘲弄社会道德规则的那些放荡不羁的行为,会使我们非常反感,但深究起来,我们的反感往往不是出于对社会的关心,而是对个人命运的忧虑。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并不一定要对那些不义行为马上施以报复,有时我们会把这种惩罚寄托在来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