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胡雪岩经商之道
22138400000001

第1章 抓住机遇,敢想敢干(1)

对经商者而言,时机就是财富。“在商业活动中,时机的把握甚至完全可以决定你是否有所建树,抓住每一个致富的机会,哪怕这机会只有万分之一实现的可能性,只要你抓住了它,就意味着你的事业已经成功了一半。”胡雪岩则说:“机会是要靠大家双手捧出的。”好一个胡大商人,他不仅知道机遇对于经商的重要性,并且敢于去创造机遇,让大家努力去捧出机遇来。这就是胡雪岩的独到之处。那么,胡雪岩是怎样创造机遇的呢?概言之,就是利用事物发展的规律来创造、挖掘发财的机遇。

善于创造和把握机遇

机会是要靠大家双手捧出的。

——胡雪岩

财富是什么?

有人说,财富是成功的价值体现。有人说,财富是发展的表现形式。阿尔温?托夫勒,一位全球知识界和企业界知名的美国未来学家,《未来的冲击》《第三次浪潮》的作者这样认为:财富的含义是力量。当今世界,所谓企业实力的抗衡,国家与国力的较量,归根到底是财富的竞争。现在的财富和未来的财富,财富的现实与财富的潜力,物的财富与人的财富,金钱的财富与环境的财富,等等。此话有一定的道理。但企业家有另外一种见解。戴尔?卡耐基如是说:

“你们都付出了同样的努力,但是有人成功,有人却失败了,原因何在呢?”“我想告诉你们的是,时机显得至关重要,中国有句话叫‘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它道出了时间的重要性。”

“与你的事业休戚相关的,还有机遇。机遇是一个美丽而性情古怪的天使,她倏尔降临在你身边,如果你稍有不慎,她又将翩然而去,不管你怎样扼腕叹息,她却从此杳无音讯,一去而不复返了。”

“在商业活动中,时机的把握甚至完全可以决定你是否有所建树,抓住每一个致富的机会,哪怕这机会只有万分之一实现的可能性,只要你抓住了她,就意味着你的事业已经成功了一半。”

“在此意义上说,时机就是财富……”

胡雪岩则说:“机会是要靠大家双手捧出的。”好一个胡大商人,他不仅知道机遇对于经商的重要性,并且敢于去创造机遇,让大家努力去捧出机遇来。这就是胡雪岩的独到之处。

那么,胡雪岩是怎样创造机遇的呢?概言之,就是利用事物发展的规律来创造、挖掘发财的机遇。

在家乡,有一位种田老农,他凿渠开荒,造好了一片水田,种下水稻。然当年恰逢水涝,稻田里排水不畅,造成歉收。于是,他请教于胡雪岩,胡雪岩则告诉他:“再种三年水稻,你可有发财之机。”

老农听取了胡雪岩的意见。翌年,他不改初衷,仍然种水稻,又逢上大水,又是歉收。

第三年仍然如此,有人劝他毁掉水田,改种旱地作物。此人未理。

第四年,碰上了大旱,旱地颗粒无收,而水稻却得到了大丰收。紧接着又是两年大旱,此人连续三年都获得了大丰收。稻谷卖了个好价钱,算下来,三年的丰收抵过了三年涝灾的歉收,还有不少盈余。

在这一例子中,胡雪岩是根据气候的长远变化规律来成就一个发财的机会。

中国古代经商高手、传统商人的“偶像”陶朱公有一个公式:“六岁穰,六岁旱,

十二岁一大饥”“岁在金,穰;水,毁;火,旱”。这就是说,金年丰收,水年歉收,火年大旱,水旱丰歉是反复轮转的。

就这样,根据这一“水旱轮转”原理,胡雪岩推断:连年涝灾既意味着每一年机遇的损失,但更意味着大机遇的将近。只要水灾之年不饿死,这个老农尽可以静心等待旱年来临而获得大丰收。

这种借事物在两个极端之间反复轮回所表现的某种规律性来创造机遇的技巧,是胡雪岩生意经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早在古籍《国语?越语》中就记载了当时商人的这种“逆向造机遇”的经验之谈:

“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稀,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

后人将这十六个字撷其要,浓缩为八个字,曰:“旱斯具舟,热斯具裘。”在长期干旱、土地龟裂之时,可以兴工造船,迎接雨季带来的机会;盛夏高温、热不可当之时,可以收裘毛皮开设皮革行,迎接暴冷带来的机遇。把握了这种以逸待劳造就机遇的技巧,就不怕发现不了机遇,更不怕发现机遇之后而让它逃了。相传范蠡及其“老师”计数还有被司马迁尊为“治生之祖”的白圭,全是以这种技巧而经商致富的。

因此说,一个人的成功不只是要善于发现机遇,抓住机遇,更要在没有机遇时去创造机遇出来。这一点胡雪岩做到了,因而,他成功了。

有拼才会赢

有钱可用,还要看机会,还要看人。

——胡雪岩

只要进中国封建官场者,都有几个途径:一条路是莘莘学子寒窗苦读,头悬梁,锥刺股,四书五经、诗词曲赋烂熟于心,八股文章做得通畅。吃尽千般苦头,逐步求取功名,由童生、秀才、举人、进士而进入官场。有“吉星高照”的,中了状元,披红挂彩,所谓“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便是道其风光。历史上清贫书生转瞬之间金榜题名、飞黄腾达者不乏其人。另一条路是国家有难,或外族进犯,或官逼民反,社会动荡,天下大乱,社稷倾危。此时,投笔从戎,沙场血战,搏取武功,所谓“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一旦凯旋,论功行赏,封妻荫子,泽及后世,同样无限风光,不亚于科考入仕。

以上入仕者,或从文,或习武,为官作宦,光明正大,无可非议诟言。还有一种人,文不能提笔成章,武不能盘马弯弓,金榜题名无望,封妻荫子休想,难道只能做个一品老百姓,绝了为官作宦的念头?其实不然,只要有孔方兄帮忙,同样可以穿朱着紫、出将人相!这便是进入官场的另一条途径:捐官。

查历代捐官情况,大概在秦始皇帝二年。当时,关中飞蝗成灾,庄稼饱受咬噬,天下大饥,国库空虚。秦始皇情急之下,采纳丞相李斯谏议,下诏曰:凡百姓缴粟千石者,封爵一级。此例一开,富贵者莫不惊喜万分,群起踊跃响应,缴粟纳粮,论价买官,国库果然充盈,躲避了一次社会危机。但百姓从此便有了一种概念:原来有钱也可以做官。

胡雪岩的辉煌历程就是从捐官开始的。也正是“捐官”这一新概念成就了一代“红顶商人”,为胡雪岩的破土创造了契机。

胡雪岩,名光墉,字雪岩。1823年出生于徽州绩溪。徽州多商,徽商分布各地。受经商之风的影响,胡雪岩在父死家贫的窘境中,12岁那年,便告别寡母,独自一人去杭州信和钱庄里当起了学徒。

胡雪岩生就一双八面玲珑的眼睛,一看就是个绝顶聪明的主儿。他不仅平时吃苦肯学,而且能言善道,出手大方,外加他有一张常开的笑口,所以人缘非常好,上上下下的人都喜欢他。因为这些因素,胡雪岩3年师满后立刻成了信和钱庄一名得力的伙计。

开始时,胡雪岩和其他伙计一样在店里站柜头,后来东家和“大伙”都感觉这个小伙计顺眼,就派他出去收账,胡雪岩认真操办,不曾出过半点差错,深得东家赏识。

有年夏天,胡雪岩在一家名叫“梅花碑”的茶店里跟一个叫王有龄的聊天,知道他是一名候补盐大使,预备北上“投供”加捐。

清代捐官只有两种,一种是做生意发了财,富而不贵,美中不足,捐个功名好提高身价,像扬州的盐商,个个全是花几千两银子捐来的道台,那一来便可以与地方官称兄道弟,平起平坐,要不就不算“缙绅先生”,有事上公堂,要跪着回话。再有一种,本是官员家的子弟,书也读得不错,就是运气不好,3年大比,次次名落孙山,年纪大了,家计也艰窘了,总得想个谋生之道,走的就是“捐官”的这条路,改行也无从改起,只好卖田卖地,托亲拜友,凑一笔钱去捐个官做。

王有龄就是属于后者,其父原为候补道,没有奉委过什么好差事,分发浙江,在杭州一住便是数年。老病侵寻,心情抑郁,死在异乡。身后没有留下多少钱,运灵柩回福州,要很大一笔盘缠,而且家乡也没有什么可以投靠的亲友,王有龄就只好奉母寄居在异地他乡。

境况不好,且又举目无亲,王有龄穷困潦倒,每天在茶馆里穷泡,消磨时光。虽然捐了官却无钱去“投供”。在清代,捐官只是捐了一个虚衔,凭一张吏部所发的“执照”,取得某一类官员的资格。

如果要想补缺,必得到吏部报到,称为“投供”,然后抽签分发到某一省候补。王有龄尚未“投供”,更谈不上补缺了。

胡雪岩了解了这些情况后,心头不由一亮,眼前的王有龄决非等闲之辈,若助他进京“投供”,日后一定会有出头之日,成为助己飞黄腾达的靠山!

胡雪岩虽然读书不多,却悟性极高,对“否极泰来”“乐极生悲”这类社会哲理体会弥深。他身在钱庄,在钱眼里打斤斗,看惯了多少人在生意场上一夜之间暴富,改变命运;又有多少人万贯家产毁于一旦,沦为乞儿。他猜想为官作宦,也和升斗小民一样轮回运转,或官或民,全是命相使然。胡雪岩喜欢听说书,“昨日阶下囚,今日座上宾”“落难公子,小姐赠金,金榜题名,洞房花烛”诸如此类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常令胡雪岩兴奋不已。

胡雪岩认定眼前这个落魄潦倒的王有龄必定会翻转过来,大富大贵,只是火候未到,还缺一位帮他的贵人而已。胡雪岩年龄尚轻,20出头,正处于多梦时代,他想象自己正是刚肠侠胆、救人危难的豪爽之士,虽算不上“贵人”,但手里尚握重金——那五百两未交给老板的银子,亦可成为助人成就大业的本钱。

王有龄却不知胡雪岩的心思,他心不在焉地呷口茶,冲胡雪岩拱拱手,然后起身告退。胡雪岩看着王有龄逐渐远去,感觉到一生的重大机遇似乎就要失去,失去了便再难遇到。胡雪岩此时突然坚定了信心,决定在王有龄身上下道赌注。

“老哥不忙走,请看一样东西,”胡雪岩从衣兜里掏出布包,一层层理开,露出一张500两的银票,原来老板当初交办胡雪岩去讨一笔倒账,并没有十分把握,即使讨不回来,也并不怪罪他。故而胡雪岩未把银票交回钱庄,他想把这钱作本钱,做一桩大生意的投资,如今瞅准了王有龄,正巧可在他身上下功夫。胡雪岩见识高明,他认定以钱赚钱算不得本事,以人赚钱才是真功夫,假若选人得当,大树底下好乘凉,今生发迹就有靠山。这思想一直左右胡雪岩终生,使他成为一代巨富大贾。当时,王有龄一下愣住了,眼神直直地盯住银票,半天回不过神来。当他听胡雪岩说这些银票要送给他进京“投供”时,他忙连连拒绝。这么大一笔钱,没有人敢替他作保,他实在还不起!

但是当他感知胡雪岩是真心实意,决非儿戏时,顿时又感动万分,热泪滚滚,倒头便要下拜。胡雪岩赶忙扶住他,两人互换帖子,结拜为弟兄。胡雪岩重又唤来酒菜,举杯庆贺,预祝王有龄马到成功、衣锦荣归。两人如同亲弟兄一般,说不完的知心话,道不尽的手足情。

翌天,王有龄买舟启程北上,胡雪岩到码头相送,两人依依道别。秋风鼓动白帆,客船飞快远去,运河水面百舸争流,千帆竞发。胡雪岩站在码头上,望着此情景,突然生出念头:运河犹如大赌局,不知王有龄能赢否?

但有一点胡雪岩不会质疑,那就是王有龄一旦发迹是绝不可能忘记他的。

当然,胡雪岩拿饭碗换银票资助王有龄,这件事从开始做,就不是茫无目的的,他相信王有龄将来定会发达,这是一场赌博,需要勇气,更需要长远目光,一般人赌的是现在,而胡雪岩赌的是将来,正如“长线放远鹞”,王有龄一旦官场走红,胡雪岩自会沾光,那时他的钱就不会白花。

从这一点上看,胡雪岩很有些类似和他同时代的四川巡抚吴棠。

吴棠当初在江苏地面做知县时,一天有人来报,说吴棠的一位世交过世,送丧的船就泊在城外的运河上。吴棠就派差役送去二百两银子,并相约改日有闲了前去吊唁。

差役的回话自相矛盾,细问才知是送错了对象。吴棠大为光火,立命差役追回这200两银子。

身边的书办却提醒他,送出去的礼再要回来,于知县情面上不好看,不如做个顺水人情。吴棠称是,第二日还专门去船上吊唁。

原来,被错送200两银子的船上也是一家送丧的,并且是两位满洲姐妹,由于家道中落,人情冷漠,才害得两位女子亲自护柩北上。一路上孤苦伶仃,从无人上船问寒问暖,没想到却在这里遇见了父亲的故友旧交。

吴棠也不说破,在船上吊唁了一番,又与两姐妹叙谈,殷殷关切之后,便起轿回衙了。

不曾想山不转水转,多年之后,两姊妹中的姐姐成了慈禧太后,并且垂帘听政,成了中国的最高统治者。

慈禧太后没有忘记当年的吴知县,在朝堂中多有垂询,大臣明白,就借了机会上折奖叙吴棠。吴棠官职一升再升,要不是自身才学平庸,太后巴不得把他提为封疆。吴棠最后做了巡抚,显赫一时。

吴棠是“无心插柳”得了便宜,而胡雪岩则有“有心栽花”,能否结果,不得而知。

忍辱负重,厚德载物

眼光要放远些,在目前留些交情,将来才有见面的余地。

——胡雪岩

古人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这说明了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忍辱负重”是一门必修课。胡雪岩之所以能白手起家,就是因为他深知这个道理。所以当王有龄怀着对胡雪岩的满腔感激之情北上“投供”而去后,胡雪岩却因为资助他把自己的饭碗都砸了也毫无怨言。

原来,胡雪岩资助王有龄的这笔款子原是吃了“倒账”的,就钱庄而言,已经作为收不上来的“死账”处理了,如果能够收到,完全是意外收入。

欠债的人背后有个绿营的营官撑腰,钱庄怕麻烦,也知惹不起他,只能自认倒霉。但巧的是此人跟胡雪岩十分有缘,两人很谈得来。他欠的债别人收不来,可胡雪岩一开口就另当别论了。而此人最近又发了财,当胡雪岩登门说明来意后,他二话没说,把钱悉数交到了胡雪岩手中。

胡雪岩当时心想,反正这笔款子钱庄已当无法收回处置,转借给困境中的王有龄,将来能还更好,万一不能还,钱庄也没有损失。

如果胡雪岩把这事悄悄办了也不会出问题,可事情坏就坏在他把事情全部说出,而且自己写了一张王有龄出面的借据送到总管店务的“大伙”手里。

钱庄老板震怒于胡雪岩的自作主张,把店里的钱拿去做人情,不只给钱庄带来了经济损失,并且在店员中树起了一个恶例。尽管胡雪岩坦言相告,但并不能保证其他店员不跟胡雪岩学这类似的转手把戏,长此下去,还不把钱庄给砸了?

同行和熟人那里,也有人私下议论,绝不相信以胡雪岩的精干,会做出损己利人的事。所以对胡雪岩的坦言不但不信,而且觉得大可从这种交待上质疑开去。

保不准是狂嫖滥赌,欠下一屁股债,现在没办法了,就挪用款项,接着编造出一个“英雄赠金”的故事来。

总的而言,就是不能用这种人了。不但原店不能用,并且同行也不能用,同业中虽都知他是一把好手,但是恶名一传,别人想用也不敢用。胡雪岩在杭州已无立足之地,最后只好离开杭州,流落到上海。

胡雪岩到上海后,生计窘迫,只好去做苦力:每日以烧饼白开水充饥,艰难时只得把自己的袍子也送进了当铺。

他一度求职无门,最后回到杭州托人介绍他到妓院去给别人扫地挑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