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胡雪岩经商之道
22138400000027

第27章 用人之道,独具慧眼(1)

舍长以就短,智高难为谋,生材贵适用,慎勿多苛求。

人各有所长,用人要择才任势,使天资、秉性、特长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岗位各得其所。这是用人方面的一条准则。在这一方面,胡雪岩十分自得:“我的奇计也很多,大小由之,大才大用,小才小用,只看对方自己怎么样。”胡雪岩把这一用人原则称之为“奇计”,其实说穿了,就是用自己独到的眼光去发现人才,选择人才,最后做到量才使用。

用人所长

看了人再用。

——胡雪岩

大凡奇才,必有奇技,而这些不凡的本领,不是轻易就能看出来的。胡雪岩的用人观十分特别,其选人的方式同样很特别。他挑选人才时,很注重全面素质,尤其强调一些特殊的能力。凭着这一点,胡雪岩才能得到一些别人无法得到的特殊人才。

胡雪岩选人强调“看了人再用”,他的“看”也是别具一格的,是从不同方面进行考察的,因此能找到最佳的人选。

胡雪岩在创业之初,就特别注意自己考查选用人才。而且,他对于人才的考查不仅细心周到,而且手法不俗。比如他聘用刘庆生做自己阜康钱庄的“档手”,实在费了一点心思。刘庆生在跟胡雪岩以前,只是大源钱庄一个站柜台的伙计,身份其实很低。胡雪岩本来就是杭州城里钱庄行当里的人,在聘用他之前,当然是认识他的。但只是从表面印象感觉他是一个可造之才,胡雪岩此时想要用他,自然要来一番考查。胡雪岩考查他的办法很特别,他知道刘庆生是余姚人,找来刘庆生之后,起初只和他海阔天空,不着边际地大谈余姚风物,又从余姚扯到宁波,由宁波扯到绍兴,闲扯了个把钟头,也没有切入正题,把刘庆生弄得云里雾里、莫名其妙,甚至有些懊恼。好在他本来就有极坚忍的性情,也能够耐心地听胡雪岩“瞎扯”。其实,胡雪岩也正是以此考查刘庆生的忍耐力;然后借闲谈问了刘庆生钱庄方面的几个问题,以考查刘庆生的应变能力以及对本行本业的熟练程度;似乎不无意中还问及杭州城里钱庄的牌号,以此了解刘庆生的记忆与观察能力。刘庆生对答如流,显示出不凡的本事。

属于专业性的考察完了,接下来胡雪岩仔细询问其家中情况,并送刘庆生二百两银子,年底更有花红。这不仅是为了排除他的后顾之忧,也是看他手脚是否放得开,手面是宽还是窄。因为刘庆生原本是个伙计,原先一个月不到二两银子的收入,现在一下子每月可有十几两银子的进项,很有可能一下子适应不了,舍不得花。舍不得花就是手面不阔,有可能是个好伙计,是本份儿的都能干好,但却做不来大生意。

结果甚幸,刘庆生有二百两银子在手,先包了一座小院子,作为起坐联络的地方。胡雪岩知道他做事是放得开手的,最后一层顾虑也消除了。

结果证明,对刘庆生的任用是成功的。他不负众望地经营好了阜康钱庄,的确是一个难得的人才,这也证明胡雪岩的考察是成功的。

用人要凭自己的眼光去看,进行多方面的考察,这是胡雪岩在选用生意帮手时十分注重的一个原则。他对刘庆生的使用是如此,对阿珠父母即老张夫妻的使用也是如此。他自己出钱请老张下船到湖州开丝行,本来也是有帮帮老张的意思。但他还是经过一番详密的考察才决定用他们,因为不管怎样,湖州的丝行关系到他将要涉及的生丝生意的发展。胡雪岩通过问话,引老张之妻向他“侃”了一通养蚕、缫丝、茧丝买卖、蚕丝品种优劣等方面的情况,令他大开了眼界,也让他觉得老张之妻虽是常人之妻,却也有着不凡的见识。同时,胡雪岩不仅看出他们的能耐与眼光,而且也是看重他们老实本分这一点的。有眼光,有本事,但奸滑狡诈之徒,难以驾驭,易出问题。老实本分,才可靠,才能对自己尽心尽力。老实可靠,也是胡雪岩任用人才的一个基础。经过这一番考察之后,他这才最后决定自己出钱,聘老张当老板。

胡雪岩做生意,并不缺那种眼里只盯钱的专门人才,他缺的是具有各种“外场”能力的人才,因此他对这类人才的考察也非同一般。

胡雪岩在苏州收了阿巧姐的弟弟福山跟着自己学做生意。福山已经在一个布店学徒三年,算盘拨拉是挺“溜”,人也机灵。但胡雪岩还要考察他。正好刘不才与裘丰言为运军火的事到了苏州,好整以暇到一个当地有名的“堂子”里吃“花酒”去了。胡雪岩叫身无分文的福山去把他们找回来,借此来试试他的“外场”本事。

让一个小小年纪的后生到烟花柳巷里去找人,这种考察人的方法实在有些特殊,随胡雪岩到苏州的周一鸣就觉得似乎有些不妥,认为虽是要考察他的“外场”本事,但让一个小后生到那种地方去总不大相宜。他怕福山小小年纪落入那种“迷魂阵”。

胡雪岩对周一鸣的担心不以为然。他对周一鸣说:“不要紧的,我看他那个样子,早就在迷魂阵中闯过一阵子了。我倒不只是考他,就是要看他那路门径熟不熟。少年人花丛,总比临老人花丛好。我用人跟别人不一样,别人要少年老成,我要年纪轻,有才干、有经验。什么事都看过经过,到了紧要关头,才不会着迷上当。”

胡雪岩考察人的方法特别,来自于他看人的角度特别。就一般人看来,年轻后生“闯”烟花柳巷一定不学好,这样的人即使有才,大概也是不会被看重的。而胡雪岩倒是通达得很,年纪轻轻“闯”过那种地方反而是一个长处。其实,如果不是就事论事,胡雪岩的看人角度事实上是一个很必要的角度。认为年纪轻轻到过那种地方不好,当然不能说没有道理,但那只是一个方面,而对于那时的人来说,稍稍有些身份,有一点积蓄的人又有几个从来没有到过那种地方?况且像福山这样一个年轻机灵又是单身的后生。而且,“食色,性也”,那种地方对于像福山那样的后生,诱惑力总是存在的。“闯”过,经见过,也就有了经验,也就不足为奇,“到了紧要关头,才不会着迷上当”,这自然比完全没有经验而在紧要关头着迷上当好得多。

胡雪岩对人才考察的特殊性来自于对人才需求的特殊性,在现代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具备特殊能力与素质的人就显得更为重要。要择选出具备奇才的人,就要勇于革新选才的方式,不拘一格选人才。从这一点上说,胡雪岩独到的眼光值得借鉴。

察其所能,量才而用

知人善任,所用号友都少年明干,精于会计。

——胡雪岩

清人顾嗣协曾写过这样一首诗:

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

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

舍长以就短,智高难为谋。

生材贵适用,慎勿多苛求。

作者借诗证实:人各有所长,用人要择才任势,使天资、秉性、特长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岗位各得其所。

这是用人方面的一条准则。在这一方面,胡雪岩十分自得:“我的奇计也很多,大小由之,大才大用,小才小用,只看对方自己怎么样。”胡雪岩把这一用人原则称之为“奇计”,其实说穿了,也就是量才使用。

量才使用,无论是胡雪岩那个时代,还是我们今天,似乎都没有什么深奥之处,人人会说,也人人都知道应该如此。但人人会说,却并不一定人人都会做,更不代表着人人都做得好。因为这中间既有一个如何准确判断人才的为人、能力的“量才”的问题,又有一个如何收服各种人才使其乐为所用的手段问题,更有一个凭自己的眼光为这不同的人才找到合适的位置,并最大限度地激发出他们的能量的问题。胡雪岩对于自己在这些问题上的能力十分自得,甚至将这样一个普通的道理看做自己秘得的“奇计”,原因也许就在这里。

胡雪岩在用人上,也的确有量体裁衣的细心。他经营钱庄,“知人善任,所用号友皆少年明干,精于会计者”;办胡庆余堂药号,重金聘请长期从事药业管理、熟悉药材业务,又懂得经营管理的行家担任经理。聘请熟悉药材产地、生产季节、质量真伪优劣的人当协理,作为经理的副手,负责进货业务。还选熟悉财务的人担任总账房。以上三种人被列为头档雇员,称“先生”,他们能写会算,懂业务、善经营,属于穿长衫的“脑力劳动者”,因此一切待遇从优;先生以下,是二档雇员“师傅”,他们略懂药物知识,会切药、熬药、制药,实践经验丰富,是穿短衣,在工场劳动的“熟练工人”,工资待遇低于先生;师傅以下是末档帮工,他们是临时雇来的,主要从事搓丸药等简单劳动,计件付酬。因为分工明确、能位相称、酬劳合理,胡雪岩的钱庄、药号运转灵活,相互协调。

实际上,胡雪岩的得意之作却并不是用“大才”之人,而是用“小才”之人。他深刻懂得,人无完人,只看怎么利用。

刘不才是一个嗜赌如命的赌棍,不务正业,父母遗留给他的殷实家产,也被他的骰子丢没了。胡雪岩对他并不是深恶痛绝,而是在收服他时,已经准备让他充当一名特殊的“清客”角色,专门培养他和达官阔少们打交道。在胡雪岩的督促下,刘不才不但改掉了许多恶习,而且不负所望,运用自己的应酬技巧,为胡雪岩赢得了很多朋友,为胡雪岩的事业发展打下了基础。他最大的贡献,就是收服了丝商巨头庞二。

为了寻求在丝业方面的发展,胡雪岩有意与丝业中的一大巨头庞二联手,以形成垄断的局势,操控整个上海的丝业行情。但是庞二财多气傲,一般人很难接近,更难于合作。胡雪岩了解到这一点后,不敢贸然前去和他亲自面商,怕事情没有谈妥,却将自己陷于十分被动和尴尬的局面。这时他想到了刘不才,因为刘不才在社会上交际应酬很有一套,通过他来拉拢与庞二的关系,或许是一个好的方法。主意拿定,胡雪岩对刘不才委以重任。

于是,胡雪岩特地安排了一次牌局,邀请了庞二和另外两位商界朋友,另请刘不才与其一起打牌。刘不才怀里揣着胡雪岩给的四万两银票,心里十分踏实。他开始并不急于和牌,而是细细揣摩每位牌友的打法与牌路。他发现庞二的牌打得很老练,但过于谨慎,往往一副好牌都被他在手中捏死了。而另外两位是见牌就和,有时做起大牌来,又打得很草率,总之显得经验不足。

了解了各家的打法后,刘不才尽量压住另外两位,并极力帮助庞二和牌,争取挽回败局,并有所赢余,这也是胡雪岩给他安排的任务。他扣住另外两位的牌路,而尽量给庞二喂张。庞二的牌风立马顺了起来,乱吃乱碰都有理,他开始和牌了,并连连和了几次大牌,打得另外两位额头直冒汗。结果,庞二是大获全胜,赢了三万多两银票,刘不才也赢余了一万多两。

对于刘不才在牌桌上的暗中协助,庞二早已是心领神会。牌局散后,庞二拉了一把刘不才的手,说:“刘兄牌德不错!”

离开之前,庞二说他后天请客吃饭,再找几位朋友来好好玩一场。于是即席约定,这次的牌友后天都赴庞二的约。离开时,庞二一再关照刘不才,后天务必光临,刘不才自然慷慨答应。

在两日后的牌局上,刘不才再次暗中帮助庞二,使他又一次大获全胜。趁庞二得意之时,刘不才乘机把胡雪岩准备与他在丝业上联合的意思向他转告,庞二慨然赞同。

于是江南一带的丝业形成了垄断之势,而庞二是阔少作风,遇事需要拿出主意,则全权委托胡雪岩办理,所以江南一带的丝业实际上被胡雪岩一个人操纵着。没有刘不才在牌桌上的努力,庞二未必会答应在丝业上与胡雪岩联手,他这种纨绔子弟仅靠说理,即使知道、明白这种道理,也不一定愿意这么做,关键还在于取其欢心,只要是能投其欢心,他就什么事情都愿意做。而刘不才在牌局中的暗中协助,恰到好处地达到了这种效果。这说来说去,还是在于胡雪岩善于用人。在别人的眼里,刘不才是个令人不屑一顾的赌棍,但被胡雪岩收用以后,刘不才却成了一个颇有作为的人才,为胡雪岩办成了别人办不成的事。

就连刘不才这样的“本事”,胡雪岩都将它用在了自己的生意上,也的确不怪他是那样的自负了。其实,像刘不才这样的人,旧时也有个说法,称为“篾片”。这是一个带有蔑视意味的称谓,是说这样的人软条无骨,立不起来,因此也当不得大用。但胡雪岩却有自己的说法,他说:“篾片有篾片的用途。……好似竹篓子一样,没有竹篾片,就拧不起空架子。自己也要几个篾片,帮着交际应酬。”这正是体现出胡雪岩在用人上的眼光。在胡雪岩看来,这些篾片,事实上也就等于那些富人门豢养的“帮闲”。这样的人平日里当然做不了什么正经事,不过也就是陪着那些主子吃喝玩乐,捧着主子开心。但这样的人却正是在这种陪侍应酬中培养了一套察言观色、巧言承欢的本领,场面上缺少了他们,那些爱玩会玩的人就玩不出味道,也玩不起劲来。这样的人关键时刻也能派上大用场,重要的是,胡雪岩发现了别人发现不了的“篾片的用途”。

能够发现“无用之人”的用处并善加利用,这的确是用人的一大智慧。战国时期,着名的四公子之一的孟尝君收养了食客三千,时人对他这种花钱供养这么多“无用”之士略有微词。但是孟尝君依然如故我,照样继续收养那些投奔其处的食客。

齐泯王二十五年,秦昭王听说孟尝君颇有贤能,立刻招他入秦,封为秦国的丞相。这时秦国有人因妒忌孟尝君的贤能,而在秦昭王面前说孟尝君的坏话,使得秦昭王对孟尝君顿生疑虑,取消了孟尝君的丞相职务,并且软禁了他,还准备杀他。

情况对于孟尝君来说,是万分危急。

孟尝君只好托人向秦昭王的幸姬求救,求她为自己盗出出关的官符。幸姬答应了,但她要孟尝君把狐白裘送给她。而孟尝君这一天下无双、价值连城的狐白裘,早已在孟尝君入秦时送给了秦昭王。孟尝君心急如焚,问遍了所有座上之宾,都没有得到一个好办法。这时在堂前站立的,平时被人不放在眼里的狗盗之徒自荐说:“我能够为君取得狐白裘。”这夜,此人翻墙入室,盗取了狐白裘,孟尝君立即献给了幸姬。于是,幸姬如约为孟尝君盗来了官符。

得到官符之后,孟尝君立马收拾行装,飞奔而去。因为他怕秦昭王很快会发现官符被盗,所以他改姓更名准备即出函谷关。

秦昭王果真发现孟尝君逃走了,便立即派人去追赶,以期捉回孟尝君。

孟尝君连夜奔至函谷关,但此刻城门早闭,而依照城门开关之规定,要鸡鸣之后才会重开。孟尝君担心追兵将至,十分着急。这时又有一名居下等的、能为鸡鸣的食客为孟尝君解了难,他立即学了几声鸡叫,这逼真的鸡叫惹得全城的鸡都叫了起来。守关的官兵于是打开了城门,孟尝君顺利出了关。

若是没有这两位“狗盗鸡鸣”的食客帮助,孟尝君早已命丧秦国,所以孟尝君得以侥幸逃命,还得益于他平时广招那些“无用之人”。因为他知道,这些人并非真的“无用”,他们常常能在关键时刻发挥特殊的用处。这与胡雪岩说的“篾片有篾片的用途”不谋而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