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胡雪岩经商之道
22138400000040

第40章 立人立世,注重信义(9)

恂恂,信实也。便便,明辩也。侃侃,刚直也。訚訚,和悦而诤也。此《鲁论》记孔子处乡党,则恂恂然而信实,犹谦卑逊顺,似不能言者也。在宗庙、朝廷,则便便言而明辩;与下大夫言,则侃侃然而刚直;与上大夫言,则訚訚然和悦而诤也。

尽已之谓忠,以实之谓信,重厚深沉之谓笃,主一无适之谓敬。此子张问行,而夫子答之如此。谓人凡口出言必尽已而有实,则无诐淫邪遁之辞;凡身所行必笃厚而恭敬,则无放僻邪侈之为。能如此,则虽至远亦可行。不然,则至近亦不可行。

而子独服膺夫子之言,特书诸太带之垂曰绅者,欲其常接乎目,每警乎心,而不至于忘忽也。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讷,迟钝也。

《易·系辞》曰:“吉人之辞寡。”

晋王献之与兄徽之、操之俱诣谢安,二兄多言,献之唯寒暄而已。既出,或问安王氏兄弟优劣。安曰:“少言者佳。吉人之辞寡也。”

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口三五之门,祸由此来。

〔原注文〕

《易·系辞上》孔子曰:“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阶,犹梯也。谓渐渐致乱也。故蔡氏曰:“人之招祸,唯言为甚。”

《国语》晋大夫郭偃曰:“且夫口,三五之门。是以谗口之乱也,不过三五。”注云:“口,所以记三辰,直宣五行也。”

傅子《口铭》曰:“神以感通,心由口宣。福生有兆,祸来有端。”又文中子曰:“祸莫大于多言。”

〔原注文〕

《书·说命上》:“唯口起羞。”谓言之出于口,不合于义,适足以取羞辱也。此傅说进斯言以戒高宗也。

《诗》有出言之悔,即下文“斯言之玷不可为”是也。

晋《天文志》:“卷舌之星,在昴兆,主口语,以知谗佞也。”

《家语》:孔子观周,入后稷之庙,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日:“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无多言,多言多败;无多事,多事多患;勿谓何害,其祸将大。”

〔原注文〕

《诗·大雅·抑》之篇:“白硅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注云:“白硅,白玉之硅也。诸侯执此,以为瑞节也。玷,缺也。盖玉之玷缺,尚可磨滤使平;言语一失,莫能救之。”其深戒言语谨之如此。此盖卫武公作此诗,使人日诵其侧,以自警也。

齿,口骨也。颊,面旁也。凡口出言,必由是动,而后出焉。驷,四马也。谓出于口,则千驷之多马,弗能追及之也。故《说苑?丛谈篇》云:“口者,关也。舌者,机也。一言而非,驷马莫追。一言而急,驷马弗及。一言而适,可以却敌。一言而得,可以保国。”噫,痛恨声也。痛恨言之一失,则弗能追救补过也,后言“噫”者,皆仿此。

争之忍

〔原经文〕

争权于朝,争利于市,争而不已,臀不畏死。

〔原经文〕

财能利人,亦能害人,人曷不悟,至于丧身?权可以宠,亦可以辱,人胡不思,为世大谬?

〔原经文〕

达人远见,不与物争,视利犹粪土之污,视权犹鸿毛之轻。污则欲避,轻则易弃。避则无憾于人,弃则无累于己。噫,可不忍欤!

〔原注文〕

《战国策·秦策》:张仪与司马错争论伐韩伐蜀于秦惠王前。仪对曰:“臣闻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今三川周室,天下之市朝也,而王不争焉,顾争于戎狄。”

《书,康诰》曰:“杀越人于货,臀不畏死。”此武王封弟康叔诰命之辞。引此以谕争权争利而不已者,如《书》所言存货之人,强然不知畏死者同也。

〔原注文〕

财能利人者,犹仁者散财以得民。如武王散巨桥鹿台之财,而尊为天子是也。

亦能害人者,犹不仁者亡身而殖货,如商纣聚巨桥鹿台之财,而至于自焚死者是也。

故日:“人曷不悟,争而丧身。”

扬子《解嘲》云:“旦握权而为卿相,夕失势则为匹夫。”岂不谓之亦可以宠,亦可以辱者乎?故太史公叙英布曰:“功冠诸侯,用此得王,亦不免于身为世大谬。”按布先事高祖,有功,封淮南王。后举兵反,被讨诛灭,又岂不谓之不思,而争为世大谬者乎!

〔原注文〕

汉贾谊《鹏鸟赋》云:“达人大观,物无不可。贪夫徇利,烈士徇名。”

《老子·益谦章》曰:“夫唯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

王充《论衡》曰:“且不仕之民,性廉寡欲。好仕之民,性贪多利。利欲不存于心者,则视爵禄犹粪土矣。”

晋殷浩曰:“钱本粪土,故将得财而梦秽。”

《战国策》:或谓楚王曰:“利机上千主心,下牟百姓,公举而私取利,是以国权轻于鸿毛,而积祸重于丘山也。夫人能于权利之际,轻于去就,不介于意,有何取于人,遗累于己也?”

北魏萧大园尝言:“岂知足知止,萧然无累也。”

《左传》僖公二十年,楚子梦河神,求琼弁玉缨,弗与。荣季谏曰:“死而利国,犹或为之,况琼玉乎?是粪土也。”

俭之忍

〔原经文〕

以俭治身,则无忧;以俭治家,则无求。

〔原经文〕

人生用物,各有天限。夏涝太多,必有秋旱。

〔原经文〕

瓦鬲进煮粥,孔子以为厚。平仲祀先人,豚肩不掩豆。李公庾郎,二韭三韭。

〔原经文〕

脱粟布被,非敢为诈。蒸豆菜菹,勿以为讶。食钱一万,无乃太过。噫,可不忍欤!

〔原注文〕

《易·否卦·象》曰:“君子以俭德辟难。”此不谓以俭治身,则无忧如何?

《说苑·反质篇》:秦穆公问由余曰:“古者明王圣帝,得国失国,尝何以也?”由余曰:“臣闻之,当以俭得之,以奢败之。”

范尧夫戒子弟曰:“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五代王朴与世宗曰:“恭俭节用,以丰其财。”

〔原注文〕

赵宋司马光尝与王安石廷辩日:“天地所生,财货百物,止有此数。不在官,则在民。譬如雨泽夏涝则秋旱。”

〔原注文〕

《说苑·反质篇》:鲁有俭者,鬲煮食,食之而美,盛之土铡之器,以进孔子。孔子受之,如受太牢之馈。弟子曰:“瓦铡,陋器也。煮食,薄膳也。而先生何喜如此乎?”孔子曰:“吾闻好谏者思其君,食美者念其亲。吾非以膳为厚也,以其食美而思我亲也。”

《史·晏平仲传》:婴者,齐之世家也。事三公,节俭力行重于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祀其先人,豚肩不掩豆。故《记·礼器》云:晏平仲祀其先人,豚肩不掩豆,浣衣濯冠以朝,君子以为隘也。注云:大夫祭,用少牢,不合用豚。周人贵肩,肩在俎,不在豆。此但谕其极少也。晏平仲,齐景公相也。

魏李崇为尚书令,家常止食韭菹沦韭。崇客李元佑谓人曰:“李令公一食一十八种。”人问其故,元佑曰:“二韭十八。”闻者大笑。

庾杲之,字景行,新野人。仕南齐,累迁尚书左丞。性清俭,食常韭菹,沦韭,生韭。任防戏之,谓庾郎贫,一食膜,常有二十七种。谓三韭也。

〔原注文〕

脱粟者,粟才去壳而不春也。西汉公孙弘,菑川薛人也。武帝元光五年,征贤良文学,弘对策,擢为第一,待诏金马门,后位丞相。弘身食一肉、脱粟饭,布被。汲黯曰:“弘位在三公,俸禄甚多,然为布被,此诈也。”

唐卢怀慎,滑州人。清谨俭素,不营资产。玄宗朝为费门监同平章事,俸赐随散亲旧,妻子不免饥寒。奉身之具,止一衣囊。疾革,宋璟候问,见敝箦单籍,门不施箔,日晏设食,蒸豆两瓯、菜菹而已。

晋何曾,字颖考。武帝时为司空。性豪奢,日食万钱。犹云无下箸处。厚自奉养,过于人主。卒于咸宁四年。博士秦秀议曰:“曾骄奢过度,名被九域,谨按谥法,名与实爽,洁乱肆行曰丑,谥缪丑公。”

失之忍

〔原经文〕

自古达人,何心得失。子文三已,下惠三黜,二子泰然,曾无愠色。

〔原经文〕

银杯羽化,米斛雀耗,二子淡然,付之一笑。

〔原经文〕

盖有得有失者,物之常理;患得患失者,目之为鄙。塞翁失马,祸兮福倚。得丧荣辱,奚足介意?噫,可不忍欤!

〔原注文〕

《鲁论》记子张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注云:愠含怒意也。子文,姓斗名谷于菟,字子文,楚之上卿令尹也。其人三登仕,为令尹之官,而喜不形于外,三罢其职,而怒亦不形于外。盖其心休休焉,而得何关与焉。

下惠,柳下惠,姓展名禽,鲁大夫。尝为鲁国士师之官,三见黜于君;而不去。

故《鲁论》曰:“柳下惠于士师,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孟子曰:“柳下惠遗佚,则不怨,厄穷而不悯。”详注云:柳下惠时不用而遗佚,则不怒;身不达而厄穷,则不悯。悯,忧悯也。

〔原注文〕

唐柳公权,文宗朝充翰林学土,尝贮银杯盂一笥,缄织如故,而器皆亡。而奴妄言叵测,权笑曰:“银杯羽化矣。”不复诘。

南梁张率,字士简,年十二能属文,天监中为司徒。性嗜酒,事事宽恕,于家务尤忘杯。在新安,遣家童载米三千石还宅,及至宅,耗其大半,问其故,答曰:“鼠雀耗。”率答曰:“壮哉鼠雀!”竟不研问。

〔原注文〕

徽庵程氏释“一治一乱”曰:“气化在天者,有盛有衰;事理在人者,有得有失。”

《鲁论》孔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注云:鄙者,庸劣之谓。得者,得其富贵权利,谓此鄙夫未得富贵权利之时,则又惟患不得之,既已得权利富贵之时,则又惟患其或失之也。

《淮南子》曰:塞上之人有善马者,号塞翁也。其马之入胡人,皆吊之,翁曰:“此何讵不为福?”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翁曰:“此何讵不为祸?”时家富马良,其子好骑,坠而折髀。人皆吊之,翁曰:“此何讵不为福?”居一年,胡人大入,丁壮战死者十九。此子独以破足故,父子得相保。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变化不可测。

《老子》曰:“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取之忍

〔原经文〕

取戒伤廉,有可不可;齐薛馈金,辞受在我。

〔原经文〕

胡奴之米不入修龄之甑釜,袁毅之丝不充巨源之机杼;计日之俸何惭,暮夜之金必拒。

〔原经文〕

幼廉不受徐乾金锭之赂,钟意不拜张恢赃物之赐,彦回却求官金饼之袖,张奂绝先零金镰之遗。千古清名,照耀金匮。噫,可不忍欤!

与之忍

〔原经文〕

富视所与,达视所举。不程其义之当否,而轻于赐予者,是损金帛于粪土;不择其人之贤不肖而滥于许与者,是委华衮于狐鼠。

〔原经文〕

春秋不与卫人以繁缨,戒假人以名器。孔子周公西之急,而以五秉之与责冉子。噫,可不忍欤!

(原注文)

战国魏文侯欲立相,问李克曰:“李成与翟璜,孰可?”李克对曰:“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所取,五者足以定之矣。”文侯曰:“寡人之相定矣。”

程者,权衡丈尺斗斛之法也。谓取与之际,不量度义之当与不当与,而一概轻于妄与者,如将金银布帛弃捐于粪土之中也。狐,妖兽也;鼠,穴虫也。华衮,贵者之服也,天子袭衮。故《谷梁传?序》云:“一字之褒,宠逾华衮之赠。”谓不别人之贤与不肖而滥于付与者,正犹委以贵服于彼贱类也。

《史》:唐玄宗朝,判度支奏帑藏充物,上率群臣观之,视金帛如粪土,赏赐无限。

《孔丛子》:子思云:“吾闻馈人之物,不肖者受之,如弃于沟壑。”

又《说苑》:子思居卫,温饱而无裘。二旬而九食。田子方闻之,使人遗狐白之裘,于思辞而不受。子方曰:“我有子无,何故不受?”子思曰:“吾闻之:妄与人不如遗弃物于沟壑,吾虽贫,不忍以身为沟壑,是以不敢受也。”

〔原注文〕

《左传》:成公二年,卫使孙良夫侵齐,齐师次于鞫居,孙良夫退困新,筑人仲叔于奚救孙良夫以免。卫以邑赏于奚,于奚辞,请繁缨以朝,许之。仲尼闻之曰:“惜也,不如多与之邑,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注曰:繁缨者,诸侯之制以朝于君者也。

《鲁论》: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冉子与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注云:“子华,姓公西,名赤,字子华。冉子,名求,皆孔子弟子也。言公西赤尝为孔子使于齐国,冉求为赤母请粟于孔子。孔子言与之六斗四升之一釜,冉求再请加益之,孔子言与十六斗之一庾,而冉子乃私与之十六斛之秉者五。而孔子乃责冉子曰:“公西赤往齐国,乘肥壮之马,服轻美之皮裘。”复言:“我闻君子之济人,但补不足而不续有余也。”

乞之忍

〔原经文〕

箪食豆羹,不得则死,乞人不屑,恶其蹴尔。

〔原经文〕

晚菘早韭,赤米白盐,取足而已,安贫养悟。

〔原经文〕

巧于钻刺,郭尖李锥,有道之士,耻而不为。

〔原经文〕

古之君子,有平生不肯道一乞字者;后之君子,诈贫匿富以乞为利者矣。故《陆鲁望之歌》曰:“人间所谓好男子,我见妇人留须眉,奴颜婢膝真乞丐,反以予直为狂痴。”噫,可不忍欤!

〔原注文〕

孟子曰:“可以取,可以无取。”取伤廉,谓不能精密审处当其可否而过取之,则固伤害于廉洁介守之操也。

《孟子》:陈臻问曰:“前日于齐王馈兼金一百而不受,于恭馈五十镒而受。前日之不受是,则今日之受非也;今日之受是,则前日之不受非也。”孟子曰:“皆是也。

当在薛也,予有戒心,辞日闻戒故为兵馈之,予何为不受?若于齐则未有处也,无处而馈之是货之也。焉有君子而可以货取乎?”注:兼金,好金,价倍常也。镒,二十两。盖在薛有兵难设戒备之心,义所当受。在齐则无所处之事,义所不当受也。或辞而不受,或受而不辞者,在我者皆当其义也。

〔原注文〕

晋王修龄尝农东山,甚贫乏,时陶胡奴为乌程令,送米一船与之,却不肯收,直答曰:“王修龄若饥,自就谢仁祖索食,不须陶胡奴送米。”胡奴,陶侃之子也。谢仁祖,鲲之子也,安从兄,名尚,时为镇西将军也。

晋山涛,字巨源,河内人,早孤贫,少有气量,介然不群。先任吏部郎,后迁尚书,以母老辞职,疏十上乃听。帝以涛清俭,加赐床褥茵帐,礼秩崇厚,时莫与比。

初,陈郡袁毅尝为鬲令,贪浊而赂遗公卿以求虚誉。亦遗涛丝百疋。涛不欲异于时,受而藏于阁上,后毅事露,槛车送廷尉,凡所受赂皆见椎捡,涛乃取丝付吏,积年尘埃,印封如故。

东汉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少好学,安帝时举茂才。先任荆州刺史,迁东莱太守。道经昌邑,邑令王密乃故荆州所举茂才,夜怀金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人知者。”震曰:“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去。震中子秉,字叔节。明京氏易,博道书法,拜侍御史,频出为豫、荆、徐、兖四州刺史。自为刺史二干石,计日受俸,余禄不入私门,故吏赍钱遣之,闭门不纳。桓帝即位,迁尚书。后唐太宗行至震墓,亲为文以祭之。

又汉羊陟拜河南尹,赵咨拜东海相,亦皆计日受俸。

〔原注文〕

北齐李幼廉,赵郡高邑人。少寡欲。为儿童时,初不从人家有所求请。尝故以金宝授之,终不取,强付辄掷地。州牧以其蒙幼而廉,故名幼廉。后齐王时,为南青州刺史主簿。徐乾富而强横,历政不能禁。幼廉初至;因其有犯收系之,乾密通疏,奉黄金百铤,妓婢二十人,幼廉不受,遂杀之。

东汉钟离意,字子何,会稽山阴人。举孝廉。明帝时为尚书,时交趾太守张恢坐赃伏法,籍其资物,班赐群臣,意得珠玑,悉以委地,而不拜赐。帝问其故,对曰:

“孔子忍渴于盗泉之水,曾参回车于胜母之间,恶其名也。此赃秽之宝,诚不敢拜。”帝叹曰:“清乎尚书之言!”乃更以库钱三十万赐意。

南宋褚渊,字彦回,河南阳翟人。幼有清名,历任吏部尚书。有人求官,袖中怀金一饼,求清闲,出金示之曰:“人无知者。”彦回曰:“公自应得官,何假此物?若必见与,不得不相启。”此人大惭,收金而去。彦回叙其事而不言其名,时人莫之知也。

东汉张奂,字然明,敦煌酒泉人。举贤良,拜议郎,桓帝时为属国都尉。时南匈奴寇美稷、东羌,而奂击破南匈奴。东羌豪感奂恩德,上奂马二十匹。先零酋长又遗金镰八枚,奂并受之,召主簿于诸羌前,以酒酹地,曰:“使马如羊,不以人厩;使金如粟,不以人怀。”悉以还之。似此正身洁己,无不悦服。威化大行。

西汉丁俊,佐汉有功,高帝即位,剖符作誓,名“藏金匮石室”。言今修龄等清白之名亦犹是也。故曰:千古清名,照耀金匮。

〔原注文〕

《孟子》曰:“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不得则死,蹴尔与之,乞人不屑也。”箪,竹器也;食,饭也;豆,木器也;羹,汤也;蹴,踏过;不屑,谓为不洁也;乞人,丐乞之人。言斯人尤饥渴之甚者,欲得饮食之最急而犹恶其不洁,宁死而不食也。

〔原注文〕

南(朝)宋周颐,字彦伦,颉七世孙也。仕宋为国子博士。尝于钟山西立隐舍,休沐则归之。清贫寡欲,终日长蔬。王俭谓颐曰:“卿山中何所食?”答曰:“赤米白盐,绿葵紫蓼。”又文惠太子问:“菜食何味最胜?”颐曰:“春初早韭,秋末晚菘。”于斯自足,不慕于人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