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秋风辞》曰:“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又曰:“欢乐极兮衰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谓秋风起时白云高飞,草木黄而且落。大凡物极则反,情极则变,欢乐既极,即哀戚随之。人生少壮则衰老继之,人胡不知肆情纵欲?观武帝位居九五之尊,身当贵壮之时,就思有老之将至,况他人乎?观者宜省惧焉。
唐张蕴古《大宝箴》曰:“乐不可极,极乐成哀;欲不可纵,纵欲成灾。”
怒之忍
〔原经文〕
怒为东方之情,而行阴贼之气。裂人心之大和,激事物之乖异;若火焰人不扑,斯燎原之可畏。
〔原经文〕
大则为兵为刑,小则以斗以争。太宗不能忍于蕴古、祖尚之戮,高祖乃能忍于假王之请、桀纣之称。
〔原经文〕
吕氏几不忍于熳书之骂,调樊哙十万之横行。
〔原经文〕
故上怒而残下,下怒而犯上。怒于国则干戈日侵,怒于家则长幼道丧。
〔原经文〕
所以圣人有忿思难之诫,靖节有徒自伤之劝。噫,可不忍欤!
〔原注文〕
西汉翼奉,字小君,东海人。治齐诗,好律历、阴阳之占。元帝初即位,荐奉为待诏。上封事有曰:“臣闻之于师,治道务在知下之邪正。知下之术,在于天情,十二律而已。北方之情,好也,好行贪狠,甲子主之;东方之情,怒也,怒行阴贼,亥卯主之。贪狠必待阴贼而后动,阴贼必待贪狠而后用。”
大和者,《易》称“保合大和”,本义谓阴阳会合冲和之气。盖人秉天地阴阳而生,皆具此气。又喜怒,人之性情,皆不能无者。发而能中节,《中庸》谓之“和”,若怒之过当,则有裂坏心之和气。至于事物乖戾,皆由所激而致然也。故《大学》曰:
心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
《盘庚》曰:“若火之燎原,不可向迩,其犹可扑灭?”
〔原注文〕
《小四书?人物蒙求》曰:“小争则讼,大争则兵。”
唐太宗贞观二年,河内人李好德有心疾,妄为妖言,诏大理丞张蕴古按之。蕴古奏好德实被疾,有经验,不当坐。治书权万纪劾蕴古相州人,好德之兄厚德为其刺史,故蕴古阿意纵之,按事不实。上怒斩于市。后为魏征所理,上默然,既而悔之;万纪等皆有罪,因诏自今有死,虽令即决,仍三覆奏,乃行刑,又本年太宗以瀛州刺史卢祖尚才兼文武、廉平公道,征入朝,谕以“交趾久不得人,须卿镇抚”。祖尚拜谢而出,既而悔之,以疾辞,上遣杜如晦等谕旨,祖尚固辞。上怒曰:“我使人不行,何以为政?”命斩于朝堂,寻悔之。他日魏征语:“齐文宣帝除青州长史姚恺为光州刺史,不肯行,文宣怒而责之。对曰:‘臣先任大州,有劳无过,更得小州,所以不行。’文宣赦之。”太宗曰:“卢祖尚虽失人臣之义,朕杀之亦为大暴。由此言之,不如文宣矣。”即命复其官荫。
汉高祖四年,韩信使人言于汉王曰:“齐伪诈多变,反复亡国,请为假王以镇之。”汉王大怒骂曰:“吾困于此,旦署望汝来,乃自反邪?”张良、陈平蹑足附耳语曰:“汉方不利,宁能禁信自王之乎!不如因而立之,使自为守,不然,变生。”王悟,复骂曰:“大丈夫定诸侯,当为真王,何以假为?”遂立信为齐王。
又汉相国萧何言:“长安地狭,上林中多空地,请令民得入田。”上怒曰:“相国受贾人物,为请吾苑。”乃下何,廷尉械系之。数日,王卫尉言于上曰:“夫事有便于民而请之,真宰相事,陛下何疑之浅也?”帝不怿,即赦出之。何年老,素恭谨,徒跣入谢。帝曰:“相国为民请苑,吾不许,我不过为桀纣王,而相国为贤相。吾故系相国,欲夸百姓闻吾过也。”
〔原注文〕
西汉惠帝二年,匈奴冒顿方强,为书遗高后,辞极亵熳。后怒,拟斩其使,发兵击之。樊哙曰:“臣原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季布曰:“哙可斩也。前匈奴围高帝于平城,汉兵三十三万,哙为上将军,不能解围,今妄言十万众横行,是面嫚也。且夷狄禽兽,得之善言不足喜,得之恶言不足怒也。”后曰:“善!”令报书逊谢,遗以车马,冒顿复来谢曰:“未尝闻中国礼义,陛下幸而赦之。”因献马,遂和亲。
〔原注文〕
夫在上之人,凡事不能容忍而辄怒,则残虐于下,犹高太之发怒是也。若在下之人不顾礼义而逞忿,必有干犯于上,如嫚书之骂也。
怒于国则干戈日侵者,如孟子曰:“公孙衍、张仪一怒而诸侯惧。”谓二人怒则说诸侯,侵相攻伐,故诸侯惧则干戈日有侵伐之事。又如楚怒秦诳商於之地而攻伐,晋怒齐顷帏笑跛以兴师之类也。怒于家者如父子相夷、兄弟阋墙、夫妻反目之类。
若如此,则有丧失长幼之道也。
〔原注文〕
忿,怒也。难,患也。《鲁论》记孔子曰君子有九思,其八曰“忿思难”,谓人若有忿怒之时,当思后有患难而惩其忿,以免他日之祸。
靖节,陶潜之号也。潜号靖节先生,有诗云:“怒气剧炎火,焚和徒自伤,触来勿与竟,事过心清凉。”
孟子曰:“有人于此,其待我以横逆。则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仁也。”此不谓逆来而顺受而何?
《孝经》云:“言满天下无口过,行满天下无怨恶。”
急之忍
〔原经文〕
事急之弦,制之于权。伤胸扪足,倒印追贼。诳梅止渴,击背误敌。
〔原经文〕
判生死于呼吸,争胜负于顷刻。蝮蛇螯手,断腕宜疾。冠而救火,揖而拯溺,不知权变,可为太息。噫,可不忍欤!
〔原注文〕
谓事有忽然猝至,犹弓弦之急,须以权变制之则可。不然则危。如汉光武至滹沱河,迫于王朗之急,而王霸诡言冰合而获济。后光武曰:“王霸权以济事。”
汉王高祖与楚皆军广武,因数羽十罪。羽大怒,伏弩射中汉王,伤胸。汉王扪足曰:“虏中吾指耳!”创发,扶病出战,以制其下。
唐德宗时,有奸臣朱讹,寇襄城。上征泾原兵救之。节度使姚令言将五千兵至京城,军士冒寒雨,携子弟来,冀有厚赐。既至,一无所赐,唯粝食菜饭。众怒,擐甲张旗鼓噪。上遽命赐帛,人二疋。众益怒,射杀中使,遂入城。百姓震骇。上与诸王公主如奉天,贼众奉朱泚入宫,届白华殿,自称权知六军。遣韩曼将精兵一千,声言迎驾,突袭奉天。时司农段秀实谓将吏岐灵岳曰:“事急矣!”遂使灵岳诈为姚令言符,令曼且还。窃其印,未至,乃倒用司农印印符,曼得符而还。
三国魏武曹操行役,失汲道,三军皆渴。乃令曰:“前有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军士闻此,口皆水出,乘此得及前源。
东魏侯景等围独孤信于金墉,信告急于北魏丞相宇文泰,泰进军漉东,侯景等夜解围去。泰率轻骑追景于河上。景与泰合战。泰马中流矢,惊逸,遂失所之,泰坠地。东魏兵追及之。左右皆散,都督李穆下马,以策击泰背骂曰:“陇东军士尔。
曹主何在?而独留此!”追者不疑其贵儿舍之而过。穆以马援泰,与之惧逸。魏兵复振,击东魏兵,大破之陇东。
〔原注文〕
谓夫事急之际,能以权变制之,则生且胜,否则死且殆。分判在于呼吸一息之间。故陆鲁望日:“蝮蛇一螯手,壮壬疾解腕。”谓言蝮蝎螯手,一肆毒于手,即当速疾断去其手腕,迟则毒流肢体,此制急之术也。
唐陆贽《上德宗六失》有曰:“边书告急,方令计会用兵,是谓从容拯溺,揖逊救焚矣,冀天阽危,固已难矣。”
《抱朴子》曰:“规行矩步,不可以救火拯溺也。”东汉崔实着《政谕》,略曰:圣人能与世推移,俗士苦不知变。
快之忍
(原经文)
自古快心之事,闻之者足以戒。秦皇快心于刑法,而扶苏婴矫制之害;汉武快心于征伐,而轮台有晚年之悔。
〔原经文〕
人生世间,每事欲快。快驰骋者,人马俱疲;快酒色者,膏肓不医;快言语者,驷不可追;快斗讼者,家破身危;快然诺者,多悔;快应对者,少思;快喜怒者,无量;快许可者,售欺。与其快性而蹈失,孰若徐思而慎微。噫,可不忍欤!
〔原注文〕
《荀子?大略篇》云:“人有快则法度坏。”汉《刑法志》:“秦始皇兼吞战国,遂毁先王之道,灭礼仪之官,专任刑法,躬操文墨。”《秦史》:三十四年,丞相李斯上书曰:“今天下已定,士则学习法令,以吏为师。”制曰:“可!”由是坑儒焚书,专用秦法。三十七年,始皇出游至沙丘,病甚,令赵高为书,赐公子扶苏,会咸阳而葬。书已封,未授使者,始皇崩。高与斯谋,乃相诈为始皇诏丞相立胡亥为太子。更为书赐扶苏曰:“扶苏为人子不孝,赐剑自裁。”扶苏自杀。初,始皇焚书坑儒,而扶苏谏曰:“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始皇怒,使北监蒙恬,至是杀之。
西汉武帝在位,穷兵黩武,好事四夷。至晚年有桑弘羊言轮台东有溉田五千顷以上,可遣屯田卒,置校尉,募民壮健愿徙者,诣田所垦田。筑亭以威西国。上乃下诏深陈既往之悔曰:“前有司奏欲民赋三十助边用,是重民困老弱孤独,今又请遣卒田轮台,欲起亭障,是劳扰天下,非所以优民。朕不敢闻。”司马公曰:“孝武能晚年改过,顾托得人,以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谓夫以上快心之事,闻者可以为戒,不可为法也。
〔原注文〕
快驰骋人马俱疲者,即相如《校猎赋》云:“若夫终日驰,劳思苦形,疲车马之用,耗士卒之精。”
快酒色膏盲不医者,即春秋晋侯有疾求医于秦,秦医日:疾不可为也,是谓近女室。”又曰:“在肓之上,膏之下,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医也。”快言语驷不可追者,即郑大夫邓析曰:“一言而非,驷马不追”也。快斗讼家破身危者,如人健于争竞斗讼者,即破散家财、危殆身命也。快然诺多悔者,即老子云:“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也。”快应对少思者,即子路率尔而对也。快喜怒无量者,如英布袒见高祖,踞跣则怒欲自杀,后见供帐即喜以过望之类。快许可售欺者,谓其轻于许诺人物者,必至后悔至用大小斛斗、长短丈尺相瞒售欺于人也。与其快性而蹈失者,即范质诗云:“苟不慎枢机,灾危从此始”是也。孰若徐思而慎微者,《礼记》曰:“谨思之。”孔子曰:“君子有九思。”新安陈氏曰:“君子当随事随处各致其思,则处己待人,应事接物,无不各中其则矣。”
《扬子?修身》篇云:“君子微慎厥德,悔吝不至。”董仲舒对武帝曰:“慎微者着。”
惧之忍
〔原经文〕
内省不疚,何忧何惧?见理既明,委心变故。
〔原经文〕
中水舟运,不谄河伯;露坜破柱,读书自若。
〔原注文〕
何潜心于太玄,乃惊遽而投阁。故当死生患难之际,见平生之所学。噫,可不忍欤!
〔原注文〕
《鲁论》:孔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此司马牛问君子,而孔子答之如此。言君子平日所为,无愧于心,故能内省无病,而自然无忧疑恐惧也。夫见理既明,委心变故之辞,为下张本也。
〔原注文〕
《说苑?修文篇》:韩褐子济于河,津人告曰:“夫人过于此者,未有不快用也。而子不用也。”韩褐子曰:“天子祭海内之神,诸侯祭封域之内大夫祭其亲,士祭祖祢。褐也,未得祭河伯。”津人申楫,舟至中水而运。津人曰:“向也役人,固已告矣,夫子不听。今舟至中水而运,甚殆,治状衣而下游乎?”韩子曰:“吾不为人恶我而改吾志,不为吾之将死而改吾义。”言未已,舟泆然而行。
晋夏侯玄,字太初,倚柱读书,暴风雨忽至,霹雳破所倚柱。玄衣服焦烂,神色无变。读书自若。
〔原注文〕
西汉扬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人。来于京师,时大司马王音奇其才,荐为待诏,当成哀平三世不徙官。及王莽篡位,转为大夫。以为经莫大于《易》,故作《太玄》拟《易》。时有刘菜,从雄学奇字。菜后坐事诛,罪连及雄。时雄校书天禄阁上,使者来,欲收之。唯恐不能自免,乃从阁上自投下,几死。莽诏勿问。后为大夫,至天凤五年卒。年七十一。
夫见理既明者,容不为霹雳而变,志不为舟运而移;见理不明者,遽投阁。于此急遽之际,乃见各人所学,性理雅量之不同也。
躁之忍
〔原经文〕
养气之学,戒生躁急。刺卵掷地,逐蝇弃笔。录诗误字,啮臂流血。觇其平生,岂能容物。
〔原经文〕
西门佩韦,唯以自戒。彼美刘宽,翻羹不怪。
〔原经文〕
震为决躁,巽为躁卦。火盛东南,其性不耐。雷动风挠,如鼓炉辂。大盛则衰,不耐则败。一时之躁,噬脐之悔。噫,可不忍欤!
〔原注文〕
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故曰:持其志,勿暴其气。暴则躁急也。
晋王述,字怀祖,为扬州刺史。性急,尝食鸡子。以箸刺之不得,大怒,举以掷地,圆转不止。乃下地以屐齿踏之,又不得,嗔甚,取纳口中,嚼破而吐之。后既跻重任,每以宽柔为用。生子坦之,为中书令。
三国魏王思为司农,性急。尝执笔,方书,有青蝇飞集笔端,弹去复来。怒,起逐蝇,不去,投笔掷地踏坏,拔剑逐之。
唐皇甫湜,字持正,元和中为判官。性急。一日,命其子录诗,一字误之,诟跃呼杖,杖未至,啮其臂血流。谓觇视各人平日如此急遽,岂能宽柔容其众乎。
〔原注文〕
战国魏西门豹,性急,常佩韦以自戒。韦柔软,皮也。文侯时为邺令。东汉刘宽,字文饶,弘农华阴人。桓帝时由司州内史迁东海太守,后升太尉。性多仁恕简略。夫人欲试令恚,适当朝会,装严已讫,使侍婢奉肉羹翻,污朝衣。婢遽收之,宽神色不异,乃徐曰:“羹烂汝手乎?”其性度如此。
〔原注文〕
《易,说卦》曰:“震,东方也,为雷,为决躁。巽,东南也,为木为风,其究为躁卦。夫震始为刚,故为决断。急为动,故为躁暴。巽质柔而多刚,欲自所为而不能自遂,故其究极则为褊躁。不能安常之象,故云不耐。”又曰:“雷风相薄,动万物者,莫疾乎雷;挠万物者,莫疾乎风,故云雷动风挠。”风箱皮囊,鼓风之器。炉,火函也。盖巽木生火,位于东南。值雷风鼓动,犹皮囊风扇火于函,炎炎不息,则成盛大之焰,不可扑灭。然而大凡物盛则衰。故《战国策》蔡泽曰:“物盛则衰,天之常数也。”
《左传》庄公六年:楚文王伐申,过邓。邓三甥曰:“亡邓国者,必此人也。若不早图,后君噬脐。喻不可及也。”谓人若不能忍耐一时之躁急,必有颠踬之患。虽有追悔,不可及也。
骄之忍
〔原经文〕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原经文〕
诸侯骄人则失其国,大夫骄人则失其家。魏侯受田子方之教,不敢以富贵而自多。
〔原经文〕
盖恶终之衅,兆于骄夸;死亡之期,定于骄奢。先哲之言,如不听何!
〔原经文〕
昔贾思伯倾身礼士,客怪其谦。答以四字,衰至便骄。斯言有味。噫,可不忍欤!
〔原注文〕
《老子,持而盈之章》云:“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注云:富而致金玉积满其室堂,必不能长保居王公之位,而至于骄盈,必遗其咎。
(原注文)
《战国策》:魏文侯太子击遇文侯之师田子方于道,击下车伏谒,子方不为礼。击怒曰:“不识富贵者骄人乎?贫贱者骄人乎?”子方曰:“亦贫贱者骄人耳,富贵者安敢骄人!国君骄人而失其国,大夫骄人而失其家。夫士,言不用,行不舍,则当纳履而去耳,安徒而不得贫贱哉?”太子见文侯,道子方语,文侯叹曰:“微子之故,吾安得闻贤人之言!”
〔原注文〕
《书?毕命》曰:“骄淫矜夸,将由恶终。”谓人若有此骄恣淫过矜伐夸大之失,必将由恶以终而不变也。
《说苑?丛谈篇》云:“贵不与骄期,骄自来;骄不与亡朝,亡自至。”
唐太宗谓侍臣道:“治安则骄侈易生;骄侈则危亡立至。”见贞观十六年鉴。夫上田子方等先哲之言,人而不听,则如之何也!
〔原注文〕
北魏贾思伯,字仁休,益都人也。武帝朝为任城王澄军司。至肃宗、明宗时,以思伯为侍讲。帝从思伯受《春秋》。思伯虽贵,倾身下士。或问曰:“公何以能不骄?”思伯曰:“衰至便骄,何常之有?”当世以为雅谈。
勇之忍
〔原经文〕
暴虎冯河,圣门不许;临事而惧,夫子所与。
〔原经文〕
黝之与舍,二子养勇,不如孟子,其心不动。
〔原经文〕
故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圣人格言,百世诏诰。噫,可不忍欤!
〔原注文〕
暴虎者,徒搏不用器械;冯河,徒涉不用舟辑也。《鲁论》:孔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如谋成者也。”此子路问夫子:行三军则谁与?而夫子答之如此。盖子路自负其勇,而意夫子若行军,必与己而为问,而夫子乃以不许而戒之曰:必也临事敬惧而莫忍,乃能成其事而不废也。大凡勇而无谋,则事不成。不惧必致废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