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胡雪岩经商之道
22138400000007

第7章 商海弄潮,充满自信(4)

两个不相识的人的这一习谈话,使胡雪岩一下就躺不住了,等到他从湖州带到上海跟着自己学生意的陈世龙回到裕记丝栈,他马上雇用一辆马车,拉上陈世龙,由泥城墙往西,不择路而行,去实地查勘,并且在查勘的路上,就报出了两个可供选择的方案:第一,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借着地价便宜,先买下一片,等地价上涨之后转手赚钱;第二,通过古应春的关系,先打听洋人开发市面的计划,抢先买下洋人准备修路的地界附近的地皮,转眼之间,就可发财。

不用说,胡雪岩眼睛盯到上海的地产生意上,又是一下子为自己发现了一个绝对能够大发其财的财源。胡雪岩“进军”上海之时正是上海开埠、开始大发展的时候,当时虽然太平军正顺江东下,试图一举占领江浙一带富庶之地,但英、法等国为了自己的在华利益,清廷为了借助洋人对付太平军,他们之间心照不宣地定下“东南互保”的策略,联合起来坚守上海,当时的上海其实是没有受到太平军炮火影响的“孤岛”。而由于太平军的进攻,从东南各地逃难至上海租界的人却越来越多。上海市面也随之更加兴旺。事实上,这个时候也正是上海历史上第一次房地产生意高潮到来前夕,到19世纪末期,上海每亩地价已由几十两涨至两千七百两。其后不几年间,上海外滩地界的地价甚至一度高达每亩三十六万两白银之巨。这一方面的内容,可不就是一个一本万利的大财路?

胡雪岩说:“凡事总要动脑筋,说到理财,到处都是财源。”这应当是他的经验之谈。不用说,做生意离不开理财。生意人的理财,大致应该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方面是指资金的合理使用和管理,力求达到增加企业盈利、提高经营效率的理财,比如定期进行必要的财务审计和财务分析,研究库存结构和资金周转情况,精简开支,压缩非经营性资金的占用等等,这都属于这一方面的理财,这是一个生意人日常必做的实际工作。另一个方面的理财,则是指不断为自己开拓财源,用现代经济学术语说,就是准确发现投资热点,扩大投资范围。

只有财源茂盛,才会生意兴隆,这是不言自明的。为此,比较而言,这后一个方面,显得更加重要,应该成为一个有出息的生意人日常关注思考的主要问题,应该成为他必须时刻想着去做的工作。不用说,只有能够准确发现一个又一个投资热点,不错过自己遭遇到的任何一个赚钱的机遇,能为自己开拓出一个又一个财源,也才能称得上真正是会动脑筋,会理财。

从变化之中求发展

用兵之妙,存乎一心,做生意跟带兵打仗的道理是差不多的,……随机应变之外,还要从变化中找出机缘来,那才是一等一的本事。

——胡雪岩

中国兵法曰:“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商战与兵战一样,其环境与态势全是瞬息万变的,它时而天高云淡,风和日丽,秋月映湖;时而山雨欲来风满楼,黑云压城城欲摧;时而电闪雷鸣,急风骤雨,天昏地暗。久经沙场的军人或历经起落的商人对此往往是习以为常,他们深知变化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只有无穷的变化,才会有无穷的机缘;无穷的魅力,才能引来无数英雄竞折腰。

然而变化之中有机缘,只表明了机会的存在。而更重要的是在于在变化之中发现机缘、把握机缘。古人云:“识时务者为俊杰”,何谓时务?不难解释,时务就是指世事的发展变化态势。识时务,就是指根据这种发展变化态势去寻找把握机缘,决定自己何去何从。

心理学家曾提出的人行为公式。其中B表示行为,表示对这一行为的重视程度,P表示内在因素,E表示外部条件。人的行为是内外因素的复合。这内外因素的有机复合一定是人行为的最佳效果。而这内外因有机复合的前提便是独具慧眼识时务。只有识时务者才可能产生最有利于成功的行动。

时务学理论认为,任何世事的构成或运动变化全是由系统内外条件和多种因素决定的。当某些条件和因素达到一定的排列组合和结构状态时,只要从系统外部再加入一定的能量、信息或物质,整个世事就会发生结构上的极大变化,而身处局内之人可能就会因此而被卷入这一变化之中。即将发生变化的这一转折点可以称为“事机”。世事的事机对应着的时间数轴上的某一点,被称为“时机”。事机和时机统归于“时务”的涵盖之下。时务在事机和时机之上更具有待选择、决策和行动的意味。把握时机和事机选择、决策和行动,能出现更高的工作效率,不只时效高,效能大,运动的势能强,而且实现预期目标的可能性最大。任何世事在其发展过程中都存在时机和事机,对人生选择、经营决策、计划实施等至关重要。能够较准确地识别时机和事机的到来,并根据这做出人生抉择,即为识时务的俊杰。

胡雪岩就是善于从商场变化之中找寻出机缘,识时务的俊杰。他说:“用兵之妙,存乎一心,做生意跟带兵打仗的道理是差不多的,……随机应变之外,还要从变化中找出机缘来,那才是一等一的本事。”

当年胡雪岩的生意正在蒸蒸日上之时,太平军攻占杭州,就让他经历了一次大的变故,而且这次的变故几乎将其逼入绝境。

这次变故有三个方面:

第一,胡雪岩的生意基础如最大的钱庄、当铺、胡庆余堂药店并且家眷都在杭州,杭州被太平军占领,等于他的所有生意都将被迫中断。不仅这样,他还必须想办法从杭州救出老母妻儿。

第二,由于胡雪岩平日里遭忌,如今战乱之中,刹时谣言四起:说他以为遭太平军围困的杭州购米为名骗走公款停留上海;说他手中有大笔王有龄生前给他营运的私财,如今死无对证,已遭吞没。还有人谋划向朝廷告他骗走浙江购米公款,误军需国食,导致杭州失守。这意味着胡雪岩不仅会被朝廷治罪,并且即使杭州被朝廷收复之后,他也无法再回杭州。

第三,就算不被朝廷治罪,他也不能顺利返回杭州,因为失去了王有龄这个官场靠山,他的生意也将面临重大的困难。他的钱庄本来就是由于王有龄这一官场靠山得以代理官库发迹,而他的蚕丝销“洋庄”以及他做军火,都离不开官场大树的保护。胡雪岩那个时代做生意,尤其是做大生意,本来就不能没有官场靠山。

不过,面对这一变故,胡雪岩并不惊慌失措。之所以这样,是他从表面对他不利的因素中,准确预见出了可利用的因素:

其一,如今陷在杭州城里的那部分人,其实已经在帮太平军做事,他们之所以造谣生事,是因为太平军也在想尽办法诱胡雪岩回杭州帮助善后,而那些人不愿意放他回杭州。他们造谣虽为不利,但却并不是不可以利用。胡雪岩依据这一分析,确定了两条计策:首先,他不回杭州,避免与这些人正面交锋,他知道他的这一态度一旦明确,这些人就不会进一步纠缠;其次,胡雪岩不仅满足他们不让自己回到杭州的愿望,而且他还决定自己出面,向闽浙总督衙门上报,说这些陷在杭州城里的人实际上是留作内应,以便日后相机策应官军。这更是将不利转化为有利的极高妙的一着——表面上是给了这些人一个交情,暗地里却是把这些人推上一堆随时可以引爆的火药,如果这些人不肯就范,加害胡雪岩,他可以随时将这一纸公文交给此时攻占杭州的太平军,说他们勾结官军,这些人无疑会受到太平军的责罚。

其二,胡雪岩此时手上还有杭州被太平军攻陷以前为杭州军需购得的大米一万石。当初这一万石大米运往杭州时无法进城,只能转道宁波,赈济宁波灾民,并约好杭州收复后以等量大米归还。这也是一个可以利用的有利因素。胡雪岩决定,一但杭州收复,马上就将这一万石大米运往杭州,这样既可解杭州赈济之急,又显胡雪岩做事的信义,诬陷他骗取公款的谣言也可以不攻自破。事实上,胡雪岩不仅在杭州一被官军收复,便将一万石大米运至杭州,并且直接向带兵收复杭州的将领办理交割。这样不单是收到了预期的效果,更一下子得到了左宗棠的信任,将他引为座上客,并委他尽力承办杭州善后事宜。由此,胡雪岩又取得了一位比王有龄还要有权势的官场靠山。胡雪岩的红顶子,也就是这一举措的直接收益。原来看似不利的因素,其实成了胡雪岩日后重新崛起的机会,真可谓把不利之中的有利因素充分利用到了顶峰。

能如胡雪岩从变化中找出机缘者,可不就是有一等一的本事,可不就是一等一的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