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一问,效果惊人。那些穿着木鞋的农人认为所有的美国人都是有钱的。那里汽车很少,这部汽车对他们来说简直是稀奇物。美国人会坐汽车旅行法车,必定是百万大富翁了,可能就是汽车大王亨利·福特的亲戚。但他们却知道一些卡耐基不知道的事情。卡耐基比他们有钱,但卡耐基得毕恭毕敬地向他们请教到下一个市镇该走哪条路。这使他们觉得非常的得意,立刻七嘴八舌起来。有一个家伙为了这稀有的机会而兴奋得不得了,命令所有的人都不要讲话,他要独自享受这指示方向的快乐。
你自己不访也试试这项原则吧。下一次你在一个陌生的城市迷了路,拦住个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都低于你的人,向他请教说:“我不晓得能不能请你帮我一个小忙,告诉我怎样才能到某某地方。”如果你能这样做,相信你会收到良好的效果的。
我们日常与人谈话的目的,不外有基于意志的、基于感情的、基于求知的。用浅显一点讲法,就是:基于意志的,你心里想些什么就要用谈话宣泄出来,有心事埋在心中而不能说出来,确实是一种很大的痛苦。所以有许多人宁愿花很多代价去结交三两个知己朋友,以便有事时向他们倾诉。另一种“基于意志”的情形是:你企图用说话去左右别人的意志,比如你请求别人办一件事,别人答应了你,这是你已左右了别人的意志。
基于感情的,是我们平素所谓联络感情,其目的是通过彼此交谈,使双方感情有所增进。
基于求知的,是你想认识某一种事物,或为了某一事物而请教别人,这都属于求知类。
以上的分类,虽然出于谈话艺术家之口,但我们在日常应酬中也不妨记住你对每一个人应酬的目的属于那一类。意志的?感情的?还是求知的?
在确定了以后,就可以进行。要谨记,你是要成功,而不是要失败,朝着目标前进,不要节外生枝,做一些和目标背道而驰的事情。有许多人应酬之所以失败,乃因为他“明知故犯”。比方说,你明知有求于人必须出于礼貌,但你却对你的朋友怒目横眉。
的确有许多人是这样的。但这是要不得的。同是一句话,措词略有不同,效果相差太远。例如,说“邮筒在哪里”和“在哪里有邮筒”,问法不同,答案也就不同。因为你讲的不一样,听起来便有差异,这一点在应酬时应该特别留心。
以讲究衣着出名的美国电影明星辛西娅·吉布,某次出席一个聚会,穿的是一件红色的大衣。第二天,许多亲友和记者来问及那件红大衣的事,问法有如下不同:
“吉布小姐,昨天你穿了件什么颜色的大衣呀?”(自由式)
“吉布女士,你昨天穿了件大衣,是红色还是什么颜色的?(半自由式)
“是红的么?”(肯定式)
“不是红的吧?”(否定式)
“是红的,还是白的?”(选择式)
“是深红还是淡红的?”(强迫式)
吉布事后对人说,她最不开心是听到“否定式”的发问,对于强迫式感到不愉快。她笑道:“他们何不问我那大衣是浅绿还是深绿?那样,我会爽快地答他‘是红的’。”
否定的方式常会使话的意义模糊不清,比方:“你昨晚喝醉了酒,所以没有回家么?”有一天我在公共汽车上听见一个女学生问她的同学:“你觉得这个假期的电影不算没有好看的吧?”
我听不见对方的答话,因为我一时也想不出如何答她,答“有”呢?还是“不算没有?”实在是因为她的问题令人难解。
聪明人都喜欢用间接法来应酬,但是大都加以滥用,所以有时弄巧成拙。一般来说,凡是可能直接使对方难过,或有所损害的,都以用间接法为宜。
要知道别人的年龄,直接询问也常会得不到好结果,尤其是问女性今年多少岁,简直会被对方认为是一种侮辱。
被选为日本第一号保险推销员的原一平却常用以下的方法问别人的年纪。他先问对方:“你看我今年有几岁呀?”对方说:34或35岁吧?”原一平就答:“你猜中了,我今年34,你呢,我看是42或43吧?”(故意把对方估计年轻一些)
“哪里,我今年48岁了。”
先用一种方法向对方示以敬意,就是间接法的精髓。比方说,你看见一个妇人大腹便便,你与其问她:“你有孕么?”就不如说:“恭喜你!”
俗语说:“朋友有厚薄。”不少是由朋友的介绍而认识的朋友,这种朋友谈不上“老友”,只能说是“新交”。对朋友的应酬,如果你和对方认识,是由于另外一位朋友介绍的,如果遇到这种情形,又要和他办事,应该先把这事通知那位朋友。假如你和对方直接交往,由来已久,那是例外。不然的话,通知那位朋友是绝对有必要的。
我有一位朋友,他有一种很不好的习惯,你今天介绍他认识一个朋友,第二天,他就直接找那位朋友,而且不再找机会让三个在一起碰头,这个人,朋友们给他一个外号,叫做“直线电话”。凡是受过一次教训的,以后再也不敢介绍朋友给他认识,因为他这种“直线”做法,万一对方把事情告诉那朋友,那位朋友就会极不开心。
所以,记住:假如你打算去拜访甲某,托他办一件事,而甲某是乙某刚在不久以前介绍你认识的,你应该把事情告诉乙某,这样是有利无害的,说不定乙某还会倾力相助。
同时,要先了解对方的个性,对方是熟朋友,这事固然不在话下,如果不十分相熟,就应设法研究一下。
如何获得他人的通力合作
许多人常常要求别人服从自己的观点,处处显示出自己比别人强。
有这样一个人,就算是一个强者了。当他星期一回到工作岗位后,往往带着重要人员的日程表,上面写有指派给每个人的工作。应该优先须知的事会有红色的记号,应第一优先要做的事情则有两个记号。而且,完成工作所需的资料,例如名片或相关的信件等,都会附在日程表上。
而一位善于利用时间的经理则将部门的日程安排写在白板上,这样有助于随时根据事情发展变化进行调整,改变事情的优先顺序,而且也让部属明白他如何看待一项企划方案的重要性。
能很好利用时间的成功人士都会制定一份长期计划表。在一次全国性业务员会议中,有记者问一位首席业务员说,“你认为,最重要的销售策略是什么?”
他回答:“我的每月日程表。”
他必须事先弄清楚下一个月份即将拜访哪些客户,并为此而预先做准备。
还有一些人甚至会预估他们长期计划表上的每一个计划需要花多少时间完成,然后再利用周计划或月计划或年计划制定日计划。
黛博拉·沙蓝是《薪水阶级》月刊的主编,她以归档方式规划每年、每月时间安排。每月的前两周固定是写评论时间;在第四周则计划为其他活动时间,比如演讲、回复谢函,或者做公关联络并计划未来的时间。她总是预先计划未来一年的工作:几个月写本书、几个月开个研讨会,其余的两个月安排来尝试新奇的事物。
沙蓝利用这种方式创作了数量惊人的作品,并且在同行中获得了众多的拥护者和支持者。
我们要努力去了解其他人,从其他人的角度来分析问题,这样既能减少不必要的摩擦,又能增进友谊,创造生活奇迹。当然,别人的观点不一定正确,可他并不如此认为。我们应该试着理解他,不要责备他。这是智者的选择。
既然别人那样认为,那么总有自己的理由。我们能够以这个理由为突破口,找到能够解释他行为的钥匙。
要把自己放在他的位置上来考虑问题。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和苦恼。
肯尼斯·古地在《如何使人们变为黄金》中说:“暂停一分钟,将对自己事情的深度兴趣,跟对别的事情的漠不关心作个比较。你就清楚,别人也抱有这种态度。于是,你也可以跟林肯、罗斯福这些名人一样,已经拥有了从事一切工作的惟一基础,那就是以同情的心理来接受别人的观点。”
纽约州汉普斯特市的山姆·道格拉斯,过去常抱怨太太将时间浪费在修整花草上,可草地并没有多大改观。她当然不喜欢听这些话,两人常为这件事不高兴。
在清楚了合作能产生巨大的力量之后,道格拉斯为过去的愚蠢行为而感到内疚。因为她在修整草地时也自有一番乐趣,可自己不仅没有称赞,反而大发牢骚,伤害了她的自尊心。
一天晚饭时,他陪着太太去除草,她很高兴。两人一同辛勤地干了一个小时,同时也愉快地交谈了一个小时。
后来,他经常帮她整理花草,并且常常地称赞她把草地花圃修整得那么漂亮。当然,两人皆大欢喜,由于他学会了以她的观点来看问题,就像所看的事物是杂草一样。
古拉德·黎仁柏在对自己着作《打入别人的心》进行评论时说:“当自己认为对方的观点和想法与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一样重要时,交谈才能在融洽的气氛中进行下去。在交谈开始时,就要对方提出自己的目的或方向。当我们作为听者时,我们把所要听到话来管制自己所要说的话;当我们作为讲话人时,我们接受对方的观念将会鼓励对方打开心胸来接受我们的观念。”
卡耐基喜欢在自家附近的一个公园里散步和骑马。他非常崇拜橡树,特别不忍心看到那些嫩树和灌木被一些原本能够避免的无情大火所吞噬。有些火灾是由到公园来享受野外生活,在树下煮蛋的小孩们所引发的。
虽然公园里树有“禁止生火”的告示牌,但由于警察失职,仍造成火灾接连不断。
看到这种没有人管理的情况,他就利用到公园骑马的时间,自觉充当公园的保护者。起初,他没有注意到孩子们的看法。
他一看到有人生火,就来到那些生火的孩子们面前,用权威的口气命令他们把火扑灭,不然,他就叫人把他们逮起来。他只是尽情渲泄自己的感觉,却没有去了解他们当时的看法。
孩子们只是不甘心而愤恨地屈从了,但等卡耐基一走,他们又燃起了大火,大有把整个公园烧毁之势。
随着岁月的流逝,卡耐基对做人处世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更懂得怎样从别人的角度看问题。倘若现在他再碰到上面的事,他会说出像下面的一段话:
“孩子们,玩得痛快吗?瞧,你们煮的是什么?……我小时候也爱玩这玩意儿,现在仍旧喜欢。然而在公园里生火,是不安全的。当然你们是很小心的,可别的人不会这么做。如果他们看见你们生火也生起火,回家又不把火熄灭,那么火就有把公园烧毁的危险。一旦发生那种不幸的话,我们可就连一棵树都看不到了。你们玩得高兴时,千万要记住把火堆旁边的枯叶拨开,在离开之前,用泥土把火堆掩埋起来,不知你们愿意吗?下次,你们最好把火生到山丘的那一头,这样既玩得痛快,又可以避免发生火灾。如果那样做的话,不知怎么感谢你们才好,孩子们,祝你们玩得痛快!”
两种说法,两种效果。后一种让孩子们觉得保住了面子,心里舒服一点,卡内基也觉得舒服一点。事情的圆满解决,在于卡耐基首先考虑了别人的看法,再来处理问题。
面对个人问题变得非常严重的时候,我们可以从其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使紧张的气氛得以缓解。
大洋洲南威尔斯的伊丽莎白·诺瓦克曾讲:
负责我买车分期付款账户的男子给我下了最后通牒,让我在周一早晨以前补交六星期的欠款,不然他们公司会采取进一步行动。但到了周末,也没有筹到款,所以,周一一大早他就气势汹汹地打来电话。我心平气和地向他解释,以他的观点来看待这件事情。我真诚地为给他带来这么多多余的麻烦而道歉,并且说自己定是令人最头痛的顾客。他的口气开始缓和下来了,并且说我还不算是最令他头痛的顾客。他开始给我举几个很不讲理的顾客。我静静地听着,让他一吐为快。接着根本不需要我开口,他就说我一时筹不齐款也不要紧。他让我在月底之前先交一部分,然后方便的时候再把剩下的补足,就没问题了。
也许你觉得在做事之前先考虑一下其他人的观点,是否应该这么做?这不是在浪费时间吗?做是应该的,当然会花费很多时间,但这会使你交到朋友,获得更好的解决方式。
哈佛商业学院的唐哈姆院长说,“在会见某人之前,我宁肯在他办公室旁边的人行道上多走几小时,不贸然走进他的办公室。因为当时脑中还没有清晰的概念,更不知说什么好,那样只会把事情搞糟。我必须对他的兴趣和动机做出正确判断。”
如何增强你的脑力
人的大脑可比拟为一颗电瓶。大家都知道,一组电瓶供应的电,比一个电瓶所供应的电多。大家也知道,单一电瓶所供应的能量,和它所含的电池数与容量成正比。
人脑也是以类似的方式发生作用的,这也解释了有些头脑较其他头脑管用的情形,并导致以下重要的说法——一组同心协力本着和谐精神合作的头脑,提供的思想能量,多于单一头脑所能提供的能量,正如一组电瓶提供的能量,会超过各单一电瓶所提供的能量的总和,是一样的道理。
通过这个比喻,显而易见,智囊团原则便是能使有头脑的人们与一己之脑结合在一起的人,即握有支配力量的秘诀。
接下来的另一种说法,将更进一步地解释智囊团原则的精神面:当一组头脑和谐地工作时,由这种组合所增产的能量,将可供之于智囊团中每一个人的大脑之用。
大家都知道,亨利·福特是在贫穷、失学、无知的困境中,开始其事业的。大家也同样知道,在不可思议的短短10年中,福特先生克服了这三样困难,然后在25年内,使自己成为美国的首富之一。
如果将这些事与另一事实连贯起来,便能了解,一个心灵对另一心灵的影响力,能达到什么程度?福特先生是在成为汤玛士·爱迪生的朋友后,其迅速的发展才开始显着。再往前进一步想想,福特先生最杰出的成就,始于他认识了哈维·怀尔史东,约翰·柏洛兹和路德·柏班克后,这样,便能进一步证实,伟大的力量可由心灵的友善结盟而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