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你是世界上最会说话的人
22181000000007

第7章 基础篇 你为什么会是世界上最会说话的人(7)

在中国各地的表现大体有:

香港人喜欢听吉祥话,涉及福、禄、寿的都颇为喜欢,乐于别人常常对他说“恭喜发财”;对“3”、“6”、“8”等数字尤为喜欢;忌讳别人打听自己的家庭住址、工资收人、年龄状况。忌讳语也较多,例如“炒饭”、“炒菜”,有解雇、开除之嫌,听之觉得不吉利;“猪舌”有蚀本之嫌,改称“猪利”;“丝瓜”有输光之嫌,改称“胜瓜”。

澳门人对别人说话干脆,直截了当比较喜欢,不爱听转弯抹角、欲言又止的话语。

锡伯族人崇拜保佑家室、人丁的神灵“喜利妈妈”和保佑牲畜的神灵“海尔堪”;对直呼长辈的名字,以及在家说不吉利的话特别忌讳。

蒙古族人喜爱白色,喜欢谈论和白色有关的话题,当他人以白来祝福时便很高兴;最厌恶黑色,对别人谈论黑的话题更是忌讳。

彝族人最忌讳背后议论别人的短处,尤其是别人的生理缺陷。

赫哲族人对火神非常崇拜,不准别人说不利于火的话,如需水浇灭火时,要说:请火神爷把脚挪一挪。

维吾尔族人谈话时以长为先,亲友见面互道问候语。

由于地域不同而产生的表达差别,甚至在同一个民族、同一个省区的所处位置不同,也有不同表现。例如都是汉族,居于大陆者和居于台湾者对同一个概念的表达与接受就有差别:接班人——传人,计划生育——家庭计划,大学新生——新鲜人,好莱坞——荷里活,撒切尔——柴契尔,新西兰——纽西兰,立体声——身历声,表演——作秀,渔民——讨海人,等等。又如同都是贵州人,对西红柿的名字叫法就不一样,贵阳人叫毛辣角,遵义人叫番茄,兴义人叫酸角,独山人叫毛秀才。说话的人倘若不区分这些地域上的差别,说话目的就无法表达出来。有些严重的差异,若不分清,甚至还会对说话者产生非常不利的后果。

“禁忌”个体表现在待人接物上,还可以说它是“礼仪”的补充。在社交中,留意语言的禁忌,是敬重别人与有修养的标志,同时也能够提高社交的成功率。

五、最会说话的方与圆:灵活变通,恰到好处

注意在言语上不得罪人

在错综复杂的人性丛林中,社会上每个人的性格都是不同的,同样,每个人的兴趣也都不一样。因此,在与他人交往时,有一点是万万不能忽视的,那就是与人交谈时,最忌讳只顾自己的喜乐爱好,想怎么说就怎么说,一旦你的兴趣与对方发生冲突时,就会给两人之间的交往带来一层障碍。

魏晋南北朝时,贺若敦为晋朝的大将,屡立战功。渐渐地,贺若敦以功高才大自居,不甘心位于同僚们之下,心中十分不服气,口中多有抱怨之词。

此后不久,他奉调参加讨伐平湘洲战役,全军凯旋,这应该算是为国家又立了一大功吧。他原以为此次必然会受到封赏,不料由于种种原因,反而被免职,为此,他大为不满,怨言不断。

晋公宇文护知道后,十分震怒,把他从中州刺史任上调回来,逼他自杀。贺若敦悲愤不已,临死之前,他对儿子贺若弼说:“我立志平定江南,为国效力,而今没有实现,你一定要继承我的遗志。我是因为这舌头把命都赔进去了,这个教训你不能不记住呀!”说完,便拿起锥子,用力刺破了儿子的舌头,想让他铭记这血的教训。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转眼就是几十年,此时贺若弼也做了隋朝的右领大将军,但他没有记住父亲的教训,常常以自己的官位比他人低而怨声不断,自认为当个宰相也不过分。不久,在他看来还不如他的杨素成了尚书右仆射,而他仍只是将军,未被提拔,这着实使他气愤不已,不满的情绪和怨言便时常流露出来。

这些话传到了隋文帝杨坚耳朵里,贺若弼被逮捕下狱。皇帝杨坚语重心长地责备他说:“你这个人有三个地方太猛:嫉妒心太猛;自以为是,自以为别人不是的心太猛;信口开河,目无长官的心太猛。”因为他有功,不久就被放了。但他还不引以为戒,又对其他人夸耀他和皇太子之间的关系,说:“皇太子杨勇与我,情谊亲切,连高度的机密,也都对我坦言相告,言无不尽。”

后来太子杨勇失宠,杨广取而代之为皇太子,贺若弼的处境更加危险。此时贺若弼不知保全自己,反而一如既往。隋文帝虽然对他十分不满,但总算念他劳苦功高,给他留了条活命,只撤了他的官职。父子两代人,同样是因言多而坏事,所以一定不要讲那些不该讲的话,以免招致不必要的祸端。

倘若一个人在与人交往时,不考虑他人的喜好,只说自己感兴趣的,那么他肯定是一个不会办事的人。有心机的人都懂得用投其所好的方式吸引对方,从而使双方达到很好的沟通效果。

凡是到过牡蛎湾拜访过罗斯福的人,没有一个人不对他广博的知识感到惊奇。不管是一个牧童、猎骑者、纽约政客,还是一位外商,罗斯福都知道同对方谈些什么。罗斯福究竟是怎么做到这点的呢?

答案其实很简单。不管何时,罗斯福每接见一位来访者,他都会在这之前的一个晚上阅读有关这一客人所特别感兴趣的东西,从而能够使双方在交谈时找到令人感兴趣的话题。以他人为中心,就是获得他人好感的关键所在。在与人相处中,处理不好人际关系的原因大多是因为言语不和。有的人不会说话,以至不经意间就把人得罪了。长此以往,就会失去朋友、亲人甚至最爱的人。因此,韬光养晦,必须注意在言语上不要得罪人。

做出承诺要慎重

承诺是对那些愿意与你合作的人提供回报的一种方式,有强迫性的承诺和阻吓性的承诺之分。强迫性承诺的目的在于促使某人采取对自己有利的行动,最通俗的例子就是诉讼中让被告摇身一变成为公诉方的证人。阻吓性承诺的目的是阻止某人采取对自己不利的行动,比如黑帮分子承诺好好照顾证人,只要他答应保守其组织的秘密。两种承诺也面临同样的结局,即一旦采取或者不采取行动,总会出现说话不算数的动机。

由此可见,你在做出承诺的时候,同样需要在一个必要的范围内做出。如果你的承诺超出了这个必要的范围,势必会被你的承诺拖累,因为一旦你的承诺影响了对方的行为,那么你就得履行你的承诺。当你开始真正地兑现自己承诺的时候,你希望你做这件事所付出的代价越小或越少,因而你在承诺的时候只需要达到这个最低限度就可以。这就是承诺的适度性原则。

很多时候,人们是不喜欢生硬的威胁的,但是如果能在发出威胁的同时做出承诺,则生硬的威胁可能就会成为一个更具互惠性质的威胁。承诺最大的意义还在于它包含了一些善意。

三藩叛乱平定以后,为了加强对官吏的管理力度,康熙多次下令举荐清官。对那些清官,他发现一个奖励一个,不仅口头称赞,还在其职务上不断提拔,倚重信任。于成龙是第一位得到康熙皇帝表彰的清官。

于成龙,字北溪,山西永宁人。顺治十八年(1661年)被任命为广西罗城知县,当时已四十过半。赴任前,他写信对朋友说:“此行绝不以温饱为念,所自信者,‘天地良心’四字而已。”罗城位于群山之中,盛行瘴疠,区城内有瑶、壮等少数民族杂居,遍地荒野,没有城廓。于成龙到任以后,抚慰吏民,申明保甲,“与民相爱如家人父子”,政绩被总督荐为“卓异”。康熙六年(1667年),官至四川合州知府。此地正处战乱之后,州中只有百余人,正赋仅有十五银两,“而供役繁重”。

于成龙到任后,清革宿弊,召民垦田,给他们提供牛马及种子,一两个月后,农户增至上千家。康熙十三年(1674年),于成龙被提拔为福建按察史,被荐为“廉能第一”。因政绩突出,康熙十九年(1680年)被授命为直隶巡抚。康熙二十年(1681年),于成龙入京觐见。康熙帝在懋勤殿亲自召见,称之为“今时清官第一”,勉励他始终一节,并要他大力举荐清廉官吏。几天以后,康熙又下诏曰:“于成龙历官廉洁,家计凉薄,特赐白金一千两,良马一匹给御制诗一首。”当年年底,于成龙升为两江总督,革弊除害,治理事务每至达旦。

在生活上于成龙极其俭朴,每天吃粗米、青菜,江南人将他称作“于青菜”。每遇荒年,只用屑糠杂米为粥,不仅自己家人食之,还用来待客,他说:“如法行之,可留余米赈饥民。”于成龙的行为也招惹了一些达官贵人,他们上书诬陷于成龙年老昏聩,但康熙并不理睬,对于成龙信任和倚重依旧。在康熙的鼓励和支持下,于成龙也更加注意严于律己,清廉为政,两袖清风,他死后,几乎没有什么私人财产。康熙帝下令赐祭葬,亲自撰写祭文,称赞他自始至终保持着清廉作风,可做天下为官者的表率。以后,每逢康熙与其他官员谈话时,他经常勉励他们以于成龙为榜样,清廉为官。

因为康熙的大力表彰,康熙年间的清官不断涌现。继于成龙之后,又出现了着名清官傅拉塔、张鹏翮、彭鹏等人,他们爱民如子,惩治贪官污吏,兴利除害,发展当地经济,为清朝政局的稳定做出了重大贡献。

张鹏翮,字运青,湖北麻城人,籍贯属于四川遂宁。康熙九年的进士,曾任礼部郎中、江南苏州知府、山东兖州知府等职。.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康熙责令九卿举荐清官。张廷臣前后举荐七人,其中便包括当时的兖州知府张鹏翮。同年秋,康熙帝南巡,路过兖州,有意明察暗访,发现张鹏翮果然“居官甚善”,从此格外重用他。张鹏翮曾受命跟内大臣索额图等勘定俄罗斯界,与傅拉塔赴四川审理陕西巡抚布喀弹劾四川和陕西总督吴赫侵吞贫民籽粒银两案。案件办妥后,康熙对其他大臣说:“张鹏翮往陕西,朕留心察访,一介不取,天下廉吏无出其右者。”遂大力褒奖。

在表彰清官上,康熙帝可算是煞费苦心的,他令大臣们推荐,亲自到民间察访,以求发现清官。在官吏的任用上,康熙帝深知善待清廉之官的重要性,因此不仅口头上予以表扬,物质上予以奖励,并且在仕途上还不断提升,体现了一个封建帝王整饬吏治的良苦用心,实属可贵。

当然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他的大清江山。康熙表彰于成龙的确是用心良苦。据说于成龙老来办事确有昏聩的表现,康熙作为一代名君,不可能觉察不到,但是康熙为什么还要对于成龙褒奖有加?仅仅是康熙偏爱一个固执的白发老头?显然康熙是不会这么浅薄的。

实际上,康熙是另有所图。他要借助于成龙来向所有的大清官吏树立一个榜样:你们若能廉洁奉公,那么你们就能得到我的赏识。在今日看来获得一个人的赏识是没什么了不起的回报。但是在封建时代,获得皇帝的赏识,这就完全不一样了,这意味着你身后就是仕途的畅通,再跟随官位的就是俸禄和名声的提高。康熙已经通过奖赏于成龙树立了这个榜样,但是这个榜样能否有效地影响整个官场,还需要榜样后面的承诺每次都能兑现。

在康熙王朝,康熙随后又不断提拔傅拉塔、张鹏翮、彭鹏等人,这些作为清官的代表不断地得到康熙的回应规则的奖赏,这都在证明康熙的承诺是真实值得信赖的。于是康熙的承诺策略成功地影响了其他的官员,在康熙一朝,清官辈出,整个官场清廉之风盛行。

实施承诺策略先得明确承诺的内容,而最重要的是保证承诺是真实可信的。

处于优势时,也要顾及他人的面子

世界上真正伟大的人物,他们不会只注意自己某方面的成就。有这样一个事实:

经过数百年的敌对仇视,土耳其人在1922年时,决定把希腊人驱逐出境。

土耳其总统凯末尔沉痛的向士兵说:“你们的目的地,就是地中海。”就这样一句话,一场近代史上最激烈的战争就开始了,这场战争的结果,土耳其获胜,当希腊的某两位将军向凯末尔请降时,沿途受到土耳其民众的辱骂。

可是凯末尔并没有以胜利者自居,显现出一副骄傲的态度来。他握着两位将军的手说:“两位请坐,你们一定感到疲倦了!”凯末尔谈过战争情况后,为了要减少他们心理上的苦痛,就说:“战争就像一场竞技比赛,有时候高手也会遭遇到失败。”

凯末尔虽然获得了光荣的胜利,可是他依然没有忘记一个重要的规则,那就是顾全对方的面子。

从这个例子中我们看出,顾全一个人的面子,那是多么重要!可是生活之中,很少有人注意到这个问题。有些人在批评他人时,总是不留一丝的余地,找别人的错处,或者加以恐吓!还有些领导当着别人的面批评自己的员工,毫不顾虑别人的自尊!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说话要考虑别人的感受。比如说,你了解到某经理毕业于一所一流大学,于是刻意说:“XX大学可真不愧是所名校。培养了不少社会的政要及精英,像某某局长和某某博士都是从那里走出来的。”

但你想过没有,对方却不是局长,也不是博士,所以,很有可能,对方会不冷不热地回答道:“是啊!我就是那唯一没有成就的人。”这下子岂不是将马屁拍到马蹄上了。为什么费力不讨好呢?“有句俗话说“矮子面前莫说短话”,别人有生理上的缺陷,或者家庭不幸,或者在为人办事方面有缺点,心里已经很痛苦了,不应该再雪上加霜。遇到这些情况都应加以避讳。会说话,还要做到不能“哪壶不开提哪壶”,否则伤害了别人不说,别人也不会轻易放过你,到头来只能是两败俱伤。

每个人都有尊严。如果你伤害了他的尊严,这无疑是让他难堪,找他麻烦。那样的话,他势必会心生怨恨。当机会来临时,他很有可能找你麻烦。因此,我们在处于优势时,说话也不能犯人忌讳,更是绝对不可以突破别人的尊严底线。

含糊其辞藏智慧

李积,曹州离狐人,是唐初的大将,本名徐世积,后赐姓李,为避唐太宗李世民之忌讳而改单名积。他早年加人瓦岗军,失利后投奔唐朝,人说“忠臣不事二主”,可李积为降将,事二主却任右武侯大将军,封曹国公。唐高宗李治登位后,李积任司空,在官场上仍得志。他的秘密在何处——做事谨慎,为人老练!

李积起初在李密部下做左武侯大将军。李密后来被王世充打败,带领兵众去投奔唐朝。李积依旧据有李密原来控制的10个郡。武德二年,李积对长史郭孝恪说:“魏公李密既已归降大唐,这些郡的人口和土地,本是魏公所有,我如果上表献给大唐,那即是乐于主子的失败,为自己居功,以谋求富贵,我感到可耻。现在应该完整地登录州县名称和军人户口,一并报呈魏公,由魏公自己来奉给朝廷,这就是魏公的功劳了,不是很好吗?”于是派使者报送李密。

使者才到长安,唐高祖听说没有表奏,只报告给李密,感到十分诧异。使者把李积的用意奏报,高祖方才很高兴地说:“徐世积感故主之德,给故主居功,真是忠臣啊!”任命他做黎州总管,赐姓李氏,把户籍登入宗正寺,封他的父亲李盖为济阴王,李盖坚决辞谢王爵,即改封舒国公,授予散骑常侍的官职。随后加授李积为右武侯大将军。

李密反叛被诛,李积为他发丧并穿上丧服,齐备君臣的礼节,上奏请求收葬。高祖即把李密的遗体交给他。于是他大规模地准备仪仗,全军都着白色丧服,将李密安葬在黎阳山;葬礼完毕,众人才褪去丧服解散,朝廷上下都认为李积讲道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