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三个代表”思想论
22215800000014

第14章 认识与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矛盾的新思路(5)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之所以由一个几十人的小党迅速站立于中国政治舞台,就在于它适应了中国人民要求发展生产力的愿望,指明了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方向。我们党之所以历经挫折仍能发展壮大,最终形成一个有影响的大党,就在于提出的纲领、政策适合人民群众翻身做主人、掌握生产力发展历史主动权的愿望。我们党之所以能够打败国民党八百万军队,推翻三座大山统治,建立一个崭新的国家,也在于它能够打破以“四大家族”为代表的旧的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束缚。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党成功地进行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消灭了剥削制度,建立起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开展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奠定了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正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我们党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作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根本任务。邓小平反复强调,最主要的是搞经济建设,发展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件事情一定要死抓住不放,一天也不能耽误。我们党通过改革不断调整和变革不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使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得以迅速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也使我们党的先进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进一步的发挥。特别是邓小平提出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衡量党的工作的根本标准,从理论上进一步阐明了发展社会生产力同党的性质、宗旨之间的关系,为全党坚定不移地贯彻“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坚定不移地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奠定了思想基础。可以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之所以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最根本的一点,是党坚持了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要求。总结党的历史,我们也曾有过忽视生产力发展的时期,但从党的历史长河看,我们党在本质上是代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由于我们党从本质上是始终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因此说,党始终代表了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2.优越性之二:先进的文化。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两大方面。前者具有基础和决定作用,后者对于前者又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精神文明可以对物质文明发展起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联系党的性质和根本任务来看待这一问题,“三个代表”思想在理论上是一个创新。“三个代表”思想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要代表先进文化发展的方向”,使“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具有了党的属性特征的意义,从而也就明确肯定了自觉地推动思想文化的发展是党的根本任务中重要的内容之一。因此,它对党的任务的规定更加全面,更加准确地把握了物质与精神的关系,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建设中,为防止片面地强调某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和保证。两个文明的共同进步,精神生活质量的提高。精神文明的重建工作是非常复杂而又艰巨的。我们不得不在客观上承载市场经济所带来的背负同时,又时刻不忘记我们在精神文明方面的社会主义特质。我们已经告别了纯粹生活在“精神”上的年代,也经历了“金钱至上”的痛苦日子,如何实现精神文化层面上重建,是很不容易的。

江泽民2002年5月31日在中央党校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必须在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的同时,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不断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要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全面建设和繁荣我国的文化事业。要坚持和巩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三个代表”要求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着眼于世界科学文化发展前沿,积极进行文化创新,不断增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要把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任务,使广大人民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征途上,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先进的文化和意识形态是先进的社会生产力的反映和体现,是人类文明积累和发展的结晶,同时又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前进提供思想指导、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无产阶级政党之所以成为无产阶级先锋队,不仅因为它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而且在于它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奋斗历史中,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它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先后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写在了自己的旗帜上,为中国人民的革命、建设和改革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它倡导了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道德,引导广大人民团结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旗帜下,使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有了极大提高。它立足中国现实,继承历史文化优秀传统,吸取外国文化有益成果,创造了崭新的社会主义文化。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也是一部重视文化建设的历史。在民主革命时期,党就非常重视文化建设问题。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用了相当大的篇幅论述新民主主义的文化。他指出:“这种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民族的。它是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的。它是我们这个民族的,带有我们民族的特性。”“这种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科学的。它是反对一切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主张实事求是,主张客观真理,主张理论和实践一致的。”“这种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大众的,因而即是民主的。它应为全民族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农劳苦民众服务,并逐渐成为他们的文化。”毛泽东指出:“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就是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就是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就是中华民族的新文化。”这就为中国当时的文化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在整个民主革命时期,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成为推动中国新文化发展的坚强政党,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在领导人民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同时,进行了大规模的文化建设,领导文化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包括改造旧文化,荡涤旧社会留下的污泥浊水;普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理论和各种文化知识;提出“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提出向科学进军;形成一大批文化艺术作品;进行多种文化设施建设等等。可以说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文化建设保持了正确的前进方向。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和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非常重视文化建设。党中央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着力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文化科学知识的普及。邓小平强调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强调要对广大人民进行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教育,提高民族素质。强调继承民族文化传统,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强调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等等。江泽民同志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了科学阐述,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强调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强调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强调重在建设,繁荣学术和文艺。强调建设立足中国现实、继承历史文化优秀传统、吸取外国文化有益成果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我国文化事业呈现出空前繁荣的局面。

能不能反映先进文化的发展趋势,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是一个国家、政党生命力之所在。我们党之所以能够成为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代表,这主要是由党的基本性质和根本任务决定的。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它代表着先进的社会生产力,代表着社会发展的趋势与方向,党的性质决定了它不可能信守某种旧文化,而必须冲破各种旧文化的障碍与束缚,为社会发展、进步铺平道路。而党的根本任务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这又必然要求它不断调整和冲破一切阻碍和束缚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以及相应的政治关系和思想文化关系,建立和建设新型的文化,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因此,从总体上来说,党是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代表,是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代表,也是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代表。

3.优越性之三:得民心者得天下。

人民群众的支持是基础。公平与公正:人民群众的立场。物质文明也好,精神文明也好,都不是专指国家而言的,而是指向其真实载体即人民群众的。我们为群众服务,群众也会给我们以回报。“三个代表”思想强调“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它是既正确总结了以往的实践经验,又非常切合中国社会现实的科学结论。它明确地肯定了中国共产党既要是无产阶级的代表,又必须是除无产阶级之外的其他中国最广大人民的代表。作为无产阶级代表,中国共产党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任何时候都不放弃对共产主义的追求;作为中国最广大人民的代表,中国共产党必须从现实出发,把握在现实阶段上无产阶级与其他社会阶级、阶层利益上的一致性,制定出符合现实发展水平的方针、政策与路线,确定与此相适应的近期奋斗目标。这样,无产阶级的先进性与最广大人民的广泛性紧密结合在一起,实现了无产阶级利益与其他阶层广大人民利益的有机统一,极大地扩大了自己战胜资本主义的社会基础。

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科学地解决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认为人类社会的全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归根结底,都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群众是历史的主人。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本质特征,是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们,把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这一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和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结合起来,阐明了无产阶级的革命是千百万人民群众的事业,从而指出,无产阶级政党必须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把群众团结在自己周围,领导群众夺取胜利。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曾明确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总是不懈地为人民利益而奋斗。它为无产阶级的阶级目标服务,就是为最广大的人民服务。它除了人民的利益之外,丝毫没有自己的一己私利。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进政党,也是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忠实代表。中国共产党是由中国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所组成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宗旨,把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并在党章中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在忠实地代表自己阶级利益的同时,忠实地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中国共产党把人民利益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首先是由我们党的阶级性、先进性和党领导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性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工人阶级是中国最先进的现代化生产力的主力军和最先进的生产关系的代表。在旧中国,工人阶级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三重压迫,处于社会的最底层,所受的剥削和压迫比中国其他任何阶级都要沉重,并且同占我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群众保持着天然的联系。这种阶级地位决定了中国工人阶级必须将自己的解放同其他劳动群众的解放紧密联系在一起,必须把解放一切受剥削、受压迫的阶级作为解放自己的前提条件。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理所当然地要反映和代表全体中国人民的利益,每一个党员和干部也理所当然地要把实现和维护全体中国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其次,这是由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的,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和大力支持,党就不可能从小到大,由弱变强,不可能完成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项任务,创造出辉煌的业绩。正是由于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不懈地为人民谋利益,党才真正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获得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和爱戴。

中国共产党人还在领导革命斗争中,坚持从中国革命的实际出发,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历史作用的理论进行了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中国革命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敌人异常强大和残酷,而革命力量长期比较弱小。无产阶级的先锋队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需要扎根于群众之中,紧紧地依靠群众,团结群众,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在长期的奋斗中,党不仅在指导思想上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群众观点,而且在实际工作中形成了一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即群众路线。这是中国共产党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一个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人一个富有特色的创造。毛泽东曾指出,只要我们依靠人民,坚决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因而相信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也能克服,任何敌人也不能压倒我们,而只会被我们所压倒。一部党的历史,正是体现了这一思想。由于我们党坚持了正确的群众路线,始终代表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尽管也遇到不少挫折,但都顺利地走过来了。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正是中国共产党的鲜明特性,也是社会主义最终战胜资本主义的根本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