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介绍者应微笑点头或者说声“您好”、“Hello”作为招呼语。千万不可面无表情,无所表示,这样有慢怠客人之嫌。在双方介绍人士时,遇到外宾主动与我方人员拥抱时,除女士之于男士或男士之于女士外,我方人员不应推卸或勉强应付,而应作出相应的表示。
有时,介绍时还要递送名片,涉外人员使用的名片最好能用两种文字印刷,这样就可以方便对方通过他所熟悉的文字知道你是谁,也便于今后查找你的名片时,能读懂相关信息,而且,人们都对能讲或能使用自己母语的人发生好感,记忆也会较为深刻,这无疑会有利于你们关系的进展,即使你是重要人物,也千万不要认为人家都会记住你的名字或联系方式之类的信息,还是应该使外宾感到方便为佳。
在必要的条件下,不论迎送都应该安排陪车,有的安排主人陪车,也有的安排其他人员陪车。如果主人陪车,应该坐在客人的左侧,翻译可以坐在加座上,也可以在司机旁边,但不宜和迎送人员坐在一起。上车时,应该请客人从右侧进去,而不要再在车内找位。如果客人自己已坐下,就不要让他重新更换座位了。
在车前可装上小旗或标牌,以为标志,便于其他接待人员辨认区分。这样有助于国与国之间的深入了解和相互关注,并为他们的来访提供方便。
在迎送中,还要特别注意以下事项:
迎送车辆应事先妥为安排,不可临阵调遣,给人以仓促之感。
迎送身份较高的客人,事先应在机场或车站、码头安排贵宾休息室,准备饮料。
客人的住处、膳食应事先安排好。如有条件,在客人抵达之前就应将住房地点、房间号码、用膳方式、日程活动安排、联络方式、联络人等事宜通知到具体客人。如做不到,也可将这些基本内容打印成文字材料;在客人到达时分发给每位客人,或通过对方的联络秘书传达。这既可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混乱,又可使客人心中有数,主动配合。
客人到达后,一般不要立即安排活动,应给客人留下一定的休息或适应时差时间。毕竟,解除客人的疲劳也是主人应尽的心意和责任。
指派专人协助客人办理入境手续及机票或车票、船票和行李提运、托运手续等事宜,客人到达后,应尽快进行清点并将行李取出,送到住处。
了解一点儿国外的手势礼仪
由于各个民,族、各个国家的风俗习惯、礼仪忌讳各不相同,即使是相同的手势所表达的意思不仅有所差异,有的还大相径庭。若不加以注意,轻则造成笑话或误解,重则惹人恼怒,甚至反目成仇。这对公关来说,实在是必须注意,并应该防范的。因此,了解一些国家的手势语,对于扩大交往,增进友谊,是十分必要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英国首相丘吉尔曾在一次演说中伸出右手的食指和中指,构成“V”的手势,来表示胜利。此后,这一手势就广为流传,今天甚至成为一种时尚手势语。凡庆祝胜利或祝贺成功时,人们都喜欢打这个手势。然而,丘吉尔当时使用这一手势时,是手心向外的,在世界的其他地方,现在人们则往往是把手背朝外。这一手背朝外的“V”手势,在英国却是万万使不得的,因为它所表示的意思不是胜利,而是伤风败俗。这恐怕是人们所不了解的。也是最易犯的错误。而在希腊,不仅这一手势不能使用,而且即使用丘吉尔式的手势也会惹起麻烦,尤其是在打这一手势时千万不要把胳膊伸得太长,否则就是对人不恭专门污辱他人了。
用大拇指和食指构成一个圆圈,再伸出其他三指,这是起源于美国的“OK”手势,表示赞扬和允诺等意思。这一手势在欧洲也被普遍采用,在我国,由于西风东渐也被追时髦学酷青年所惯用。然而在法国南部、希望、撒丁岛等地,其意恰好相反。法国南部的葡萄农在向客人斟献葡萄酒时,要是看到客人的“OK”手势,他马上就会露出不悦之色,因为这一手势在这里不是夸耀酒的醇美,而是表示劣等品的意思。要是再往南,到了马耳他、希腊等地,这一手势所表示的意思就更糟糕了,它是一句无声而恶毒的骂人话。这恐怕更是人们所想像的了。
在意大利,人们伸出右臂,差不多持水平状态,手背朝下,作招手状,这一手势示意对方走过来。在伊比利亚牛岛、马其他、突尼斯、拉丁美洲以及亚洲和非洲部分地区,人们也是用这种手势招呼某人过来。然而在中欧、北欧以及北美,人们在使用这一手势时却不是手背向下,而是手背向上。一个德国人要是在意大利隔着马路看见一个意大利熟人用手背向下的动作向他招手,并在口中叫喊,这个德国人不仅不会越过马路与对方相见,反而会扭头而去。因为他既不理解这一刚招手动作是欢迎他过去的意思。
意大利人有一种从远处向别人打招呼问候的手势,即举起下臂,手心向外。这一手势恰恰会被中欧人误解成要向这个意大利人走过去。意大利人的告别手势和中欧人招人过来的手势有相似之处。德国客人已经坐上汽车准备离开,看见送行的意大利人打出手背向下的手势,要是他不懂意大利风俗,他会重新打开车门,下车向意大利人走去,结果一定会使双方感到不适。
点头表示肯定,摇头表示否定,世界多数国家如此,但也有不少例外。意大利那不勒斯人不是摇头表示否定,而是把脑袋向后一仰,要是表示强烈的否定,同时还用手指敲敲下巴颏来配合;这一否定动作在希腊、土耳其的部分地区,南意大利、西西里岛、马尔他、塞浦路斯和一些阿拉伯的地中海沿岸国家是很普遍的礼仪习俗。有些地方如保加利亚、希腊、土耳其、伊朗和孟加拉等国,摇头则表示肯定的意思。这种动作要是频率缓慢,在德国表示犹豫不决,不紧不慢地摇头则表示否定。
印第安人用手在面前一挥表示“否”,而阿拉伯人和另外一些民族则是一仰头,用舌头弹一下来作否定表示。即使是同样表示不同意,土耳其人是眯上眼睛,翘起下巴,轻轻地弹一下舌头,马来西亚人则是低垂双目。
表示欢迎的手势一般是不胜枚举。太平洋群岛上的波利尼亚人见面时,边拥抱,边抚摸对方的后背。爱斯基摩人用拳头捶打熟人的头和肩。瑞典的拉普兰人互擦鼻子。萨摩亚人彼此嗅闻对方。埃及人把手举放在额边。一些非洲民族见面时,相互拥抱,把面颊贴在一起。这林林总总的问候欢迎姿态是各有千秋的。他们统统是为了表达一个诚意,但却动作各异。这就是礼仪的趣味性、知识性。
用手势来表示数目,英国人是以伸展食指来表示“一”,但瑞士人却是以伸出大拇指为“一”。美国和哥伦比亚的男人,通常以眨眼睛来表示赞同。土耳其等近东国家的人们表示反对时,常是用右手抖动衣服的翻领。我们以举起右臂,摇动手掌招呼人,而埃及人却是把两只手臂平举至肩高,手掌向下,然后摆动手指来喊人。南美洲墨西哥的交通警察在堵截违章的汽车司机时,通常用口咬住右手中间的三只手指头,以此来示意司机停车。
见面礼,尼日利亚人是用大拇指在手工轻轻弹扣几下来表示。刚果河流域一带的人们,则是互相伸出双手,然后弯下身去,吹几口气来表示的。见面礼一洲之上竟也别有洞天。
在英美等国的公共场所演讲,演讲人要想使听众保持安静,就得举起双手与头并齐,掌心向着观众。可是,这种手势要是在希腊照样做,那就会被人认为是投降的姿态,是最丑恶的形象,是人们最厌恶的形象之一。
菲律宾的一些原始部落人,他们一握过手就转身向后走几步,意思是向对方表明身后没有藏刀,是真诚的握手。
澳大利亚有些土着居民,握手的方式是两人中指相互钩住,而不是双方全手掌相握。
尼日利亚人在握手前要用大拇指先在手上轻轻地弹几下,然后再握手。坦桑尼亚人见面时先拍拍自己的肚子,然后鼓掌,再相互握手。中非的一些黑人居民,彼此见面时,不是与对方握手,而是自己用左手握住右手,挥动几下,就代替了握手。东非一些国家的人们先是握手,然后再握住对方右手的大拇指,以示亲热。
大洋洲有些岛上的人们,惯用中指拉钩代替握手。
这是多么奇异的手势礼仪呀。
基本的礼仪禁忌
礼仪禁忌的现象是数千年来人们生活的积淀与习惯。今天当然必须有必要站在一个新的观点和高度,用一种反思和唯物眼光来看待它们……
一般禁忌有许多种。如婚姻禁忌、生育禁忌、生产禁忌、物禁忌、语言词汇禁忌等等。对待禁忌,我们一般应把它看作一种风俗文化现象,既要看到它愚昧、迷信的一面,对人们的行为消极影响的一面;也要看到禁忌在人们的行为规范中的自我调节和约束作用,以及符合人们生活需要酌成分。辩证地看待礼仪禁忌,对于我们是非常重要的。
筷子的禁忌
我们通常在使用筷子时,正确的使用方法应该是用右手执筷,大拇指和食指共同捏住筷子的上端,另外的三个手指自然而弯曲地扶着筷子,而且筷子的两端必须要对齐。在使用筷子的过程中,吃饭前筷子必须要整齐地码放在饭碗的右侧,吃完饭后必须要整齐的竖向码放于饭碗的正中。在此要绝对禁止以下这十二种筷子的使用方法。
1、三长两短:
意思就是讲,在吃饭前或者吃饭的过程中,把筷子长短不齐的放在桌子上。这种做法是非常不祥的,我们一般叫作“三长两短”。意思就是“死亡”。因为人在死亡之后是要装进棺材的,在将死人装进去之后,还没有钉上棺材盖时,棺材是由前后两块短木板,两旁加上底部一共三块长木板组成的,五块木板组合在一起后做成的棺材恰恰是三长两短,因此中国人认为这是非常不祥的事情。
2、仙人指路:
许多人都不能接受这种做法,用大拇指和中指、无名指还有小指捏住筷子,而将食指伸出,这种拿筷子的方法在北京人的眼里叫作“骂大街”。因为在用餐时伸出食指,总是不停地指着别人,一般来说北京人只有在指责对方的时候才会伸出食指。因此,吃饭时用手指着别人,就像指责别人,这就是在骂人,是不会被认同的。还有一种类似的情况,就是在吃饭的时候和别人交谈而且用筷子去指人。
3、品箸留声:
这种做法也是不可取的,将筷子的一头含在嘴里,用嘴反复去嘬,而且时不时地发出一种咝咝的声音,被认为是一种下贱的做法。因为在用餐时用嘴去嘬筷子的行为本身就非常无礼,还配上声音,更加使人讨厌。因此出现这种行为时一般都会被视作缺少家教,必须禁止。
4、击盏敲盅:
人们认为这种行为是乞丐要饭,做法就是在吃饭的时候用筷子击打盘碗。因为以前只有要饭的乞丐才会用筷子去击打要饭盆,发出的声音再配上嘴里的乞求,吸引行人的注意并给与施舍。这种做法被认为是极其下贱的事情,被别人瞧不起。
5、执箸巡城:
这种做法就是手中拿着筷子,作旁若无人状,来回地拿着筷子在桌子上的盘子中寻找,不知道先吃哪个好。这种行为是非常典型的缺少教养的表现,而且目中无人,让人极其反感。
6、迷箸刨坟:
手中拿着筷子在盘子中不停地扒拉,找自己喜欢吃的,就好像盗墓刨坟似的。这种做法和“迷箸巡城”非常相似,都属于没有教养的做法,让人讨厌。
7、泪箸遗珠:
事实上这是在用筷子往自己盘子中夹菜的时候,一不小心把菜汤流到了其它菜中或者桌子上。人们认为这种做法是严重的失礼,同样不可取。
8、颠倒乾坤:
指吃饭时把筷子颠倒使用,人们非常鄙视这种做法,饥不择食到已经顾不上脸面了,把筷子使倒,这是绝对禁止的。
9、定海神针:
在吃饭时用一只筷子去插盘子中的菜肴,非常不可取,这种行为被认为是羞辱同桌用餐的人员。如果在用餐时作出了这种动作,和在欧洲当着许多人对人伸出中指的含义是相同的,当然会遭到指责。
10、当众上香:
通常是出于好心帮别人盛饭时,为了方便省事就将筷子直插在饭中递向对方。这种行为被人视作大不敬,因为北京的传统是只有在为死人上香时才那么做,假如将一副筷子插在饭中,那和给死人上香没什么两样,因此说,将筷子插在饭中是绝对不能被接受的。
11、交十字:
人们经常忽略这一点,在吃饭时随便把筷子交叉着放在桌子上。这是吃饭的禁忌,因为北京人以为在饭桌上打十字,就相当于否定了同桌的其他人,就好像学生写错作业之后,被老师在作业本上画满了叉号一样,别人无法接受。除此以外,这种做法也是一种对自己的不尊敬,因为只有在古代吃官司画押的时候才打十字,无疑这也是在否定自己,十分不可取。
12、落地惊神:
所谓的“落地惊神”,就是是指失手把筷子掉落在地上,这是一种严重失礼的表现。因为北京人觉得长眠于地下的祖先们不应当被打扰,而筷子落地的声音就是惊动了地下的祖先,这就是大不孝,因此这种行为是被严格禁止的。可这一条有破法,筷子一旦落地后,就应该赶紧用落地的筷子根据自己所坐的方位,在地上画一个十字。方向应该是先东西而后南北。意谓我不是东西,不应该惊扰祖先,然后再捡起筷子,同时嘴里说自己该死。
语言禁忌
语言是一种社会交际工具,人们利用它交流思想,传递信息,达到彼此之间的了解。但语言并不简单的只是一个工具,而是一种文化现象。在汉族民间在语言交际过程中,便刻意追求有关死亡及一切不幸之事的语言表现形式,于是汉语里便出现形形色色表示祸害的词汇。这便是所谓的语言禁忌。
常有些人被冠上大嘴巴或者播音台的外号,通常这些人知道许多他人的八卦消息,竟然又毫不负责任地四处乱讲。听的人虽不作声,有时则会装出一副很有趣的样子,其实对于说人闲话的人的评价是无任何助益的,相反却是令人不齿。
一个正直的人,不会相信说人坏话及一些爱说闲言闲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