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责任胜于能力全集
22359800000024

第24章 责任是家庭和谐的基石(2)

在强化孩子的观察力时,家长要采取正确的方法。何谓正确的方法?针对这个问题,教育专家卢勤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她认为把孩子带进大自然,开阔孩子的视野,对于培养孩子的观察力起着很大的作用。如果整天把孩子关在屋子里,势必堵塞孩子的视野,又怎么能激发孩子观察事物的兴趣呢?因此,家长要尽量利用业余时间带孩子去公园玩一玩、看一看,游览祖国的名山大川,多接触大自然。孩子在这些外出活动中,自然会对周围的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家长可以利用这样的机会,引导和训练孩子的观察力。

在带孩子外出时,家长要帮助孩子确定观察对象,可以事先对孩子提出一些观察事物的题目:家门口增加了几栋楼?大街上增添了几家商店?动物园的猴子是怎么吃东西的?下雨的时候,雨是什么样子?刮风时,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这虽然是一些很小的问题,但能培养孩子善于观察的习惯。长此以往,孩子就会留心周围的事物,逐渐改变那种凡事漫不经心、视而不见的习惯。

此外,对于上学的孩子,最好让他写观察日记,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也有助于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家长也可以给孩子创造一些观察的有利条件,如让孩子自己养养小金鱼、小蜗牛、小蝌蚪,或者小鸡、小兔、小花、小草什么的,让他们观察这些小生命的生活情况,了解它们的成长过程。这一切,非常有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第二,发展孩子的想象力。

想象力具有一股强大的力量,爱因斯坦指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他认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基于此,爱因斯坦把想象力看作是科学研究中的完备因素。

据心理学家研究证明,通常情况下,人的想象功能区只使用了50%,这就意味着,一个人的想象力发展潜能还很大,而儿童时期又是个人想象力发展的大好时机。因此,在此时期,家长应该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家长该如何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呢?首先,要尊重孩子的想法,如果你画了一只有翅膀的昆虫,孩子却把它看成是一只蜜蜂,你千万不要责备他。你的责备容易熄灭孩子想象的火花。家长的任务是如何使孩子的天真想象在他不断的努力探索中得到证实,无论孩子想象多么幼稚、可笑,家长也必须用心倾听。如果父母常把孩子的幻想或颇具独创性的想法,看作是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事而加以批评,并强迫孩子接受自己的判断,那么,就会不知不觉地破坏孩子的个性和创造性。其次,不要认为孩子的“异想天开”是胡思乱想。有时候,孩子在想象中把父母讲给他听的故事,改变了某些情节,父母听了不要粗鲁地指责,强行“纠正”。这样会扼杀孩子可贵的想象,如果听了孩子独创性的新编故事,父母应该对孩子说:“我真为你高兴,想不到你的想象力是这样的丰富。”因此对于孩子创造性的萌芽,无论多么微小和肤浅,也是他“独创”的东西,家长应给予鼓励,给予有益的启发和正确的引导。第三,培养孩子的自制力。

无节制地想吃麦当劳、想要玩具、想看电视、想打游戏……这样的事情,伴随着很多孩子的成长。该如何制止这些行为呢?这就需要家长培养孩子的自制力,让他们从小养成一个好的习惯。

培养孩子的自制力有一个从“他制”到“自制”的过程。因为低龄的孩子还不能判断和评价自己行为的适宜度,这时,家长就要制定一些必要的“家规”。

小时候,孩子可能只是粗略地懂得“要这样做”、“不要那样做”,即使不理解为什么,但是习惯成自然。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家规”也应赋予更多的道德意义,要让他们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做。但要注意,规矩不能太多,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

培养孩子的自制力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不是在短时期内就能形成的。当孩子缺乏自制力的时候,如:打坏东西、提一些过分要求等,父母应当宽容一些,粗暴行为只会让孩子产生反抗情绪。父母对孩子要有足够的耐心,当孩子的行为变成一种习惯时,自制力也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游戏是培养孩子自制力的好方法。例如,让孩子充当哨兵的角色,跌倒了不许哭,站着也不许随意走动,再胆小或调皮的孩子也可以做到。合理的家庭制度也可以培养孩子的自制力,即“契约教育”。家长跟孩子定好规章制度,比如玩游戏的时间、看电视的时间。规矩一旦定下来就不许变动,孩子和家长都要遵守。当孩子行为不合规矩的时候,家长就要跟他讲道理,告诉他,他越界了,需要及时改正过来。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要想让孩子成才、成功,家长们就要注意从生活、学习中点点滴滴的小事抓起,培养孩子每一方面的优良习惯,正确地引导他们稳步走向未来的美好前程。

4.发现孩子的兴趣爱好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无论对孩子的兴趣持什么态度,都要以极大的热情发现并支持,使其发展成为一种能力。

发现孩子的兴趣爱好是父母义不容辞的责任。兴趣是一个人走进成功大门的钥匙,孩子在未来能否成功,关键是他的兴趣能不能早一些被发现,而且被大人所注意。

现如今,许多家长不注重孩子的兴趣,只重视分数,他们认为,只要成绩优秀就是一个好孩子,就能在以后取得成功。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如果孩子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没有兴趣,他就不会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自然也就不会取得好的效果了。

在成长中,孩子一旦对某个事物产生兴趣,就会热心或专注于这个事物的探索。如果这种探索恰好是社会所需要的,能够成为孩子未来的职业,孩子就极易在这个领域中成功。因此,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事业成功的关键所在。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无论对孩子的兴趣持什么态度,都要以极大的热情发现并支持,使其发展成为一种能力。谢军是国际象棋大师,她的成功就与母亲对她兴趣的尊重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那年,谢军面临着要么去棋队,要么继续上学放弃下棋的选择。她想上学更想去下棋,因为只有她自己知道,只要往棋盘前一坐,她就会无比地畅快、兴奋。而妈妈,这位毕业于清华大学自控系的电子工程师,为独生女儿考虑更多的是她的学业和前途。作为一个有文化素养的妈妈,既不愿因家长干预断送一个确有天才的棋手,也不愿女儿为此耽误一生。于是,母女间进行了一次很严肃的交谈,那时谢军才12岁。“你很喜欢下棋,对吗?”小谢军看着妈妈,从没见妈妈这么严肃过,有点儿害怕,但依然点点头。“那好,不过你要记住,下棋这条路是你自己选择的,既然你选择了下棋,今后,就要对自己负责任!”

后来,谢军毅然选择了下棋这条路,并一直走了下去。最终,她获得了成功,成为国际象棋大师。试想,如果当年妈妈强行让谢军读书,压制她对国际象棋的爱好,那么,谢军的人生也许会是另一种结果了,而我国就会少了一位出色的棋手。父母要发现孩子的兴趣爱好,首先就要重视孩子的提问,从孩子的提问中去了解孩子的兴趣和爱好。

小孩特别爱问“为什么”、“这是怎么回事?”,面对小孩千奇百怪的问题,有的家长则会显得不耐烦。然而,这些问题恰恰是求知的萌芽。小孩喜欢提问,是受好奇心的驱使,是兴趣爱好的标志,也是其智力活跃的行为特征。家长应以十分认真的态度关注小孩的提问,并耐心启发、解答、保护小孩的这种求知和探索精神,帮助他们解决“为什么”,并从小孩的发问中,仔细揣摩小孩的兴趣方向,发现小孩的爱好。另外,扩展视野对发现兴趣很重要。小孩如果没有机会接触世界上各种奇妙的事物,他们很难对外界发生兴趣,父母也就可能很难找出小孩的兴趣。因此,父母应该创造机会扩展小孩的视野。比如,当发现小孩遇上了一些令他双眼发光的事物时,这种兴趣就值得培养,父母应该鼓励他们去探索。也可以从孩子与父母的活动中挖掘孩子的兴趣爱好。周末,节假日,与孩子一起进商店,逛公园,或到树林里散步时,家长可留心孩子感兴趣的商店、书籍、景物等。此外,家长还可以跟孩子一起写字,画画,做纸工,修理日用品,一起搞烹饪……一般来说,孩子在与家长共同活动时,其兴趣和才能便会清楚地发现出来。

总之,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更多的任务是,发现孩子的兴趣,尊重孩子的兴趣和引导孩子的兴趣,将他们无益的兴趣逐步淡化,而把有益的兴趣引导到能够成就个人价值的方面来。

5.给孩子心中播下责任的种子

身为一个孩子的母亲,我从经验中悟得这样的道理:做父母的,能够给予子女最好的礼物,应该是‘根’和‘翅膀’,也就是责任之根与独立之翼。如果缺少了这两样东西,结果会给父母惹来烦恼,甚至会给家庭带来悲剧。

——教育专家卢勤

一个人只有对自己负责,才有可能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在小时候,父母就应该教育孩子做一个负责任的人,在他们的心中播下责任的种子。

当今,许多家长十分溺爱自己的孩子,把什么事情都替孩子做好。其实,这种过分的溺爱,会让孩子缺失责任感。例如,有些家庭里,每天早晨叫孩子起床、上学要经过一场“混战”,这让父母不知如何是好。

在此种情形下,父母应该教育孩子,让孩子明白,上学是他自己的事,妈妈爸爸没有义务替他“包办”一切。学生就应该按时起床、准时上学,根本不能迟到。遇上刮风或雨雪天气,要提早一些起床,早一点出家门,坐不上车,走也要走到学校,按时上课,这就是学生的责任。这份责任,父母有必要在孩子上学的第一天就让他们明白。孩子刚刚入学,你可以送他一件礼物:一个可爱的、会叫的小闹钟,并告诉他:“以后你要跟小闹钟交朋友。每天早晨它一叫你,你就一定要起床,再困也得起来。妈妈爸爸不再叫你,上学迟到的话,由你自己负责。”这样坚持三五天,孩子的生物钟调整过来了,到时小闹钟一响,他会自己起床的。

父母宠爱孩子并没有错,但要把握住度,过分的宠爱就会害了孩子。一般来讲,父母替孩子做得愈多,照顾得愈周到,孩子们就愈是不会料理自己的事情。

教育专家卢勤在谈及子女教育时指出:“身为一个孩子的母亲,我从经验中悟得这样的道理:做父母的,能够给予子女最好的礼物,应该是‘根’和‘翅膀’,也就是责任之根与独立之翼。如果缺少了这两样东西,结果会给父母惹来烦恼,甚至会给家庭带来悲剧。”

责任感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基础,但是,孩子做事往往更多地重视行为过程本身,而不太重视行为的结果。因此,要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必须让他们养成对自己的行为结果负责的习惯。

孙莉是一名小学三年级学生,过生日那天,她想请几个好朋友到家里来,妈妈对她说:“我非常欢迎你的小朋友们到家里来为你庆祝生日,但是,有几点提醒你注意:第一,这是你自己单独请小朋友来,怎样招待他们,你要做出个计划来;第二,爸爸妈妈可以给你提供帮助,但生日聚会的东西你自己准备;第三,聚会之后,要收拾干净。”

由于妈妈痛快地答应了孙莉的要求,并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所以她高兴地接受了妈妈的意见并努力操作起来。按照计划,她请妈妈买来了聚会用的水果、饮料、蛋糕。然后,一切都是自己操作,洗水果,做拼盘,洗餐具,待小朋友们到来时,她又热情迎接,真诚地招待,聚会完以后,又主动把客厅收拾干净,碗筷、餐具洗净放好。看到女儿像模像样地操持自己的生日聚会,妈妈会心地笑了。并夸奖女儿说:“好极啦!做事情就应该负责任。”

在这个故事中,妈妈就非常注重培养孩子的责任心。从生日计划到生日结束,孙莉一直处在准备生日的高兴之中,她根本没考虑到责任。妈妈给她提出的三条要求,其实就是告诉孙莉三条责任。

父母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呢?要培养孩子的责任心,首先要让孩子明白该做什么、怎样做,否则将会受到哪些惩罚。孩子做事往往是凭兴趣的,要让孩子对某件事负责到底,必须清楚告诉他做事的要求,并且与处罚联系在一起。如把洗青菜的家务活承包给孩子,要是没做好,便不能吃所有的菜。这样,孩子才知道一个人是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其次,让孩子对自己的责任心引以为荣。有位10岁的小女孩,她负责倒家中的垃圾已经5年了。在她5岁那年,她突然对倒垃圾产生了兴趣,一听到收垃圾的铃声就提着垃圾桶去倒。父母为了支持她参加家务劳动的兴趣,对她倒垃圾的事予以表扬,夸她能干,还经常在外人面前称赞她。这样就激发了孩子主动倒垃圾的自豪感,慢慢地形成了习惯,把这项劳动看成一种责任。

第三,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事情负责。有的家庭要求家人洗澡后把换下的衣服放进洗衣机,可8岁的王刚经常忘记,妈妈让他用本子记下洗澡后该做什么事,提醒自己不要忘记。从此以后,王刚再也没有忘记把脏衣服放进洗衣机,他为自己的进步感到自豪。由此可见,父母要孩子记住做某事时,与其自己经常提醒,还不如让孩子自己记下要做的事情,这样孩子就慢慢地学会了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孩子只有学会了对自己的事情负责,才能逐步地发展为对家庭、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负责。

第四,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对自己某些行为造成的不良后果设法补救。如小孩损坏了别人的玩具,一定要让孩子买了还给人家,也许对方会认为损坏的玩具没多少钱,或认为小孩子损坏玩具是常有的事,或者不好意思收下孩子的赔偿,但家长应坚持让孩子给予对方补偿,这样可以让孩子知道,谁造成不良后果,就该由谁负责。

在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时,父母在家中要为孩子树立好的榜样,做到“言必行,行必果”,这样才能有威信要求孩子负责任,才能让孩子有模仿对象。

6.培养孩子孝敬父母的习惯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其有无孝敬父母的习惯,不单单是子女对父母的关系,其实质关系到孩子是否具有关心他人的美德。在家里能养成孝敬父母的好习惯,到社会中,才有可能做到关心同事,也才有可能做到对祖国的忠诚。自古以来,尊重长者、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今,这种美德在一些孩子的身上渐渐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