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全球性博弈
22375400000012

第12章 中华软实力

软实力比原子弹还重要

软实力(soft power)一词自从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以来立即风靡全球。

中国在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建设现代化国家的过程中,也越来越重视软实力的作用,作为输出软实力的重要载体的孔子学院起了重要作用。据2013年初最新数据,目前410所孔子学院在120个国家开花结果,同时74个国家的266个机构在排队中办孔子学院。

“孔子学院在海外土壤迅速生根发芽,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勃勃生机和国外对中国文化的喜爱与重视。” 孔子学院总部副总干事、国家汉办副主任胡志平说,“孔子学院传播中国文化、弘扬华夏文明,架起了海外友人了解中国、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桥梁。”近几年,通过孔子学院、“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中国文化年”等活动,陶艺、茶艺、武术、剪纸、戏曲、书法等中国传统文化被越来越多的海外朋友熟知。

为支持孔子学院建设,促进汉语国际推广和中国文化传播,培养合格的本土汉语教师和各类汉语人才,孔子学院总部设立“孔子学院奖学金”项目,资助外国学生、学者和汉语教师到中国有关高等学校攻读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学位或学习汉语言文学、中国历史、中国哲学专业。2012年,奖学金项目招收116个国家的3632名奖学金生,报到3125人,总人数增长12.1%。胡志平表示,稳步发展孔子学院奖学金项目,仍是2013年的重点工作。2013年奖学金项目招生将拓展专硕奖学金生源,鼓励拉美、非洲地区学院来华进行“一学年+专业硕士”连读,并对欧美孔子学院推荐名额不做限制。此外,孔子学院总部还将设立“孔子新汉学计划”、孔子学院核心教师岗位、全球孔子学院“汉语日”等项目,帮助世界各国优秀青年深入了解中国文化。

软实力之所以那么重要,关键在于一个“软”字,这种软的力量,在推行和传导时具有隐蔽性,容易被对方接受,中央电视台《真诚沟通》栏目中有一期讲到一个澳大利亚青年在本国因患病接受了中医治疗后很快痊愈,然后对中国文化产生浓厚兴趣,于是跑到北京学中文,现如今在北京一胡同开了一小店专门为老外介绍中华文化,包括中餐、陶艺等等,这就是软实力的力量。

在国外最著名的案例就是韩国的朴载相,他的《江南style》短短几个月风靡全球,大大增强了韩国的软实力,而与该歌曲相关地点的韩国首都——首尔的江南区后来成为外国游客造访韩国的必到之处。

根据北京大学中国软实力课题组研究得出:韩国在世界上的形象通过奥运会、世博会、世界杯等国际体育和文化活动发生了转变,而韩国在中国的形象则是通过韩国产品、韩国艺人及影视作品抽象出来的。中国社科院学者朴光海引用了一个外交官的话说:“几十名外交官经过数十年的努力取得的成果,还不及一部电视剧。”这足以为流行文化的巨大力量提供鲜活有力的证明。约瑟夫·奈指出,“流行文化具有的政治效应并不是全新事物”,荷兰历史学家罗伯·克鲁斯(Rob-Kroes)指出,早在20世纪的消费革命之前,19世纪欧洲有关航线及移民社会的海报就勾勒出了美国西部作为自由象征的形象,年轻的欧洲人“长大后建设的富有意义的世界带有美国的因素和象征”。流行文化的吸引力甚至帮助美国达到了重要的外交政策目标,例子之一就是二战后欧洲民主的重建。澳大利亚历史学家雷纳德·瓦恩莱特纳(Reinhold-Wagnleitner)说:“二战后许多欧洲国家对美国流行文化的快速适应,对它们社会的民主化进程做出了积极贡献。它以自由、随意、活力、解放、现代化、年轻化等基本内涵使欧洲战后文化大地回春并充满活力……顺从市场和商业的指令也包含了从传统习俗及其他多种束缚中得以解放的因素。”正如一位美国历史学家所总结的,“不管军事力量和政治许诺为美国在冷战期间赢得在欧洲的成功奠定了多么重要的基础,是美国经济和文化的吸引力真正赢得了大部分年轻人的心智,使其拥护西方民主……当真正的消费兴起时,真正的社会主义很可能就要被淘汰出局了”。综合起来看,流行文化大体上在两种意义上提升一国的软实力。其一,并不包含价值观内容的流行文化,其本身就可能受到国外普通民众的喜爱和欢迎,从而提升一国在这些民众中间的吸引力和亲和力,并为该国的文化产业拓展和维护发展空间。例如,日本的卡通、漫画常常塑造一些可爱可亲的人物形象。对于亚洲地区的民众而言,由于他们与日本人在文化和价值观上存在极大的共通性,很多时候就谈不上日本在对他们灌输什么独特的价值观,恰好相反,正是大致相同的文化背景帮助了日本卡通、漫画在亚洲地区的流行。再比如,章子怡在国际演艺界的发展改变了外国人眼里中国人的形象——拖着长长的辫子,长一张大饼脸。显而易见,这不是一种价值观抑或意识形态的功能。其二,包含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内容的流行文化的输出可能潜移默化地影响甚至改变国外普通民众的观念和态度,使他们能够理解、接受,甚至支持一个拥有不同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国家的政策和行为。中国学者何新指出,“意识形态有硬软两面:硬的一面是政治理论体系,软的一面是文艺体系。美国的政治意识形态,硬的一面在其宪法及政治理论中,软的一面在好莱坞。”美国作家本·瓦顿伯格(Ben-Wattenberg)则表示,美国文化包括浮华、性、暴力、无聊和物质主义,但这并非是全部;它同时也描绘了开放、流动、个人主义和自由等特征的价值观。约瑟夫·奈指出,“信息与娱乐之间的接线从来没有像这些知识分子设想的那么明显,在大众媒体的世界,这些界线就变得更加模糊了。流行娱乐往往包含着具有重要政治效应的价值的潜意识形象和信息。”实际上,除了政治涵义而外,流行文化还包含着以个人为主体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内涵,而且其本质更多地也还是后者。但是,即便并非宣扬政治观念的流行文化,通过对个体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影响——表现为对民众一个个个体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的影响——也可以间接地影响一国的政治。因为一国的文化,或者说主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与该国的意识形态和政治价值观之间存在联系,其他国家民众对该国流行文化的接受为他们进一步接受该国的意识形态和政治价值观奠定了一个比较好的基础。

最后,引用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的名言来结束关于软实力的讨论:“谁控制了石油,谁就控制了世界。谁控制了粮食,谁就控制了人类。谁控制了资源,谁就控制了地球。谁控制了文化,谁就控制了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