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会展管理
22476200000022

第22章 会展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1)

在当今社会,全球经济趋于一体化,国家间、行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其竞争的内容已经从综合实力的竞争具体到了人力资源的竞争。加入WTO以后,中国会展企业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会展企业要想在不久的将来走出国门或者在家门口与世界会展业巨头展开竞争,使得我国会展业取得突破性的发展,就应该加倍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

(第一节)会展人力资源概述

人力资源是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研究对象和基本概念。了解人力资源的内容、范围、特点及其在社会财富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起点。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指导原则、体制、职能、法规、政策和方法等都与人力资源上述问题有直接的关系。同样的,了解会展人力资源概念是理解会展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前提。

一、会展人力资源管理概念

现代管理科学认为,要经营好一个企业需要四大资源,即人力资源、经济资源、物质资源和信息资源。而在这四大资源中,人力资源是最重要的资源。如果一个企业缺乏有效的人力资源,或者是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出了问题,则即便其他资源很充分,也失去了资源优势。反之,如果一个企业有了优质的、充分的人力资源,那么,即使其他资源并不很充分,优秀的人才也能设法创造出企业所需要的资源来,以保证企业正常健康的运转。

人力资源之所以比其他资源更重要,是因为人力资源具有能动性。人力资源的能动性主要表现为:

1.知识和技术的创新

劳动特别是脑力劳动的本质特征在于其创造性。人们在创造社会财富的实践中,不断地认识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不断地实现知识和技术的更新。由于人类的创新活动,才使人类历史不断地有所前进、有所发明。而这正是人力资源能动性的重要表现。

2.功利性的投向

趋利避害是动物的一种生存本能,但动物只能被动地接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而不能主动选择、积极适应。而人不仅拥有、而且在一般情况下也能自主地支配其自身的人力资源,有目的、有意识地控制和选择人力资源的投向。

3.自我强化

人力资源能够不断地进行自我强化,即一方面能够自觉地调整自身资源的优势和劣势,发挥优势,克服劣势;另一方面是能够根据需要,不断学习和总结,使资源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会展人力资源的概念非常广泛,有各种不同的说法。一般地讲,会展人力资源泛指与会展相关的会展组织、会展管理、会展策划、会展营销、会展设计、布置施工以及为会展提供其他服务的人员。而从狭义上来说,会展人才专指会展策划、管理与组织的高级专业人才。

因此,所谓会展人力资源管理,就是会展相关组织通过对人和事的管理,处理人与人之间的管理,组织人与事的配合,以充分发挥人的潜能,并对人的各种活动予以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以实现会展组织的目标。

二、会展人力资源管理的意义

在目前会展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情况下,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会展企业的成败。任何会展企业都必须十分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工作。因为,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能够使会展企业适应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进而帮助会展企业更好地满足市场的需求。

一个会展企业要使自己的员工不断地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并持续不断地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益,从而使自身在国内外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十分重视对本企业员工的培训和人力资源开发。这是一项关系到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性的战略任务。

会展管理者必须明确知道,使组织目标得以实现,只靠自身的能力和努力显然是不行的。虽然管理者完全可以依靠制定一份周密的计划,组织一次精彩的展览,但仍会由于诸如用错人、缺乏健全的激励机制等原因而导致失败。许多企业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就是因为这些企业的管理者具备正确的选人、用人、留人的观念和措施,能正确地选人、合理地安排职位、有完善的激励机制与绩效评估体系等。简而言之,就是为人尽其才创造了各种有利的条件。

三、会展业对人力资源的基本要求

会展业在中国尚属一个新近发展起来的行业,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但是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与会展业发达国家相比,我们也有一定的后发优势。因此,中国的会展业要在国际会展市场中竞争,一定要在人力资源方面坚持以“高起点、高定位”作为指导方针。

会展业与其他行业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比如,会展业具有快捷性、关联性以及效益性三个特点。因此,会展企业的工作人员也必须具备与此相适应的职业素养。总的说来,会展业对员工素质的要求是相当高的,可以简要概括为“博、精、深”。其中,“博”指的是会展从业人员应该具备十分广博的知识,以适应不同工作内容的需要;“精”则要求从业人员熟悉和精通会展业务操作流程;“深”是指会展工作者要深入掌握会展方面的专业知识和理论,并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会展的专业化、国际化是中国会展业的发展方向,会展人才的专业化、国际化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现代会展业对会展从业人员提出了以下要求:

1.热情、投入、努力、勤奋

会展行业的工作任务繁重,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不是对这一行业充满热忱与挚爱的人是无法持续投入,成长为真正的人才的。

2.细心、富有责任心

会展活动的策划与组织事无巨细,都需要有关人员亲历亲为,要求从业人员以极大的耐心与人沟通,同时极端细心,以高度的责任感对待每一个细节,因为任何一处细节的失误都可能导致活动出现大的问题。

3.良好的专业知识素养

会展行业涉及到管理、策划、设计、营销、公关等不同的专业,对细分化的专业人员有着不同的专业要求,会展从业人员应在从业的早期迅速为自己定位,选择职业发展的方向,这有利于其今后的发展。不过,一般而言,会展人员在有所专长的同时,也应具备一些经济学、法律、旅游、管理、外语、心理学等跨学科知识。

4.组织协调能力

无论规模大小,会展活动均涉及各个行业和不同的社会部门,而且会展活动的最终目的是将利益相关者组织起来获得共同的利益,取得多赢的结果。因此,组织协调能力对于会展企业的工作人员来说就显得尤为突出。

5.决策谋划能力

由于会展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涉及的社会群体众多,会展经济的关联性又很强,因此会展活动和项目设计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它要求会展从业人员能全面考虑问题,具备较强的决策谋划能力。

6.公关能力

从根本上看,会展企业提供的是一种人性化的服务,而提供人性化服务的关键就是与服务对象进行沟通、交流和谈判。因此,要求会展从业人员具备相当的公关能力。这里所谓的公关能力主要是指会展从业人员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除了强调口头表达之外,还包括尽可能掌握、运用多种语言(甚至包括各种形体语言),只有这样才能称得上是具备了较强的公关能力。

会展业属于服务业,服务业本身就是与人打交道的行业,因此,会展业的从业人员必须善于与人沟通和交流,在工作中逐步建立起自己的人际网络,以利于日后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还要能够灵活机智及时地处理工作中的突发情况。

7.创新能力

会展活动是一项创新性比较强的活动,会展主题和形式需要不断变化和推陈出新,只有不断地给人以新鲜感,会展活动才能对参展商和专业观众有较强的吸引力,否则就会让人逐渐产生厌烦情绪。大型会展特别是公众性的活动往往需要确定别致和能打动人心的主题,需要确定别具一格的活动场所和场所布置设计,这些都要求从业人员具备创新精神,有想象力,不断提供最好的创意。一个会展企业要具有持久的吸引力,就必须提高企业员工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在会展从业人员的基本能力中处于核心地位,只有当员工具备了较强的创新能力,会展企业才能不断地实现自我超越,从而保持其竞争优势。

8.较丰富的实践经验

会展行业对实践能力要求很高,只有能够将专业知识成功地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并且积累了丰富经验的会展人员才能最终成为我国会展业发展所需要的专业人才。

综合来讲,会展人才需要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具有较为敏锐洞察力,热爱和掌握国际国内展览业特殊规律,顺时而变,与时俱进;具有较强的市场意识和管理能力,具有强烈服务意识和熟练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革新展会等方面的能力;能够将工作热情、专业知识与实际工作完美结合的从业人员,才是现代会展业急需的人才。

(第二节)我国会展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

一、我国会展人力资源现状

我国会展业的发展方兴未艾,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投身于这个行业。近几年来,我国会展业年均增幅超过20%,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以上海为例,目前上海1年举办的国际性展会,在数量上基本相当于德国1年的举办次数,但在规模、质量和效益上差距较大。而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缺少会展业的专业人才。由于我国对会展经济研究起步较晚,各地都缺乏真正懂会展业的人才。

据估算,上海现有100多家有展览经营业务的企业,但专业会展人才很少。专家指出,目前我国展览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与展览发达国家相比,无论是展览组织者、展览管理者、施工人员还是为展览提供其他服务的人员的素质总体来看都有相当大差距。

从整体上来说,会展人才的匮乏情况十分严重,已经成为行业发展最大的“瓶颈”之一。目前,我国会展业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如管理不够规范,重复办展导致展商分流,展会规模小、效益差,会展缺乏专业性,“公众秀”多,专业展少,同行业缺乏自律和协调机制,等等,其深层次的原因正是专业人才的匮乏。会展业专业人才缺口已成为会展业快步前进的一大障碍。

我国会展业人才现状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总体上数量较少,处于严重的供给不足状态

据估算,全国办展单位多达几千家,仅上海就有100多家有展览经营业务的企业,但据不完全统计,上海市会展从业人员仅约5000人,而其中具有从业经验的高级项目经理不足50人。我国的不少城市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会展项目,如深圳的高新技术交流会,广州的出口商品交易会,上海的华交会,大连的服装节,等等。然而,一到这类会展举办的时节,许多相关单位几乎是“全民动员”,手忙脚乱,这充分说明全国专业会展人才极其匮乏的现状。

2.整体素质不高,专业性不强

由于我国会展业发展迅速,而国内会展人才的培养、培训体系尚不健全,因此我国会展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与展览业发达国家相比,无论是会展组织者、会展管理者、施工人员还是为会展提供其他服务的人员素质,以总体来看,都有相当大的差距。会展从业人员素质良莠不齐,大部分人员未经过专业培养,其观念更新慢,多是承袭前人的经验或简单引进国外会展业的经验,缺乏结合国情积极创新的精神。同时,会展业目前发展时间还不长,会展业的信息与经验总结也还不完善,缺乏理论的研究与系统的教育和培训,因此无法及时培养出足够的人才。许多会展从业人员应用高新技术的能力相对落后,其行业的专业分工也不十分明确,许多人没有自己的专长,而是哪里需要就扑向哪里。这些,不利于提高会展人才的整体素质,不利于人才的进一步发展。

目前我国会展业中大多数从业者都是半路出家的非专业人才,一些素质较高的人员中,外语和外贸人才占据很大的比例。虽然他们有着较高的外语水平和外贸知识,但缺乏经营管理和现代会展运作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对国际展会运作模式也了解不够。此外,从事会展管理的多由企业管理转行而来,从事会展空间设计的多为从前做平面设计工作的,这些从业人员虽然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但专业方面的差距仍然非常明显。就我国会展业目前的整体发展状况而言,其人员的专业结构是不全面的,尤其是会展及相关专业科班出身的人才比例很低,不能适应会展行业市场竞争的要求。

3.缺乏全国性的会展人才培养、培训和认证体系

会展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由于我国会展经济起步较晚,国内的会展人才的培养、培训尚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全国性会展人才资源建设总规划和全国性会展人才资源建设实施的系统,也没有建立我国自己的会展科学理论和会展管理学科体系,全国性的权威的会展人才认证制度也没有建立起来。

4.会展专业人才的空间分布不均

受我国经济东、中、西部三大地带发展不平衡的影响,会展人力资源也呈现出由东至西的阶梯状递减状态。东部沿海地带由于开放比较早,因此,会展条件相对比较优越,硬件和软件设施都比较好,吸引了大批年轻有为的会展人才。此外,世界着名的会展公司也都相继在东部地区谋求发展,客观上也造就了一大批会展专业人才。而中西部地区由于开发较晚,加之历史原因,优秀会展人才的会聚相应不容易。然而随着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会展人才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将逐渐会有所改观的。

二、我国会展人才的培养

1.我国会展人才培养、培训现状

目前,在行业协会、会展公司、高等院校等多方面的努力下,我国会展专业人才的培训体系正在逐步建立起来。

(1)教育、培训市场的建立。自2000年以来,短短3年时间,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形成了一个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形式多样的教育、培训市场。概括起来为职业培训人才市场和专业教育人才两大市场;学位教育、职业资格、职称培训三个层次,以及北京、上海、广东、港澳、中西部五个主要培养地区,一个全国性会展教育培训体系框架基本构成。已有不少城市专门组织有关人员到新加坡、香港、美国等会展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学习取经,加强与国外会展业的交流和沟通,取长补短。北京国际会议展览协会举办了会展专业知识培训班。有些经济管理部门、协会和展览公司不断积极筹备培训工作。而上海则启动了一项“50/100WTO事务高级专业人才培训工程”,拟用3年时间,为市政府部门、大型国有企业、专业服务机构和行业协会等50个单位,培养100名精通WTO事务的高级专业人才,目的是造就一批精通国际贸易规则、精通WTO工作语言、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高级人员。借此机会,也可以尽快提升会展业人才的素质,使其向专业化,国际化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