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最近二三百年,人们往往很快会想到其间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由此带来的人类改造和利用自然界的一系列胜利,经济的大幅度增长给我们日常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等等。相对而言,反思人类这些活动对自然界的影响和自然界的变化又会给人类社会造成哪些不良后果的人就少多了,尤其不容忽视的是,这种类型的思考被摆在了很不受关注的位置。尽管最近一二十年这种状况有所改变,反差却仍然显着。从本质上讲,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一部人类与自然协调、适应和斗争的历史。大自然一方面哺育人类的成长,另一方面也往往给人类造成巨大的不幸与灾难。人类活动在为自己创造财富的同时,也留下了相应的自然后果,而这样一种双向互动的动态关系包含着非常丰富、复杂的内容。尤其值得重视的是,这种双向的互动程度不断提高,或者说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日益紧密。可以说,近三百年以来这种互动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而最能够集中体现这种互动的关联程度和复杂性的领域便是本书所要展示、讨论的自然灾害问题。
一、从人类影响自然说起
近三百年来,科学和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能力空前增强。时至今日,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空间时代”或是“激光时代”。这种急剧的变化,始于18世纪英国的工业革命,这次革命与相继发生的两次技术革命影响深远,乃至社会的基础发生了质的变化。
18世纪中叶,与英国工业革命同时发生的第一次技术革命以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为特征,又称为“蒸汽革命”。人类社会由于蒸汽技术的普遍应用而进入“蒸汽时代”。对于这一次技术革命,恩格斯高度评价道:“蒸汽和新的工具机把工场手工业变成了现代大工业,从而把资产阶级社会的整个基础革命化了,工厂手工业时代的迟缓的发展过程变成了生产中的真正狂飓时代。”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以德国和美国为中心,兴起了以电力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标志的第二次技术革命,一直持续到20世纪30年代末,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人类社会由“蒸汽时代”向“电气时代”迈进。如果说第一次技术革命是人类社会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第二次技术革命则进一步推动了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并导致了工业社会的建立。
第三次技术革命发生在20世纪40年代,一直持续至今,即西方所谓的“新技术革命”。在这一阶段,科技革新的作用尤为突出,世界经济发展与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广泛应用联系在一起,高科技、新能源、新原材料与人工智能相结合,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并且开创了1950~1973年二十余年持续稳定增长的历史纪录。这个时期被称为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黄金时代”。与此相应,人类社会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衣食住行之便捷、舒适程度,在许多地区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三次技术革命所带来的巨大成果,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和经济的持续增长,似乎证实了理性主义关于“人类主宰自然”
观念和启蒙时代乐观主义的正确性。也许是受到三次技术革命的极大鼓舞,人类思维经历了一场慧星式的上升,人类把自己加冕成为统治地球的专制君主。人类不想再受大自然的制约。
此时此刻,人类似乎受了科学技术的诱惑。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都盛行一种对待大自然的虚无主义态度,它们认为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对自然的征服能力将是无穷无尽的,在利用和改造自然方面,人类必将达到无所不能的程度,并最终摆脱自然的束缚。它们把自然看成是一个消极的任人摆布的客体,而人类则是大自然万能的主宰,因此,它们无条件地强调“改造大自然”、“人定胜天”、“要高山低头”、“要河水让路”。
然而,在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加强的同时,大自然似乎也变得越来越难以驾驭了。20世纪60年代以来全面爆发的生态危机,如温室效应、酸雨、赤潮、森林覆盖率急剧下降、耕地盐碱化、海洋生物减少、动植物物种灭绝等,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新审视曾被自己视为“救世主”而对其顶礼膜拜的科学技术,有识之士的目光更多地落在了自然界方面,对人类活动带来的自然变化及这种变化反过来给人类社会造成的影响给予充分的关注。而自然灾害及其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正是理解问题的关键之一。
二、近三百年自然灾害的基本特征
早在一百多年以前,恩格斯就曾谆谆告诫人们:“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工业化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引起社会生产力空前增强,然而,自然灾害并没有就此远离我们。随着人类社会工业化进程的加速,自然灾害不仅种类越来越多,而且爆发越来越频繁,对人类社会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严重。灾害依然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一)自然灾害的种类越来越多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灾害学将灾害分成不同的类型。自然灾害源自自然界的变异,是指自然界物质运动过程中一种或数种具有破坏性的自然力,通过非正常方式的释放而给人类造成的危害。它以自然变异为主因且表现为自然态,如地震、风暴潮、干旱等。人为自然灾害以人为影响为主因而产生,但表现为自然态,它源自人类活动。如由人类活动破坏森林植被引起的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地下水过量开发引起的地面沉降等。以人为因素为主因而产生且表现为人为态的灾害则是人为灾害,指人类社会内部由于人的主客观原因和社会行为的失调失控所造成的危害,主要包括海难、空难、核泄露等行为过失灾害和人口失控、城市失控等社会失控灾害,等等。本书所讨论的灾害以自然灾害为主。
在工业革命以前,自然灾害的种类是十分有限的。就全世界范围来说,发生较为频繁、强度较大、区域较广、危害较严重的自然灾害主要有火山喷发、地震、岩崩、雪崩、海啸、滑坡、泥石流、洪水、干旱、水土流失、病虫害、火灾、瘟疫等,人们一般将这一类自然灾害称为传统灾害。其他自然灾害如陨石冲击、太阳辐射异常等天文灾害,或是海岸侵蚀、海水倒灌、热浪等气象水文灾害,在农业时代也有发生,但无论就其发生频率或强度,还是危害程度而言,都远远赶不上前者。
但是,进入工业化时代以后,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和科学技术日益广泛的应用,再加上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掠夺性开发和消耗,造成了整个生态系统失衡,人类始料不及的各种自然灾害、人为自然灾害接连发生。危害最为明显和严重的,有温室效应、臭氧空洞、酸雨、赤潮、水污染、土地沙漠化、耕地盐碱化、地面沉陷、噪音污染、海洋生物减少,等等。这些新生的自然态灾害,都是自然界对人类的愚蠢和狂妄行为所进行的无情报复。
(二)自然灾害的频度、规模及造成的损失程度越来越大近三百年来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使人类在灾害面前的生存状况得到极大的改善,而科学技术的持续进步,更是为人类抵御灾害提供了最好的武器。然而,灾害对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巨大威胁并没有丝毫的减轻,而是有着越来越严重的趋势,不仅爆发的频率越来越快,而且规模越来越大,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危害也越来越严重。
一方面,自然灾害的发生越来越频繁,周期越来越短。工业革命以来,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掠夺性的开发和消耗,造成生态系统严重失衡,大自然的调节机能严重削弱,传统自然灾害呈现出次数越来越多、间隔越来越短的趋势。以地震为例,据地震专家的统计,1900~1988年间,全球共发生7级以上的地震1285次,平均每年约14.6次,爆发的频率远远超过了工业革命以前。其他自然灾害如火山喷发、滑坡、泥石流、洪水、旱灾等爆发的频率,无不类似于地震。至于温室效应、臭氧空洞、酸雨等工业革命以来新生的人为自然灾害更是如此,其爆发的频率越来越快,周期越来越短。
另一方面,自然灾害发生的规模以及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大。工业革命以来,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社会物质财富和人口相对集中,一旦爆发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也相应地增大,这在灾害学上被称为“灾害的放大效应”。这种现象无论是传统自然灾害还是新生自然灾害,其表现都十分明显。我们以死亡人数超过10万人以上的特大地震为例,在工业革命以前是几百年才发生一次,而20世纪竟然发生了三次。
而20世纪60年代以来全面爆发的生态危机,更是证明了这一形势的严峻程度,从《近三百年来世界重大自然灾害示例表》中可以明确看出这一发展趋势。
在发达国家,一个突出的现象是: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急剧扩大的同时,自然灾害导致的人口死亡数字有显着下降的趋势。
(三)现实因素越来越复杂
自然灾害作为一种自然力作用于人类社会的产物,其成因固然有自然因素在内,然而有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并不是纯自然的,人为因素在其中也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纯粹的自然因素越来越少,许多自然因素、自然条件都发生了变化,而引起变化的力量中无疑有人为成分。另一方面,人为因素直接致灾的现象越来越突出。尤其是工业革命以来,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掠夺性开发以及对科学技术的滥用,人为因素对自然灾害的引发作用日益明显,并呈现出越来越严重的趋势。这些情况在下面将会详细地介绍。
三、自然灾害的人为因素分析
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在于人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选择、改造、控制、调节和影响自然环境,并为自己的目的服务,而动物则只是被动地适应和利用自然环境。马克思曾经说过:“动物仅仅利用自然界,单纯地以自己的存在来使自然界改变,而人则通过他所作出的改变,来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
正是由于人类的这种能动作用,人类才能从自然界获得越来越多的财富,同时把自然界变得如此绚丽多彩。然而,也正是人类的影响和作用,致使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生态环境不断出现危机,从而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人类不仅是灾害的承受者之一,也是灾害的促成者之一。
砍伐森林和放牧是人类改变其自身环境的最长期和最重要的方式。而过度砍伐、盲目开发的现象,早在采猎和农牧时代就已经相当严重了。恩格斯曾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用极其生动的笔触描绘了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的居民以及阿尔卑斯山的意大利人,由于滥砍滥伐而招致大自然无情报复的事实。同样的事实也发生在古老的中国。森林的过度砍伐致使黄河两岸穷山秃岭、沟壑纵横,昔日作为中华民族摇篮的“母亲之河”,今日已成为一条世人诅咒的“灾难之河”。而万里长江,时至今日,也几乎变成了第二条黄河,连年水灾不断,并呈现出越来越严重的趋势。
森林是陆地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之一,也是分布最广的生态系统,它具有净化空气、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保持水土、保护农田等多种功能。由于森林和落叶层的保护,降雨时径流减少,同时使土壤免受降雨的直接冲击,于是洪灾和水土流失不易发生。森林更起着整个自然生态系统平衡器的作用。据美国学者计算,森林的经济价值和环境价值之比为1∶9,可见森林的环境价值要远远高于其经济价值。因此,对森林的过度砍伐和破坏必定会引起大自然的报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