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大劫难:300年来世界重大自然灾害纪实
22492600000057

第57章 大海啸(6)

科迪亚克岛同样遭到了海啸的袭击。17英尺高的海浪以排山倒海之势冲向内陆,毁了岛上的大部分商业中心,把船掀进内海。当第一次地震袭来时,一艘捕蟹小船的船长卡思伯特正在船上吃饭。第一波海浪将他的船打得来回摇晃,使他跌跌撞撞难以立足。第二波海浪把他的船抛向岸上,随后海浪不断地把船甩向岸上更远的地方。科迪亚克岛将近一半的船只被海浪打碎、掀翻,沉入海底。卡思伯特和他的船很幸运地没有遭此厄运。地震和海啸在这个岛造成了15人死亡,经济损失达2500万美元。

值得庆幸的是,阿拉斯加地震海啸造成的人员伤亡不大,仅有131人死亡,这主要是因为阿拉斯加的人口密度不大。但是,地震造成的财产损失十分惊人,整个阿拉斯加75%的工商业被摧毁,估计损失达5亿美元。

阿拉斯加恢复平静后,总督威廉·埃·依耿呼吁驻扎在阿拉斯加的4万名军事人员立即展开救援。他说:“我同成千上万的其他人一样,看到可爱的国土上一片悲惨的景象,眼泪不由自主地流出来。”阿拉斯加的人民非常顽强,人们团结一致地共同对付灾难,那些幸运的人们无私地帮助那些在地震海啸的袭击下无家可归、无衣无食的人们。整个城市灾后几乎没有发生抢劫和骚乱。美国政府和许多公司、团体、私人纷纷慷慨解囊,汇款至阿拉斯加,帮助当地人民重建家园。在政府和美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受灾惨重的阿拉斯加很快从阴影中走了出来,重新站立了起来。

十、1998年巴布亚新几内亚大海啸

1998年7月17日18时51分,西太平洋距离巴布亚新几内亚西北海岸12公里的俾斯麦海域发生了里氏7.1级强烈地震。20分钟后又震了一次,震级为里氏5.3级。两次地震的震中均在海底20公里处。这样规模的海底地震在这个地区每年总要发生一两次,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对这次巴布亚新几内亚附近俾斯麦海域发生的地震也作了成功的预报,但其预测报告却断言“地震不会使太平洋地区发生海啸”。住在这里约20公里长的西萨诺湖间狭长地带的近万名村民对此也早已习以为常了,因而,他们浑然不知一场空前的灾难即将临头。

地震引发了大海啸。数米高的滔天巨浪呼啸着向陆地扑去。最先的预警信号是一种异样的隆隆声,很多村民都以为那不过是一架喷气式飞机飞临这块热带风光无限的旅游宝地,纷纷走出家门看热闹,但是马上20公里长的巨浪横扫而来,绵延横亘在湖与海滩之间的7个村庄顿时被淹没在海浪中。男人、女人、儿童,还有牲畜全都飞了起来,最后全落进了西萨诺湖里。仅几分钟的工夫,西太平洋这座风光迷人的度假乐园便变成了人间地狱。残留的一切大都埋在了一米深的沙土下。西萨诺湖中浮尸随处可见。

为了救灾,巴布亚新几内亚动员了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国际社会也给予了大力的援助,澳大利亚、新西兰、法国、日本等国也纷纷派出救援队,并提供救援物资和资金。但由于受灾面太广,救援人员仍严重不足。大量尸体不能及时清理,使得灾区环境不断恶化,湖周围尸臭熏天,被野兽咬得残缺不全的人体残肢随处可见,湖水已严重污染,鱼蟹不断死亡。许多幸存者的身体已浮肿,缠着绷带的病人只能躺在临时搭起的帆布帐篷里休息。由于直升飞机运力有限,一些重病患者无法及时疏散到其他地方就医,疟疾与肺炎开始在当地蔓延。这次巴布亚新几内亚太平洋海岸发生的海啸共夺去了2200人的生命。

对于这次巴布亚新几内亚太平洋海岸发生的海啸,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在科学界引起了争论。

研究地震波的专家一般都认为海啸是由海底地震引起的。

巴布亚新几内亚地震学家霍斯特·李兹即指出,海底地震是造成此次海啸的直接原因。但是在新几内亚岛海边作海底测量的考察队却提出,是海底滑坡坍方引起的海啸。

巴布亚新几内亚海啸发生后,科学家几乎马上觉得这次海啸有些不寻常。虽然在海啸发生前,附近海域曾发生一次规模为7级的海底地震,但同样震级的海底地震在这个地区每年都要发生一两次,却只有在1998年的海底地震后海啸便接踵而来。一个安装在太平洋威克岛附近海底的麦克风在事发前录得一段人耳听不到的低频声浪。这段45秒的录音显示,在巴布亚新几内亚以北约3520公里外发生了海底坍方,约4.1立方公里的沉积物滑落到海床上,结果引起高达30英尺的巨浪。

科学家认为,这是这次海啸是由海底坍方引起的最新证据,而海啸发生前的海底地震并非直接元凶。在这次海啸中,有三个一连串的可怕的巨浪撞击着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北海岸,浪高达15米。研究人员一直在设法解释为什么震级仅为7.1级的中等强度的地震,会使海啸的浪高达到15米。科学家们推断,这是很大一块沉积岩崩塌而掀起的巨浪。科学家过去认为,海底坍方很少引起海啸。但地质学家现在已经开始注意这种现象,他们担心,其他大陆架也可能崩塌,引起同样严重的灾难。小规模的海底坍方及土石滑落速度较慢的海底坍方通常不会引起海啸,但大规模的坍方,如海洋中央海底火山局部崩塌,却可以引起滔天巨浪,冲刷数千里的海岸线。但这种情形很罕见,少则几百年,多则数千年才会发生一次。中度海底坍方对某些地方也有威胁,足以引起数百年才发生一次的大海啸。应用流体力学专家菲利普·瓦特曾用计算来模拟海啸的情况。他认为,许多已发生过的较大海啸都与海底坍方有关。

还有科学家提出,可能是海底地震造成断层引发的海啸。

1999年1月,一批研究人员乘坐一艘日本轮船到该海区测量海底,这是发生海啸后首次进行的深入研究。在这次考察中,他们画出了海床图,并在沉积岩上钻孔取样。2月,他们又使用一艘机器人潜艇将海底的情况拍成了照片。勘探队集中在大陆边坡,这个边坡垂直于一个深达4公里的深海沟里。这个深渊表明有一块太平洋的板块在这里撞击了新几内亚岛。当太平洋构造板块从该岛下面擦过时,形成了一个深海沟,并引起了频繁的地震。勘探时还发现,在特别陡峭的大陆边坡上覆盖着厚厚的一层沉积岩。在某些地方,这层沉积岩以快速滑坡的形式往下滑,也有的地方是以较缓慢的塌方形式下滑。在一次潜水作业中,研究人员发现了一条15公里长的断层,有证据显示,这个断层最近曾移动过。海底发生断层时一侧会往上抬,而另一侧会朝下落,在这个过程中,会因水的更替而发生海啸。

这场关于巴布亚新几内亚海啸成因的争论不管最终的结果如何,这场灾难已经提醒人们:相对较小的地震也会因为引起岩体滑动而引发巨大的海啸,造成的灾害远比科学界过去所认识到的要危险得多。

十一、海啸的防御

海啸是一种破坏性很大的自然灾害。一些权威的灾害科学研究机构,根据多种灾害联合影响的规模将灾害划分为四个类群,海啸被列为可能引起生命损失和经济巨大破坏的灾难性自然灾害,与地震、火山等同为第一类群。

海啸虽然是由地震等原因引起的海洋灾害,但它的破坏性往往超过地震本身。如1923年的日本关东大地震引发海啸,大大加重了灾情,而且海啸造成的损失还大大超过了这次地震直接造成的损失。1964年的阿拉斯加大地震中,海啸造成的破坏也相当惊人。俗话说,水火无情。海啸以水的形式出现,却又绝非简单的水灾,它所裹挟的能量是惊人的。在1958年理查湾大海啸中,那些参天巨木被齐根切断,在浪涛的猛烈冲击下,互相碰撞,树皮很快便被碾掉,变成光溜溜的圆木,犹如一个巨大的天然加工厂。可以想见,当蕴含着巨大力量的海浪挣脱沿岸堤防的束缚,滚滚向前之时将会造成多么严重的破坏。当海啸张开血盆大口,席卷而来之际,海浪面前的一切都成为它扫荡的对象。它掀翻人们的住宅,冲毁人们的一切财富,毫不留情地夺去人们的生命。它不断地发起一次又一次的冲锋,反复洗劫沿岸地区,直到精疲力竭才会偃旗息鼓。

海啸是在一个特定的地域范围内才会发生的灾害,不像地震灾害那样游走不定。遭受海啸袭击的地区仅限于沿海地带,而且沿海地带也并非全都是海啸的领地。以环太平洋沿岸来说,经常遭受海啸袭击的地方也不过是阿留申群岛、阿拉斯加沿海、夏威夷群岛、日本群岛等地。我国濒临太平洋的漫长海岸线就大多不属海啸肆虐之地。但是,海啸的这一地域性特点,并不表明它为害不重。据统计资料表明,世界上80%以上的人口和多数城市集中在沿海200公里的范围内。沿海地带是人口、产业、技术和财富高度密集的地方。经常在这一地带活动的海啸所造成的损失因此也异常惨重。

虽然海啸经常与地震相伴随,但是它有着与地震不同的特点。地震是一种突发型的地质灾害,来无影去无踪,难以预知。海啸则更多地表现为一种派生灾害,它或是由地震引起,或是由崩塌、火山喷发而引起,这就使海啸有迹可寻。作为一种灾害,地震从其发生到成灾时间短促,使人们难以防范,而海啸从形成到产生危害尚有一段时间,因此海啸是可以防范的。

海啸的发生也是自然界的产物,是人类无法控制的。但是先进的科学技术使得人类可以预测、预报海啸的到来,及时、迅速地组织疏散和进行有效的救援,从而将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大大减轻。目前,人类对地震灾害的预报虽然还未能解决,但对气象灾害的预报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准。如美国建立了严密的气象监测预警体系,主要的机构有国家气象局、国家暴雨预报中心、国家气象中心、国家台风中心、国家海啸警报中心、雷达信息与警报网、GDES卫星系统及庞大的监测台(站)网络。地震发生后,通过先进的卫星观测等手段,可以及时发现海洋上的一些变化,发出海啸警报。

1960年美国夏威夷遭受海啸袭击前,夏威夷地区的海啸警报系统就曾发出警报。这次海啸是由5月21日发生在智利的特大地震引起的。智利主震发生后,22日19时11分,产生了很大的津浪,震中附近所有港口都被高达3~4米的巨浪冲击,危害很大。这时,夏威夷地区的海啸警报系统开始工作了,当本地地震台记录到主震后,就严密注意形势的发展,并结合智利联络站的津浪报告,进行全面分析研究,随后发出了正式海啸警报:

海啸警报!请注意警戒!

智利海滨发生地震,引起强大津浪,经过太平洋袭来,夏威夷本岛南部首当其冲,最先受害,其他夏威夷岛屿亦可能遭受破坏,破坏作用将持续数小时,波浪强度不能预计。津浪到达夏威夷本岛的时间为今日午夜零时(本地时),30分钟后到达檀香山23日午夜零时7分,津浪到达了夏威夷希洛港,比预告时间迟了7分钟,随后发展为海啸。大浪到来,浪头高达10.5米,市区遭到很大破坏。津浪还继续前进,直至日本及新西兰、澳大利亚等海岸。

海啸警报的作用,主要是使人们知道海啸到达的时间。这个时间是根据海浪传播的平均速度计算的,因而不可能很准确。由于海啸的强度,拍岸浪头的高低决定于各港口的自然环境,所以海啸警报不预告其强度。

夏威夷的海啸警报系统与各个可能发生海啸的附近港口都有联系。除南美外,还有阿拉斯加、阿留申、日本等地。在地震震中附近,海啸很快就来到,警报的作用相对要小一些,但是在遭受地震破坏的慌乱时刻,人们知道随后有或没有海啸跟来,也是很重要的。

尽管有了先进的海啸警报系统,对于那些可能遭受海啸袭击的沿海居民来说,也不能高枕无忧。毕竟这一系统不是万能的,它也有可能错报、漏报。地震一般是海啸的先导,如果在大洋或者大洋附近发生大地震,沿海的居民就应该提高警惕。

有经验的人们都知道,海啸前,一般会出现大规模的海水退潮,裸露出光秃秃的海底,留下活蹦乱跳的鱼虾。这时,应该抓紧时间向高处跑,不要呆呆地站在海边欣赏壮观的海潮,更不能跑到岸边去捡虾拾鱼。一旦海啸来临,专家们的告诫就是尽快地跑向附近的山上或是高地,躲避海啸浪头的冲击。在确信海啸已经结束之前,也不要过早地回到岸边,因为海啸一般会延续一段时间。有些人往往在海潮暂时退却后,跑回家里抢救财产,结果在另一次海潮到来时,来不及躲开潮水而葬身海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