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说:“法能杀不孝者,而不能使人为孔子之行;法能刑窃盗者,而不能使人为伯夷之廉。”这就是说,仅以法律规章的外部约束,还不能使人成为最优秀者,必须加强自身的“内功”修养,管住自己,提升自己,才能追求道德人格的完美。管住自己,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大凡领导都有一定的权力,在一定范围内“说了算”,外部力量的约束往往缺乏力度,稍一放纵,自己的生命之舟就易陷入泥潭。因此,领导要把握住对与错、是与非、荣与辱、义与利、得与失的界限,常存慎独之心,时常戒备和警醒自己,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使自己达到方圆有度的要求。
邹韬奋说过:“自觉心是进步之母,自贱心是堕落之源。故自觉心不可无,自贱心不可有。”人格形象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道德修养的自觉性。因此要想在道德上日有所进,须做到自重、自省、自警和自励。
1.自重
所谓尊重就是自我尊重,自我珍重。而自重是包括内在和外在表现的。自重意识的内在表现就是相信自己、通过自重的意识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尊重别人,尊重朋友,尊重同志。而自重意识的外在表现就是在生活中,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注意自己的身份,注意自己的言行、考虑自己对他人产生的影响。千万不要放纵自己。概括来说,自重就是尊重自己和他人。在人际关系中,虽然每个人有着不同的职位,而且职位也有高低之分,但是人格是平等的,所以真正成功的领导者必定是能够做到尊重他人,同时又做到自重的人。
2.自省
即自我省悟,自我检查,自我解剖。自省是一面镜子,可以照出自身的缺陷和毛病。自省的过程,又是不断克服错误、更新提高自我的过程。“白日所为,夜来省己,是恶当惊,是善当喜。”“每事责己,则己德日进。以之处人,无往而不顺。”孔子“一日一省吾身”,一代明君李世民曾有“以铜为镜,可以明得失”的自省经验。每个领导都应当经常结合自己的思想、工作和生活的实际,经常反省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社会整体利益和广大员工或群众的要求,有自知之明,勇于自我解剖,敢于揭露和承认自己的短处,逐步锤炼出自己完美的人格。
通过这种道德要求,领导者逐步完成从自发到自觉、从外表到内心、从被动到主动、从他律到自律从而使自己的道德修养提高到一个新境界。
3.自警
即自我警惕,自我戒备,对可能发生的事变和危险有敏锐的察觉,即人们常说的“警钟长鸣”。领导都居于一定的地位,掌握一定的权力,容易听到赞歌,得到实惠,容易养尊处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糊里糊涂,自我陶醉,而不是自我警戒,就会毁在自己手里。尤其是年轻的领导,更应该注意这一点。一个优秀而成熟的领导,在工作有成绩,屡受表扬时要自警;个人成长进步比较顺利时也要自警;特别是在无人监督时,更要自警。
4.自励
即自我勉励,自我激励。领导的成长进步是一个不断扬弃的过程,需要不断给自己提出新的目标,激励自己不断探索,不断追求。时代不断发展,领导要站在时代发展的前列,不断赋予自身人格与时俱进的新内容。同时还要看到,企业或组织的发展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难免遇到不同程度的困厄,在这种情况下,领导者要勇敢地面对现实,在困难中磨炼坚强的性格和顽强的毅力,并升华宏大的志向,排除一切阻碍,始终引领组织不断前行。
“自重”、“自省”、“自警”和“自励”四位一体,都是对领导者完美道德人格的要求。自重是维护人格的尊严,自省是保持人格的纯正,自警是防止人格的下滑,自励是激发人格的升华。作为领导只有注意学习,加强修养,成为“四自”的模范,才能有效地树立起自身的人格形象,把握住时代的脉搏,成为时代的弄潮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