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红流纪事:百万雄师下江南渡江战役
22538900000014

第14章 渡江战役的经过(6)

“5月13日,第十兵团各部按照既定的部署,向敌主阵地月浦、杨行、刘行等地发起进攻。月浦、杨行、刘行等地北濒长江,东临黄浦江,是吴淞和宝山的屏障,也是敌人重点布防的核心据点。即日破晓前,第二十九军八十七师附二五三团,在八十六师的积极策应配合下,疾速穿插,从北、西、东3个方向形成了对月浦的合围。中午前,二五九团也神速地攻占了月浦与狮子林炮台间的叶大村,从而切断了月浦、狮子林之间守敌的联系。傍晚时分,我第二十九军主力奋起猛攻,准备一举突破国民党军阵地,夺取月浦,但遭到守敌五十二军二师的顽强抵抗,五十二军在其海空军强大炮火的支援下,凭借其星罗棋布的永备性碉堡,用轻重武器向我二十九军疯狂扫射。尽管我第二十九军攻击部队英勇顽强,前仆后继,神速夺取了月浦前沿部分阵地,但是部队伤亡较大,所属二五九团团长吴文杰等同志在此次战斗中阵亡。次日,第二十九军为坚决攻下月浦,打通至吴淞的通道,根据八十七师师长、政委的侦察情况,及时调整了部署,组织3个团,趁夜幕降临时发起强攻。处在包围圈里的敌人,在飞机、坦克、大炮的掩护下,依赖重叠交叉的碉堡群、坚固工事和各种兵器组成的严密防御火力网,死守硬拼,顽强阻止第二十九军攻击前进,并不断地对我军实施猖狂反扑。尽管如此,依然阻挡不了我第二十九军广大指战员狂涛巨浪般的进攻。他们穿过国民党军的密集火力网和呛人的滚滚浓烟,越过敌人的障碍和碉堡群,预先组织的3个团相继攻入月浦街区,并坚守已得的阵地。双方经过一夜的激战,仍然打得难解难分。14日晚,第二十八军指挥八十三师从东、西北、东北三个方向向地处杨行和刘行公路之间的国际电台发起攻击,但因为对敌人工事之坚固、布防之复杂估计不足,加之我军又事先对战场侦察不周,仓促攻击,故激战一夜,仅攻下十几个碉堡群,成效不大;虽说最后我军切断了杨刘公路,阻滞了杨行与刘行的联系,但部队伤亡了300余人。”

两天以来,人民解放军的正面攻击连连受挫,侧翼穿插又未得手,这促使司令员叶飞冷静下来,思考战事失利的原因。经过对战前战中具体情况的认真分析,发现“我军之所以伤亡较大,而收效较小,就是因为对敌永久性防御工事及其防御能力估计不够,而对其战斗力的消耗和逃亡混乱状况又估计过高,在作战上实施了过于猛烈的突击”。

“国民党军在上海的永久性防御工事,是经过长期构筑而成的。历史上,日军两次攻打上海,都曾在月浦、杨行、刘行一线永久设防的地段受阻。这些永久性防御工事,除了抗日战争前国民党军队构筑的外,日本占领后期,为了防御美军的可能登陆,又对原有工事作了加固和改造。1948年,国民党又新构筑了一些钢筋水泥碉堡群。人民解放军渡江前后,汤恩伯又令在碉堡群外围设置了鹿砦、竹扦、陷阱、河沟、铁丝网、地雷区等障碍,使得上海更加易守难攻。”所以,汤恩伯曾向蒋介石夸下海口,说他在上海建成的是固若金汤的“钢铁工事”。

“自13日晚至次日拂晓,进入敌人永久性设防地段后,第十兵团的攻击受到国军的顽强阻击,前进缓慢。眼下要在一天之内攻克狮子林、月浦、杨行、刘行这些作战部署,令各部队注意加强对敌军的侦察,针对这些地段守敌的战术特点,采取以小群动作为主、近迫作业的攻坚战术,逐段、逐点、重点突破。第十兵团部遂即将战况及部署意见于14日晚电告野司。粟裕当即批准了他们的部署。”

“5月15日,天刚蒙蒙亮,敌方停泊在长江江面的10余艘军舰,突然向第二十九军月浦阵地发起猛烈炮击,国民党空军也从空中对我二十九军阵地狂轰滥炸,方圆不到数里的月浦镇,顿时变成了一片废墟。敌军乘此机会,在坦克的掩护下,先后五次向我二十九军发起疯狂反击,均被我二十九军击退。第二十八军改用近迫作业的战术后,继续向敌人攻击。八十三师于15日下午攻占刘行,歼敌二十五师一个营和一个迫击炮连。继而又组织三个团从西、北、东三面围攻国民党国际电台,歼灭增援之敌一个旅,缴获坦克2辆。第八十四师14日趁着夜色向杨行攻击前进,部队以勇猛果敢的动作,一鼓作气攻下了刘家浜等几个自然村。八十七师二五二团于拂晓前攻占了杨行以西的朱家宅等地,切断了杨行与大场、江湾的联系,对杨行形成了战略包围。汤恩伯眼见杨行危在旦夕,为挽救危局,立即令其九十九师在飞机、坦克的配合下,向第十兵团插入其纵深立足未稳的二五二团实施疯狂反击,战斗异常猛烈,我二五二团被迫撤出阵地,在转移中部队遭受了损失。第十兵团进入敌主阵地两天多来,经过对月浦、杨行、刘行两昼夜的连续猛烈攻击,虽攻占了敌人的部分永久设防阵地,取得了一个个的胜利,但同时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短短两天时间内兵团所属部队伤亡已近七八千人。”为了迅速打破与敌人的胶着对峙局面,全歼月浦、刘行、杨行一线守敌,第十兵团司令员叶飞于15日晚召开兵团会议,听取各军战况汇报,研究攻击战术,调整了作战部署,并下达了淞沪战役的补充命令。第二天,遵照总前委“攻沪作战不要性急,应作好充分准备”和野司关于改变攻击战术的指示,他遂又令各部队停止攻击,巩固阵地,构筑工事。战术上应以小群动作为主,加强土工作业和爆破,以减少部队伤亡。经与各军研究,于17日又对补充命令的部署作了调整:“以第二十九军并三十三军九十九师和特纵炮六团,集中力量聚歼月浦地区之敌;以第二十八军并二十六军七十六师、三十三军九十八师和特纵炮五团,围歼刘行、杨行地区之敌;第二十六军七十七师应向南翔东佯动,钳制江湾、真如之敌。”

经过总结作战经验,开展敌前练兵,全军上下统一了战术思想。我军由猛插、猛冲、猛打的野战打法转变为小群动作、逐堡夺取、攻必破的攻歼战法,从而使敌人凭借其地形开阔,防御工事坚固,障碍层层配套,交叉火力网严密,给我军以重大杀伤的打法失去了原有的作用。19日黄昏,第二十八军八十三师副师长陈景三率领所属部队,采用小群动作、交叉掩护、逐堡攻击的战法,连克敌阵,仅3个多小时,就攻下了国际电台,为第十兵团其他部队围歼杨行、刘行之敌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与此同时,“第十兵团还针对部队进入敌主阵地以来,因对敌情侦察不细,了解不够,主观上疏忽和因准备工作不足使部队在碰到敌人的永久性工事和猛烈炮火后遭受到一些伤亡而一度出现的埋怨情绪等采取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为了鼓舞部队士气,提高作战信心,以利再战,兵团领导分别深入各军,看望部队,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并且冒着枪林弹雨深入前沿阵地,仔细侦察敌情、了解地形,与部队一起研究敌人的战术特点,总结部队攻坚战斗的经验。在此期间,第十兵团先后下发了《淞沪地区敌守备军动态及部署》、《关于目前思想指导的指示》,野司还通报转发了第十兵团在战斗中总结研究的《敌战术特点》、《第二十八军在外围作战中攻击敌人钢骨水泥工事的初步经验》等”。

“经过近10天的连续作战,第十兵团歼敌近2万人,攻占了国民党军的外围阵地,控制了其部分主阵地。为保住上海,汤恩伯不得不于匆忙之中调兵遣将,混乱中形成了对解放军正面攻击的有利形势。野司审时度势,决定提前从正面发起攻击。遂即于5月21日下达了《淞沪战役攻击命令》:‘决心调第七兵团之二十三军,第八兵团之二十五军及特纵等,配合第九、十兵团向上海发起总攻。先夺取浦东,封锁敌人黄浦江交通与出海通路,尔后攻占苏州河以南市区,同时完成对吴淞、宝山之敌包围,最后会攻苏州河以北,吴淞、宝山以南江湾为中心地区的汤恩伯残部。’野司的这个抉择,应该说是非常及时、十分高明的。过早或过迟都会影响作战的效果,早了,攻击就可能遇到挫折;迟了,城市就可能遭到敌人的破坏。因此,攻击的时机,只能选在敌人准备撤退,而又在搞破坏之前。只要我军抓准了时机,就可以说已经取得了胜利。”

遵照野司的命令,为贯彻封锁沪敌由吴淞海上退路之作战目的,第十兵团决定首先聚歼杨行守敌,使吴淞、宝山之敌侧翼暴露,尔后集中兵力会攻吴淞、宝山。为达成此任务,司令员叶飞即令“:第二十八、三十三军,攻歼杨行之敌;第二十九军攻歼月浦镇东南地区之敌;第二十六军以一部攻击顾家镇站、唐家站,军主力向大场、真如攻击前进;第二十五军速抵罗店、嘉定集结,待命会攻吴淞。”

汤恩伯见大势已去,便施出从海上撤退这最后一招。22日,经过兵团侦察后发现汤恩伯嫡系之精华第五十四军已从真如撤走,叶飞遂命令部队发起攻击。攻歼杨行守敌的第二十八、三十三军,二十八军由南向北,三十三军由北向南,经过一昼夜奋战,连克敌外围据点,形成了对敌人的合围,三十三军一部犹如一把钢刀插入敌人纵深核心阵地,使国民党军整个防御体系陷于分崩离析之中。第二十九军八十五师以迅猛凌厉的攻势,突破占领了月浦东南处高地,敌人为了夺回这个核心高地,在9辆坦克的掩护下连续几次向二十九军反冲击,均被二十九军顽强击退。二十九军主力和三十三军九十九师猛扑吴淞、宝山。第二十六军在南翔、大场一线,采用连续爆破、大胆迂回的战术,经过两昼夜的激战,攻占了大场及飞机场,控制了江湾,横扫了塘桥东南李家桥之敌,解放了真如,歼敌二十一军、一二三军及五十四军各一部,俘敌2万余人,缴获汽车、坦克近200辆。“在第十兵团所属各军猛烈的攻势下,国民党军狼狈逃窜。24日,老奸巨猾的汤恩伯不得不躲到吴淞口外的军舰上。25日,第九兵团攻入市区,并沿苏州河向北继续进攻,敌军向吴淞方向仓皇逃窜。大场、真如和江湾之敌也纷纷抢占交通要道,意图逃窜。乱哄哄的月浦、杨行之敌,亦准备向吴淞、宝山撤逃。”为坚决全歼这些敌人,叶飞立即令二十八军,以炮火开路,以最快速度打到吴淞。为协同作战,第三十三军仍由第二十八军统一指挥。并指令三十三军攻占杨行镇后,直奔吴淞地区,围追堵截企图从海上逃走之敌。

“双方鏖战一直到26日拂晓才有结果,最终我第二十九军以排山倒海之势,攻占了宝山,歼敌五十二军残部7000余人,缴获军舰一艘。

会攻吴淞的第二十八军、三十三军和二十五军势如破竹,一举攻占了吴淞,控制了黄浦江口,聚歼了集结于江边妄图逃走的国民党军残部。”

3.上海战役的结果

27日凌晨,上海市区及吴淞方向的枪炮声渐渐停了下来,这时停泊在吴淞口外的美国军舰,望着座座高楼耸立、雄姿挺拔的上海,无可奈何地起锚,喷着浓浓的黑烟,消失于茫茫的大海之中,蒋介石“坚守六个月”以待美帝出兵的阴谋彻底破产了。人民怀着无限的喜悦,欢庆上海完整地回到了人民的手中。

“上海战役,是人民解放军解放战争史上一次规模最大的、军事和政治取得双重胜利的城市攻坚战。上海能够完整地回到人民手中,与上海地下党组织和上海人民的积极配合是分不开的,他们在困难的环境中作了大量的极为艰巨而又十分复杂的工作”。正如5月29日新华社《祝上海解放》所评价的:“上海的革命力量和全国的革命相配合,这就造成了上海的解放”。

淞沪地区被人民解放军攻占以后,盘踞崇明岛的国民党军暂编第一军5个团、第一二三军残部和县大队近万人,陷入了惶恐之中。6月1日,第三野战军第十兵团第二十五军在军长成钧、政委黄火星的率领下向崇明岛发起登陆进攻,二十五军分梯队渡江,采取穿插、堵击、围攻等战法,迅速占领了万安港、江口镇、县城、堡镇等地。战至6月2日上午,共歼敌3790余人,胜利地完成了解放崇明岛的作战任务。至此,渡江战役宣告胜利结束。

在上海战役中,共歼灭国民党军15.3万余人,缴获了大批武器装备和物资。值得一提的是,在人民解放军发起上海战役的过程中,中共上海地下党积极活动,有力地协助了人民解放军进攻上海的战斗。他们对上海国民党守军的兵力部署、火力分布以及工事构筑等做了详细的调查,并将这些情报及时地送到了担负主攻任务的第三野战军第十兵团手中,这些从很大程度上减轻了人民解放军的作战压力,使得人民解放军得以有重点地部署进攻。在战役发起后,他们还组织工人护厂、学生护校,保护公共财产,从而使人民解放军进城后,没有发生过停电、停水现象,就连电话局也还能照常工作。这对于刚刚遭受过一场激烈而又持久的攻坚战的城市来说简直是一个奇迹。

上海的解放,令全国人民和全世界渴望和平进步的人们欢呼雀跃。这一中国华东和亚洲最大城市的解放,表明了中国人民无论在军事上、政治上还是经济上都已经彻底地打倒了自己的主要敌人国民党反动派,预示着上海这100多年来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主要基地再也不可能重复忍受它被帝国主义事实上多重分割的苦楚了,它为新中国保卫沿海地区,迅速恢复和发展我国的国民经济,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