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改变一生的20位中国哲人
22626500000033

第33章 墨子(2)

项羽是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他深谙兵法,力可拔山举鼎,他“破釜沉舟”,于巨鹿与秦主力决战,九战九胜,大破秦军,诸侯颤栗;楚汉相争,他屡战屡胜。他总结其一生的战绩时说:“吾起兵至今八岁,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

然而,这位盖世英雄最后却自刎乌江,其故安在?说到底还是识人用人的问题。项羽自恃勇冠三军,对韩信、陈平、英布等一干谋臣武将视而不见,致使后者纷纷离楚归汉。人才在身边不知任用,终把自己弄成孤家寡人。因此,在这场楚汉之争中,谁胜谁败,早成定局。

在《亲士》篇中,墨子举例“夏桀、商纣不正是不重用天下那些贤士吗?最终自身被杀而丢掉了天下。”他因此而提出了“送国宝,不如荐贤士”的名言。

贤人对于国家如此重要,对于竞争日趋激烈的企业,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才决定着一个企业的命运。”君不见一些企业重视贤能人才,不惜重金吸引与聘用贤人,为企业注入高附加值的人力资本,为企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历史和现实均证明了墨子亲士思想的正确性与合理性。

正确的决策来自众人的智慧

《墨子·亲士》中有:“江河之水,非一源之水。”“溪狭者速涸,逝浅者速竭。”“江河不恶小谷之满己也,故能大。圣人者,事无辞也,物无违也,故能为天下器。”

意思是说,滔滔的江河之水,不是来自一个源头。狭窄浅薄的水流容易干枯。江河不讨厌小溪水流向自己,所以才汇成大江大河。圣人的心胸能包容万事万物,所以才能成为天下大器。

“集腋成裘”的成语,本意指积聚许多狐狸腋下纯白珍美的小块皮毛,而制成一件纯白狐皮袍,寓意积小成大,合众力成大事。墨子也说:“千镒之裘,非一狐之白也。夫恶有同方不取,而取同己者乎?盖非兼王之道也。”圣明的君主应该如“集腋成裘”那样,听取不同意见。听取意见时只看它是否合乎道理,而不是看它跟自己的意见是否相合。

“兼”,人们常说“兼收并蓄”、“兼容并包”、“兼听则明”,都顾及了各个方面的意思,墨子将能够听取不同的意见视为统一天下的称王之道。《亲士》篇指出:“善议障塞,则国危矣。”堵塞言路,使好的意见不能传达上来,国家就要危亡了。这是许多历史教训的总结。

墨子“集腋成裘”的主张,告诉了我们:聪明的管理者也非常重视员工对工作的看法,积极采纳员工提出的合理建议。员工参与管理会使工作计划和目标更趋于合理,并增强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提高了工作效率。

怀有一颗仁义之心

《易经》有三立之道:立天之道,曰之明月;立地之道,曰之刚柔;立人之道,曰之人仁。做人要以“仁义”为本,若不能行仁义,那么形体上是个人,但本质上不是个真正的人,因为这个人没有做人的人格水平。

传统思想中,除孔孟的仁义之说外,墨子也十分崇尚仁义之举。

墨子说:“和氏璧、隋侯珠、三翮六翼的九鼎,这些都是诸侯认为的最好宝物。但是它们能够使国家富足,使人口增多,使政事得到治理,使社稷得到安宁吗?人们会说:不能。认为良宝的,是因为它可以使人得到利益。但是和氏璧、隋侯珠、三翮六翼的九鼎,不能给人带来利益,因此这些都不是天下的良宝。现在用义来施政于国家,人口必定增多,政事必定得到治理,社稷必定会安定。认为良宝珍贵,是因为它可以为人民带来利益,而义可以使人民得到利益,所以说:义是天下的良宝。”

墨子又说:“天下万事没有比义更珍贵的了。如果现在对别人说:‘送给你帽子和鞋子,但要砍断你的手和脚,这样的事你干吗?’肯定不干。这是什么原因呢?就是因为帽子和鞋子不如手和脚珍贵。如果又说:‘把天下送给你,但要杀掉你,这样的事情你干吗?’肯定不干。这是什么原因呢?就是因为天下不如自己的身体珍贵。为争辩一句话而相互残杀,就是把义看得比自己的身体还珍贵,因此说:天下万事没有比义更珍贵的了。”

《墨子·贵义》中说,“从事于义,必为圣人”,并提出了“不义不处,非理不行”的处世原则。孟子说:“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这便鲜明地反映了墨子以天下是非兴亡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和道义感。

从古至今,总有一些人为了追求“和氏璧”、“隋侯珠”、“三翮六翼的九鼎”之类的东西不惜去违背仁义。墨子时代有项子牛之类(墨子弟子,见“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而今天,类似的事情就数不胜数了,光违法经商出售的假冒伪劣产品就有假烟、假酒、假药、黑心肉等,这类事件总使人应接不暇,眼花缭乱,最天理难容的就是黑心奶粉,居然为了利益,对婴儿都不能残留一点仁义!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追名逐利是人类的本性,无可厚非,但一个不容置疑的前提是不能违背道义。

其实,利益完全不必通过违背道义来追求。因为义和利是统一的。

《墨子·非乐》说:“仁之事者,务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将以为法乎天下。利乎人即为,不利乎人即止。”在墨子“兼爱”的思想中,“兼相爱”是以“交相利”为前提的,“交相利”才能使“兼爱”具有更牢固的现实基础。

这即是说,先要“利人”,然后大家“兼爱”,最后“人利己”。农夫山泉的一分钱希望工程、蒙牛对山区小学的无偿赠奶活动等,都是先予后取,且取之有道,不违仁义,都是值得经营者好好学习的。

做人亦是如此。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你付出的是有限的仁义,而收获的,往往会超乎你的想像。

怀有一颗兼爱之心

人生在世,说长,悠悠数万日,遥遥无期;说短,匆匆几十秋,弹指一挥间。要想过得充实而有意义,我们就必须选择博爱。选择博爱,就是选择用一颗充满爱的心去关心身边的人和事;就是选择把自己的整颗心,用于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世界的感恩。

巫马子对子墨子说:“您兼爱天下,没有什么益处;我不爱天下,没有什么害处。功效都还没有达到,您为什么只认为自己正确而认为我不正确呢?”

墨子说:“现在有人在放火,一个人捧着水要去灭火,另一个人拿着火苗要去助燃,都还没有做成,你认为这两个人谁是对的呢?”

巫马子说:“我认为那个捧着水要去灭火的人用意是对的,那个拿着火苗要去助燃的人用意是不正确的。”

墨子说:“我也认为我的用意是正确的,而认为你的用意是错误的。”

“兼爱”是墨家学派最有代表性的理论之一。所谓“兼爱”,其本质是要求人们爱人如己,彼此之间不要存在血缘与等级差别的观念。墨子认为,不相爱是社会混乱的最大原因,只有通过“兼相爱,交相利”才能使社会达到安定状态。虽然墨子这种反抗贵族等级观念的理论带有强烈的理想色彩,但它的进步意义在今天仍不过时。

墨子的“兼爱”,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博爱。当前和谐社会的理性原则是发展人、尊重人、关爱人,而这一切都要以博爱的胸怀为基础。

博爱包括五心,即爱心、谦卑之心、赞美之心、包容之心、感恩之心。

爱心。爱自己的亲人、朋友,则是好人;爱自己的敌人,爱曾经伤害过自己的人则是伟人。一条爱心之旅,大家用一颗真诚的心,互相扶持,彼此都能走出生命的坎坷,走向生命的精彩。

谦卑之心。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别人身上总能发现胜过自己的地方。活到老,学到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勇于学习别人的长处,这样才能使自己得到不断的提高。

赞美之心。真诚赞美那些稍纵即逝的美丽,真诚赞美那些伤害过你的人的美丽,爱就会在赞美中诞生,友谊就会在赞美中产生,亲情就会在赞美中升华,宽容亦会由此而生。

包容之心。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总会有这样那样的缺点,每个人都希望别人能包容自己的缺点,接纳自己的短处。既然如此,为何我们不从自己做起呢?

感恩之心。感谢父母,他们把我们养大;感谢老师,他们教予我们智慧;感谢朋友,在孤独时他们相伴左右;感谢曾经伤害过我们的人,生命因他们而精彩;感谢生活,它引导我们去理解、去追求更有意义的人生……

选择博爱,就是选择对情感的珍视。人生一路,处处有情。亲情、友情、爱情,无不让生命充满感动与绚丽。“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是亲情的关爱;“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友情的牵挂;“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是恋情的思念。每一个生命都走不出情感的射程,是那些情感,让人们好好生活,好好工作,好好珍惜属于自己的分分秒秒。珍视情感,让生命多些感动与回味。

切勿捡了芝麻丢西瓜

西瓜与芝麻谁大谁小,谁轻谁重,一看便知,这是三岁小孩都能分辨的。但在现实生活中分辨西瓜芝麻却未必那么容易,大与小,多与少,并非一看便知,常常会有人干出捡了芝麻丢西瓜的蠢事。

战国时,楚国请匠师公输班帮助制造云梯,准备攻打宋国。墨子听说后,星夜赶到楚国,劝楚王放弃攻打计划,他讲了一个西瓜和芝麻的道理:

“楚国的土地,方圆五千里,宋国的土地,方圆五百里,这就像彩车和破车相比;楚国有个云梦泽,犀牛、麋鹿满地都是,长江、汉水里出产鱼鳖鼋鼍,算得上天下最富饶的了,宋国却是连野鸡、野兔、鲫鱼都不出的地方,这就像好饭肉食跟糟糠相比;楚国有高大的松树、纹理细的梓树、木、楠木和樟树,宋国却连大树都没有,这就像锦绣衣裳和粗布衣服相比。”

墨子所言,楚王未必想不到。楚王私心是想占点便宜,捡了芝麻又不丢西瓜,岂不更好?然而墨子的话也没有说完,西瓜是自己的,芝麻却是别人的,强占别人的,哪怕只是一点点,常常会付出自己整个的代价。

贪心不足的人,往往因小失大;私心太过的人,常常得不偿失。

目光远大的人,办大事,成大业,胸怀大目标,便不会被眼前的小利小惠所惑,便能够在西瓜与芝麻之间作出正确的判断。

赏罚分明鞭策员工

《墨子·尚贤上》中有:“是故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故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已。”国家所拥有的贤良之士多,那么国家的治绩就大;贤良之士少,那么国家的治绩就小。所以大人的首要任务,就在于如何使贤良之士增多。

那么,使贤士增多的方法是什么呢?

墨子说:“譬如想要增多一个国家的善于射箭、驾车的人,就必须使他们富裕,令他们显贵,尊敬他们,称誉他们,这之后国家善于射箭、驾车的人就能够增多了。”

墨子的言下之义,即要使国家的良士增多,也一定要使他们富裕,令他们显贵,尊敬他们,称誉他们。

“富之贵之敬之誉之”,毫无疑问,这是“赏”,而与“赏”相对的就是“罚”,于是墨子接着说:“不义不富,不义不贵,不义不亲,不义不近。”即不义之人不使他富裕,不义之人不令他显贵,不义之人不使他亲宠,不义之人不使他接近,如此赏罚分明,自然贤良之士增多,不义之人减少。

墨子的话很有道理,企业的管理者也必须善于运用赏罚的策略。

如果员工在工作上取得了成绩,而做领导的却视若无睹,有功不赏,或抑功吝赏,或奖赏错位,势必会使真正有功的下属失望,从而在业务上不再奋发努力,并影响到全局的工作。因此,对下属的表现一定要明确无误的予以奖励。

管理者对下属的功绩,一定不能忽视。当然,对下属的功劳大有大的奖励方法,小有小的鼓励方式,要因人而异、因功绩而异。但一定要遵循一个前提,就是赏罚分明。如果不分大小,不管有无贡献,人人有份,吃“大锅饭”,则久而久之,有能力者会感到不公平而变得消极起来,没有能力者也觉得反正有自己一份而依然故我。

因此,对于有功的一定要奖励,对于混饭吃的一定要处罚。两相比较,就能更好地鼓励先进者,鞭策后进者,于个人、于集体都大有好处。

规章制度是企业管理的导航图

《墨子·法仪》中有:“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也。”

意思是说,天下做事的人,不可以没有法度礼仪,没有法度礼仪,而事情能成功的,那是从来没有的事。

墨子出身于工匠,他熟知手工匠师的技艺,因此便以工匠为例,说明治理国家不能没有法度礼仪。

墨子说:“各类工匠画方形用矩,画圆形用规,画直线用墨绳,量偏正用悬垂,无论是巧工或不是巧工,都用这四种方法。能工巧匠能适合这些法则,不是能工巧匠虽然不能适合,可是摹仿做这些事,仍然超过自己乱做。因此,各种工匠做事都有法则。”

“现在大的到治理天下,其次是治理国家,却没有法规可循,这还不如百工聪明。”

同样,管理企业,却没有法度可循,也不如百工聪明。

对企业而言,没有规章制度就没有管理,规章是企业管理的导航图。然而,纵观众多企业,并非没有规章制度,而是规章制度存在着许多缺陷:规章制度不完善、不健全;规章制度脱离实际,缺乏可操作性;规章制度不公正、不公平,有等级分别;规章制度不适用、不合理,违反了客观管理规律;规章制度不能与时俱进,因循守旧、呆板、僵化;不同规章制度之间存在矛盾、互相抵触;规章制度粗线条、过于笼统、不明确;规章制度执行不当,或在执行中大打折扣。

企业规章制度要避免以上缺陷,除在制定过程中要遵照调查分析、拟订条文、讨论、试行、正式颁布、监督执行、修正或废止等程序之外,还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系统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平等性原则、权威性原则、强制性原则、否定旧原则、可监督原则、可衡量原则、持续性原则、弹性新原则。

自信、自立、自强

世事难料,生活中人们总会遇到一些荆棘与坎坷。当这些不幸将我们笼罩时,其中有些人便会沮丧、失望、痛苦、逃避、低头、认输……

其实,以消极的态度面对人生旅途上的困难和险阻,是不幸中的不幸。因为从诞生的第一天起,生命便赋予我们正视这个世界的勇气,我们的命运从此由自己掌握,我们有能力去改变,去选择,去追求我们想要的生活。

墨子说:“古代治理国家的王公大人,都想使国家富强,人口众多,法律政事有条理。然而求富不得反而贫穷,人口不增反而减少,想治理好反而混乱,这是从根本上失去了所想的,而得到了所憎恶的。”这是为什么呢?墨子认为是持“有命”观点的人太多了。

主张“有命”的人说:“命里富裕就富裕,命里贫穷就贫穷;命里人口众多就人口众多,命里人口少就人口少;命里治理得好就治理得好,命里混乱就混乱;命里长寿就长寿,命里短命就短命。虽然自己力量强大,又有什么用呢?”

针对“有命”的观点,墨子从“本原的、推究的、实践的”三个方面进行了有力的辩析。其中,墨子说道:“现在天下的士人君子,有的认为有命。为什么不向上看看圣王的事迹呢?古代,夏桀乱国,商汤接过国家并治理它;商纣乱国,武王接过国家并治理它。这个世界并没有改变,人民没有变化,桀纣时天下就混乱,汤武时天下就得到治理,怎么能说是有命呢?”

墨子对“有命”论的批判启示我们,人应自信、自立和自强,尤其是面对困难的环境时,更要相信自己,努力去改变不利局面,在困境中自立、自强。

人必须要自信。有自信才能果断、勇敢、坚决。才能勇往直前,才能有事业成就。自信心不是天生的,自信心靠勇气、意志、毅力和足够的知识,靠坚持不懈的实践锻炼,永不言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