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梭在本章中论述了青年时期的教育,即15—20岁时的教育。他认为,青年时期欲念日益增长,处于狂风暴雨似的转变时期,应主要进行道德品质的教育。
16岁自爱的年龄
卢梭认为:“人欲念的根源是自爱,自爱最主要的方式便是懂得生活。一个人只有爱自己,才能更好的爱别人,有人称这是自爱的真谛。”
人生是短促的,在这短促的时间里我们几乎没有功夫去领略它,便匆匆过去。
固然,死亡的时刻与出生的时刻相距很远,但如果你没有好好珍惜,生命便会转顺间逝去。
生命的第一个四分之一,在我们还不懂怎样度过中度过。生命的最后四分之一又是在我们不能享受生活中度过。中间的四分之三又被睡眠等消耗掉。问一下自己,真正能够度过的世间有多少呢?
我们可以说人有两次生命:一次为了存在,一次为了生活。
一般地说,人是不会始终停留在儿童状态的,他到了本该有的阶段,便会脱离那种状态。这个阶段是短的,但却是重要的。
我们将前一阶段称为生存,而后一阶段称为生活。只有到了生活这个阶段,人才算真正的生活。
到了此时,我们对孩子的关心才具有了重要的意义。此时的教育也有了新的施行。
人们保持生存的主要工具是欲念,欲念是很难消除的。消除欲念就等于控制自然,更改上帝的作品。
所以,想阻止和铲除欲念的人,实际是愚蠢的。
根据人之有欲念是人的天性,我们可以推断,我们在自己身上所感觉到的和看见别人所表现的一切欲念都是自然的。千百条欲念,这样的小溪,便汇成了大河。
自然的欲念是达到自由的工具,保持生存的目的。
人的欲念是什么?奴役毁灭吗?不,不是。人的欲念的发源是“自爱”。
自爱是种原始的,内在的,先于其他一切欲念的欲念。
所有的欲念实际上都是自然的,外因促使自然的欲念,演变为其它的欲念。这种演变,对我们是有害的。因为,它改变了最初的目的,违反了原理。
人就是这样脱离自然与自己相矛盾的。
人最重要的责任是关心生命,自爱在中间发挥的作用是很好的,因为它符合自然的秩序。
为了生存我们要爱自己,同时也要爱保持我们生存的人。正因如此,儿童都爱她们的乳母。
这种爱起初是无意识的,是盲目的本能在起作用。这种本能变为情感,情感尽而化成了爱。
当对方表示的情感有害于我们,我们就会产生憎恨。有益于我们,就会喜欢。
所以,当对方倾其全力帮助或损害我们的时候,我们也会对他们表示出他们向我们表示的那种情感。
孩子的情感有两个,首先是爱自己而后是爱同他亲近的人。
孩子起初对乳母的依依不舍之情,是习惯,而后才是爱。
孩子开始是自然而然的对人亲热,但随着个人的利害、需要、主动,依赖别人愈来愈多时,孩子就变的性情、傲慢、骗人、报复人。
自爱和自私是有区别的,自爱涉及的是自己,自私涉及的是和别人的比较。由此可见,敦厚温和的性情产生于自爱,偏执妒忌的性情产生于自私。
18岁博爱的年龄
卢梭说:“人不能始终单独地生活,他需要融入社会,和社会的人保持某种关系。而那需要善良去维持,博爱便是善良的秘方。”
如何让一个人在体质上善良?这需要自爱的奠基,同时也需要博爱的心胸。
要做到博爱就需要,人在需要上少,事事都同人比较的少。用博爱的心,爱周围的人和事。
人不能始终单独地生活,所以人很难保持那种善良,以致更需要博爱去相辅。
人应研究的是他同周围的关系。当他想认识自己的时候,应根据周围的事物、关系研究自己。
人到了一定的年龄就需要伴侣的陪伴,需要一颗心的相依。同别人的关系,心中的爱都会随着伴侣的关系同时发生。
人的本能使两种性别相互吸引。天性的冲动,是由人的知识、偏见、习惯产生的,所爱的人在某方面也会与其达成共鸣。
人要真正懂得爱,需要时间和知识的储备。
判断让我们有了爱,比较让我们有了选择。真正的爱是受人尊重的。
有人说爱是盲目的,那是因为通过彼此的眼睛,可以看到心灵的窗子,而别人是无法启迪的。
爱是由自然产生的,而且它还限制着自然的欲念。
正因如此,除了被爱对象以外,这种性别的人对另种性别的人才满不在乎。
爱是相互的,为了要受到别人的爱,就必须使自己成为可爱的人。他需要情人也需要朋友,每个人都需要所有的人爱他。
要不是因为有许多地方不满意,大家是不愿意有所偏爱的。于是有了纠纷、敌意、仇恨、偏见。
愚蠢的人在偏见的驾驶下,竟失去了自我,完全按别人的见解去安排他们的生活。聪明的人则会把它看作生活的经验资本加以利用。
自爱之心为什么不能成为一种绝对的情感。那是因为你生活在社会中,和不同的人打交道。
在伟人心中博爱能成为骄傲,在小人心中博爱会成为虚荣。在孩子们心中,没有骄傲和欲念,是我们把这些东西带给他们。但在青年人眼中,不管我们怎样努力,这些欲念都会在他们心中生长起来。
从童年到青春期,每个人都会随着气质的变化而变化。对于民族来说就要随着风土而变化。
自然的教育进行的晚而慢,是让感官去唤起想象。人的教育则进行得过早,它是用想象去唤起感官。那使感官在没成熟的情况下便开始活动。
人们常常认为,受过教育的文明人的发情期和性能力,比粗野无知的人的发情期和性能力成熟得早些。
孩子有一种特异的好奇心,可以透过外表发现其中掩盖的一切不良习俗,它与教育又是无关的。
青年时期,博爱让人学会了爱自己,同时也爱那些给予过你帮助的好人,和曾有过以矛盾的敌人。
20岁爱的年龄
卢梭曾指出:欲念是可害的,如果不加以节制,会造成损害。用爱去减少欲念的膨胀,用爱去感染孩子的心,你会觉的世上只有一种亮色。
保持孩子天真的最好办法,是他周围的人都尊重和爱护他们的天真。
否则,无论当我们做了多么微小的隐瞒动作,都会让他们明白,我们在竭力隐瞒了他什么。
有些文雅的人和孩子谈话咬文嚼字,这反而使孩子更加知道,他们似乎在隐瞒什么。
尊重孩子,就应该找到和孩子们交流的最佳话语方式。直率并不代表就不适合孩子,相反是非常适合孩子的。
事实上,真实的语言,是可以用来转移孩子危险的好奇心的。粗话反而会让孩子窒息想象力。
试想一下,如果人们每次的对话,都是心理感情最真实的流露。那么,那种天真烂漫的说话方式是多么的便捷。
如何让年轻人,日益成长的想象力,从那些刺激欲念的事情上加以转移?我们应该让他们只看到克制而不刺激其欲念的情景。
首先要远离大城市,不要让他们加速和提早受到自然的教育。当孩子有选择能力的时候,再让他们知道享乐。而在乡村朴素的生活,会让他们的欲念不过早的膨胀。
因为热爱艺术而停留在城市的人,要替他们挑选交往的人,挑选日常的生活环境。
欲念是可害的,如果不加节制,会让我们造成损害。
当我们让他们看到人间的悲伤,是想让他们学会感动,而不是铁石心肠,这恰恰是我们想要的。
对于男性教育的典型爱弥儿,正因他知道要对自己负责,所以他的行为非常的慎重。
人尤其是男人要敢于做有意义的事,少做无聊的事。敢于说出真理,少说废话。留名青史的罗马人,便是成功的范例。他们在伸张公理和保护善良风俗中教育了自己。
人生来作为社会成员中的一名,便要履行社会的义务,男人更应如此。
在了解了人类后,还应了解个人。在社会的大舞台上,人在世上应该怎样生活,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什么事情?成了重要的事情。
当看到别人产生情欲时,我们要用智者的眼光去看待,既不会学他们的样子,也不会受他们的偏见的诱惑。对于走向社会的青年来说,应提防的不是色欲而是虚荣。
因为喜欢一个人所以爱她,但不要因为过分的喜欢而受到她倾向的支配,要由自己的倾向支配,狂妄心理有的是放荡而不是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