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有一种心理叫理解
22661100000018

第18章 为什么“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首先来做一道心理测试题:一个手上戴着劳力士手表的人正在走向他的汽车。那么,他更有可能开什么品牌的汽车?是韩国现代还是德国宝马?

正确的答案是“宝马”。因为“宝马”和“劳力士”一样,都属于世界名牌,象征着成功和地位。这个人既然戴着劳力士手表以显示自己的身份和地位,他在出行时就不太可能开着一辆普普通通的“现代”牌汽车了,因为这与他手上的劳力士手表不相配。

这个简单的心理测试,反映的就是现代生活中人们心理上的一个十分常见的现象——“狄德罗效应”。

18世纪,欧洲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启蒙运动,法国人丹尼·狄德罗正是这场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才华横溢,不但编撰了世界上第一部《百科全书》,还在文学、艺术、哲学等诸多领域作出了卓越贡献,是当时赫赫有名的思想巨人。

有一天,一位朋友送给狄德罗一件质地精良、做工考究、图案高雅的酒红色长袍,狄德罗非常喜欢。于是,他马上将旧的长袍丢弃了,穿上了新长袍。可是不久之后,他就产生了烦恼。因为当他穿着华贵的长袍在书房里踱来踱去时,越踱越觉得那张自己用了好久的办公桌破旧不堪,而且风格也不对。这样的东西,怎么能够跟自己身上这件漂亮的长袍相搭配呢?

于是,狄德罗叫来了仆人,让他去市场上买一张与新长袍相搭配的新办公桌。当办公桌买来之后,狄德罗神气十足地看着自己的新书房。可是他马上发现了新的问题:挂在书房墙上的挂毯针脚粗得吓人,与新的办公桌不配套!

狄德罗马上打发仆人买来了新挂毯。可是,没过多久,他又发现椅子、雕像、书架、闹钟等摆设都显得与挂上新挂毯后的房间不协调,需要更换。慢慢地,旧物件挨个都更新完了,狄德罗得到了一个神气十足的书房。

这时,这位哲人突然发现“自己居然被一件长袍胁迫了”,更换了那么多他原本无意更换的东西。于是,狄德罗十分后悔自己丢弃了旧长袍。他还把这种感觉写成了一篇文章,题目就叫“丢掉旧长袍之后的烦恼”。

整整过了两百年之后,在1988年,美国人格兰特·麦克莱肯读了这篇文章,感慨颇多。他认为这一个案例具有典型意义,集中揭示了消费品之间的协调统一的文化现象,并借用狄德罗的名义,将这一类现象概括为“狄德罗效应”。1998年,美国哈佛大学的一位女经济学家朱丽叶·施罗尔出版了《过度消费的美国人》,在这本畅销书中对这种消费攀升模式进行了详细分析。此后,“狄德罗效应”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而且被运用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其实,这种“狄德罗效应”在我们中国人看来决不是什么新鲜事。早在两千多年前,先秦时的思想家韩非就在《韩非子》里写了这么一段故事:

商朝时,纣王登位之初,天下人都认为这位精明的国君的治理下,商朝的江山一定会坚如磐石。

有一天,纣王命人用象牙做了一双筷子,十分高兴地使用这双象牙筷子就餐。他的叔父箕子见了,劝他收藏起来,而纣王却满不在乎,满朝文武大臣也不以为然,认为这本来是一件很平常的小事。

箕子为此忧心忡忡,有的大臣莫名其妙地问他原因,箕子回答说:“纣王用象牙做筷子,必定再不会用土制的瓦罐盛汤装饭,肯定要改用犀牛角做成的杯子和美玉制成的饭碗;有了象牙筷、犀牛角杯和美玉碗,难道还会用它来吃粗茶淡饭和豆子煮的汤吗?大王的餐桌从此顿顿都要摆上美酒佳肴了;吃的是美酒佳肴,穿的自然要绫罗绸缎,住的就要求富丽堂皇,还要大兴土木筑起楼台亭阁以便取乐了。对这样的后果我觉得不寒而栗。”

仅仅5年时间,箕子的预言果然应验了,商纣王瓷意骄奢,便断送了商汤绵延500年的江山。

韩非子在这个故事的末尾很有感触地说道:“箕子见象箸以知天下之祸,故曰:‘见小曰明。”其实,箕子的高明之处并不在于他能够从小中见大,而在于他发现了一条普遍的规律:人们在拥有了一件新的物品后,会不断配置与其相适应的其他物品,从而付出越来越大的开支。这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狄德罗效应”。

狄德罗效应也称为“配套效应”,它反映了人们的—种对和谐的追求。在人们的观念里,高雅的长袍是富贵的象妊。应该与高档的家具、华贵的地毯、豪华的住宅相配套,否则就会使主人感到“很不舒服”。这种“配套效应”在事物的联系中为整个事物的发展提供了动因,从而促进了周围事物的变化发展和更新。

狄德罗效应在生活中可谓屡见不鲜。在服饰消费中,人们会重视帽子、围巾、上衣、裤子、袜子、鞋子、首饰、手表等物品之间在色彩、款式上的相互搭配。在装修时,我们会注重家具、灯具、厨具、地板、电器、艺术品和整体风格之间的和谐统一。这些都是为了实现“配套”,达到一种和谐。

生产厂家和商场可谓最善于利用狄德罗效应了。狄德罗效应的核心并不在于那件新长袍的风格样式,而在于它所象征的一种生活方式,后面的一切都是为了这种生活方式的完整构成。所以,厂家和商家往往会想方设法,利用这一效应来推销自己的商品。他们会告诉你这些商品是如何如何与你的气质相配,如何如何符合你的档次,等等。总之一句话,它们都是你不能不拥有的“狄德罗商品”。比方说,劳力士手表和宝马汽车都宣称自己是成功和地位的标志,所以如果你拥有了一块劳力士手表,那么你就应该考虑以宝马代步,这样才不会失掉自己的“面子”。

实际上,“狄德罗效应”在我国早有定论。在我国宋代,政治家和文学家司马光就说过一句著名的话: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在现实生活中,这种现象也并不罕见。住惯了洋房的人如果搬到乡下的农居,肯定会浑身上下都感到不舒服。再比方说,我们一直在说要解决干部“能上不能下”的问题,这其实也是一种“棘轮”。

很多人都有这种经历:在外出购物时明明只想买一样东西,结果却买回了一大堆。比方说,出门时只想买一件衬衫,但买下衬衫之后,又觉得跟裤子不配套,于是又去买了一条新裤子。穿上裤子,又觉得皮鞋的式样不般配,只好又去买双皮鞋。回到家才发现,原本只想花百十块钱,最后却花了好几百。

又比方说,买到一套三室两厅的新住宅之后,自然要好好装修一番。首先是铺上大理石或木地板,然后以黑白木封墙,再安装像样的吊灯;四壁豪华之后,自然还想配上一些高档家具。而一旦住上了这样的高档住宅,出入时显然不能再穿旧衣烂衫,必定要穿“拿得出手”的衣服与鞋袜。如此这般下去,所有这一切,都只是为了跟这套房子配套。

再举一个例子,某人买了一款高级DVD影碟机,为了发挥其功能,首先换上了一台背投大彩电。不过他马上发现,家里的旧音响根本体现不出这台背投的音效。于是,他又为它配上了一套高级的AV音响系统。随即他又发现,需要有一个视听室才能与之相称,于是又对房子进行了装修。

警惕这种预料之外的开支,正是狄德罗效应给我们的最大启示。前面讲的那个“纣为象箸”的故事,箕子之所以会忧心忡忡,就是因为他看到了作为一国之君的纣王,如果放纵自己的欲望,就会给国家增添极大的花费,弄到最后国库空虚,民不聊生。

对于普通人,狄德罗效应当然不会造成这么严重的后果。不过如果不能及早注意到这一点,它也会给你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比方说还没有到月末,就发现这个月已经大大超支,原因是买了许多不在计划之中的“狄德罗商品”。再比如原本计划得好好的日程安排,却由此被弄得乱七八糟。

狄德罗效应刺激了人们的消费欲望,导致了一种“奢侈病”。哈佛大学经济学家朱丽叶·施罗尔在对狄德罗效应进行了深入分析之后,给出的对策是立即终止攀升,建立一种全新的消费观念,即推行以节制消费为主题的简单主义运动。这场运动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兴起的,其标志性事件是1981年《自愿的简单》一书在美国的出版和流行。时至今日,简单主义运动在西方国家已小成气候。不过要想让每一个人都真正做到节制消费,恐怕比登天还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