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有一种心理叫理解
22661100000044

第44章 为什么去面试的人都会穿得较整齐?

那天上午,王涛赶到天语公司参加最后一轮应聘,主考官正是天语公司的江老总。临到考试时间快要结束,王涛才满头大汗地赶到了考场。江老总瞟了一眼坐在自己面前的王涛,只见他大滴的汗珠子从额头上冒出来,满脸通红,上身一件红格子衬衣,加上满头乱糟糟的头发,给人一种疲疲塌塌的感觉。江老总仔细地打量了他一阵,疑惑地问道:“你是研究生毕业?”似乎对他的学历表示怀疑。王涛很尴尬地点点头回答:“是的。”接着,心存疑虑的江老总向他提出了几个专业性很强的问题,王涛渐渐静下心来,回答得头头是道。最终,江老总经过再三考虑,总算决定录用王涛。

第二天,当王涛第一次来上班时,江老总把王涛叫到自己的办公室,对他说:“本来,在我第一眼看到你的时候,我就不打算录用你,你知道为什么吗?”王涛摇摇头。江老总接着说:“当时你的那副尊容实在让人不敢恭维,满头冒汗,头发散乱,衣着不整,特别是你那件红格子衬衫,更是显得不伦不类的,不像个研究生,倒像个自由散漫的社会小青年。你给我的第一印象太坏。要不是你后来在回答问题时很出色,你一定会被淘汰。”

王涛听罢,这才红着脸说明原因:“昨天我前来赶考时,在大街上看见有人遇上车祸,我就主动协助司机把伤员抬上的士,并且和另外一个路人把伤员送去医院。从医院里出来,我发现自己的衣服沾了血迹,于是,我就回家去换衣服。不巧我的衣服还没干,我就把我二弟的一件衬衫穿来了。又因为耽误了时间,我就拼命地赶路,所以,时间虽然赶上了,却是一副狼狈相……

江老总这才点点头说:“难得你有助人为乐的好品德。不过,以后与陌生人第一次见面,千万要注意自己给别人的第一印象啊!”

从以上求职的小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第一印象”相当重要。有时候,“第一印象”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前程甚至命运。

亚里斯多德认为:美丽比一封介绍信更具有推荐力。观察一个人,首先入眼的就是仪表风度,第一眼的仪表、穿戴就马上让人在脑中瞬间作出了一个反映,并且为之后的评价作出了初步的导向。一般情况下,人们都愿意同衣着干净整齐、落落大方的人接触和交往,而对于衣着邋遢、衣冠不整或者过于暴露的人,率先就在情绪上有了一定的抵触和想法,正所谓“先敬罗衣后敬人”。因此,在人际交往中,首先应注意整饰自己的仪表,大方得体、整洁得当的外表即是为自己作了一次出色的宣传,力争在首次出场时就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为之后的交往铺设良好的开端。

心理学家给“第一印象”取了一个很好听的专业名词,叫做“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是双方往后交往的依据。正性的、良好的印象,希望继续交往,增进关系;负性的、不好的印象,则拒绝继续交往,使关系了结。你若问他为什么?当事人似乎很难说得清,只是笼统地感到“喜欢”或“不喜欢”。

首因效应是人之常情,人人都有其切身体验。但是,采用实验方法进行研究的,是美国心理学家洛钦斯于1957年首次进行的。

洛钦斯设计了四篇不同的短文,分别描写一位名叫杰姆的人。第一篇文章整篇都把杰姆描述成一个开朗而友好的人;第二篇文章前半段把杰姆描述得开朗友好,后半段则描述得孤僻而不友好;第三篇与第二篇相反,前半段说杰姆孤僻不友好,后半段却说他开朗友好;第四篇文章全篇将杰姆描述得孤僻而不友好。洛钦斯请四个组的被试者分别读这四篇文章,然后在一个量表上评估杰姆的为人到底友好不友好。

结果表明,篇幅的前后是至关重要的,开朗友好在先,评估为友好者为78%,在后,则降至18%,首因效应极为明显。

一般来说,“首因效应”主要体现在衣着穿戴方面,其次才是言谈举止。有的人生性散漫,懒得花大量时间去考虑自己的服装。有时,一件外套一穿就是一个月,袖口和领子上积了一层厚厚的污垢,自己也习以为常,照样穿着出门、上街、逛商店、会朋友甚至出席宴会。他们认为,服装不过是遮体御寒的工具,没必要花太多的心思去侍候它。这种想法全错!要知道,一个人的服装代表着这个人的形象,别人可以通过这个人的穿戴,推断当事人的文明程度、精神状态等,切不可等闲视之。

如果说,前面提到的仪表是种表层的、暂时的行为的话,那是远远不够的,还需更深层次的“硬件设施”的完备,这就需要个体加强在谈吐、举止、修养、礼节等各方面的素质,提升个体的精神层次,尽量减少负面因素造成的不利影响。

外貌等因素虽然会影响他人对个人的印象和评价,但他们的光环作用会随着交往的进一步深入而逐渐减弱,随之对个性品质的要求将会加强。据研究表明,诚实和热情是最受欢迎的两大品质。这是对个体的交往技能提出的要求。真诚待人者,更易获得他人信任,这是很多人的经验之谈。

正所谓“有思路才有出路”。我们在进行思维活动时,无论在思维角度上,还是在思路选择上,都需要具有不同于寻常性思维的独到之处,因而能想别人所未想,见别人所未见,让首因效应达到极至的发挥。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新闻系的毕业生正急于寻找工作。一天,他到某报社对总编说:“你们需要一个编辑吗?”

“不需要!”

“那么记者呢?”

“不需要!”

“那么排字工人、校对呢?”

“不,我们现在什么空缺也没有了。”

“那么,你们一定需要这个东西。”说着他从公文包中拿出一块精致的小牌子,上面写着“额满,暂不雇佣”。总编看了看牌子,微笑着点了点头,说:“如果你愿意,可以到我们广告部工作。”

这个大学生通过自己制作的牌子表达了自己的机智和乐观,给总编留下了美好的“第一印象”,引起其极大的兴趣,从而为自己赢得了一份满意的工作。

虽然我们也知道仅凭一次见面就给对方下结论为时过早,“首因效应”并不完全可靠,甚至还有可能会出现很大的差错,但是,绝大多数的人还是会下意识地跟着“首因效应”的感觉走。

张扬走进公关经理室就对副经理戴盛颇有好感,他干脆利落的工作作风,风度翩翩的仪表,尤其是对张扬十分热情,当他抬头打量张扬时,戴盛便喊道:“嗨!小伙子,你好,请坐”。随后带着他熟悉了公司的各个部门,还重点介绍了室内情况,张扬对此感恩不尽,认为戴盛是个讲义气的朋友。而另一室的工程师钱强,脸色阴沉沉地,手里正忙着设计,抬抬头连声招呼也没打,张扬在心里给钱强下的定义是“呆板、不热情,肯定是个冷血动物。”

此后,张扬碰上事:就以此为“尺度”进行衡量了。

可是过了不久,戴盛利用张扬的信任和年轻,让他在众人面前跌了一个大跟头。张扬后悔莫及,为什么要为戴盛卖命。而为他挽回损失与声誉的,恰恰是工程师钱强,他揭穿了戴伊的诡计,为张扬洗刷了不白之冤。

张扬之后痛责自己,不该“先入为主”,以一时的好恶来取舍朋友,直到那善于伪装的“朋友”把自己推入陷阱,可是此时后悔已经迟了。

社会复杂,人在与人交往时,因功利性,而心怀叵测,这种人到处都有,当朋友对你好时,不要沉湎于其中;当朋友对你有些冷淡时,也不要过分计较。“知人知面,不知心,画人画虎,难画骨”,每个朋友背后的“目的性”大多一时难以确认,所以还是以静观动好。俗话说“路遥之马力,日久见真心”。

否则,以过早的表面印象取舍,下结论,会使你结交下“地雷式”的朋友,酿成灾祸。也会使你错过真诚的朋友,遗憾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