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有一种人生叫平衡
22669500000010

第10章 敦品类——让你德高望重(5)

中国禅师说:“水如能混一点,山就显得更美了。这清水中只能长出山葵花,而浊水中却能长最美丽清高的白莲花朵。”

这位禅师的话,就说出了“清”与“浊”的利弊关系。

其实,在日常生活、工作中,不但“浊”一些无妨,而且有时甚至还要制造出一些“浊”来。三十六计中的“混水摸鱼”计,其实就是充分利用了“浊”的可乘之机。而且,这可乘之机常常是一方主动把水搅混造成的。

某省城有一张新报创刊,报社老总采取“洗楼”的办法,挨家挨户征订报纸,并雇佣了大量人员走街串巷卖报。发行量究竟多少外人很难知晓。运作一段时间后,该报刊发了该省城各大报纸的发行量对比表,本报的数量当然遥遥领先了。结果各大广告客户纷纷与其他报解除了广告合同,投到该报社门下。该报从此声名大振,经济效益也直线上升。有人担心这样做惹官司,老总们却认为打官司也是提高知名度的一种办法。

该报经营者运用的就是先搅混水再摸鱼的办法。

二战后,日本百废待兴,样样都离不开电。因此,到处接连不断开发电源,开山铺路,建造水坝,修造电厂,带动了建筑业的兴隆。当时日本公认的五大建设公司是:鹿岛、大成、清水和竹中等公司。

间组建设公司是一家专营隧道、大坝等土木工程的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董事长神部满之助在外面进行业务碰了软钉子,回到公司大发脾气。因为他深深感到,不被看成一流的大公司,不仅自己不够体面,同时也不利于公司的进一步发展。神部是个雄心勃勃、斗志旺盛的企业家,当他的公司企盼进一步发展时,遇到这样的障碍,他自然不会善罢甘休。于是他采取了一般人没有预想到,也不敢做的策略。

不久,日本各大报社都先后收到了间组公司一大笔广告费,其要求新奇而简单,五大公司刊登广告时,落款加上间组公司;间组公司刊登广告时,也列入五大建设公司之名,在新闻报道、评论等一切见报的文章中,凡提及建设业的大公司时,把以前的“五大建设公司”改为“六大建设公司”。

收了人家的钱,顺便做无损于自己的事,各家报社欣然同意。

广告登出后,神部参加社交活动时,常遭明讥暗讽,他一概置若罔闻,视而不见。对于“这就是‘六大建设公司’之一的间组公司老板神部先生”之类的话,他慨然应之。

在别人不理解的目光中,神部有其独到的打算。

事实证明,神部没有失算。尽管知情者冷嘲热讽,建设业的舆论却被他搅乱了,不知情者慕名而来,间组公司也没有让他们失望,公司的业务扶摇直上,规模逐渐超过了一些原来在其上的公司。

三年之后,间组公司终于名副其实地成为日本第六大建设公司。

在商场上,灵活的经营者无不趁着竞争对手内部或市场混乱之际,利用对方力量的空虚或对市场的因地制宜,而达到自己的目的。神部的独到之处在于搅混了建筑业舆论的一泓清水,引来不知情的客户。搅混水,是先决条件;条件具备了,还得有摸鱼的本领。倘若神部没有让慕名而来的顾客满意而归的话,那么他的愿望也实现不了。

做人,不可不“清”,“清”要“清”得高洁。

做人,不可不“浊”,“浊”要“浊”得艺术。

把握清浊,乃是本领。

八 荣与辱

知足不辱,虽有荣观,燕处超然。

俗话说:“人争一口气,佛争一柱香。”

“人争一口气”其实讲的是面子,是荣誉感。

荣辱感,人人都有。

前人关于荣辱的论述很多。

老子说:得到了宠爱和遭到羞辱都感到惊恐,重视忧患就同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什么叫宠辱若惊?若是得到宠爱感到分外惊喜,失去了宠爱就感到惶恐不安,这就是宠辱若惊。

孔子还说:国家太平,还在那里贫贱终生,是耻辱;国家昏乱,还在那里富有,显贵,也是耻辱。”

孟子说:有仁德就有光荣,没有仁德就耻辱。现在有些人不想受耻辱而居于不仁德的地方,这好像厌恶潮湿,却住在低洼之地。若真正不想受耻辱,最好的途径就是重视道德,尊重贤士,让有贤德的人处于合适的官位,让有才能的人担当相应的职务,趁国泰民安的时机,修明政治和刑罚。

孟子还说:“有预料不到的荣誉,有追求完美而招致的侮辱。阐述的是有什么样的荣辱。

唐代的齐己在《君子行》中说:“荣必为天下荣,耻必为天下耻。”

汉代的董仲舒在《春秋繁露·竹林》中说:“君子生以辱,不如死以荣”。意思是:君子如果在屈辱中活着,不如光荣地死去。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这是近代伟大的维新志士“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在变法失败后,就义前夕所写的一首题壁诗,这首诗近百年来传遍华夏大地,感染着每个怀有爱国热情的中华儿女,激起人们对为改革而献身的仁人志士们的无限敬仰和怀念。

谭嗣同生活在清同治年间,当时国家正处在历史大变动时期,清朝腐败,社会动荡,谭嗣同经过几年的探索,他发现要使中国得救必须变法维新,向西方先进国家学习,在中国彻底实行改革。为了深化变法思想,他不断地联系各地维新志士,不断地把变法思想推向全国,推向高潮。

1898年,谭嗣同奉光绪皇帝之召赴京进行维新变法,谭嗣同抱病到京,光绪帝破格提拔谭嗣同参与新政。从此,谭嗣同便在皇帝左右处理奏折,忙于变法事宜。

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顽固保守派,势力很大,对变法维新恨之入骨。她日夜策划,要置维新派于死地。

维新派好景不长,形势急转直下。慈禧等人经过谋划,将光绪帝囚于中南海,同时,开始动手收拾变法维新派人士。

变法失败,维新人士纷纷逃走,谭嗣同却非常镇静,他对前来劝他逃走的梁启超说:“以前想救皇上不能救,现在想救康先生也不能救,我已经没有事情可做,只有等待死亡的到来而已!尽管如此,天下正义的事业,明知难做也应尽力去做,梁先生您可试着到日本使馆,访见伊藤先生,请他电告上海日本领事馆营救康先生。”谭嗣同在家一整天不出门,等待前来逮捕他的人,第二天又去日本使馆,劝梁启超去日本,并把自己的几本书稿,还有一箱子家信托付给梁启超。他说:“没有出走的人,就没有谋取将来胜利的人;没有死难的人,就没有报答明主的人。现在康先生生死难以预料,我国古代有程婴和杵臼,日本古代有月照和西乡(他们为了正义事业都是一个死去,一个活下来),我和您分别来充当他们吧。”二人拥抱后就分别了。初七、初八、初九三天,谭嗣同又跟侠士大刀王五商量营救皇上。同时,大刀王五三番五次表示要保护谭嗣同逃出重围,离开北京,谭执意不肯。在被捕前一天,日本几位赞助变法的朋友再次苦劝谭嗣同到日本去避难。他说:“各国变法,没有不是由流血牺牲而取得成功的。今天中国还没听说有因从事变法而流血牺牲的,这是国家不昌盛的原因。如果需要这样的人,就请从我谭嗣同开始。”他坚持不离开祖国,于初十被捕入狱。

被捕后,谭嗣同与其战友们一道被关在刑部大狱中,他回顾往事,思考未来,雄心不灭,感慨万端,就拾起地上的一块煤屑,在牢房墙上写下了那首四句诗。

三天后,野蛮的清政府未经任何审讯,将谭等六君子绑赴刑场斩首。到刑场的群众达万人之多,谭嗣同意气自若,面对刽子手带血的屠刀,他字字铿锵,横眉冷对,高声朗诵: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谭嗣同为了中国民众利益献出他一腔热血。

谭嗣同死后,他的尸体被人运回原籍,葬于湖南城外石山下,后人在他墓前华表上刻了一副对联:

亘古不磨,片石苍茫立天地;

一峦挺秀,群山奔趋若波涛。

表达了后人对他的崇敬之情。

谭嗣同宁死不屈,以死醒天下,可歌可泣。正如宋代刘炎说的那样:“志大名节,故进退荣辱不足以二其心。”

当然,人生在世,有时也需要忍辱负重。

西汉的张良,号子房,祖先韩国人。大伯张开地、父亲张平都做过韩国宰相。

秦国战败韩国时,张良还年小,没有做官。曾常到下邳桥上游玩。一天,有个老头走过来,故意把鞋脱下丢下桥去,回头对小张良说:“小孩,下去把鞋子捡上来!”张良一听很吃惊,心里很不服,若反抗却敌不过眼前的老头,无奈只好忍气吞声地下河把那只鞋子拿上来,并且跪着交给老头,老头穿好鞋,对张良说:“你可以受教。五天后的早晨我仍在这儿见你好吗?”张良便忙跪下说:“谢谢。”

果真在第五天一清早,张良如约去了,可那老头儿已先到。老头很生气地说:“你为什么来晚了?”于是又改约后五天鸡鸣时再来,届时张良又去了,见老头儿又提前在那里。老头见之又气愤地问:“你为什么又迟到了?”于是再约五天后同一时间再来。这次,张良半夜里起来就去了,等了一会儿老头才来,老头见张良这次很早在此地等候他,很高兴地对张良说:“应该是这样啊。”便拿出一本书交到张良手上,说:“你把这本书读通了,将来能做大王的军师。”说着便离开而去,从此再也未见面。

天亮时,张良打开那本书一看,原来是《太公兵法》。张良感到此书非常有益,便下功夫苦读,后来他辅佐汉高祖取得天下,高祖采纳张良不少的计策。高祖说:“在帷幄中得到计谋,在千里之外的战斗定能打胜,在这方面我不如张良。”不久,张良成为汉代的三杰之一,并被封为留侯。

西汉时的韩信,淮阴人,家里很贫穷,因无聊,出去到城外钓鱼。

一次,有个屠夫欺侮他,说:“你虽长得又高又大,喜欢佩带剑,其实心里很怯懦。”并且当着众人面挑逗韩信’说:“你若是不怕死,就与我拼刺一番;要不从我裤裆下钻过去。”韩信仔细思量,最后俯下身子,从屠夫裤裆下爬过去,这下惹得通街的人都笑韩信胆怯懦弱。

后来滕公向高祖荐举韩信,开始高祖确实不太了解韩信其人,这时韩信已出走了,萧何亲自去追,并对高祖说:“韩是无双的国士,你想取得天下,非要韩信不可。凡参与计谋做事的人,都得拜请他为师,选个日子,那天要斋戒,设立将台,施行大礼方可。”高祖答应了。随后登台拜韩信为大将。

后来取得了天下,并且天下归顺。这时高祖对诸将说:“有百万兵士,又聚集好计谋精英,战争一定能胜利,进攻一定所向披靡,指挥战斗方面我不如韩信,他是个真正的军事指挥家。”

一次韩信派人把那次曾侮辱过他的屠夫召来,封他为中尉,并对诸侯说:“他是个勇士。在他曾侮辱我的时候,难道我真的不敢出手杀他吗?倘若杀了他,我又图得什么呢?所以,我甘愿忍受那种钻裤裆的耻辱了。”

张良忍匍匐取鞋之辱,韩信忍胯下之辱,二者终拜将封侯。可见,耻辱对于人的性格。心志的磨炼,是甚为有益的。

荣与辱是一对孪生姐妹。荣誉是成功者的光环,然而身后的阴影里,耻辱正悄悄地相随。换言之,前者为形,后者为影,形影不离。在生活中,能很好地利用这一辩证法,或者说,能很好地利用人们的荣辱观,则往往会使对方做出他自己原本不愿做的事情,从而达到你自己的目的。

战国时的晏子博学多才,聪明机智,是齐国有名的政治家,为齐国的富强做了很多事。齐景公提拔晏子做了相国。

当时齐国有三个大力士,一个叫公孙捷,一个叫田开疆,一个叫古冶子,号称“齐国三杰”。他们因为勇猛异常,被齐景公宠爱,晏子遇到这三个人总是恭恭敬敬地快步走过去。可是这三个人每当见晏子走过来,坐在那里连站都不站起来,根本不把晏子放在眼里,仗着齐景公的宠爱,为所欲为。当时,齐国的田氏,势力越来越大,他联合国内几家大贵族,打败了掌握实权的栾氏和高氏,威望越来越高,直接威胁着国君的统治。田开疆正属于田氏一族,晏子很担心“三杰”为田氏效力,危害国家,想把他们除掉,又怕国君不听,反倒坏了事。于是心里暗暗拿定了主意:用计谋除掉他们。

一天,鲁昭公来齐国访问。齐景公设宴招待他们。鲁国是叔孙蜡执行礼仪,齐国是晏子执行礼仪。君臣四人坐在堂上,“三杰”佩剑立于堂下,态度十分傲慢。正当两位国君喝得半醉的时候,晏子说:“园中的金桃已经熟了,摘几个来请二位国君尝尝新吧!”齐景公传令派人去摘。晏子说:“金桃很难得,我应当亲自去摘。”不一会儿,晏子领着园吏,端着玉盘献上六枚桃子。景公问:“就结这几个吗?”晏子说:“还有几个,没太熟,只摘了这六个。”说完就恭恭敬敬地献给鲁昭公、齐景公每人一个金桃。鲁昭公边吃边夸金桃味道甘美,齐景公说这金挑不乒得到,叔孙大夫天下闻名,应该吃一个。”叔孙诺说:“我赶得上晏相国呢!这个桃应当请相国吃。”齐景公说然叔孙大夫推让相国,就请你们二位每人吃一个金桃吧!”两位大臣谢过景公。晏子说:“盘中还剩下两个金桃,请君王传令各位臣子,让他们都说一说自己的功劳,谁功劳大,就赏给谁吃。”齐景公说:“这样很好。”便传下令去。

话音未落,公孙捷走了过来,得意洋洋地说:“我曾跟着主公上山打猎,忽然一只吊睛大虎向主公扑来,我用尽全力将老虎打死,救了主公性命,如此大功,还不该吃个桃吗?”晏子说:“冒死救主,功比泰山,应该吃一个桃。”公孙捷接过桃子就走。

古冶子喊道:“打死一只虎有什么稀奇!我护送主公过黄河的时候,有一只鼋咬住了主公的马腿,一下子就把马拖到急流中去了。我跳到河里把鼋杀死了,救了主公,像这样大的功劳,该不该吃个桃?”景公说:“那时候黄河波涛汹涌,要不是将军除鼋斩怪,我的命就保不住了。这是盖世奇功,理应吃个桃。”晏子急忙送给古冶子一个金桃。

田开疆眼看金桃分完了,急得跳起来大喊:“我曾奉命讨伐徐国,杀了他们主将,抓了五百多俘虏,吓得徐国国君称臣纳贡,邻近几个小国也纷纷归附咱们齐国,这样的大功,难道就不能吃个桃子吗?”晏子忙说:“田将军的功劳比公孙将军和古冶将军大十倍,可是金桃已经分完,请喝一杯酒吧!等树上的金桃熟了,先请您吃。”齐景公也说:“你的功劳最大,可惜说晚了。”田开疆手按剑把,气呼呼地说:“杀鼋打虎有什么了不起!我跋涉千里,出生人死,反而吃不到桃,在两国君主面前受到这样的羞辱,我还有什么脸活着呢?”说着竟挥剑自刎了。公孙捷大吃一惊,拔出剑来说:“我的功小而吃桃子,真没脸活了。”说完也自杀了。古冶子沉不住气说:“我们三人是兄弟之交,他们都死了,我怎能一个人活着?”说完也拔剑自刎了。人们要阻止已经来不及了。

鲁昭公看到这个场面无限惋惜地说:“我听说三位将军都有万夫不挡之勇,可惜为了一个桃子都死了。”

晏子了解他们的性格,充分利用他们被荣辱感驱使的好胜心理,用激将法,使他们一跃而起,把什么都放在一边,连命都不要去争晏子给设置好的东西。

大节不屈是硬汉,

小辱不忍是莽汉!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任天际云卷云舒”——多美的人生境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