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郭子仪因平定安史之乱功劳最大,封为汾阳王、大元帅。代宗永泰元年,他的仆人固怀恩诱引回纥吐蕃兵十万来人侵。皇上亲自率领六军,驻扎在苑中。城中的男子都团结起来当兵,老百姓很害怕,逃跑了很多人。皇上正想要驾车去河中,公卿大臣们都很惊讶。郭子仪说:“如今我们人少不及敌方,难以力量来取胜。我从前和他们的关系很密切,不如我一人挺身而去说服他们,可以不用作战的方法来取得胜利。”于是就带几个人马去回纥的军营,他的随从传呼:“令公来了。”回纥人很震惊,太师药葛罗拿着弓箭,站在阵前。郭子仪不带头盔,不穿盔甲,放下刀枪来到回纥军营。各位酋长都下马来,太师药葛罗拜见郭子仪,郭子仪也下马相拜见,又和他一起喝酒,互订誓约而退兵。
前秦皇帝统兵号称百万,驻扎在淮河淝水一带,准备攻打东晋,东晋京师一片恐慌。晋武帝拜谢安为征讨大都督。他的侄子谢玄来询问如何对付苻坚,谢安竟然毫无惧色,对谢玄说:“我另有打算。”说完就不作声了。谢玄不敢再问,便派张玄前来询问。谢安立即命令部下和亲朋好友驱车来到山中别墅。人到齐时,谢安正在与张玄以别墅为赌注下棋。平常谢安棋艺低于张玄,这天张玄心神不定,眼看将下个平手,最后却全输了。谢安转过头来对外甥羊昙说:“我赢的这座别墅给你了。”
谢安又带领大家游山玩水,一直玩到深夜才回到家中。此时谢安才指授将帅,要求各自尽职尽责。后来,谢玄等人率军打败了苻坚。立即快马向谢安传送捷报。这时谢安正在与客人下棋。他看完捷报便扔在床上,脸上没一点喜色。仍然与客人对弈如故。客人问他刚才看的是什么,谢安慢腾腾地说:“孩子们已经打败了苻坚。”下完棋进屋,谢安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过门槛时把鞋前掌撞断了都没有发觉。
郭子仪转危为安,在于他把个人的安危置之不顾,敢于只身进敌营;谢安转危为安,在于他临危不惧,沉着冷静。
当然,沉着冷静,临危不惧,有时也需要抓住对方的心理。在这方面,诸葛亮的空城计恐怕是最经典的了。
诸葛亮的“空城计”我们耳熟能详,不必具体叙述。它实质上就是一种心理战术。下面我们举一个“空城计”在商战中应用的例子。
松下公司是由松下幸之助创办的一个大型电器王国。在其70多年的历史中,松下公司也多次遇到生存危机。但是,松下幸之助每次都凭计谋度过了难关。
20世纪50年代,日本出现经济大滑坡,松下公司的产品也大量积压。有人向松下幸之助建议减员一半,以度过眼前的难关。这个消息透露出去后,整个公司人心惶惶。
此时松下幸之助恰巧有病住进了医院。松下公司的两位高级总裁武久和井植到医院看望松下。
“你们对公司目前的困难有什么高见吗?”松下问。
“看来除了减员没有什么好办法了!”井植说。
松下在病床上欠起身,语气坚定地说:“我已经决定一个人也不减!”
武久和井植听了,都大吃一惊。
松下接着说:“如果我们减人,别人就会看出我们的困难。别的公司就会趁机给我们讲条件,我们的处境就会愈加艰难。如果我们不减人,外界就会认为我们是有实力的,竞争对手便不敢小看我们。”
“没有这么多的活干怎么办呢?”武久问。
“办法我已想好了,改为半天上班,工资按以往全天的标准分发。”
武久和井植回到公司,集合起全体员工传达了松下的决定。员工们听到这个消息立即欢声雷动。所有的人都发誓要尽力为公司而战。公司上下出现了万众一心、共度难关的局面。
别的公司听说松下公司不减一人,而且只上半天班发全天工资,顿时感到松下公司不愧是日本实力雄厚的公司,定有灵丹妙药和回天之力。后来,松下公司的全体员工,齐心协力,只用两个月时间便把产品全部推销出去。接着不但停止了半天工作制,而且还要加班加点地干才能把大批订货赶制出来。
松下幸之助不愧是经营之神,在“黑云压城城欲摧”的危急关头,能从容不迫地采用“空城计”,干脆来了个愈空愈放空,大有一空到底的气概,让外界不再怀疑,内部又齐心协力。于是变不利为有利,终于转危为安,走出困境。
三 强与弱
强者勿狂,狂必败;弱者须勇,勇则胜。
新的世纪是一个充满挑战与竞争的世纪。分清孰强孰弱,正确地化弱为强,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一般说来,谁不渴望自己强大?但老子却不这样认为。他说:
人在活着的时候身子是柔弱的,人死了以后躯体就是直挺僵硬。万物中的草木生长时柔软脆弱,死后就变得枯萎干硬。所以说坚强的事物属于死亡一类,柔弱的事物属于生存一类。因此,以兵力强大而逞强就会遭致灭亡,树木强盛就会遭致砍伐。因此,强大的总是会处于下等地位,而柔弱的反居于上等地位。
老子的这一观点我们不敢完全苟同。人活着,“活就活它个龙摆尾,活就活它个虎生威”,只有这样,才能“不白活一回”。
当然,强和弱,也是辩证的。
公仪伯以力气大而闻名于诸侯,堂豁公把这个公仪伯上报了周宣王,周宣王就备好各种礼品去聘请他。公仪伯来了。看他的样子就像个胆小力薄的人。周宣王感到怀疑,便问公仪伯说:“你的力气怎样?”公仪伯说:“我的力气,只能折断春天螽斯虫的腿,刺破秋天蝉虫的羽翼。”周宣王变了脸色,说:“我的力气,可以撕破犀牛的皮,拉住九头牛的尾巴,还嫌我的力气不强大。而你只能够折断螽斯虫的腿,刺破秋蝉的羽翼,还以力气大而闻名天下,什么缘故呢?”公仪伯叹息着退出座位。说:“好啊!大王的提问!我斗胆实话告诉您。我的老师叫商丘子,他的力气大到天下无敌,而他的亲戚朋友都不晓得,因为他从来没有表现过他的力气。我却甘愿服侍他。
这段故事告诉我们:看似强大未必真强大,看似懦弱也未必真懦弱。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确实有不如人的地方。论经济实力,不如人强;论知识水平,不如比人强,甚至论长相,也觉得不如人家英俊、漂亮……一句话,就是没人家强。在这种情况下,该怎么办?很重要的一点是心理上不能弱。弱者,最需要的是志气,是勇气,是自信,是自强。
三国时魏国有个大将军钟会,他哥哥是个弱者。钟会后来领兵与另一位大将邓艾灭了蜀国,在于他从小就有智有勇,可他哥哥却不行。他们的父亲是大书法家钟繇,在曹操手下做事,他有一次带着两个儿子去见曹操。哥哥当时八岁,胆小老实,见了曹操又怕又急,满头大汗。钟会还小一岁,却像没事儿一样。曹操就问弟弟说:“你为什么不出汗呢?”小钟会说:“我怕,怕得汗不敢出。”钟会回答得很俏皮,曹操便觉得新奇。
兄弟俩一强一弱区别这样大,后来的出息也截然不同,钟会扫平蜀国,威震天下;哥哥太懦弱,就没有什么成就。
弱者勇,勇则强,不仅个人如此,民族国家也是一样。因为一个民族强大常取决于统治它的某些个人。就像宋朝,一向在北方民族的眼中是弱者,想打就打,想占它的土地就把兵开过去,但碰到杨家将这些勇者,辽国就不敢随心所欲了。碰到寇准这样有勇有谋的宰相,能鼓励宋真宗亲临前线,表现出一点勇敢,辽国便立即收起吞并中原的野心。就整个宋朝存在的二百几十年说,积贫积弱,其实就是缺少勇气与勇敢精神。对内没有改革到底的勇气以消除弊政;对外也没抗战到底的勇气,从而把敌人彻底打垮。这就决定宋朝从头到尾没有强盛形象,因而勇敢者生在那个时代,即便才智冠地,胆大包天,也难有大作为。如寇准、范仲淹、王安石这些人的遭遇就是这样。
这就是弱者的通病:自己没有勇气,又不能接受别人给他勇气。要使弱者勇,既要外打气,又要内鼓气。最根本的,当然还是要弱者有勇气。
如果弱者有了勇气,再有一点智谋,那么,以弱胜强便是完全有可能的。
东晋时,秦王苻坚统一北方之后,再度发起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向东晋进攻,以苻融为统帅,指挥90万大军,从四面八方直逼建业(今之南京),声势之大,苻坚曾扬言:“投鞭足以断流。”
偏安于江南的晋孝武帝,为了抵抗进犯的秦兵,则拜谢安为征讨大都督,谢玄为前锋都督,军队合计共有8万人。
谢玄领命之后,以敌我兵力过于悬殊,便亲自去见大都督谢安请示军机,谢安只淡淡地说:“不必谈了,皇上自然有指示!”谢玄只好退出,另派部将张玄之去请示。张玄之刚一进门,谢安就邀他到山上的别墅去下棋,一直下到晚上才送行,半句军情都没谈。
镇守西都的江州刺史中郎将恒冲,也担心强大的秦军压境,无法抵抗,要派3千兵马回京都防卫。谢安又拒绝了,让留此3千人马防备西境之敌。
敌军开始在各地进攻了,寿阳、陨城等要地相继失陷,赴援前线的胡彬将军,得知寿阳失陷,只好退守于第二线在峡石一带布防。
另外,秦国的卫将军梁成等也有5万军兵驻扎在洛涧,蠢蠢欲动,谢安和谢玄知道了,便在离洛涧25里的地方安营防备。不巧,驻峡石的胡彬派人到谢安处要求粮草,这位使者被苻融的部将捉获了,问清晋军的实力,得知晋军不过8万人,满心欢喜,立即通知在项城的秦王苻坚,请来寿阳,研究总进攻的计划。
符坚到了寿阳,军事会议确定,实行向晋军招降,就派原来是晋国的官员,被俘的梁州刺史朱序做说客。
朱序见了谢安及各将领,说明来意和自己愿为内应的意图,并透露秦军的形势:“秦国先锋梁成,不过是一名有勇无谋之辈,现驻扎在洛涧,攻之甚易,且是时机,若到了百万大军到齐的话,就难以抵抗了,不如趁大军尚未聚合,迅速集中力量消灭了梁成,挫其锐气,继续进击则必破秦。”
此进军计划经过审慎考虑,谢安立即派将军刘牢之挥军五千渡水进袭洛涧,三两个回合便斩却梁成,秦军无主,全部崩溃。此战一胜,晋军士气大振,随即挥军分水陆两路向寿阳进发,屯兵于淝水一带。
一天晚上,谢安召其侄子谢玄人见,述说秦王所败,未敢轻进,想退兵又担心被人耻笑,正在犹豫未决之时,你可急攻,我要回京都,以安主上之心,以此进攻,谅朱序一定会作内应,则稳操胜券。
这时,秦王苻坚把大军沿淝水北岸,列下阵势,晋兵也不能前进一步,形成对峙局面。
谢玄想引诱敌军出兵;就派一能言善辩者,在淝水对岸叫敌帅苻坚答话:“吾奉都督将令,拜马上将军。你深入我地,进退两难,实非决一胜负之计,有种的,要决一雌雄,若有胆量有决心的话,可退一箭之地,让我军渡江应战,又何必这样旷日持久,自劳其师,浪费粮草呢!”
苻融将这一番话告之苻坚,认为我众敌寡,即使退兵也无大防碍,而且可以乘其渡江之机,拦腰截击。于是,下令退兵10里。谢玄见其阵脚一乱,迅捷下令,兵分两路半夜渡江,乘风势烧敌营,秦兵一见,大起恐慌,便各自逃生,在敌阵的朱序,也煽动一些原本是晋国的降兵,高声叫喊:“秦兵败了,快快逃命吧!”后面的士兵拼命逃跑,前边的士兵也跟着逃命,整个阵势大乱。晋军趁势猛烈追击,秦军全部崩溃,90万大军,一夜之间损失惨重。
晋国从而转危为安,苻坚则英名丧尽,没过几年,最终其国被瓜分。
谢安以弱胜强的故事告诉我们,强和弱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弱者有了勇气,有了智谋,恰恰是真正的强者;而秦军正如老子所言:以兵力强大而逞强就会遭到灭亡。
强者勿狂,狂必败。
弱者须勇,勇则强。
四 兴与衰
兴须戒躁,衰勿自暴。
王阳明认为:衰败冷落的景象往往是在很早的繁茂时就种下祸根,机遇转变的种子多半是在零落时就已经种下福因。所以君子应该在乎安无事时保持清醒的头脑,防患于未然。一旦处身于动乱灾祸之中,拿出毅力咬紧牙关,明白人生兴衰有如日月轮回运转的规律,不宜自暴自弃,坚定信念努力奋斗,力求事业成功。
是的。这也正如《孙子兵法·奇正》中所说:“宇宙的大道理是:物极必反,事物发展到极点,必然走向反面。”“圆满到了极点必然又回归隐没和残缺,太阳和月亮就是这样。盛极必衰,有兴有废,相互更替,春夏秋冬四季寒来暑往,递次交替,就是这样。”
庄子也说:眼睛将要失明的人,先看明白微小的毫毛;耳朵将要聋的人,先听到极小的昆虫的呜叫声;口中将要失去滋味的人,先能辨别出淄水与渑水的差异;鼻子将要失去嗅觉的人,先能嗅出焦烂腐朽的气味;身躯将要僵硬的人,先能快速奔跑;心志将要迷乱的人,先能明辨是非。所以事物不到极限,就不会走向它的反面。
既然物极必反,既然兴衰并存,那么,能保持兴久衰暂,甚至常盛不衰的人,一定是外部变化而心的内部不加变化;行为或过或不及,而心底保持中和。
庄子说:古代的人生活在混沌迷茫的状态之中,相处一辈子都是恬静淡漠。在那个时代,阴阳二气和谐宁静,鬼神也不来骚扰,四季分明,万物受不到伤害,所有生物都不受天亡的危难,人们虽然都生成了智慧,并不随便使用,这就称作完美纯正。在那个时代,人人无为而处于自然状态。
等到道德日益衰败,于燧人氏与伏羲氏开始治理天下,民心只能顺从而无法回归到完美纯正的地步。道德还在衰败,在神农氏与黄帝治理天下时,天下安定了,但民心并不顺从。到唐尧、虞舜治理天下时,大加治理又大兴教化之风,淳厚朴质的本性受到扰乱,是背道而驰,伤害了道德,然后是抛弃了自然本性而随应心机。以私欲之心而相互窥测,天下就不安定了,这样就增加了装饰,增设了广博的学问。装饰就泯灭了纯朴的本质,博学就淹没了天然的心灵,这样民心开始感到迷茫,再也无法归回到恬淡的、无为的原始本性了。
以此看来,人世间已丧失了天道,天道也就抛开了人世间,人世间与天道互相丧失了,有道的人又如何来振兴人世间,人世间又如何来复兴天道呢?道无法在人世间振兴,人世间又无法振兴道,就是圣人不到深山老林里去隐居,他的德性也要隐藏起来。
庄子在告诉我们:道德败坏,必然导致衰落。
曾氏家族从清朝至今久盛不衰,这与他们的家训是分不开的。曾国藩的曾祖父曾制定治家信条八个字:“早、扫、考、室、书、蔬、鱼、猪。”其意是:一要早起,二要打扫清洁,三要诫修祭祀,四要善待亲邻,其余四字就是:读书、种菜、饲鱼、养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