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其后,宋伐杞,狄伐邢、卫,桓公不救,裸体纫胸称疾。召管仲,曰:“寡人有千岁之食,而无百岁之寿,今有疾病,姑乐乎!”管子曰:“诺。”于是令之县钟磬之陈歌舞竽瑟之乐,日杀数十牛者数旬。群臣进谏曰:“宋伐杞,狄伐邢、卫,君不可不救。”桓公曰:“寡人有千岁之食,而无百岁之寿,今有疾病,姑乐乎!且彼非伐寡人之国也,伐邻国也子无事焉。”
【原文】
宋已取杞,狄已拔邢、卫矣。桓公起行笋之间。管子从。至大钟之西,桓公南面而立,管仲北向对之,大钟鸣。
桓公视管仲曰:“乐夫,仲父?”管子对曰:“此臣之所谓哀非乐也。臣闻之,古者之言乐于钟磬之间者不如此。言脱于口,而令行乎天下;游钟磬之间,而无四面兵革之忧。今君之事,言脱于口,令不得行于天下;在钟磐之间,而有四面兵革之忧。此臣之所谓哀,非乐也。”桓公曰:“善。”于是伐钟磬之县,并歌舞之乐。宫中虚无人。
【原文】
桓公曰:“寡人以伐钟磐之县,并歌舞之乐矣,请问所始于国将为何行?”管子对曰:“宋伐杞,狄伐邢、卫,而君之不救也,臣请以庆。臣闻之,诸侯争于强者,勿与分于强。今君何不定三君之居处哉?”于是桓公曰:“诺。”因命以车百乘、卒千人以缘陵封杞;车百乘、卒千人以夷仪封邢;车五百乘,卒五千人以楚丘封卫。
【原文】
桓公曰:“寡人以定三君之居处矣,今又将何行?”管子对曰:“臣闻诸侯贪于利勿与分于利。君何不发虎豹之皮、文锦以使诸侯,令诸侯以缦帛鹿皮报?”桓公曰:“诺。”于是以虎豹皮、文锦使诸侯,诸侯以缦帛、鹿皮报。则令固始行于天下矣。
【原文】
此其后,楚人攻宋、郑。烧焚郑地,使城坏者不得复筑也,屋之烧者不得复葺也,令其人有丧雌雄,居室如鸟鼠处穴。要宋田,夹塞两川,使水不得东流,东山之西,水深灭四百里而后可田也。楚欲吞宋、郑而畏齐,思人众兵强能害己者,必齐也。于是乎楚王号令于国中曰:“寡人之所明于人君者,莫如桓公;所贤于人臣者,莫如管仲。明其君而贤其臣,寡人愿事之。谁能为我交齐者,寡人不爱封侯之君焉。”于是楚国之贤士,皆抱其重宝、币帛以事齐。
桓公之左右,无不受重宝、币帛者。
【原文】
于是桓公召管仲曰:“寡人闻之,善人者人亦善之。今楚王之善寡人一甚矣,寡人不善,将拂于道。仲父何不遂交楚哉?”管子对曰:“不可。楚人攻宋、郑,烧焚郑地,使城坏者不得复筑也,屋之烧者不得复葺也,令人有丧雌雄居室如鸟鼠处穴。要宋田,夹塞两川,使水不得东流,东山之西,水深灭,四百里而后可田也。楚欲吞宋、郑,思人众兵强而能害己者,必齐也。是欲以文克齐,而以武取宋、郑也。楚取未、郑而不知禁,是失宋、郑也;楚之则又不信于楚也。知失于内,兵困于外,非善举也。”桓公曰:“善。然则若何?”管子对曰:“请兴兵而南存宋、郑,而令曰:‘毋攻楚言与楚王遇。’至于遇上,而以郑城与宋水为请。楚若许,则是我以文令也;楚若不许,则遂以武令焉。”桓公曰:“善。”
【原文】
于是遂兴兵而南存宋、郑,与楚王遇于召陵之上,而令于遇上曰:“毋贮粟,毋曲堤,毋擅废嫡子,毋置妾以为妻。”
因以郑城与宋水为请于楚。楚人不许,遂退七十里而舍。
使军人城郑南之地,立百代城焉。曰:自此而北至于河者郑自城之,而楚不敢隳也。东发宋田,夹两川,使水复东流,而楚不敢塞也。
【原文】
遂南伐楚,逾方城济于汝水,望汶山,南致吴越之君。
而西伐秦,北伐狄,东存晋公于南,北伐孤竹,还存燕公。兵车之会六,乘车之会三,九合诸侯,反位已霸。修钟磬而复乐。管子曰:“此臣之所谓乐也。”
霸言第二十三
【原文】
霸王之形:象天则地,化人易代创制天下,等列诸侯宾属四海,时匡天下;大国小之,曲国正之,强国弱之,重国轻之,乱国并之,暴王残之。戮其罪,卑其列,维其民,然后王之。夫丰国之谓霸,兼正之国之谓王。夫王者有所独明。德共者不取也,道同者不王也。夫争天下者,以威易危暴,王之常也。君人者有道,霸王者有时。国修而邻国无道,霸王之资也。夫国之存也,邻国有焉;国之亡也,邻国有焉。邻国有事,邻国得焉;邻国有事,邻国亡焉。天下有事则圣王利也。国危,则圣人知矣。夫先王所以王者,资邻国之举不当也。举而不当,此邻敌之所以得意也。
【原文】
夫欲用天下之权者,必先布德诸侯。是故先王有所取有所与,有所诎有所信然后能用天下之权。夫兵幸于权,权幸于地。故诸侯之得地利者,权从之;失地利者,权去之。夫争天下者,必先争人。明大数者,得人;审小计者失人。得天下之众者王,得其半者霸。是故圣王卑礼以下天下之贤而任之,均分以钓天下之众而臣之。故贵为天子富有天下,而世不谓贪者,其大计存也。以天下之财,利天下之人;以明威之振,合天下之权;以遂德之行,结诸侯之亲;以奸佞之罪,刑天下之心;因天下之威,以广明王之伐攻逆乱之国,赏有功之劳;封贤圣之德,明一人之行,而百姓定矣。夫先王取天下也,术术乎大德哉,物利之谓也。夫使国常无患,而名利并至者,神圣也,国在危亡,而能寿者,明圣也。是故先王之所师者,神圣也;其所赏者,明圣也。
夫一言而寿国,不听而国亡,若此者,大圣之言也。夫明王之所轻者马与玉,其所重者政与军。若失主不然,轻予人政,而重予人马;轻予人军而重与人玉;重宫门之营而轻四境之守,所以削也。
【原文】
夫权者,神圣之所资也。独明者,天下之利器也;独断者,微密之营垒也。此二者,圣人之所则也。圣人畏微而愚人畏明,圣人之憎恶也内,愚人之憎恶也外,圣人将动必知愚人至危勿辞。圣人能辅时不能违时。智者善谋,不如当时。精时者,日少而功多。夫谋无主则困,事无备则废。
是以圣王务具其备,而慎守其时。以备待时,以时兴事,时至而举兵。
绝坚而攻国,破大而制地,大本而小标,全近而攻远。
以大牵小,以强使弱,以众致寡,德利百姓,威震天下;令行诸侯而不拂,近无不服,远无不听。夫明王为天下正,理也。
案强助弱,圉暴止贪,存亡定危,继绝世,此天下之所载也,诸侯之所与也,百姓之所利也,是故天下王之。知盖天下,断最一世材振四海,王之佐也。
【原文】
千乘之国得其守,诸侯可得而臣,天下可得而有也。万乘之国失其守,国非其国也。天下皆治己独乱,国非其国也;诸侯皆合己独孤,国非其国也;邻国皆险己独易,国非其国也。此三者,亡国之征也。夫国大而政小者,国从其政;国小而政大者,国益大。大而不为者,复小;强而不治者,复弱;众而不治者,复寡;贵而无礼者,复贱;重而凌节者,复轻;富而骄肆者,复贫。故观国者观君,观军者观将观备者观野。
其君如明而非明也,其将如贤而非贤也,其人如耕者而非耕也,三守既失,国非其国也。地大而不为,命曰土满;人众而不治,命曰人满;兵威而不正,命曰武满。三满而不止国非其国也。地大而不耕,非其地也。卿贵而不臣非其卿也;人众而不亲,非其人也。
【原文】
夫无土而欲富者忧,无德而欲王者危,施薄而求厚者孤。夫上夹而下苴、国小而都大者弑。主尊臣卑,上威下敬,令行人服,治之至也。使天下两天子,天子不可治也;一国而两君,一国不可治也;一家而两父,一家不可治也。夫令,不高不行不抟不听。尧舜之人,非生而治也;桀纣之人,非生而乱也。故治乱在上也。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治则国固,本乱则国危。故上明则下敬,政平则人安,士教和则兵胜敌,使能则百事治,亲仁则上不危,任贤则诸侯服。
【原文】
霸王之形,德义胜之,智谋胜之,兵战胜之,地形胜之动作胜之,故王之。夫善用国者,因其大国之重,以其势小之;因强国之权,以其势弱之;因重国之形,以其势轻之。强国众,合强以攻弱,以图霸。强国少,合小以攻大,以图王。
强国众,而言王势者,愚人之智也;强国少,而施霸道者,败事之谋也。夫神圣,视天下之形,知动静之时;视先后之称知祸福之门。强国众,先举者危,后举者利。强国少,先举者王,后举者亡。战国众,后举可以霸;战国少,先举可以王。
【原文】
夫王者之心,方而不最列不让贤贤不齿第择众是贪大物也。是以王之形大也。夫先王之争天下也以方正,其立之也以整齐,其理之也以平易。立政出令用人道施爵禄用地道,举大事用天道。是故先王之伐也,伐逆不伐顺,伐险不伐易,伐过不伐不及。四封之内,以正使之;诸侯之会,以权致之。近而不服者,以地患之远而不听者以形危之。二而伐之,武也;服而舍之,文也;文武具满,德也。夫轻重强弱之形,诸侯合则强,孤则弱。骥之材而百马代之,骥必罢矣。强最一代而天下攻之,国必弱矣。
强国得之也以收小,其失之也以恃强。小国得之也以制节其失之也以离强。夫国小大有谋,强弱有形。服近而强远,王国之形也;合小以攻大,敌国之形也;以负海攻负海,中国之形也;折节事强以避罪,小国之形也。自古以至今,未尝有能先作难,违时易形,以立功名者;无有常先作难,违时易形而不败者也。夫欲臣伐君,正四海者,不可以兵独攻而取也。必先定谋虑,便地形利权称,亲与国,视时而动,王者之术也。夫先王之伐也,举之必义,用之必暴,相形而知可,量力而知攻,考得而知时。是故先王之伐也,必先战而后攻,先攻而后取地。故善攻者,料众以攻众,料食以攻食,料备以攻备。以众攻众,众存不攻;以食攻食,食存不攻;以备攻备,备存不攻。释实而攻虚,释坚而攻释难而攻易。
【原文】
夫抟国不在敦古治世不在善故霸王不在成典。
夫举失而国危,形过而权倒,谋易而祸及计得而强信功得而名从,权重而令行,固其数。
【原文】
夫争强之国,必先争谋,争形,争权。令人主一喜一怒者,谋也;令国一轻一重者,形也;令兵一进一退者,权也。
故精于谋则人主之愿可得,而令可行也;精于形,则大国之地可夺,强国之兵可圉也;精于权,则天下之兵可齐诸侯之君可朝也。
夫神圣视天下之形,知世之所谋,知兵之所攻,知地之所归,知令之所加矣。夫兵攻所憎而利之,此邻国之所不亲也。权动所恶,而实寡归者,强。擅破一国,强在后世者,王。擅破一国,强在邻国者,亡。
问第二十四
【原文】
凡立朝廷问有本纪。爵授有德,则大臣兴义;禄予有功,则士轻死节,上帅士以人之所戴,则上下和;授事以能,则人上功。审刑当罪,则人不易讼;无乱社稷宗庙,则人有所宗。毋遗老忘亲则大臣不怨;举知人急则众不乱。行此道也,国有常经,人知终始此霸王之术也。
【原文】
然后问事,事先大功,政自小始。
【原文】
问死事之孤,其未有田宅者有乎?问少壮而未胜甲兵者几何人?问死事之寡,其饩廪何如?问国之有功大者,何官之吏也?问州之大夫也,何里之士也?今吏,亦何以明之矣?问刑论有常以行,不可改也,今其事之久留也何若?问五官有度制,官都其有常断,今事之稽也何待问独夫、寡妇、孤穷、疾病者几何人也?问国之弃人何族之子弟也?问乡之良家其所牧养者几何人矣?问邑之贫人债而食者几何家?问理园圃而食者几何家?人之开田而耕者几何家?士之身耕者几何家?问乡之贫人,何族之别也?问宗子之收昆弟者,以贫从昆弟者几何家?余子仕而有田邑,今入者几何人?子弟以孝闻于乡里者几何人?余子父母存,不养而出离者几何人?士之有田而不使者几何人?恶何事?士之有田而不耕者几何人?身何事?群臣有位而未有田者几何人?外人之来从而未有田宅者几何家?国子弟之游于外者几何人?贫士之受责于大夫者几何人?官贱行贾身出以家臣自代者几何人?官丞吏之无田饩而徒理事者几何人?群臣有位事官大夫者几何人外人来游,在大夫之家者几何人?乡子弟力田为人率者几何人?国子弟之无上事,衣食不节,率子弟不田弋猎者几何人?男女不整齐乱乡子弟者有乎?问人之贷粟米有别券者几何家。
【原文】
问国之伏利其可应人之急者几何所也?人之所害乡里者何物也?问士之有田宅,身在陈列者几何人?余子之胜甲兵有行伍者几何人?问男女有巧技,能利备用者几何人?处女操工事者几何人?问国所开口而食者几何人问一民有几人之食也?问兵车之计几何乘也?牵家马家车者几何乘?处士修行,足以教人,可使帅众莅百姓者几何人?士之急难可使者几何人?工之巧,出足以利军伍,处可以修城郭、补守备者几何人?城粟军粮,其可以行几何年也?吏之急难可使者几何人?大夫疏器甲兵、兵车、旌旗、鼓铙、帷幕、帅车之载几何乘?疏藏器:弓弩之张、夹锬之衣、钩弦之造、戈戟之其厉何若?其宜修而不修者,故何视?而造修之官出器处器之具,宜起而未起者何待?乡、帅车辎造修之具,其缮何若?工尹伐材用,毋于三时。群材乃植而造器定。冬,完良备用必足。人有余兵,诡陈之行以慎国常。时简稽乡帅马牛之肥瘠,其老而死者,皆举之;其就山薮林泽食荐者几何?出入死生之会几何?若夫城郭之厚薄,沟壑之浅深,门闾之尊卑,宜修而不修者,上必几之守备之伍。器物不失其具,淫雨而各有处藏。问兵之官吏、国之豪士,其急难足以先后者几何人?夫兵事者危物也,不时而胜不义而得,未为福也。失谋而败,国之危也,慎谋乃保国。
【原文】
问所以教选人者何事?问执官都者,其位事几何年矣?所辟草莱,有益于家邑者几何矣?所封表以益人之生利者何物也?所筑城郭,修墙,绝通道门阙,深沟防以益人之地守者,何所也?所捕盗贼,除人害者几何矣”
【原文】
制地君曰:理国之道,地德为首。君臣之礼,父子之亲覆育万人,官府之藏,强兵保国,城郭之险,外应四极具取之地。而市者,天地之财具也。而万人之所和而利也,正是道也。民荒无苛,人尽地之职,一保其国。各主异位毋使谗人乱替而德营九军之亲。关者,诸侯之陬隧也而外财之门户也,万人之道行也。明道以重告之,征于关者,勿证于市;证于市者,勿征于关。虚车勿索,徒负勿入以来远人,十六道同身。外事谨,则听其名,视其色,是其事,稽其德,以观其外。则无敦于权人以困貌德。国则不惑,行之职也。问于边吏曰:小利害信,小怒伤义,边信伤德,厚和构四国,以顺完德,后乡四极。令守法之官曰,行度必明,无失经常。
君臣上第三十
【原文】
为人君者,修官上之道,而不言其中;为人臣者,比官中之事,而不言其外。君道不明,则受令者疑;权度不一,则循义者惑。民有疑惑贰豫之心而上不能匡则百姓之与间犹揭表而令之止也。是故能象其道于国家,加之于百姓,而足以饰官化下者,明君也。能上尽言于主,下致力于民,而足以修义从令者,忠臣也。上惠其道,下敦其业,上下相希若望参表则邪者可知也。
【原文】
吏啬夫任事民啬夫任教。教在百姓,论在不挠赏在信诚体之以君臣,其诚也以守战。如此,则民啬夫之事究矣。吏啬夫尽有訾程事律,论法辟、衡权、斗斛、文劾不以私论,而以事为正。如此,则吏啬夫之以事究矣。民啬夫成教,吏啬夫成律之后,则虽有敦悫忠信者不得。
善也;而戏豫怠傲者,不得败也。如此,则人君之事究矣。
是故为人君者因其业,乘其事,而稽之以度。有善者,赏之以列爵之尊,田地之厚,而民不慕也。有过者,罚之以废亡之辱,戮死之刑,而民不疾也。杀生不违而民莫遗其亲者,此唯上有明法,而下有常事也。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