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接近陆地时,他们就会用晒干的或腌制的鱼肉维持生活,并挤在可容纳两人的畜皮睡袋里,躺在甲板上睡觉。在斯堪的纳维亚人的航海生涯中,他们驾驶着船只在海洋上常常会遇到狂风巨浪,有的人会冻死,还有一些则由于船只失事而淹死在海中,他们整个冬天都留在家里,清理和修补船只,但1到4月,他们就一如既往地急切地渴望再次出海。一个中世纪早期的编年史家曾这样评论,他们“生活在海上”,这虽然说的是丹麦人,但实际上这种形容完全可以适用于所有从事海盗活动的维京人。说到这里,我们不妨来看看战船的历史。世界上最早的战船诞生于约公元前1200年的古埃及、古希腊等地区,船上同时装备风帆和船桨,所以被称为桨帆船。大约在公元前800年,战船发生了一个重大的变化,开始在舰首安装青铜铸造而成的撞角,这是杀伤敌船的利器,创新了海战的战斗方式。此外,船上也有武装的战士,当两船的船舷相接时,战士们跳上敌人的舰船进行搏杀。一直到古罗马时代,虽然战船桨数在增加,速度在加快,但是作战方式并未产生大的变化。随着罗马的扩张,冲撞式战舰也传播到欧洲各处。冲撞式战舰在海战之中确实具有极强的战斗力,对付它的手段只能是建造吨位更大的船只。维京海盗们能够与之对抗吗?龙头船的使用显示出维京人非凡的智慧。龙头船显然不能在海上与敌人庞大的战舰直接对抗,不过维京人懂得直接打击敌人最薄弱的环节,也就是避开敌舰,直接进攻港口和沿海的城镇,这时龙头船的威力便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了。龙头船吃水很浅,因而可以驶入很多大船无法进入的河道、滩涂,而扁平的船身又能直接在沿岸沙滩上抢滩登陆,不受港口的限制。因此维京人常常能够出乎意料地出现在对手面前,仿佛从天而降。而密布的船桨则可以在最需要的时候为龙头船提供额外的动力,极大地增加了船速和灵活性。龙头船是海盗们抢掠的好帮手,但并不是旅途中的好伙伴。因为船身扁平,通常船舱的空间非常有限,数十名甚至上百名海盗只能互相拥挤着睡在并不宽敞的甲板上,迎着阴冷的海风乃至冰冷的雨水,度过漫长的时光。而低矮的船舷使得大浪很容易涌入船内,海盗们要随时做好准备,用木桶、木锨甚至是双手将水排出。海上的生活如此艰辛,但不会消除维京人对未知地域的探索与追求,正是这种探索与追求造就了北欧人对海盗精神的无限崇敬。
十四 维京人的船棺葬
维京人终生以船为伴,以海为家,对船有着深厚的感情。传说真正的维京勇士都出生在战船上,这可能已经无从考证,但是我们找到了确凿的证据表明,他们死后确实崇尚用战船殓葬自己的尸体。于是,广袤的欧洲大地上留下了许多穿越千年、令人叹为观止的维京船棺葬。1880年,考古学家在挪威南部奥斯陆附近的果克斯塔挖掘出了一艘巨大的灵柩船,被称为果克斯塔船棺墓。令人吃惊的是,这艘战船是一位维京武士的船棺。这艘船棺在下葬后不久即遭盗掘,盗墓者直接将盗洞打入了甲板后侧为安放尸体而搭建起来的三角形木屋内。死者的尸体并没有被过多的扰动,盗墓者盗走了所有他们认为值钱的东西。但船棺内存留下来的随葬品同样能够为我们讲述墓主人身前的传奇。这是一艘被作为棺材的木船,全长约23.35米,最宽处约5.36米,龙骨长达17.65米,由整根橡木制成。用整棵松树制成的桅杆高约9.14米。船身是由许多块木板仿鱼鳞样依次叠压而成,这些木板的大小与厚度都是经过精密计算的。船舷部分经过特殊的加固,增强了船体强度。而船上所有的缝隙都用粘了柏油的羊毛或其他兽毛加以填充。甲板用松木铺成,甲板下的舱室可以用来储物。船舷的两侧分别开有16个划桨所用的桨孔,每个桨孔的外侧还覆盖有盾牌样的挡板,划桨时开启,收桨后关闭。这艘船就是后来闻名于世的果克斯塔棺船,它第一次向人们展示了维京海盗船的真容。考古学家们在船上发现了6张大床,其中1张为固定式,其余5张则是构思巧妙、容易拆卸的折叠床。这些木床的支柱上刻有精美的雕花,床上残存的丝织品和毛织品十分精美,里面还夹杂着黄金丝线。据此,考古学家们认为墓主人应该是一位颇有地位的维京首领乃至国王。而这位首领正安详地躺在自己的床上,大约50多岁,身高超过1.8米,浑身的伤痕讲述了他征战的一生,特别是变形的骨骼说明他长期忍受着通风折磨,这与常年辛劳艰苦的海上生涯应有直接的联系。不过他毕竟还是幸运的,死后可以使用代表荣誉和地位的战船为棺,安葬在故乡的土地上。在维京人的年代,有太多的海盗殒命他乡,难返故土。这艘船上还保存了数支船桨、三只小艇、几只包了铁皮的水手箱等。
船舱内还发现了大大小小数十个木桶,当初下葬时应该是用来盛放货物或食品的。出土的一口大铁锅一次至少可以为50人准备食物。船舱中还出土了一幅跳棋,它无疑是水手们在漫长航程中消磨时间的好玩伴。船棺葬中的众多发现如同凝固下一幅维京海盗海上生活的真实画面,使我们能够有幸目睹这些海盗们在茫茫大海上是如何生活的。这座船棺墓中还随葬了许多动物,他们可能不曾随船出征,但出现在墓里,却是彰显墓主人身份地位的重要标志。它们包括12匹佩戴着全套精致马具的战马、6只狗以及1只孔雀。果克斯塔船棺墓的墓主人到底是谁?有学者根据墓主人关有痛风病的症状、推测他应该是奥拉夫古德罗德松国王。不过因为随葬品多被盗掘,该猜测是否正确还难下结论。不过,无论墓主人是谁,这座维京船棺墓为人们展示了维京海盗真实的生活场景,都极有意义,令人回味。836年仲夏,在挪威东南部奥斯陆海峡的岸边,举行了一场隆重的葬礼。死者正是着名的金发王哈拉尔德的祖母——阿萨王后。葬礼使用了一艘庞大且分为奢华的龙头船作棺材。船棺长达21.6米,高高的桅杆下用原木搭建起三角形的木屋。王后的尸体就放置在木屋中一张精美的床上,木屋的墙壁上则装饰着华美绚丽的挂毯。非常难得的是这些挂毯全部保存完好,上面的图案真实再现了阿萨王后生前的生活。除了王后的尸体之外,木屋中还发现了另一具尸体,她是一位年轻的女性,应该是为王后陪葬的女仆。在当时,能为王后陪葬是一种无比高尚的荣耀,这位仆人很可能是自愿殉葬的。王后船棺内的随葬品格外丰富。棺内出土的一辆精致的四轮马车是目前发现的唯一一辆维京时代的马车。此外,还有适合北欧冰天雪地交通工具——雪橇,它拥有长方形的车厢,车厢壁及滑橇板上刻满了各种图案,车厢四角上则各雕刻了一个惟妙惟肖的人头像。此外,在船中也发现了许多木桶、木床、椅子等。而出土的织布机、厨房器皿以及种子、工具等则可能是女性专属的随葬品,代表家务劳动和农场生活。当男人们都出海劫掠时,女性则在家中操持家务、干农活,这是北欧人长久以来的传统。葬礼接近尾声时,也有大量马匹被赶入墓坑,杀死殉葬。此外还有许多来自国外的各色宝物。当一切都进行完成,最后一项任务是将高达的桅杆砍断,这一方面是避免它从墓穴中伸出,另一方面也是使它低于王后的墓室,以向王后表达敬意。这座船棺墓最后被泥土和草皮厚厚的掩埋,如此才得以穿梭时空,将维京王室的气派带到我们的面前。如果说以上两座维京船棺墓为我们展示了维京贵族的真实生活,那么另一座船棺墓带给我们更多的是神秘和惊叹。
1939年,英国萨福克郡沿岸附近萨顿胡的一个土墩下也发现了一座属于维京人的船棺墓葬。遗憾的是,萨顿胡船棺的木质船身已经腐朽不存,只留下了连接传板的一排排铁船钉以及沙土中若隐若现的朽木痕迹。这当然是非常遗憾的,但是如果你认为它的价值比不上果克斯塔船棺与阿萨皇后的船棺墓,那可就大错特错了。考古学者们在腐朽的船身遗痕中出人意料地发现了大量精美的宝物,甚至超过了上述两座贵族墓葬。这其中包括一把用黄金和宝石装饰的华丽宝剑,一个饰有龙形镀金的青铜板盾牌,头盔以及其他武器,大量的银质餐具和青铜餐具,一直带有银饰的牛角杯等。另有19件镶嵌有宝石的纯金首饰更是堪称无价之宝。在一座船棺墓中出土如此众多的贵重金银器,这是绝无仅有的。通过在船中发现的银币判断,萨顿胡船棺的建造年代应该在620年至650年之间。这座奢华的宝藏到底属于谁?因为墓主人的尸骨早已经随船身腐朽,这恐怕将永远成为一个谜团。船棺葬让我们了解到维京人生于船、死于船的豪迈气概。有了船做佑护,还有什么可害怕的?船是维京人的归宿。
十五 维京人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