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他从哪里来
能在历史舞台上留下印迹的人永远是少数。一个驰骋在欧洲历史上长达三百年之久的民族不会猝然兴起或消失。维京人——他一出现就是一个谜,需要人们去破解。一提起维京人大家马上就想到海盗,好像这两个词天生是连在一起的。“一群人从海的彼端出现,登陆,烧杀抢掠,然后离开。”这就是模式化了的维京海盗形象。但是,我要提醒读者的是,这种模式化的形象有时只是遗留下来的历史文献所存在的一种偏见。为什么“维京人=海盗”这一公式如此深入人心?为什么史料中会存在一种对维京人的偏见?这种偏见又是如何形成的?且看下文。维京人是从北欧南下欧洲的一群人。具体来说,是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及日德兰半岛一带来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是现在挪威、瑞典及芬兰三个国家的土地,日德兰半岛则是现在丹麦的国土。关于“维京人”这个称呼的来源,并没有确切的说法。一般认为是表示峡湾(进入峡谷的海湾)的“Vik”加上表示“从……来的人”的“ing”,但是并没有确切的证据能够证明这一说法。不过,维京人的故乡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的确有许多复杂的峡湾。当然也有人认为这个词的意思是来自交易所的人。因为在北欧语言中,“Vik”也有交易所的意思。我们来看看研究这一问题的权威辛普森女士有怎样的看法,她在《维京人的世界》一书中说道:“在中世纪的斯堪的纳维亚语系中,“‘Vikingr’是海盗、掠夺者的意思,也就是在船上袭击外国的沿岸,或是在自己国家的海域上埋伏袭击武力不强的船只,求取财富的人。”而中国的读者在书中看到的解释通常是:“维京人——欧洲人把他们称为‘北方来客’。在北欧的语言中,这个词语包含着两层意思:首先是旅行,然后是掠夺。因为他们从事大量的海盗活动,因而被人称为‘北欧海盗’。”无论这个词确定的涵义是什么,我们从上面的各种解释中已经能够看出维京人在人们头脑中的印象了:来自峡湾,商业贸易,海上掠夺。维京人不会把自己叫做维京人,他们认为自己是特定地区的居民。欧洲人也不以“维京人”来称呼维京人,而是每个区域都有不同的叫法。比如说在盎格鲁·撒克逊人(今英国人)看来,不管他们来自哪个地方,一律以“丹尼人”称呼他们。法兰克人(即今法国人)称他们为北欧之民;而伊比利亚半岛的伊斯兰教徒称他们为“异教徒”。斯拉夫人、阿拉伯人、希腊人则称他们为“Rus”或是“Ros”。您一定会问连阿拉伯人都知道维京人?我会在下面的叙述中给大家以解答。
二 海盗民族的脚印
维京人的祖先是斯堪的纳维亚的各个部族。最重要的三个部族是挪尔人(挪威人)、丹尼人(丹麦人)、瑞德人(瑞典人)。这三个部落出入欧洲时,有时单独行动,有时联合行动。大部分的学者把他们的这种行为解释为“民族大迁移”。当然这种大迁移的过程也伴随的海盗行为的出现。5世纪,辉煌的罗马帝国崩溃,日耳曼勇士趁机不断侵扰罗马领土。而同时他们又受到了西迁的北匈奴的压迫(匈奴人被中国人打败而西迁),从而引起大规模的民族迁徙。这就是日耳曼人所谓的英雄时代,他们迁徙的脚步遍布世界,东至俄罗斯,西至法国海岸、布列登岛,南至西班牙、意大利半岛、西西里、北非,甚至格陵兰和部分美洲大陆都留有他们的足迹。历史学家将公元400—600年这段时期成为“移民时代”。正是在这段时期,斯堪的纳维亚人驾驶着他们的小船到处从事海上贸易,当时的斯堪的纳维亚人还没有显现出海盗的凶悍,他们只是本分的商人。而且他们的活动推动了造船技术的发展。但是到了8世纪,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渐渐地走进了一个动荡的时代。如果读者们拿出地图或者看看地球仪就会发现,这一地区的纬度相当高,自然环境相当恶劣。即使有耕地,但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光靠农业是没法生存的。而这一时期,人口不断增加。因为维京人是一夫多妻制,每个家庭都会有许多孩子。
8世纪末,斯堪的纳维亚只有两百万居民,可是到9世纪初的时候,当地的资源已经无法满足人口的需求了。另一方面,在维京人的社会里出现了权力争斗。过去在维京人的社会里是群雄割据,但到了9世纪,出现了要“统一天下”的人物。这个人就是哈拉尔一世。(俗称金发王,在位时间约860年——约930年)。关于哈拉尔德流传着一个浪漫而血腥的传说。“很久以前的一天,在挪威,一个名叫哈拉尔德的10岁孩子成了西福儿地区一个小国的国王,他的父亲——着名的‘黑王’哈夫丹因落水而意外身亡。值得庆幸的是,哈夫丹的国家拥有丰富的森林和港口,加上他的苦心经营,留给儿子的是一个富裕而稳定的小国。哈拉尔德长大要找新娘了,他看上了豁达兰王国的公主居达,立志要娶其为妻。没想到,派去求婚的使者却碰了一鼻子灰,居达公主当众嘲笑哈拉尔德的王国太小,要他统一了整个挪威再来求婚。面对此等侮辱,哈拉尔德不怒反喜,他觉得居达的无理要求使自己找到了人生目标。从此,为了抱得美人归,更为了成为全挪威之王,哈拉尔德开始疯狂征战。他还立下志向,大业一日未成,就一日不剪发剃须。终于,经过无数次浴血奋战,他消灭了各个小国家,成为当之无愧的挪威之王。此时的哈拉尔德一头金色长发雄狮般飘扬,因此得了‘金发王’的美称。而那些被他消灭的国家中,就有居达父亲的王国。
曾经高傲的公主居达终于走进了哈拉尔德的宫殿,不过此时的她已经是国破家亡了。就这样,哈拉尔德为了一个女人统一了挪威。作为胜利者,他对挪威进行着横政暴敛的高压统治。丧失了国土的王室贵族们不甘心就这样接受他的统治,很多人选择出海,靠劫掠维持生活,维京海盗也由此诞生。”当然,这只是一个北欧传说。有史学家认为,在哈拉尔德统治挪威的数十年前,就已经有大量的海盗开始活动,他们的足迹甚至已经踏上了英伦三岛,而哈拉尔德也曾亲率船队奔赴大西洋群岛。哈拉尔德的势力不断扩大,他成天跟各地的统治者战斗,如果有人不服从,就把对方驱逐出境。此外,不满哈拉尔德统治的人,也全部搬离岛国外去。这种情况不仅发生在挪威,连瑞典和丹麦也有相同的情况发生。权力斗争的背后,应该隐藏着相当严重的经济危机,但具体情况如何,现在还不太清楚。此外,随着与外部世界的接触越来越多,维京人对财富的定义也逐渐变化。贵重金属尤其是白银慢慢取代了农作物,成为衡量财富的标准。
有了财富就可以获得土地,而有了土地就拥有了权力和声望。当时维京社会的家族财产通常由长子继承,其他的男性后裔若想出人头地就必须有另外的资本。这个时候很多人就选择了到异国冒险。由于此时复杂的政治、经济、自然环境的压力,使得8世纪末维京人开始民族大迁移。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北线”。它有两种航行的路线:一是沿海航行,这一直是维京人最频繁的航线,当然并不排除象横跨大西洋那样的远航。这条航线,一般沿波罗的海沿岸航行,途经北欧的丹麦、瑞典,经过哥特兰岛。该岛是很重要的地方,长期发挥着交通枢纽的作用。随后再经过芬兰、德国。这是一条重要的航线,因为他们可以一路上收集琥珀、高档装饰材料,还有其他的好货,比如说皮毛、象牙、稀有木材。另一条航线可以从挪威南部出发,顺着该地区无尽的海岸向北而行,以寻找相同的货物。后来,挪威的“诸王”从拉普人(挪威、瑞典和芬兰的北部及俄罗斯克拉岛北部的土着居民)那里收取毛皮之类的贡品。他们之间的关系维持得比较久。绕过北角后,他们借道巴伦支海和白海,便靠岸于达摩尔曼斯克或阿尔汉格尔斯克。这段路途非常艰险,但留下来的历史资料鲜有对这段路程的记载。我们再来看看“西线”。西线应该是比较重要的,它对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西线的起点在丹麦或挪威。向西延伸,朝着爱尔兰岛和大不列颠岛进发。挪威人在不列颠岛建立起一个王国。9世纪和10世纪丹麦人入侵英国北部、中部和东部后,为这一地区制定了法典,因此这一地区又叫做“丹麦法区”。他们虽然没有建成作为中心城市的约克城,但给该城带来极大的发展。大约从公元800年开始,挪威人相继发现并占领了靠近北大西洋的诸岛:奥克尼群岛、赫布里底群岛、设德兰群岛,还有马恩岛和接近苏格兰西北角、爱尔兰东北角的法罗群岛。他们在公元874—930年间“发现”并占领了冰岛。然而事实上,一些从爱尔兰来的克尔特人早就在此岛定居。接着他们又发现并占领了格陵兰岛,随后可能还发现了北美的新大陆或拉布拉多。在这条西行的路上,锡器、上乘的纺织原料、陶器和玻璃器皿都可以标价出售。另一条路线是沿着荷兰、比利时、法国、西班牙,穿过直布罗陀海峡、意大利、希腊直至拜占庭。由于这条路上的宗教机构较多,留下的历史记录也比较丰富。在这条路上贩卖的商品主要是葡萄酒和奴隶。接下来我们看看“东线”。东线的起点是芬兰湾腹地,经过涅瓦河和俄罗斯其他一些江河湖泊,直至拜占庭。其间有两条分道:一条垂直通过黑海;另一条在东边,由上到下经过里海北部,然后到布哈拉、塔什干、撒马尔罕、巴格达,至终点拜占庭。通过这条道路,维京人与阿拉伯人有所接触。
三 海啸袭击爱尔兰
西线是一条很重要的道路,而爱尔兰和英格兰更是海盗们垂涎之地。常年生活在冰雪寒冬中的维京人一见到有“欧洲牧场”之称的爱尔兰时,十分震惊。于是维京人暂时将此地作为根据地,向仅一个海峡之隔的英格兰发起军事征服。爱尔兰是不列颠群岛中的一座美丽小岛,与英格兰隔海相邻。这里气候宜人,自然条件十分优越。由于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爱尔兰冬天无雪,夏天不热。爱尔兰岛中部为平原区,四周环绕着滨海高山,岛上大部分地区曾经被茂密的森林覆盖。今天,爱尔兰岛的大部分属于爱尔兰王国,其首都都柏林古色古香,充满着浪漫的气息。但是恐怕已经很少有人知道,都柏林古城的选址建造是由维京海盗们开始的。早期的维京海盗对不列颠岛的进犯以抢劫财物为主。自795年爱尔兰遭到袭击以来,沿海岛屿不断遭到袭击。虽然这些袭击已经使当地的居民痛苦不堪,但大家想到这批海盗只是暂时呆在这里,也就忍受着痛苦。每年春天,他们驾着龙头船去英格兰,抢夺尽可能多地财物。到了秋天,乘着秋季的西风,回到温暖的爱尔兰。但是在大约840年,挪威的着名海盗图尔盖斯来到这里后,情况就大不一样了。他已经不满足于仅仅在爱尔兰抢劫,而是打算长期呆下去。图尔盖斯拥有一支规模不小且战斗力很强的船队,有野心有能力实现他的抱负。据文献记载,海盗们像潮水般从爱尔兰北部一个叫埃琳的地方登陆,居民毫无抵挡之力。爱尔兰人称呼最早在这里登陆并盘踞于此的海盗们为“埃琳的外国人”,而图尔盖斯是他们中力量比较强大的一个。经过艰苦的战斗,最终他将这些凶恶的海盗们都控制在了自己手下,成为了“埃琳的外国人”的主宰,在爱尔兰站住了脚。接下来,爱尔兰内部的混战给图尔盖斯制造了好机会。利用芒斯特的国王策划内战的机会,他成功的将自己的影响扩大到厄尔斯特。阿尔马当时是北部的主要城市、爱尔兰最重要的宗教中心和西部基督教的一个圣地,通过占领该城,他获得了大量的财富、荣誉和声望。
后来又通过干涉南部内战,进入了香农与洛里地区。通过占领爱尔兰的大片土地,特别是一些重要的城镇,图尔盖斯和他的手下得到了难以计数的财富,并名声大振。图尔盖斯占领了一些重要城市后,不但对教会与居民实施抢劫,而且将教士驱赶出教堂,将基督教堂改成崇拜北欧索尔神的圣殿。这使得普遍信仰基督教的爱尔兰人对挪威海盗的仇恨日益加剧,反抗此起彼伏。但是海盗们的军事实力还是远远超过爱尔兰人,所以爱尔兰人只能继续忍受挪威人的压迫。虔诚的基督教徒可以慰藉的是有个古老的预言:“异教徒、外国人将越海来到这里困扰爱尔兰七年,其中有位教长没有主祷文和教义,不懂爱尔兰语,只懂外国语。”北欧海盗来到爱尔兰显然超过了七年。845年,图尔盖斯成了米斯国王梅尔塞克莱恩的俘虏,并在韦斯特米斯的奥惠尔护里淹死。爱尔兰人并不能赶走挪威海盗,但是随后丹麦海盗的到来却使情况发生了变化。丹麦海盗们并没有与爱尔兰人为敌,却把矛头指向了挪威弟兄。约850年,乘船而来的丹麦海盗们洗劫了挪威人在都柏林的基地,抢走了妇女和大量珍宝。挪威人不甘心就此失败,集结队伍复仇,攻击在卡林福德湾的丹麦船队。在这场本应势均力敌的战斗中,爱尔兰人对挪威人积聚已久的仇恨,使得胜利的天平向丹麦人一方倾斜。在爱尔兰人直接和间接的帮助下,丹麦人取得了最终胜利。在三天的屠杀里,只有少量的挪威人幸免于难。丹麦人取代挪威人,开始对爱尔兰的统治。
相比之下,爱尔兰人似乎更加喜欢新的统治着,因为丹麦人给了他们充分的宗教自由。为了奖赏爱尔兰人在对挪威人战斗时的相助,丹麦人还赏赐了一些金银给他们。爱尔兰居民将这种赏赐误以为是丹麦人献给上帝的礼物,于是对这些“虔诚”的统治着更加友善了。丹麦海盗们对爱尔兰的压榨和掠夺也的确比挪威人要轻一些,这倒不是因为他们比较仁慈,而是他们认为爱尔兰远不如英格兰,对爱尔兰的占领实际是为方便抢夺乃至最终占领英格兰岛找到一个根据地。一时间大量的维京海盗(主要是丹麦人,但其中也不乏挪威人和瑞典人)以爱尔兰为基地,频繁往返于爱尔兰与英格兰之间。丹麦人在爱尔兰的统治并没有持续太久,853年挪威人再次进入爱尔兰。这次来的是挪威国王的儿子奥拉夫。他率领着一支王室舰队来到了爱尔兰。我们现在很难确定奥拉夫是挪威哪位国王的哪位儿子,只知道丹麦海盗和挪威海盗都很快承认他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