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初年,反明势力依托沿海的一些岛屿继续抵抗,尤其是郑氏家族占据台湾,对清王朝威胁最为巨大。为对付这些势力,清朝推行海禁政策。内迁居民,禁止船只下海,以此来切断沿海居民与反清力量的联系。等到1683年康熙平定台湾后,这项政策才有所缓和。但到了雍正、乾隆年间,西方殖民势力在沿海的频频活动,引起清王朝警惕,再次下令行海禁,严格限制国人与外国交通,关闭贸易口岸,只在广州十三行进行中外贸易。这种局面下,海盗活动依旧昌盛,尽管清朝致力于消除海盗,但海盗们还是敢于冒着压力,肆无忌惮的继续活动,特别是嘉庆和道光统治期间,海盗最为兴盛。一、称王的海盗蔡牵(1761年—1809年),福建同安人。家境贫寒,自幼父母双亡。1794年因饥荒为生计所迫下海为盗寇。最开始时,整个团伙只有几十个人,由于蔡牵足智多谋,生活俭朴,无一些繁琐的规矩,很快前来投靠的人达到上千人。依靠这支人马,蔡牵在福建海面,拦截商船,袭击清朝兵船,征收保护费。据说,他们也从事海上贸易,以反对清朝的海禁政策,干得也是亦商亦盗的活动。嘉庆七年(1802),蔡牵正式对清廷发起挑战,率船队在夜间攻打厦门的大、小担山岛。500余众登岸,不费很大力气就全歼守军,夺炮13门。消息传来,清朝再也不将他视作一般海盗,派出军队全力镇压。其中最凶悍的敌人是浙江水师提督李长庚。但长庚最初也是屡屡败给蔡牵,原因是清军的战船要么笨重,要么速度慢。屡次失败后,长庚赴闽造大舰30艘,铸炮400余门往攻蔡牵。蔡牵时在浙江普陀上香,疏于防备,遭李长庚袭击后,败退福建海面,仅余船24艘。蔡牵处境不利,遂利用闽浙总督玉德与长庚的矛盾,向玉德诈降,才得以脱身。蔡牵总结教训,更造巨艇,拥有了一支战斗力超过清水师的船队,恢复了作战能力。
1804年夏,蔡牵将进攻重点选在台湾海面,集大船80艘,突入福建海面,攻击台湾鹿耳门,斩获颇多。十多天后主动撤退北上。路遇清军水师,经过激战,击杀温州总兵胡振声,全歼敌军。此役震撼了清王朝,每当有关蔡牵的奏议,嘉庆帝总是亲自批阅。并决定李长庚总统闽浙水师,全力进攻蔡牵。这年秋,蔡牵率军北上,再次遭遇长庚,不料船队被长庚拦腰截断,手下将领又有人逃跑,结果蔡牵所乘战船被重创。但最后总算摆脱了对手追击。无法北上,干脆南下进攻台湾,获得了大量补充。1805年,蔡牵聚战船百余艘,计划取台湾建立据点。他先攻占台湾淡水等地,得当地民众支持,部队进展顺利,队伍发展至2万余人。大好形势下,蔡牵称镇海王,刻官印,分封了军师、元帅、将军等官,分统部众。清廷闻讯,急调广州将军赛尚阿为钦差大臣赴台督办军务,命李长庚率水师3000渡海入台镇压义军。在台湾起义军的帮助下,蔡牵节节胜利,包围了台湾府地和安平镇,准备占领整个台湾。但这时,援助的清军也到达,蔡牵为阻止援军登陆,将一些船只凿沉在鹿耳门航道上。这些行动却没有起作用,狡猾的李长庚派小船绕道登陆。
蔡牵看到这种局面,只得撤出围军,准备撤军。但原来凿沉的船只却阻止了自己的撤退,六十艘战船困在港内,危在旦夕。李长庚也洋洋自得,以为这次消灭蔡牵不成问题。天无绝人之路,当晚狂风骤起,尽数将沉船吹翻浮起,蔡牵趁海潮骤涨、沉舟漂起之际驶出港,逃到福建洋面。这次,蔡牵入台湾,收获还是颇丰,不仅获得大量粮食物质,还有大量民众加入,充实了队伍。经历这次挫折,蔡牵毫不气馁,依旧寻求机会打击清军。虽多次打败清军,由于内部分裂,力量开始削弱。1806年,蔡牵避开清军水师追击,再次攻击台湾鹿耳门。但这时候的台湾已今非昔比,上次蔡牵退出后,清军已经严密布防,清将王得禄早在鹿耳门枕戈待旦。蔡牵奋战三天,不但不能攻克,反被击沉20多艘船,破屋更遭连夜雨,撤退中又遇台风,许多船只被掀翻,损失战士一千多人。最后只剩30多条船,再也没有力量进攻台湾。清军为消灭蔡牵,采取了更狠毒的手段,在沿海坚壁清野,严格控制武器、粮食、淡水,调集大军到各地布防。这使蔡牵的行动更加困难。1808年12月,蔡牵被李长庚及福建水师提督张见升追到,双方在广东黑水外洋展开了一次持续两天一夜的激战。这时的蔡牵仅剩大船三艘、小船十余艘。李长庚还保持强大实力,船只不仅是蔡牵的十倍,炮火也很猛烈。激战过程中,蔡牵的坐船受重创,长庚眼看蔡牵即将全军覆没,得意忘形,竟放出火攻船挂住蔡牵坐船,自己亲自带手下攀援准备活捉蔡牵。正是天有不测风云,此刻,海上突然狂风大作,蔡牵于船尾发炮反击,一炮击中李长庚,将其打死。张见升畏怯,退出战斗,蔡牵才得以化险为夷,移师南中国海休整。老对手李长庚死掉后,应该有利于蔡牵的发展。
但是经过这一次大战,蔡牵元气大伤。清廷却于这时,令王得禄等人分任福建等沿海提督,准备合兵围攻。1809年,蔡牵赴普陀山进香,在浙江海面上遭遇浙江水师偷袭。蔡牵奋起反击,因坐船被重创而退出战场。以后清军包围圈逐步缩小,蔡牵活动范围越来越小。当年8月,蔡牵与清军闽浙水师连续交战于浙江渔山外洋,持续时间达两天一夜,蔡牵战斗到弹尽粮绝,还是英勇战斗,甚至用银元充当弹丸射击。随着战斗进行,参战的清军越来越多,他们集中兵力围攻蔡牵坐船,用船猛撞,导致蔡牵战船起火。在船起火失去平衡的情况下,蔡牵自知突围已经无望,也不愿意做俘虏。遂下令发炮自裂座船,与妻小及部众250余人沉海自尽。二、中国史上最强悍的海盗——张保仔张保仔(1786—1822),又称张保,新会江门人。父亲张义,以捕鱼为生,因抗清水师勒索,船被击毁,全家失散。张保仔靠渔民抚养,少时习武艺,操渔业。他15岁那年随众出海捕鱼,被郑一掳去。郑一见张保仔聪明机警,收留他在身边。这样,张保仔就被迫成为“海盗”。当时在香港一带活动的有在台湾举行反清起义失败后的散兵余部,其中的一支在广东沿海发展为“五色帮”,给予清廷很大威胁。五色帮是以各帮所使用的旗帜颜色为区别的,计有红、黄、蓝、白、青五种颜色,各帮各有一定的活动地区,但又互相帮助。张保仔所在的是红旗帮。在海盗首领中,没有人比红旗帮中这位勇猛的指挥官更有魅力了。张保仔是位穿着耀眼的男人。习惯身穿紫绸长衫,头戴黑色头巾。不过在他周围的人看来,他是一位行为受人尊敬、作风稳健、习性温和的男人。作为一个随机应变的首领,他从不滥杀无辜,他的为人赢得了其部下的忠诚。与其他船民一样,海盗们启航出海之前总要向神祷告。每次劫掠之前,照例要虔诚地求神问卜,如果预兆凶险,海盗们便中止其事。为了方便行事,张保仔下令在一艘最大的船上建了一座庙宇,一遇大的行动,本帮重要首领便齐集其中,焚香祷告,求签问卜。
另人不可思议的是,每当张保仔事前和和尚商议问题时——他经常这么做——和尚的预言总是与他的愿望相符合。张保仔也把自己装扮成一个宗教卫道士。他经常在下属的陪伴下,到岸上寺庙里进香,向寺僧布施。其部属毁寺杀僧的事情绝少发生。终于,一种超自然的力量开始与他的名字联系起来。这个故事传自惠州的一座庙宇。该庙所供之神素称灵验,海盗们每次途径此地,总要停船进庙烧香,磕头礼拜。有一天,几位海盗头目决定将该庙神像搬运上船,这样,他们就可随船供奉。但是,不知费了多大力气,就是没人能将它从神座上动弹一下——说得更准确些,除了张保仔以外,没人能够奈何它了。当张保仔双手搭上神像,它就很轻易地离开了神座,好像“被一阵风刮走一般”,随同海盗们到了船上。尽管张保仔勇猛无双,但他对待部下却是公平合理,无所偏袒。当一位姓刘的人的父亲被海盗虏获不久便死去时,刘某将这事归咎于张保仔,发誓要报此仇,他买了一柄宽刃刀,日夜以毒药浸渍。最后当他认为一切都准备好后,便将刀藏在身上,请求加入张保仔舰队。某日,张保仔发现此人面部掠过一丝奇怪的神情,即刻命人将他捆绑起来,当刘某身上的刀被搜出来后,张保仔并未发怒,而是仔细询问缘由。在说明自己的部下与刘父被绑架致死无关后,张保仔称赞刘某孝勇可嘉,并赏以4块银元。红旗帮有一次在南海与葡萄牙船队冲突,全歼葡队,发现葡舰上的财物全是袭击掳掠中国客船得来,这引起张保仔极大愤慨,激发出民族感情,于是常集结大队,纵横海上,经常袭击侵犯我国领海的葡、西、荷、英等国船舰,使殖民者提起张保仔就心惊肉跳。张保仔做了船长后,早期称霸珠江三角洲,曾经一次击沉葡萄牙海军18艘军船。当年,由于张保仔处事有度、有道,因而深得众人赞赏。
红旗帮初时纪律良好,维护百姓利益因此得到沿海人民的支持。他们控制了上川岛、下川岛、赤溪半岛的铜鼓、北陡的那琴尾角等地。在上川岛沙堤东北面的七盘山和赤溪铜鼓设置炮台,设立联络信号——每当发现情况,扯旗为号,相互联络。直至现在,铜鼓角仍称扯旗角;上川沙堤的七盘山顶,仍有当年红旗帮土卒守卫时凿下的棋盘,七盘山又称扯旗山。红旗帮日益强大,对清政府造成了一定的威胁。朝廷于是分别于嘉庆十三年(1808年)七月、八月派兵清剿,两度被红旗帮大败于马洲洋和阿娘滩,还擒杀了总兵林国良。嘉庆十四年,红旗帮又与清提督孙全谋所部大战于万山群岛,以后又再战广州湾,清军均被红旗帮打得大败而逃。嘉庆十四年(1809年)九月十七日,张保仔率红旗帮掳获英国东印度公司商船,囚船主索赎,得款万元及鸦片烟土二箱、火药二箱等物,因而被清政府联合英、葡帝国主义者不断围攻。张保仔多次将清政府联军打败。后来,两广总督百龄上任后,采取围困张保仔的政策,让张保仔缺水缺粮。就在这内外交困的时候,百龄派口辩能言的张飞鸿向张保仔劝降,终于说动张保仔,归附清廷。1815年,在广州官方拘捕主要活动于澳门一带的6名中国鸦片商事件中,张保仔曾发挥了重要作用,正如官方报告中所指出的那样,张保仔——“还在当海盗的时候就对鸦片贸易了如指掌”——此前曾在福建逮住了几艘鸦片船,从船上水手处得知其供货来源是澳门的鸦片商,便通知了福建巡抚,后来又向广州官方做了通报,这样便有了鸦片商事件。张保仔在升任副将职衔后,被派往海疆重镇澎湖任职。作为澎湖镇的长官,他辖有两营兵丁,独掌该处防务。在这里,他引起林则徐的注意(林则徐在后来的鸦片战争时期任钦差大臣)。
林则徐对于一个投降的海匪,特别是像张保仔这样臭名昭着的要犯,在10年不到的时间里,已升至副将职衔感到十分愤怒,他向皇帝上了一道奏折,建议此类罪犯投诚后最多只能升至副将。林则徐称张保仔是个鸦片瘾君子,而且是个不知礼仪的人。然而,林则徐的奏议毫无效果,两年后,即1822年,张保仔在其36岁时死于澎湖任所(据说是自然死亡)。至此结束了这个文盲渔民的儿子的快速升迁。三、中国史上的着名女海盗——郑一嫂郑一嫂的名号是跟海盗联系在一起的。在中国的历史上,像郑一嫂这样的女海盗真可谓凤毛麟角。郑一嫂本姓石,乳名香姑,系广东新会籍蛋家女。她天生丽质,聪慧豁达,虽然没有受过正规的教育,但也略通文墨。她从小就和父亲一起出海,风里来,雨里去,不但增长了见识,还练就了一副好身手。郑一嫂出身于珠江口郑、马、石、徐四大置户的石家。蛋户是对渔家船民的一种贱称,他们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受尽了地主恶霸的欺凌,因此,他们充满了反抗的精神。蛋户人家喜群居,善组团,侠义豪爽,他们往往成为我国沿海一带海商或海盗集团的社会基础。在清朝,大多数海盗都是难以忍受剥削的蛋户。由此可知,在郑一嫂的身上,天生地流淌着与珠江水相交融的英雄血液。在石香姑23岁那年,她嫁给了当时着名的海盗首领郑一。
郑一是郑成功的后代,在郑克爽降清以后,郑氏家族的一支就来到了珠江口一带,操起郑芝龙时代的海商祖业。他长得高大威猛,为人性情豪爽,打起仗来无人能敌。在珠江口上,他结识了石香姑,香姑迷人的美貌、泼辣的个性,使郑一为之倾倒。石香姑嫁郑一后,叫郑一嫂。在当时的南海上,有各种帮派。郑一为红旗帮。她清醒地认识到,海盗们各行其是、互不统届的局面必须改变,只有组成一个强大的联盟,才能称雄海上与官府对抗。她以敏锐的政治嗅觉和高超的外交手腕,来往于各帮之间,并最终促成各旗的联合。联盟形成后,把东海和南海的海商事业推到了一个高峰,其影响远出东南亚,直达东非海岸。正当郑一的海商事业蓬勃发展的时候,谁知天意弄人,他在一场强台风中坠海身亡,年仅四十二岁。郑一死后,郑一嫂成为红旗帮的领袖,在她的带领下红旗帮队伍迅速壮大。在她的经营下,红旗帮有大小船只五六百艘,部众三四万人。他们以香港大屿山为主要基地,在香港岛有营盘,有造船工厂。郑一嫂对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十分关注,她千方百计弄一些威力强大的西式武器来装备自己的战船。一次,跟英国战船交火后,她认真观察对手所遗弹头,发现英国人发射的是最新研制的24磅炮弹。几个月后,她的船队便装备了此种新式大炮。郑一嫂主持大局后,一连劫得了好几次大票,收获颇丰。他们把英国人格拉斯绑架后,勒索了400多万英镑,使外国商人尤为震惊。尝到了甜头之后,他们把目光瞄准了外国船只,并绑架外国人,让其花巨资来赎。当时,横行海上的英国、葡萄牙等国船只在南中国海屡屡被抢。郑一嫂日益猖撅的海上抢劫活动,使清政府感到十分不满,他们派水师前来围剿。可是大清水师与红旗帮装备精良的战船根本无法相比,战事一开,便屡战屡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