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道家做人儒家做事
23034900000032

第32章 道家做人,人清乾坤静(4)

《孙子兵法》中又说: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与之相应,企业界有“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多,人多我转”的经营秘诀,其核心就是出奇制胜。作为企业,要想生存与发展,最忌讳的就是步人后尘。

孙子所讲的势是指物质的运动。形是势的基础,势是形的发展。形产生势,势增生形。对现代企业来说,就是要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企业的经营管理,关键一点是抓住机会,而在当今及未来的竞争中,更为重要的是创造机会,需要造势、任势。

企业的经营管理,是不能照抄照搬的,必须根据自己企业的具体而处置。这也正是所谓的:管理无定法,须合情合理、随机应变。这很可能来源于《孙子兵法》中趋利避害的基本原则。

孙子认为,用兵打仗,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如果久战不下,不仅影响士气,并且劳民伤财,必然带来政治问题;因此,必须采取速胜原则。其实,就竞争的实质来看,核心的问题就是时间性的竞争。成功与失败都是时间下的概念。

企业间的竞争也是这样。就企业对于新产品开发而言,不在于能否进行开发,而在开发出新产品的时间;就速度性而言,在全球一体化竞争的国际大背景下,企业要想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对技术与市场等环境的变化变成快速反应,才能够立于不败之地。

有位哲人说过: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虽然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人情世故,社会文化和生活方式总是随着时代、地域、事件等因素而常常变动的。但“物是人非”,并非“面目全非”,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有其恒定的发展规律,所以,借古知今有其坚实的理论依据,并非空穴来风!

高瞻远瞩才能成就大业

【道家语录】

窈兮冥兮,其中有精。

[心语雅说]

在深远幽暗之中,有精华和本质。

老子说:“在深远幽暗中有事物的本质和精华。”的确,每个人都应该努力探求事物发展的规律,更精确地预测事物发展的长远方向,按规律办事,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在这一点上,孔子与老子不谋而合,孔子曾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圣人之言,充满了智慧,告诫我们要未雨绸缪,不要老看眼前的事物,而忘却了人之所以积极奋斗的远景期待。因果循环,今日因成他日果,今天不为明天的打算,到了明天必然有许多忧虑,事物发展的规律如此,不容我们不作努力。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就是一个,目光远大的人,所以他才能够处心积虑,终成大业。

郭子兴是农民起义军的一个领导人,元朝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年)九月,他领导的红巾军所据的濠州被元军包围已七个月之久,形势危急。

这段时间里,郭子兴的部将朱元璋曾奉命攻打灵璧、萧县和虹县,试图分散元军的注意力,但元军一直不为所动。谁知正当元军即将对濠州发动总攻之时,元军主帅突然病死,全军上下无心恋战,遂放弃了对濠州的围困。

郭子兴的军队趁机得到喘息,就在濠州城内饮酒高歌,庆祝围困解除。朱元璋没有去,他是个志向远大之人,在军中待的时间长了,他对各种事情看得越来越透彻明白,渐渐觉得郭子兴治军无方,驭下无道,成不了大气候。他还深深地认识到,在这群雄割据、形势混乱的局面下,唯有发展自己的军队,招揽天下英豪为己所用,才会有出头之日。

至正十三年六月,朱元璋在郭子兴的同意下,回故乡钟离招募士兵。不到十天,朱元璋就募集了七百人。他将队伍带回濠州,交给郭子兴,郭子兴很高兴,提升他为镇抚,并把这七百人交给他统领。不久,又提升他为总管。

朱元璋并未因升为总管而心满意足,他还有更大的抱负。至正十三年底,朱元璋把自己统率的七百人交给别人,只带着徐达、汤和、吴良等二十四人离开了濠州,前往定远发展自己的势力。这次出行并不顺利,还没有开始,朱元璋就患了重病,只得返回濠州治病。

过了半个月,朱元璋病情有所好转。这时,他听说张家堡驴牌寨屯居着一支三千人的民兵,主帅与郭子兴相识,现在正断了粮,处境艰难。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朱元璋觉得这是扩充势力的好机会,他不顾大病初愈,找到郭子兴,请求派自己前去招降。

郭子兴问:“你想带多少人去?”

朱元璋说:“人多易生疑,带十人就可以了。”

朱元璋带病出发。六天之后,他到达张家堡。与主帅一见面,朱元璋便对他说:“郭公与你是老相识,他听说你们缺粮,又得到消息说有别的军队要来攻打你们,特地派我来通报。如果你们愿意跟随郭公,就与我一起回去。不愿意,也要赶快移到别处,以避来犯之敌。”

主帅思考了半天也没有想出好办法,他见朱元璋说得真诚,就与他交换了信物,答应收拾好行装,就到濠州归附。朱元璋便将费聚留下等候,自己先回濠州,报告了郭子兴。郭子兴大为高兴,夸奖朱元璋办事得力。

不料过了二天,费聚来报,说事情有变,驴牌寨主帅想把队伍拉到别的地方去。朱元璋立即带着三百名士兵赶去,费尽唇舌,劝主帅归附郭子兴。但主帅仍是犹豫不决,朱元璋便定下一计,让人请主帅议事,乘机将他挟持而去。离开营寨十余里后,又派人到寨中传话,说主帅已经选好了新的营地,让部众移营。

部众信以为真,便烧了营寨跟去。主帅见大势已去,无可奈何,只得投靠了他。

紧接着,朱元璋又带兵去豁鼻山,招降了以秦把头为首占山为王的草寇八百余人。

朱元璋对收编来的队伍进行了集中训练,在较短时间内,使他们的战斗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不久,他率领这支部队攻克了屯居横涧山的缪大亨武装,缪大亨投降。这样不到半年,朱元璋的部队就发展到了十几万人,势力逐步壮大,为日后统一全国打下了坚实的军事基础。

有句话说得好:“思想有多远,就能走多远。”鼠目寸光难成大事,目光远大可成大器。一个组织的成长,需要规划,一个人的成长,需要设计。有生涯设计的人,未必能够成功,没有生涯设计的人,一定很难成功。“过一天算一天”,“哪里黑哪里住”,只看见鼻尖下边一小块地方的人,现在“不吃香”,以后更“不吃香”。

世界著名企业家韦尔奇善于高瞻远瞩,所以总是能够创造奇迹。他认为,企业成功的规则只有一个:不断提高国际市场的占有率。他说,全球化是理所当然的事,在某一个国家之内成功,还不足以保证企业能够存活,要全面获胜,必须依靠开发全球市场。

20世纪80年代初,那时大多数商人眼光仅限于本国,根本还没有全球化经营的观念,根本不愿意改变原有的经营方式。

韦尔奇成为通用公司的总经理之后,通过对全球的经济环境的分析,发现企业的经营环境正在发生改变:通用的竞争对手不仅仅在美国,而是世界上所有的汽车产家。他以敏锐的眼光发现改变势在必行,否则通用就会坐失良机。韦尔奇将全球化视作通用面临的巨大机遇,并毫不犹豫地立即采取行动,以适应日益明朗的全球化经济。

1987年6月,韦尔奇会见了法国最大家电公司汤姆森的总裁阿兰·戈梅斯。在半个小时的会谈后,两位总裁达成一项交易虽然这项交易的规模比以后购买美国无线电公司的交易小很多,但它却符合韦尔奇的策略。

通用同意将每年30亿营业额的消费性电子部门和汤姆森公司的医疗显影单位交换。通用是美国电视机和录像机的第一大厂商,而汤姆森每年在欧洲市场的X光机及其他医疗诊断器材的销售额,约为7.5亿美元。此外,汤姆森需付8亿美元给通用。

尽管通用拥有美国25%的电视机市场,在世界排名第四,但是经营无利可图。韦尔奇指出:“在电视机方面,我们已经是强弩之末--电视机企业要继续存活,需要支出4亿美元的成本。”

和汤姆森的交易被看成是韦尔奇职业生涯中最成功的交易。因为在这次交易中,韦尔奇一次解决两个问题:它在切掉从未达到韦尔奇标准的企业的同时,也巩固了GEMS,最重要的是,它使通用的现金收入增加到27亿美元。

韦尔奇高瞻远瞩,为通用输入了新鲜的血液,扫除了发展的障碍,使通用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走向了全世界,成为世界上数一数二的电器公司。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反过来说,人有了长远考虑,近处就无忧了。今天的一切不顺利,不如意,都是我们昨日的疏忽造成的。但是未来永远把握在我们自己的手里,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向前看,越过眼前的波折,紧盯自己对未来的长远规划;确立自己的终极目标,说话、做事都奔着这个目标而去,如此一来,心灵自然宁静了,意志自然坚定了,应该怎么行动,也自然了然于胸了。

风物长宜放眼量

【道家语录】

希言自然。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失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心语雅说]

少言寡语,是顺乎自然的。狂风刮不了一早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谁使它这样的呢?是天地。天地尚且不能长久不衰,何况人呢?所以遵循大道的人,就能与大道合为一体;修养德行的人,就能与德行合为一体;失道失德的人,就能与失道失德合为一体。与大道融为一体的人,大道会帮助他成功:与德行融为一体的人,德行也会帮助他成功:失道失德的人,大道也会听任他走向失败。诚信不足的人,就会有人不信任他。

飘风,即飓风,又叫台风,台风在夜里比较大,所以在夜里来的台风最可怕。但台风过境不会超过二十四小时以上的,最大的风速中心不过几个小时就过去了,不会整天吹的。无论如何强大的台风,到了中午,都会减弱缓慢一点。故说任何飘风,都不会终朝不变的,就是说正午十二点左右就会变弱了。

骤雨,是夏热季节的大雷雨,大概一两个小时就过去了。最多三小时,超过三小时就不得了,就可能涨大水。所以夏天的大雷雨,只是一阵,不会下一整天的。而且雷雨一来,一定是连续三阵--今天、明天、后天--大多是三天连着的,但每天雷雨的时辰,都会渐渐向后延,慢慢减小。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意思是说任何事情都会过去的,艰难困苦不会长久地存在,一个人要把眼光放长远一点,不要沮丧,不要气馁,要知道风雨之后就是彩虹。

是啊,常言道: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生活中总会有许许多多不如你意的事情,对于生活中的琐事,我们大可不必介意,我们虽有失望,但是还有无限的希望。生活依旧简单、平静、恬淡。要以宽阔的胸襟,长远的眼光,去辨证的分析问题,排解心中的“牢骚”,社会上的“浊事”。凡事最终总会有个了结的。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出自毛泽东的《赠柳亚子先生》)人生往往会遭到很多困扰与烦恼,面对挫折、苦难,保持一份豁达的情怀,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需要博大的胸襟,非凡的气度。要在逆境中磨炼出你的意志,而不必计较一时的成败得失,而要去追寻长久的精神底蕴。在彷徨失意中修养自己的心灵,这就是最大的收获。如蚌之含砂,在痛苦中孕育着璀璨的明珠。

生活变化无常,难题也不可避免,这就需要我们更好地调整心态。对变化的反应,比变化本身更重要,怎样调整,就看你怎么想了。即使生活并不总是公平的,但我们应该具有控制自我反应的能力,使自己不去被琐事困扰,把大多数精力放到主要问题上或问题的关键处去,这样才能最终解决问题。

要想将不如意化解,最终变为如意,只能靠自己。佛家说:色即是空。道家说:无为而为。都是指心态,只要你的心态好,无论怎样的事,你都能够坦然自若,这事也就不成其为事了。在别人看来是不如意的事,对你也就没啥影响了。而要做到这一点,就不能过于执着一切外在的东西,追求应该适可而止,用平静的心去对待人生的一切,才能让烦恼远离。

有人说,顺境的美德是节制,逆境的美德是坚忍。而后一种德性比前一种更伟大一些。人生在世,有顺境,也有逆境。有飞黄腾达日,也有潦到落魄时。这就要求你宁静,平和,淡然处之。走运时,要想到倒霉,不要得意过了头;倒霉时,要想到走运,不必垂头丧气,心态始终保持平衡,情绪始终保持稳定,此亦长寿之道。

人生自有其沉浮,每个人都应该学会忍受生活中属于自己的一份悲伤,只有这样,你才能体会到什么叫做成功。什么叫做真正的幸福。不过,再长的遂道也有出口,再长的黑夜也有天亮的时侯。逆境中不用怕!挺过去,迎接你的是一片蓝天。

曾国藩说过:君子处顺境,兢兢业业,常觉天之过厚于我,我当以所余补人之不足,君子处困境。也兢兢业业。

常觉天之厚于我,其实并非真厚也。而是与更困难的人相比,才觉得优厚的。古人说处困境看不如我者,指的就是这种情况。

清朝末年,曾国藩奉命攻打太平天国,可是屡战屡败。在上奏给皇帝时,他却把这四个字换成了“屡败屡战”。皇帝看了他的奏章以后,被他不屈的斗志所感动,不再追究屡战屡败的罪责,仍旧委以重任。曾国藩最终取得了战斗的胜利。

“屡战屡败”让人觉得很消极,而屡败屡战则让人感觉很积极,表明他虽然屡次失败,却仍然充满信心,战斗不息。“屡败屡战”表明了做事不管最终能否成功,都会坦然面对的态度。我们的学习也需要这种精神。

在顺境中宜创业,是一般人都懂得的常识,然而在逆境中开始自己的事业则需要独到的眼光和相当的勇气。逆境的涵义广泛,包括个人的病痛,事业的不顺,乃至国家经济萧条。然而,无论何种逆境都只是相对的,成功的人往往可于逆境中崛起。

26岁时,查梅尔斯还流浪在街头,沉迷于毒品和酒精,睡在收容所,或是在朋友家的沙发上委屈一宿。然而,48岁的他现在已是一家拥有3500万美元资产公司的董事长。

1977年,曾一度堕落的查梅尔斯发誓要让自己有个翻天覆地的变化。后来,他在一家小电子公司里找到了工作,负责销售打印机色带。他读了很多销售技巧方面的书,听了很多发创造性的讲座,而且比其他人更加努力工作。一年后,他就成为了公司中销售业绩最好的员工。

第一次的成功大大激励了查梅尔斯,他想获得更大的成功。查梅尔斯坚信他能够比他的老板干得更好。于是他带着这一年多积攒下来的7000美元,租了一间办公室,开始了他的创业生涯但是这次创业几乎成了一场灾难。

查梅尔斯回忆说:“其实当时我根本没有准备好,而且,我也不懂如何经营一个公司。我在公司运营上的开销太大了,每天都担心公司能不能支持下去,后来我甚至没有勇气给客户打电话。不到几个月,我就用完了所有的积蓄,还背上了1200美元的债务。”

但他没有就此止步。他决定重新开始。他把新公司建在一个租金便宜的小公寓里,只有一副桌椅和一部电话。他鼓励自己说:“失败不会是我惟一的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