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住,无论如何要见到他们,当面说。越快越好!”
兄弟二人领命后,上马飞奔而去。
太平公主带着两个女儿和几个侍女,穿过宫墙,快步朝迎仙宫走去。
走进母皇宽大的卧室,见母皇平躺在床上,张昌宗斜坐在床沿,双手紧紧握住母皇的手。见太平公主母女进来,也没有放开的意思。他与太平公主互看了一眼,冷冷地,谁也没有招呼谁。
太平公主领着两个女儿,给母皇跪下请安。
“起来吧,快过来让我看看。”武则天有气无力地说。比前几天,母皇更老了,又在病中,稀疏的白发散乱着。幸好她比较胖,脸上的皱纹还不显多;但胖了,肉又松弛地往下掉,把脸形都拉变了。
太平公主又偷看了看张昌宗,他把握着母皇的手抽出了一只,另一只却被母皇死死抓住,抽不出。不过看来他也不想取出,好在太平公主面前炫耀一下女皇对他的宠爱。再看他那脸,一脸傲气,头微微点着,嘴角边上挂了半丝笑意。
太平公主见到,心想不好,张昌宗这个人,喜怒形于色,看他那得意洋洋的神情,一定心里藏着什么喜事。难道母皇给他立了禅让诏?难道他篡位图谋有了进展?怎么没见到张易之,不是说到这边来了吗?不在此,又在何处?
“你多大了?”武则天问薛美。
“陛下,孙女儿已二十四岁了。”
“你呢?”她又问武丽。
“刚满十五。”
“真是花样的年纪呀,想当年我十五岁,刚刚进宫不久,太宗皇上可喜欢我啦。他头一次叫我传寝的那情景,我还记得清清楚楚。他的气力可大哩,又一脸的大胡子,扎得我呀,又痒又疼……”
武则天沉述在回忆里,唠唠叨叨不停地说,一只手,还紧紧抓住张昌宗。张昌宗却没有心思听她唠叨,但又不得不连连点头表示在专注地听,而他的目光,却不停地在太平公主、薛美、武丽身上转来转去。他在比较这三个女人,真是一个模子压出来的:那太平公主,年纪虽然大了,可胖乎乎白嫩嫩的,脸上并不见多少皱纹。真叫一白遮百丑呀!何况她一点不丑。薛美,正如她的名字,美不胜收,虽说已是三个孩子的母亲了,一点不像,看那身段,哪像生过孩子的,简直就是个水灵灵的大姑娘。那武丽,小巧玲珑,娇艳无比,像一碰就碎的瓷娃娃……我一旦登基,把她们都收进后宫,不,太平公主除外,年纪大是一回事,主要是她太厉害,留着后患无穷……怎么,易之兄还没有领兵来?
“母皇陛下。女儿今天路上吹了风,头有些昏,我先去休息一下,等会再来陪您。”
“好,你去。不过不能走远。我想看到你,多跟你讲讲话……”武则天有气无力地说。
“是,陛下,我过会儿就来。”
太平公主带上两个女儿,出了母亲的卧室。走出门了又忍不住回头看看,母亲还紧紧抓住张昌宗的手不放,而那张昌宗明明在向她冷笑。
太平公主突然感到一股凉意。
加快脚步,来到上官婉儿住的小院。叫两个女儿在门口看着,但见两个哥哥,马上领他们进来。
按她的计划,薛崇简去通知宋璟,说二张与武攸宜勾结,正在行动,叫他马上转告张柬之,立即带兵进宫;武崇行去通知武三思,先把武攸宜稳住,不行就拘禁起来。她计算着时间,张柬之的兵马也该进宫了,怎么还没有来呢?她有些心神不定。
“公主殿下,婉儿给您请安。”听到婉儿的声音,太平公主从沉思中醒来,随她进了客厅。
太平公主刚刚坐定,但见两个女儿领着两个儿子朝自己走来。她迫不及待地问:
“怎么样?”
“一切顺利。”两个儿子同时回答。在一旁的上官婉儿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想问又不便问。
一小会儿后,脚步声、刀剑碰撞声传了进来,上官婉儿有些惊奇,说道:“外面发生了什么事情?”说着,她站起来准备出门去看,太平公主把她按在椅子上,说:
“那场面你我最好都不去看。你坐下,给我拟个诏书。”此时,外面急慌慌跑进来一个人,刚进院子,就被薛崇简、武崇行拉住。太平公主一看,原来是他!真叫做不是冤家不聚头。喊一声:
“把他押进来!”
原来是张昌宗,见了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儿,双膝跪下便拜,口里不住地喊:
“公主救命,婉儿救命……”
“下跪何人啦?”太平公主冷笑两声后看着他,故意拖长着声音问。
“罪臣张昌宗,请公主饶命,看在我们以前的……”
“住嘴!刚才,你不是在向我冷笑吗?”
“小人该死,请公主开恩……”
“崇简、崇行,快把这个猪狗不如的东西押到那边去,交张丞相处置。”
张昌宗被拖出大门时,还不断喊“公主救命!”
“别管他,我们来做更要紧的事,婉儿,快拟诏书。”太平公主话说得很平静,可是心思却一点平静不下来。
她可以想象到不远处的迎仙宫里这时在上演一出什么样的戏:一代女皇被迫让位下野,她的两个情人同时被杀。她很想去看看那场面,可又怕去。她怕见到母亲那愤怒的、哀怨的、悔恨的目光。她要是知道我参与了推翻她的活动,她会怎样想呢?她为了登上皇位,是毒辣了些,可对我,从来是慈爱的。她还想过要我去继承她的帝位,可我却叫人拟诏书要她退位……上官婉儿不愧是拟诏书的能手,废呀立,立呀废,劝退呀,劝进呀,那一套她熟悉得很,不到半个时辰,太平公主要她拟的诏书就写成了。这时,外面的闹声渐渐平息,只见宫中老太监牛光保急急忙忙跑过来说:“公主殿下,陛下宣您去,她老人家要见您。”
太平公主立即起身,随牛光保走进迎仙宫。在宫门一侧,摆着两具无头尸,旁边树上挂着两颗人头。一看便知,是张氏兄弟。
走进母皇寝宫,见有许多士兵把寝宫包围着。太平公主来了,众人都退身让路。再走进卧室,里面围满了人,丞相张柬之、御史中丞宋璟、司刑少卿恒彦范、禁卫军首领李多柞、右御林将军杨元琰、驸马都尉王同皎,还有太子李显等等,都在。他们团团围住那张床,床上平卧着微微闭着眼的圣神皇帝武则天。
见太平公主进来,武则天坐了起来,一把抓过她的手,说道:
“你看看,他们,他们,他们杀了张易之、张昌宗,还要我让位。你看他们当中谁不是我一手提拔上来的?可一个个都背叛了我。更有这个太子李显,我刚从外地把他接回来,立他为太子,他就等不及了,领头叛乱。太平,我的乖女儿,从小我就那么爱你,那么疼你,你就是我心头的一块肉,你,你该不会跟他们一起谋反吧?你说,你说……”
周围的人都很尴尬,有的甚至感到羞愧。
太平公主也有这种感觉,但她深深地痛在心里。她轻轻地从母皇手中把手抽出来,伸进怀里,摸出那张诏书,平平静静地说:
“母皇陛下,这是刚刚拟好的传位诏书,您老年事已高,把皇位传给太子显,改周为唐,这是顺应天下的大好事。陛下,我想您一定会首肯的……”
“什么?”武则天大叫一声,立刻倒了下去。
“母皇——”太平公主忍不住一头扎进武则天怀里。
【太平公主参与的政治斗争】
生得方额广颐的天平公主,多权谋,常参与朝廷的政事。武则天认为,这个女儿和她很相似。然由于武则天的厉害,太平公主对母亲很是敬畏,在当时挺收敛,并不敢惹是生非。
太平公主对政治有浓厚的兴趣,更喜欢在政治大风浪中弄潮。在武则天病重之际,她降低了对母亲的敬畏,积极参加了李唐王朝的复辟活动。事后,获封为“镇国太平公主”,被允许开府设置官属。她不像四哥那般韬光养晦,而是大露锋芒,推荐依附她的朝臣为大官,百般笼络文人学士,以扩大她的势力。由于她做得很得体,在朝中赢得了不小的声誉。她不仅擅长权术,且有大刀阔斧的泼辣,从而韦氏、安乐公主、上官婉儿对她很是忌惮。
在将唐中宗毒死后,韦氏集团将打击矛头暗中对准了李旦和太平公主,欲将他们及其一脉的势力来个一窝端。
然而,韦氏集团最终非但不能如愿以偿,反而遭到了灭顶之灾。这灭顶之灾是李旦的儿子李隆基带给他们的,也是太平公主带给他们的。在李隆基政变诛灭韦氏集团之前,太平公主积极地给予了道义以及人力、物力的支持,并派出她的儿子薛崇简加入其中。
政变成功,然皇位上还待着少帝李重茂,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决定抬出李旦,以取代少帝。可李隆基抬自己的父亲恐遭异议,说他发起政变是出于私情。李隆基不能说,其他朝臣也不敢直说。太平公主见这是自己立功的大好机会,当朝臣们在朝廷中议论不休之际,她大步走上前去,将少帝从皇位上半扶半拖地拉下来,并对他说:“天下事已归相王,此座非儿所坐!”
唐睿宗重新复位,坐到了久违的宝座上。
名实相符,才能当上大权独揽的皇帝。然而,唐睿宗本身并没实力,他是靠儿子李隆基和妹妹太平公主的联合支持,才登上台的。自然而然,他的新朝的实际权力,是由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在平分秋色。可是,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往日的政治联合,随着新政权的建立,出于权力的再分配,逐渐破裂了,演化成尖锐的矛盾。唐睿宗不得已,只能充当和事佬,尽力弥补他们的缝隙,以使政权得到支撑。但他的努力无济于事,无奈之下,他尽力启用一批旧唐臣,以建立本身的政治基础。从而,这个朝廷形成了一种很怪异的现象,唐睿宗、李隆基、太平公主三者,构成了近似各自为政的三角政治。
三角政治不过是种架构,太平公主和李隆基两大实力派仍无时无刻不在较量,以较量出胜负为止。
太平公主非常了解她的四哥,每出言献计,必能打中他的心思。从而,唐睿宗对她几乎是言听计从。得了这种便利,她大力扩展自己的势力,在她本人被加了实封万户外,三个儿子被封王,其他儿子均官居高位。时有七个宰相,其中窦怀贞、萧至忠、岑羲、崔湜、陆象先五人竟然都出自她的门下。左羽林大将军常元楷、右羽林军李慈等军官积极向她效力。各地地方官争先恐后地讨好她,不时向她献上丰厚的物品。她占尽了长安的良田,庄园遍布京师,所用器物络绎不绝地从各地运来,府中的摆设、车马、倡优能与宫廷相媲美,侍候她的侍女、奴仆、苍头有千余人。
太平公主认为,要压制李隆基,最关键的一步,是阻止他成为太子。于是,她和党羽们借皇位嫡长子继承制传统观念到处宣传,说李隆基不是长子,不宜册立为太子。而太平公主的这一策划,在一个角度上和唐睿宗的思路发生了契合,因他明知道李隆基有大功于社稷,是理所当然的皇位继承人,但他从自己的政治利益考虑,还是看中了较为温和的长子李成器,不希望李隆基成为太子。
然而,李成器是识大局的,他不想卷入险恶的斗争漩涡中去,坚决不肯被册立为太子。他且以平时立嫡、危时立功的古训,声泪俱下地向父皇陈请,要求立李隆基为太子。加上朝中的舆论倾向,唐睿宗迫不得已立了李隆基为太子。
太平公主不愿接受现实,仍想力挽狂澜,强行要求宰相们同意废除李隆基的太子地位,但遭到姚崇、宋璟的反对,无奈只得暂时作罢。
此时朝中政治力量的对比已有所变化,李隆基取得太子位,利用正统的身份,建立了更大的政治威信。他利用政治威信,发出了强有力的政治号召力,使得大批的朝臣转变了立场,站到了他的一边。
先天元年(712),在皇位上被搅得心力交瘁的唐睿宗,已不想再充当这名不副实的皇帝,遂不顾太平公主的反对,向天下宣布退位,自称太上皇,由李隆基继位为天子(唐玄宗)。
唐玄宗登位后,太平公主仍不甘心,继续与之为敌。开元元年(713),她做了孤注一掷的行动,先是收买宫人元氏,让她在御膳中下毒。此事没能做成,她又与其集团骨干商议,决定发动政变。
最后,还是唐玄宗抢先了一步,他组织了军事反政变,调动羽林军,将太平公主集团骨干杀了个殆尽。
太平公主逃奔南山寺庙,三天之后,她在绝望中被迫返回京城,等着她的是赐死令。
太平公主作为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小女儿,唐中宗和唐睿宗的胞妹,生平极受父母兄长尤其是其母武则天的宠爱,权倾一时。也正由于此,太平公主从小就骄横放纵,长大后愈加变得凶狠毒辣,野心勃勃地觊觎着那高高在上的皇位,为那至高权力可以不择手段,梦想像她母亲那样登上御座,君临天下。太平公主虽不乏心机和才干,也曾纵横捭阖得意于一时,但终未能承传母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