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风情动春秋:传奇女子
23045300000017

第17章 杨玉环 三千宠爱在一身(1)

【惊魂马嵬坡】

杨贵妃的内心一片茫然,如今的长安城是否已被叛军占领?左藏库是否已被人抢劫一空?渭水上的便桥还有没有长安人向西逃难?至于她最热爱的长安官苑、曲江溪水、慈思雁塔……一切变化得怎会如此之快,昨天还在宫中欢歌燕舞,今天却在逃亡……难道这就是因果报应吗?

“爱妃,朕让你受苦了!”72岁的李隆基托着杨贵妃的纤纤细手温柔地说。

“不,皇上,我去哪儿都愿意,只要能和您在一起。”贵妃忍住眼泪,看着李隆基坚定地说。

“我们何以沦落到此啊?”李隆基哀号道,“都怪朕不好,朕无颜见列祖列宗,既然比不上汉王,也要学霸王!”说完,看着放在一旁的剑。

“皇上不要!这万万使不得啊。你走了,臣妾怎么办啊?”贵妃终于抑制不住,泪眼婆娑地哀求道,“皇上,局面很快就会好转的,现在正是千钧一发之际,所有军将、皇族、百官、侍臣以及后方的义兵,全仗皇上英明决策,如果皇上放松了意志,大唐将真的会土崩瓦解,不可收拾,不知多少人头要落地的,那结果将如何是好啊。”

杨贵妃的话十分中肯,也很有力,一字一句都打在李隆基的心头。他任凭手中的剑脱落,嘴中喃喃自语:“所有人都离我而去了,众叛亲离,众叛亲离啊!”说着,转过头看着杨贵妃说,“爱妃,朕现在只剩下你了,你说得对,我还有你,还有大唐江山,我还不能死。”

“皇上,不要再胡思乱想了,睡吧。我会永远陪在你身边的。”贵妃不忍看到皇上那日益苍老的脸上再布满皱纹,只得劝他早点安睡。

马嵬坡的夜晚如此宁静,谁也不知道明天的马嵬坡还是否能够继续这种平静。

马嵬坡过去有城,但隋末为兵火所焚。现只留有旧城遗址。由于马嵬坡地外交通要冲,开元时在这里建立了驿站,是长安西路的甲级大驿之一,修有驿舍300间,包括驿吏营房和库舍。驿亭之北有个佛寺,西域名僧在此住持,寺内有蓄汉僧人35名,寺田千顷,为唐高祖、太宗所赐。

李隆基、杨贵妃等逃亡的人现在就住在马嵬驿,在这里过着从未有过的逃亡生活。马嵬坡的佛寺不大,但内部的设施较全。这天,杨贵妃在谢阿蛮等四名侍女的帮助下,利用午饭后的一点空余时间,在浴室里洗了个温水澡,静雯看贵妃的头发有些零乱,便主动为贵妃梳妆。杨玉环最喜欢让静雯替她梳妆,因为静雯手脚灵轻,会高挽头发,又能使脂粉浓淡适宜。

梳妆之后的玉环贵妃,脸庞显得小了些,细心的静雯一眼就能看得出,她的确瘦了许多。但此时的贵妃倒真的不像38岁的女人了,谁看上去都会说她是20出头的美女。洗净的发髻高挽,静雯又为她上了头油,薄施粉饰的面颜白里透红,由于消瘦,显得两只明眸格外透亮,一只樱桃小口,两片殷红的嘴唇,加上袒露着上肩和前胸,使这天下的第一美人更加独具风流、艳压群芳。

李隆基独自闷闷不乐地喝着酒,心里想着以后的打算。突然头脑发疼,使劲拍打着脑袋,他焦躁不安,烦怒之下掀翻了桌上的酒水。最后无可奈何地看着眼前一片狼藉的景象,叹道:“算了,我已经一把年纪,以后的事情也由不得我决定了。可爱妃怎么去佛寺了还不回来,有她在身边,我才心安呢!”

皇上正要让宦者传话给贵妃,让她马上乘车来驿舍,忽然从远处传来军士的吵闹声,远远听去,声音由远而近,似乎在喊着一个共同的口号。

李隆基大叫一声“不好!发生……”“兵变”的念头在他的脑海里忽然闪现。

皇上想叫高力士、杨国忠,可他们都不在身旁,他进屋想找杨玉环,可他明知贵妃还在佛堂,身旁只有低头不语的内侍宦官。

喧哗声很快向驿馆压过来,而且大有震倒房屋之势。

查看驿馆周围防卫的高力士见乱兵鼓噪着向皇上休息的驿馆冲来,立刻抢先上了石阶,大声喝道:“你们要干什么!圣上正在驿舍内休息,你们不可惊动圣驾。”

高力士的声音苍老而沙哑,他是在用全身力气高喊着。但喧哗的士兵械枪击地,咚咚作响,“杨国忠谋反,罪该万死”的口号声震天价响。高力士完全失去了对哗变兵士的控制能力。但高力士挺住肥胖的身躯,仍大喊不止:“我是骠骑将军,叫你们陈将军来!”

将士们停住了脚步,但并不理高力士的话,只是在驿馆的阶下越聚越多,响亮的喊声震耳欲聋。

李隆基不顾内待的劝阻,在门外大吵大闹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他所看到的是骄阳之下,满身盔甲、满脸泥水、手持长枪短刀的一片不成列的士兵。他们脸上的泥水是尘土和汗水和成的,而他们手中的刀枪,有的还沾着鲜血。

李隆基毕竟是大唐天子,他从门内倚杖而出之后,未吐一言,军士们的喊声立刻静了许多,以械击地的军士,也都停止了动作。

“高大将军,怎么回事!”

“是龙武军士在逐赶杨右相。请陛下降旨。”

高力士的话音未落,军士们又喧哗起来:“杨国忠谋反,已经被杀了,杨国忠罪不容赦!”

李隆基吃了一惊,高力士见到杨国忠被追赶,但没有想到已被杀死,不禁打了个冷战。

原来,自从安禄山起兵后,军中多以为杨国忠是致乱的祸首,哥舒翰、王思礼及陈玄礼等都想除掉杨国忠。诸位将领的思想从上至下,不断影响着下级军士,今天军将们终于在饥饿和疲倦之中,怒火中烧。一切怨恨都发泄到了杨国忠身上。

当时,左、右龙武军和左、右羽林军将士正在吃饭,有些人在等待第二批饭菜,他们无房舍可进,只好忍着饥饿在太阳下曝晒。龙武将军陈玄礼早有诛杨之志,他看到六军将士的情绪可为己所用,便召集诸将校商议说:

“今大唐江山震荡,京城不守,天子逃生,军民为之肝脑涂地,难道不是杨国忠的责任吗?因有杨国忠专权,才有安禄山之乱,我打算诛杀杨国忠以谢天下,不知各将校意下如何?”

众将异口同声地表示:诛杨国忠之想法久矣,哪伯杀杨要赔上一条命,也在所不辞。

这时,杨国忠正被20多名吐蕃使者拦在马嵬驿西门外,与他议事。20多名吐蕃人是因杨国忠之请,才来赴约的,杨国忠准备借吐蕃之兵御敌。但吐蓄“和好使”来到之后,并未受到友好的款待,甚至连午饭都无处去吃,于是他们便和杨国忠理论起来了。为了争取吐蕃顺利派兵,杨国忠便低三下四地向吐蕃使者致歉,并下令先将做好的饭食供给吐蕃使臣,部分将士们只好再忍上一时。

疲惫、饥饿、愤怒的士兵听见杨国忠传令推迟开饭,便大叫:“杨国忠通蕃卖国,企图谋反了!”

杨国忠的卫士见有人诬蔑宰相,大声上前呵斥,但将士们一拥而上,举起刀剑,直向杨国忠和卫士的方向冲来。杨国忠见势不妙,慌忙上马奔走西门,准备逃向驿馆,但被迫赶的一名士兵搭弓射中,翻下马来,爬起来后仍继续逃奔,不料迎面也来了一支马队。杨国忠定睛一看,马上的人正是自己的儿子、后来赶上来的杨暄,当时他已是户部侍郎。一瞬间西门内外大乱,军士们乱箭齐发,杨国忠中箭倒地,两名卫士上前挟起受伤的宰相准备再逃,但里三层外三层的军士早已将他们团团围住,乱剑、长枪齐上,把大唐的右相扎成了蜂窝一般。杨国忠的儿子杨暄也被当场杀死,同时被杀的还有韩国夫人及宰相的数名卫兵。

更有两名青年军士用刀砍了杨国忠的头颅,又用枪杆挑起,挂在了驿站西门上示众。吐蕃的20多名使臣与杨国忠协商好,正准备吃饭,也被突变的军将称之为谋反的胡虏,一齐被杀。

驿站西门的谯楼上,正在筹划下一站食宿及行进路线的御史大夫魏方进,见门外兵变,宰相被杀死,迅速上前喝止乱兵,没想到一名年轻的骑兵挥动马刀,一下砍中了他的脖颈,又有两支长矛同时扎向了他的胸腹,魏方进当场身亡。

杀死了宰臣、使者、贵戚的几十名乱兵杀红了眼,胆子也越来越大,他们高举刀枪,忽东忽西,见谁敢阻拦,便把枪投向谁。另一位宰相韦见素见哗变士兵杀死了杨右相,便想向乱兵询问:“为什么杀右相?”也被乱兵打得头破血流,幸亏军中一名将领认出了韦见素,高喝一声:“勿伤韦相公!”韦见素才免于一死。

就这样,毫无畏惧的哗变士兵们,蜂拥到了李隆基居住的驿馆外,高力士劝阻不住,李隆基亲自出门抚慰,询讯问话,才知杨国忠被杀,局面难以挽回。

哗变的士兵越来越多,喧嚣声时大时小,刀枪时挥时落,好像有人组织,又好像是军士们自发的行为。

龙武大将军陈玄礼带两名中郎将和十余名校尉骑马前来,军士们自动分列两旁让路。高力士迎上前去,对陈玄礼说:

“大将军,事已如此,请您下令让将士们退下,万事均可商议。”

陈玄礼朝哗变士兵挥了一下手,兵士们不仅再次静下来,面且向后退却了十余步。

“陈将军,但求勿惊圣上啊。”

“是啊!军士们怒不可遏。杀死了奸相杨国忠。”陈玄礼抹了一把头上的汗说,“弄不好众怒难犯,谁都无能为力了。”

陈玄礼的话像是在威胁高力士,又像是故意在说给李隆基听。

“高公公,杨国忠私通吐蕃,图谋借吐蕃兵挟天下,六军将士为国除害了!”这是士兵队中一名将领的话。

高力士长期与杨国忠打交道,知他自私、贪财、好色,又喜专权擅政,积怨太多,但也知他绝无谋反之意。至于吐蕃使臣专为议事面来,无一兵一卒,也谈不上胡虏谋反。还有韩国夫人,纯粹因其是杨国忠的堂姐而被杀。但聪明的高力士不可能再争辩是非了,他十分冷静,也极为严肃。他示意皇上进屋,又对陈玄礼说;“宰相谋逆当诛,将士们必受嘉奖!请陈将军慰劳将士。我去向皇上为军将们请功。”

高力士的话本该合军士们的心思,但应声的只有陈玄礼一人而已,陈玄礼左右的将军们却定睛目视着高力士,无一人有退散待功受赏之意。高力士诧异中有些心慌,只得又说:“请诸将军带回兵士,我与陈将军共同入奏皇上,保证为大家请功。”

军中一片肃静,仍无一人动步。

李隆基见禁止不住外面的哗变士兵,又一次拄杖出屋,一看高力士和陈玄礼仍在纠缠,六军一如既往地站立,而且越来越多。

皇帝出来了,将军们并不行礼,群拥在一起的士兵毫无反应,这在李隆基做皇帝以来还是头一次。几十年来,他一旦出现在人群面前,必是一通“万岁”的欢呼声和一片跪拜的官民。今日向皇上点头奏告的只有高力士一人。

靠在门框上的老皇帝不再详问杨国忠被杀的原因,只对陈玄礼说:

“宰相有罪,杀之可以,各军先行归队。”

陈玄礼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