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风情动春秋:传奇女子
23045300000037

第37章 李香君 节烈女血溅桃花扇(1)

【痴情歌姬,血染桃花】

那是在甲申第二年(1645)的春节期间,北京城呈现一片凄凉、残败的景象。而南京却是华灯高挂,鼓乐齐鸣,显贵们熙来攘往,觥筹交错,一派喜气洋洋。

阮大铖这个崇祯皇帝手下“钦定逆案”的漏网之鱼,为感谢南明王朝的皇恩浩荡,趋新春佳节之际,他将自己所作的四种传奇剧献给皇上。那弘光皇帝没本事治理国家、抵御外侮,对戏曲倒是个内行。他摇头晃脑地读过《燕子笺》,顿时龙颜大悦,操着一口浓重的河南腔调嚷道:“朕喜欢这个戏!赶快传旨,让礼部采选宫女,把《燕子笺》早点排出来,朕还等着看呢!”

阮大铖原先在石巢园的那个戏班早已解散,他担心新手有可能把传奇剧搞坏,损害他的文名,他再次打起了李香君的主意。趁机又奏了一本,说什么“生口不如熟口,清客强似教手”,不如从秦淮歌伎中物色演员。弘光帝当即应允,命令大肆搜罗秦淮歌伎。

马士英、阮大铖等人,素知杨龙友和秦淮歌伎多有交往,便命他开列较有名气的秦淮歌伎名单,再让兵丁按名挑选。杨龙友不敢怠慢,只得照办。当他思索片刻,把记忆中的名单一一列写之后,不禁心中一阵酸楚。他所列的名单中,就有李香君、卞玉京、寇白门、郑妥娘等名歌伎以及丁继之、沈公宪、张燕筑等著名清客。他想起刚烈的李香君为拒田仰头撞楼柱血染宫扇的那一幕。

自从侯方域走后,李香君就像一只失了群的孤雁,整日里恹恹的。她不涂脂粉,不扫娥眉,连用琴棋伴客的生意也拒绝接手,媚香楼门前一派冷落。李贞丽心中着急,又不忍心逼迫香君,她太了解这个性情刚烈酷似自己的孩儿了。于是,李香君素服安处,每天除了帮妈妈做些刺绣之类的女工外,就是对着那把定情的香扇出神。

有时,董小宛会过来跟她谈谈心里话,因为冒襄落第之后,家中又出了麻烦事,一直没有音讯。童小宛思念恋人,李香君与她同病相怜,也日夜思念侯公子,两人不禁想起同为方域、冒囊做吃食的事。那天,董小宛提议自己亲手制作一种食品,托人送给冒襄和侯方域。于是。由素有烹调能手美誉的董小宛开列了一张清单,李香君上街采购了一些糯米、精麦面、白糖、芝麻油等原料。回来后,董小宛亲手调剂制作成了一种酥糖。冒襄和侯方域品尝过以后都连声说好……想到这里,小宛说:“我们在此也无事可做,不如还做侯公子和冒公子喜欢吃的吃食吧!”香君点了点头,有些凄然地道:“就依姐姐,来个做食思君吧!”于是二人忙碌起来。可是,当两人面时满盘发出诱人清香的酥香而不见方域、冒襄时,又伤心地哭了起来……后来这种食品在扬州、泰州、南京一带都有人制作和销售,不知什么原因,却在安徽滁州生意兴隆起来,名为“董糖”,至今快400年了,已经成了那里的名优特产,畅销海内外。

清明节又到了,以往的这—天,李香君都会欢天喜地地随李贞丽去参加手帕姐妹们的“盒子会”。这些同样命运、同样色艺俱佳的秦淮歌伎们,像结拜兄弟一样结为手帕姐妹,每逢清明或上元节,便做盛会。赴会之日,每人各携一副盒儿,内装时鲜瓜果,新奇海味。会上,姐妹们一边品尝鲜美食品,一边拿出各自的绝活,有的拨琴阮,有的吹笙箫,有的唱昆曲……楼门紧锁,不许男子入内,只许在楼下听赏。这一天是青楼女子们自己的节日。

可是今天,待李贞丽收拾打扮停当,再看那香君,仍然云鬓散乱,一副没精打采的样子。李贞丽叹了口气,只好自己带上丫环青儿拎着个竹编食盒,去了卞玉京居住的暖翠楼。

李香君正在楼上摩挲香扇,睹物伤情,郑妥娘和梨园名角沈公宪突然来访。沈公宪进门便笑容满面地拱手抱拳道:“李姑娘,恭喜!恭喜!”

“喜从何来?”李香君一头雾水,不知这二人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听礼部杨龙友老爷说,有一位巡抚大人田仰要出300金,娶你做妾,托我二人来做这个大媒,岂不可喜可贺!”皮肤细嫩、嗓音尖纫的郑妥娘真心替自己的姐妹高兴,能有机会脱离乐籍从良,毕竟是她们十分向往的归宿。

这位田仰,本来没有什么才德,只因是马士英的亲戚,福王登基后便一步登天,得了个淮扬巡抚的美差。田仰此时正春风得意,想在上任前先在南京娶上一房漂亮的小妾。

阮大铖早把侯方域、李香君恨之入骨,得此消息,心中愤道:“我何不借机来个暗拆鸳鸯,以投田仰之好,在朝中也好广结人绿,壮大实力,把昔日那些辱我、恨我、骂我、打击我的死党一网打尽,再官升一级,续享荣华?”毒计己定,便前往拜会田仰。

田仰正在府中闲坐,思量纳妾之事,忽听门丁禀报:“阮老爷来拜。”田仰知阮大铖和马士英的关系密切,不敢怠慢,忙道:“快请!”田仰将阮大铖迎至客厅落座,笑道:“阮老爷前来敝府,必有见教?”

阮胡子先是哈哈大笑,接着神秘地说:“给田大人道喜!”

田仰不明就里,疑惑地问:“喜从何来?”

阮胡子仍是秘而不宣,故意问道:“田大人知道秦淮河媚香楼有个李香君吗?”田仰道:“艳名远播,何人不晓?”又问阮大铖,“阮老爷为何提起此人?”阮胡子这才把来意说明。田仰喜得咧开大嘴,说:“若成此事,我一定重谢!”两人又说笑一会,阮大铖这才告辞回府。

听了阮大铖的挑唆,田仰便打起了李香君的主意,他将黄澄澄的一堆黄金交给他的同乡杨龙友,托他从中撮合。

杨龙友这次因迎立福王有功,也得了个礼部主事的芝麻官儿,对这位半生不得志的人来说,这说不上是喜还是忧。杨龙友受同乡之托,正准备动身去媚香楼,又转念一想:侯公子是自己的朋友,至今生死未卜,上次替李香君梳栊,自己也算是媒人之一,如今当面开门,实在有些难为情,便托郑妥娘和沈公宪代为周旋。

郑妥娘和沈公宪满以为那田仰有财有势,这等好事,李香君定会喜不自禁,一口应承。却不料李香君听清二人来意后,斩钉截铁地说:“奴身已嫁侯郎,断无改志之理。”郑妥娘开导她说:“侯郎—去,音讯皆无。当今时局,动荡不安,弄得夫妻分离,亲人难聚,亦不在少数。身为女人,总得有点吃饭的银两吧,何必苦苦空盼呢?”李香君索性反唇相讥:“谁要银子,谁便嫁给他。休要管人管事!”

二人深知这个“香扇坠儿”的脾气,见她铁了心要等她的侯郎,知道再费口舌,也全然无用,只得怏怏而去,把此情告诉了杨龙友。这个结果早在杨龙友的意料之中,他只好前去告诉田仰,两人去见阮大铖。

马士英家的万玉园中,阮大铖与一班狐朋狗党正在饮酒作乐,听田仰如此一说,恼羞成怒,立即添油加醋地对马士英道:“阁部,李香君那小女子都是侯方域教坏的。田大人是您的至亲,拿300金竟买个动一个下贱的妓女,这简直是对您的莫大羞辱啊!”

马士英顿时暴跳如雷:“哼,还反了天了!马上叫长班家人,拿着衣服彩礼,甭管她肯不肯,抬上轿,直接送到田府就是!”

阮大铖露出一丝奸笑,杨龙友却若有所思,赶忙告辞,追上了那群气势汹汹的差丁。

来到媚香楼,等杨龙友说明来意后,李贞丽大为吃惊,李香君则誓死不从。

俗话说,一夜夫妻还百日思哪,何况她与侯方域经历了一年多的耳鬓厮磨,1000多个日子的相思之苦,早就血肉相连万难割舍了。还有,侯郎身为复社中坚人物,忧国忧民,志向远大,正是她心目中的夫君。李香君在媚香楼长大,什么样的男人没见过?对那些拈花惹草虚情假意的纨绔子弟,她除了弹个曲唱首歌以外,是连多说几句都不肯的。几位手帕姐妹命运又怎样呢?卞玉京苦恋着诗人吴伟业(梅村),吴伟业却怕娶一个青楼女子影响自己的仕途,借口探母一去不返,害得玉京姐心灰意冷,多次流露出想遁入空门的想法;董小宛不是也为了与冒襄迟迟不能结合而憔悴苦恼吗?她们多么羡慕自己的运气啊,像侯郎这样才华过人又性情温柔的世家子弟实在难得。再说当年两人海誓山盟,那誓词还藏在陈贞慧家的湖海楼上,难道我李香君竟然背信弃义,自食其言,这还算是人吗?她越想越生气,转身进内屋取出那柄宫扇,指着道:“这件定情之物,这首定情诗,你杨老爷也看过的,难道忘了不成!”

杨龙友面露尴尬之色,嗫嚅道:“侯公子避祸他乡,假若三年不归,你也只是等他吗?”

“别说三年,就是十年、二十年、一百年,等成石头开花,我也要等!”李香君胸脯剧烈地起伏着。

“好刚烈的脾性,这哪里是‘香扇坠儿’,简直就是‘铁扇骨’嘛!”杨龙友吃惊地望着李香君汉白玉石般庄重的脸庞,油然发出赞叹,“可这田仰也不是等闲之辈,得罪了他,你们娘儿俩还想不想在秦淮河畔立足?”

李香君凛然正色道:“这位田大人难道和那个阮大铖有什么区别?我从前许身给侯郎是为了什么?现在为了几个臭钱就跟这样的人去,这不是出卖我的郎君吗?”

这时,楼下传来吆喝声:“夜已深了,快些上轿,要不我们可就动手了!”

杨龙友急得团团转,气恼地说:“这傻丫头!难道不知道马士英的厉害,如果违抗他的旨意,被抓进教坊司,就是打死也是没人过问的。”

李贞丽可不愿眼看着心爱的养女白白送死,也不忍心坐视多年苦心经营的媚香楼毁于一旦,见事已至此,只好劝开了李香君:

“杨老爷言之有理,看这局面,实在拗不过去了,就别任性了,还是趁早下楼吧。”说罢便招呼几个老妈子上前给李香君梳头换衣。

“妈妈,您好狠心!”李香君哭喊了一声,便手持白绫子宫扇前后乱打起来。杨龙友眼见几个老妈子不得近前,一急之下便亲自动手。几个人强拉硬扯,好不容易给香君套上一件嫁衣,接着便要往楼下拽。

李香君绝望地哭叫看:“我就是死,也不下此楼!”说完,用尽平生力气挣脱众人,身子猛地体前一倾,一头撞在那根红漆的楼柱上。就听到“轰”的一声闷响,李香君的前额鲜血直涌,手中的折扇溅上了数点鲜血,她身子一软,缓缓地倒了下去。

“啊!”众人同时发出惊呼。

李贞丽快步抢上前去,一把抱住李香君,流着泪痛心地说:“真是个傻孩子!”边说边唤人把李香君抬回卧房。

杨龙友呆呆地站在楼柱前,盯着地板上斑驳的血迹。忽然,他注意到了那把掉在地上的宫扇。这把记载着侯方域与李香君爱情的洁白素扇,侯方域题诗的墨迹新鲜如昔,那落款的左侧,浓浓淡谈地染上了点点殷红。毫无疑问,那是李香君的血,是这位青楼女子的鲜血!

杨龙友捧起香扇,看着李香君洒下的尚未全干的点点血渍。一时心潮起伏。忽然,这位丹青高手灵感突至,疾步来到书房桌边。他找到了挂在笔架上的大小毛笔,都怎么也找不到绘画颜料。原来,自侯方域走后,李香君无心涂抹,早将二人平日用的那套东西收到橱柜里去了。这时,杨龙友一抬头,看到了窗台上的兰草,眼前一亮,便挽起袖子,拽下几片厚厚的绿叶,双手用力一拧、把汁液滴到一个茶杯里。他提起笔,饱蘸绿汁,信手点染,几笔下去,勾勒出了几段猩红的折枝桃花,一幅构图完整的桃花图即刻出现在扇面上。待扇面稍干,杨龙友面带羞愧之色,手捧仍散发着血腥气息的桃花扇,轻轻地走到香君床前。

此时李香君刚刚苏醒过来,额头上包着丝巾,殷红的血点点沁出,染红了洁白的丝巾。她一见杨龙友,便恨恨道:“行了,我的容颜已毁,杨老爷正好以此交差,还要怎样呢?”

蓦然,李香君看到了杨龙友点染的那枝桃花,眼睛一亮,接过来仔细看了半晌,叹道:“唉!桃花薄命,扇底飘零。多谢杨老爷为我写照了!”

“香君姑娘,在下心意,全在这枝桃花中了。”杨龙友的声音歉疚中带有几分悲壮,这使李香君感到有点诧异。杨龙友道:“在下一生落魄,然报国之志未消。姑娘为人气节,更令在下胸中难平。姑娘保重,但愿后会有期,在下不再是今日这般模样!”说罢,转身离房下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