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大运河竟是为了她?】
据说,有一年的8月18日,大业皇帝率文武百官巡游江南。皇上命左武卫大将军郭衍为前军统领,右武卫大将军李景为后军统领,率卫队护驾南巡。大队人马从显仁宫出发。
当时皇上和皇后身穿着崭新的龙袍凤服,乘坐一辆金围玉盖的逍遥辇,率领显仁宫和等二千佳丽,迤逦西去,那里是一段通向洛口的漕渠。漕渠狭窄水浅,龙舟大船驶不进来,只有先乘小船到洛口。
皇上和萧后也登上了一只小船,他们沿漕渠行进,不久便到了洛口。远远看见那艘巨大的龙舟停泊在洛水中,随着粼粼清波微微摇荡。
可以说,皇上的龙舟就是一座浮在水上的宫殿。那龙舟共分四层,长200尺,高达45尺。上层是正殿、内殿和东西朝堂;中间两层有120个房间,都用金玉装饰,是皇上休息娱乐的地方;最下层是内伶居住。整个龙舟的外观造型名副其实,就是一条巨龙,前面是昂然的龙头,后面是高翘的龙尾。从龙舟正面看,只见龙嘴半开,龙珠圆睁,龙角丫杈,直向苍穹,一派真龙天子的无限威严。龙舟上兵甲列阵,旌旗猎猎,非常壮观。
相比之下,萧后的翔螭舟则小了很多,但装饰几乎无异,只是翔螭舟前首的龙头是一条雌龙,没有角。在龙舟和翔螭舟后面,则是被称为浮景的九艘大船,它们各有三层,并且满载着专供皇上和皇后日常起居及饮食所需。
此后便是称作漾彩、白虎、朱鸟、苍螭、玄武、飞羽、青鸟等的各式船只,分别有数百艘和数千艘不等。其中有楼船,也有平船,分载后宫、储王、百宫、公主、善客及供奉物品,而且光是拉纤挽船的就有八万人之多。
皇上下令储王、公主及五品以上官员赐坐漾彩一类的楼船。这样一来,拉纤的船夫也被分出了等级。就像拉漾彩以上船只的人,他们有一个雅号,叫“殿脚”。而凡是殿脚,就一律要穿特制的锦衣彩袍。另外,随行护驾卫兵分乘青龙、艨艟、平乘、艇舸数千艘,因为这些船上载有兵器帐幕,全由兵士牵引,所以也用不着船夫。
整个南巡的船队首尾衔接起来足有200多里,不仅如此,两岸还有20万骑兵和十余万步兵夹岸护卫,可谓是水陆并进,势不可挡。如果从远处望去,甚至分不出哪里是河中,哪里是岸上,只见旌旗蔽野,浩浩荡荡。自古以来,不论哪朝哪代的皇上出巡,这样的气派和声势都是极为少有的。
杨广坐在龙舟首部顶层船楼的廊檐下,看着河中岸上声势浩大的行进队伍,心情也是十分激动。由于新开的运河水满河宽,足有二百三四十尺,使得像龙舟这样大的船,也可以并行四艨。而河提上修筑的宽阔御道,更可以令那些车马行走通畅。两岸垂柳依依,殿脚们拉船走在柳荫下,还免去了阳光曝晒之苦,另外,这密密的垂柳还可以护岸固堤,也是沿河的一道风景。
心中多年的愿望实现了,一个奇迹在自己手中完成了。一代帝王—生中能成就几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大运河就完全算得上其一,并且必将彪炳千秋!
杨广心潮澎湃,他的脸上已经充满了兴奋和激动,在阳光和水波的映照下更熠熠发光。只可惜宣华夫人没等到今天……
那个时候他还是太子杨广,父皇突然的病重使他心中有一种莫名的悸动,可那个时候年少的心却被一个女人吸引着,是她让自己有这样伟大的想法。
仁寿四年六月,文帝杨坚驾幸仁寿宫,他要像往年一样,在这里消夏避暑,休养身体。同时,还要在这座清凉惬意的宫殿里度过自己的64岁生日。
在长安临走时,术士章仇太翼占卜后劝谏文帝:今年夏季不宜出行。文帝一笑置之,执意起行。“陛下,愚臣岂敢妄言。若是陛下此次非要走出长安不可,恐怕就再也回不来了!”文帝听后大怒,下令将章仇太翼押入大牢,并且说道:“待朕回来的那一天,定将你斩首示众!”
随后便去了仁寿宫。
万万没有料到,章仇太翼的预卜竟然真的应验了。6月13日,64岁的圣诞之辰刚过,杨坚就病倒在御榻之上。
只因那独孤皇后生性妒忌,把个隋文帝管得寸步不离。对于后宫佳丽,文帝也只能叹为观止了。自从皇后西去,隋文帝一时无人管束,夜夜声色,铁打的身体也扛不住呀。一时之间,浑身直冒虚汗。盛夏之夜,连厚厚的锦被都盖上了,他仍冷得瑟瑟发抖。只两三天工夫,好端端的一个人便变得失了形状:面容枯槁,眼窝深陷,目光浑浊,呼吸时急时缓,时长时短。
虚弱到这个样子,文帝只好传旨:召太子杨广进仁寿宫侍疾。同时召来的还有尚书左仆射杨素、兵部尚书柳述等人。
杨广赶到父皇的病榻前,文帝拉着他的手,有气无力地说:
“章仇太翼不是凡人,若是朕真的回不去了,你一定记住把他从牢监里放出来!”杨广点头称:“遵旨。”同时,他也因世上果然有这样的神人而感到脊背上阵阵发冷。
文帝病卧仁寿宫大宝殿内,由宣华夫人昼夜陪伴左右,侍服汤药。太子杨广虽然也被召居大宝殿,但他住的是侧殿。杨素、柳述等几位大臣则遵旨另居别馆。
侍疾的生活是那么寂寞无聊,甚至是极其枯燥的。日复一日总是重复地做着同样的事情。早午晚三次到御榻前叩头问安。若在此时遇到汤药煎熬好了,还要替皇上先尝一尝那苦苦的汤水。剩余的时间,则是在各自居住的殿宇里消磨。
十多天来,每到太阳落山的时候。太子杨广就从仁寿宫大宝殿的侧殿出来,身佩短剑,不带侍从,独自在山阴道上散步。
夏天的日落时分是一天当中最好的时节。这个时候,太阳挂在西山尖上,低低的,没有了傲气,也就不让人望而生畏。它给蓝天铺上了一层梅红,给山峦披上了一片诱人的金黄,让人觉得柔和亲切。
仁寿宫的一座座殿字,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岐山的群峰之间,由一道长长的宫墙将它们围圈起来。殿宇和殿宇之间,石砌的山阴小道蜿蜒相连。
这个时候走在山阴小道上是十分惬意的。山风徐徐吹过,顿时暑气全消,为躲避炎炎烈日而在大殿里闲坐了一天的身体,此时得以任意舒展放松了。
可以看日落,看云霞,还可以北望莽莽的黄土高原,南眺渭水——那渭水如同一条黄色的绦带,缓缓向东流去,两岸沃野乎展、农田翠绿,令人心旷神怡!
然而,吸引着杨广每天在这个时候来山阴道上散步的,主要还不是傍晚的凉风和山色,而是在这个时刻,在山阴道上几乎能天天遇到的一个人,一位绝色佳丽……
二十多天过去了,皇上的病体毫无起色。这期间,不能歌舞奏乐,不能喝酒吃肉,甚至不能喧哗说笑。走路要轻轻的,交谈也得窃窃低语。不论哪间殿宇居室,素色的窗帐也要同大宝殿里一样,拉闭得严严实实的,真把人憋闷得难受。
正因为这样,暑热过后的傍晚便成了一天之中散步透气的最好时光;也是一种享受。所以,宣华夫人也常常在这时候由几名宫女陪伴着,到殿外的山阴道上走一走,消遣消遣。于是,太子杨广与宣华夫人也就会常常在日落时分的山阴道上相遇。
又到了傍晚时分,杨广已经在大宝殿周围的山道上慢慢地走了好几个来回,仍旧没见到宣华夫人的影子,他不免有些惆怅。
他很想看到宣华夫人,每当想见却见不到的时候,那种想见的欲望就更加强烈,心里就会生出一种难以表述的空寂和失落。这会儿,杨广已被这种空寂失落笼罩着,而且有些失望。他打算不再等下去,回自己的居室去读书解闷。
正要拾级而下,杨广忽然看见大宝殿的正门悄然半开,宣华夫人在两个贴身宫女的陪伴下迈出大殿,款款走上山阴小道。
杨广装作不经意的样子朝她们迎了上去。
杨广望着宣华夫人略带苍白的脸颊,不由心中感动,说:“夫人这样时刻惦念着父皇,杨广万分感激崇敬。父皇卧病这么多天,幸亏有夫人忙前忙后,尽心服侍,实在太辛苦你了。
“看看你脸色苍白,而且也消瘦多了。昨天刚巧有辆车从京城来,顺便捎来了一篓东宫刚刚收到的江南鲜桃,等一会儿我让侍女给夫人送过去。”
宣华夫人有意避开杨广灼热的目光,说:“多谢太子关怀,妾妃实在不敢当。”随即又叹了口气,惋惜地说,“只可惜皇上肠胃不好,不能享用这些鲜桃了。”
“是啊,”杨广也发出同样的感叹,“若是父皇无恙,我可以让江南的旧部多送些各色各样的果品来供父皇享用。江南物产丰富,果品种类多,而且口味也好。”
杨广在扬州总管任上十年有余,对江南的风土人情、物产特色了如指掌,说起来更是那么一往情深的样子。宣华夫人原本就是陈国公主,从小生活在江南,对家乡怀着深厚的眷恋之情。此时听太子说起江南物产,也来了兴致,两个人的交谈就越发投机了。
大臣们另居别馆,若不是向皇上请安或受御旨召唤,是不能随便到大宝殿周围来的。文帝又卧病在床,动弹不了。所以,这台儿的山阴小道上,是不会有别的什么人过往的,因而杨广说起话来,也就自在放松多了。他说:
“江南真是个好地方。物产丰饶,气候宜人,山水风光也比北方秀丽得多。我真想再回到那里去呀。我想过,将来有一天,我要修一条大河,贯通南北,连接黄河、长江、淮河,从中原甚至幽州可以直下江都、余杭。夫人,到那时候,你若想回家乡看看,只要乘上一条大船就可以了,既免去了车马劳顿之苦,又能观赏到两岸沿途美妙的景色,多好呵。”宣华夫人默默地听着,竟扑哧一声笑了。她被杨广描述的那条宏伟壮观的大河感动了,心想,若真有那么一条河,自己回家乡可真的太方便啦!可转念又一想,一条几千里长的大河,不是用嘴说说就修成了的。太子既然谈兴正高,自己也姑妄听之吧。
杨广看到了宣华夫人的表情,问道:“夫人,你觉得我说的好笑吗?”
“不不,太子误会了。我是在想,修一条那么长的大河需要多少人财物料啊。皇上自登基以来,一向主张休养生息,不准大兴土木。再说,修一条几千里的大河,就为了游玩方便赏风景,岂不太劳民伤财?皇上是不会同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