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翅枝头的凤凰】
永徽六年(655)十一月的一天,整个长安城都被寒冷的天气包围。但是武后的心里有一种从来没有的满足感,这是从她14岁进宫以来从没有感受过的。这是王皇后被废后的一个月,高宗皇帝命司空李勣为册后使,举行隆重的册后仪式。
这一天,她穿上华丽的祎服,头戴凤冠,由众侍女簇拥着登上了太极大殿,接下由于志宁恭恭敬敬地捧上来的印玺,向高宗行受册礼。在她坐上那皇后宝座的一刹那,心里立刻涌出一种很实在的厚重感,原来后座是这样的感觉。随后就是宣读圣旨,朗诵四言贺诗,接着是一片丝竹之乐弥漫了整个殿堂。
高宗皇帝充满柔情地望着她,缓缓地把她牵引起来,她立即明白这一刻就要到来了,这是皇帝答应她的:让她乘坐重翟车,直抵皇宫西边的肃义门,接受文武百官、各族酋长的朝贺。
她缓缓步行来到车前,这辆车是她亲自挑选的,造型也是她亲自设计的,她就是这样一个追求完美的人,无论是什么。这凤辇身为蓝色,镶有金花,八个窗子,悬有紫色的绸彩和轻柔的纱帘,辇顶和后轮都漆成朱红;凤辇的两旁镶有雏翎,用以表示皇后;辇车之前有骑士先导,盛装制服,另有勋徽执事,排列成行。
只要是凤辇经过的地方,那里翘首以待的臣民就会发出一阵高过一阵的欢呼声,争先恐后去一睹这位新晋的、德才兼备的新皇后的容姿。新皇后也是俊脸盛笑地向两旁伏地的臣民挥手致意。在肃义门的城楼上,这位新皇后一到就立刻爆发出一阵山呼海啸的朝拜声:“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皇后千岁千岁千千岁!”一阵盖过一阵。武后也向城下蔼然微笑,答谢诸臣敬礼之意。
她非常喜欢这样受万民爱戴的感觉,她是那么自信,那么的光彩夺目。她此刻已经明白她这么一个出身低微的女人,只有百折不挠、勇敢无畏地去努力争取才能尝到胜利果实的甜润。她需要这样的仪式,以此来超过历代册立皇后礼仪的规格,来向世人展示她的胜利。此时的她自信更足了,她认为,她可以辅佐高宗成为一个有雄才大略的英明的君主,刷新政治,使大唐重现“贞观之治”,甚至更强大。
站在高高的城楼上,望着底下黑压压的臣民,眼睛渐渐湿润了。她知道她还不能放松警惕,只有她能体会这一切来得是多么的不容易……
一个艳阳高照的充满温情的午后,她与母亲、姐姐在房中做着女红。她想绣一个手帕,但不知怎么回事,精力总是集中不起来。姐姐在旁不厌其烦为她讲解着针线的走法,母亲则在旁喝着茶,静静注视着,也时不时插一两句话。
突然,一个女仆来报,说有宫人来家中传旨。这是母女三人始料未及的,于是连忙整理仪容,前往正厅接旨。那穿着华丽服饰的宫人像走程序一样宣读着圣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母亲杨氏听了这宣召宫女的千篇一律的诏敕,说不出话来,只在一旁默默垂泪。宫人一走,母亲终于忍不住大哭起来。因为她作为前朝杨氏的皇亲,心里非常清楚,如果女儿被选为四妃九嫔,确是光耀门楣的事,因为父母兄弟的进位封官就更方便容易,一荣俱荣。而如果只是做低层妃嫔,不仅封官晋爵无望,而且自己也会遭受无穷无尽的痛苦折磨。况且宫门一入深似海,要小心侍奉皇上、后妃,反不及当官家小姐太太那样的自在。母亲对宫女的生活情形也很了解,害怕从此再也看不到这个活泼可爱的二女儿了。
武则天见母亲悲戚不已,于是劝导母亲,说道:“我入宫去见天子,说不定是我们的福气来了啊。母亲何必这样伤心呢?”此时在武则天的心目中,感觉进宫不仅不可怕,反倒有趣。她生性大方,从不胆小怕事,有一种活泼好奇的野性和淘气。更何况她对唐太宗的崇拜,也使她为能一睹其风采而兴奋激动。
在即将离开家的晚上,她们姐妹还像以往一样躲在被窝里诉说着。姐姐低泣道:“妹妹,你这一去姐姐以后想你了怎么办啊?”
妹妹慢慢地帮着姐姐擦拭着泪水,道:“如果姐姐想我了,可以去皇宫找我啊,姐姐也可以叫母亲一起来找我啊!”
“傻妹妹……”姐姐的泪水止不住地往下流。
没过两日,她就在太监的引导下,被带到两仪殿接受太宗皇帝过目。在她眼里,这一切是这么的新奇。两仪殿在太极殿的右廊,是皇帝召见亲信大臣商讨大事的地方,它的后面就是皇帝的书房。
此刻在回廊下等候召见的武则天的内心既紧张又激动,胸口的跳动连自己都能听得到。她暗暗地骂着自己:“真没用!皇帝又不吃人,有什么好可怕的呢?”她强自镇定,随着执事太监入见皇上。一进内殿,她按事先执事太监所教授的礼节,向太宗皇帝行礼道:“民女武氏,叩见皇帝陛下。”
太宗皇帝抬眼瞧了一眼面前的女子:身材颀长而丰满,充满一种青春的活力,说道:“起来吧,把头抬起来让朕看看。”
武则天抬起头来,不知为何,先前的紧张一扫而空,现在只感到羞涩,更添了一种妩媚的姿态。
太宗皇帝打量着她,只见她前额宽广,眉目明媚,顾盼之间,熠熠生采;隆鼻方脸,下颌柔美,给人一种生动活泼之美。仿佛是不忍打破这种美,于是柔声细语地问:“你可是武都督之女?”
“妾正是。”武则天平静地答道。
“今年多大了。”太宗接着问。
“妾虚岁14。”
太宗听她口齿清楚,嗓音清脆,立刻有了一丝好感:“文德皇后就是这个年龄与朕结为连理的,你见到朕,不害怕么?”
武则天痴痴地答道:“妾小时候听先父说过,皇上仁厚爱民,待民若子,因此妾不敢害怕。”
太宗一听,爽朗大笑:“答得好!好一个‘不敢害怕’。你叫什么名字呀?”
武则天受到太宗皇帝情绪的感染,也嫣然一笑:“回陛下,先父和母亲唤妾二囡。”
太宗皇帝见她聪明伶俐,眉黛秀美,对她说道:“朕就赐你一个名字叫‘媚娘’,你喜欢吗?”
武则天跪下道:“臣妾叩谢皇恩。”
不久之后,她就被选为才人,被派到内侍省的学宫里去学习礼仪和熟悉职司。没过多长时间,她对宴请朝廷命妇的各种礼节已是相当熟练,绝不会出错。宴乐的组织也天衣无缝,她撰写的歌词古朴典雅,仿效《诗经》,配合宫廷乐曲,演唱起来酣畅淋漓,使她颇为自得。
一次偶然的机会,使她从处理宫中杂务的侍女进入了皇帝的尚书房。她得以每天都在皇帝身边,虽不是在朝堂之上,对国家大事却也了如指掌。她渐渐体会到,两仪殿可是个好地方,也是驭臣的好办法。朝堂之上,受礼法所拘,皇上要君威深重,臣下亦有所忌惮,都不尽言,哪怕是那个倔强的魏老头。但私下里就不同了,都能撕下一些伪装,能尽其言。特别是不便在众臣面前解决的事,通过这种非正式朝议,事先作出分析和决断,一旦形成定议再行公布,不知道原委的大臣蒙在鼓里,知道原委的大臣尽力拥护,诸多难题处置于无形之中。
这种“听政”使武则天受益匪浅,她能体会唐太宗与风格各异的大臣们对形势的判断力,以及他们睿智的处事态度、丰厚的文史知识和雄辩的口舌之才。她也学到了他们对“四夷”恩威并施的策略,对文臣武将区别对待的权变。她佩服太宗皇帝的各种品格:沉着机智,知人善任,嫉恶如仇,虚心纳谏。她也会情不自禁地复述他们的观点交锋,并暗加品评。
其实在她还没有消退躁动的年龄时,她隐约感觉到,太宗皇帝是个不拒美色的人。他对儒教礼法并不那么在乎,认为君王好色并没有什么过错,关键是不要像隋炀帝那样日夜沉湎于酒色之中。恰相反,他喜好美人,在于把美人温柔的胸膛当成摆脱朝政,得以轻松一下的港湾。他刚强过人,却喜欢温柔如水的美女,喜欢细白柔弱的美女,对刚强健硕、精力旺盛的女子有一种本能的抗拒。武则天就属于后者,是身上披甲胄的美女。就在这个时候,另一个男人闯进了她的世界,就是后来的高宗皇帝。她也从一个天真无邪的少女,成为一个成熟,胸怀城府的女人,那骚动的求宠之心,因为自知之明也逐渐冷却下来。
她已经从宫廷后宫、前庭的斗争中预感到,自己非常羸弱,更像是一头受宰的羊羔,稍有风吹草动就没有她的立锥之地,纵然安度此身,也不过是无痛无爱,老死宫中。而且她对宫廷礼法了如指掌,待皇上千秋万岁之后,她连留居宫中的权利也没有,而是到皇家尼姑庵削发为尼。
此时身为太子的李治,就如同救命稻草般,向她投来关注的眼神。对于太子多次的偷偷注视,她已经感觉到了,而且敏感地觉察到太子的眼光充斥着一种欲念和惊羡。她看得出,太子是一个多情的人,近乎好色,要不怎么对一个未交一言的女人就这样注视呢?但她对太子并无恶感,因为他的目光中有一种暖暖的感觉,她渴望这种目光,这种感觉又使她把俊眼去偷看太子,去搜寻这种目光。相处日久,这几乎成了一种吸引力,一种情趣或是一种每天的必修课。有这么几次,这两束目光神奇般地相遇,而又神奇般地逃开了。
一天,太宗皇帝由侍女们侍候着小憩,太子就在外廊阅读。这时她已独自从里面出来,一眼看见太子,即行逃避。但太子的目光已扫了过来,紧紧地抓住了她的目光,躲也没有用呀!她只得轻走几步,头低垂着向太子行礼,轻轻说道:“殿下,妾让女使奉茶上来。”
太子听到这声娇滴滴的话,顿时身子酥掉半载,心花怒放地说:“不必了。父皇睡了吗?”
她直觉得心里狂跳,不敢正面看太子,随口答道:“皇上已经安寝了。”
太子死死地盯着她,站起身来:“你叫什么名字?”
她怯怯地回道:“武媚娘。”
“媚娘!这个名字如其人啊,好听。”太子连声夸赞道,眼睛已在她的身上挪不开了。
她听了之后,不由得脸一红,娇嗔道:“殿下见笑了。”
太子此时恨不得走过去扶住她的肩,抓住她的那玉手,但脚是动了动,就是挪不动步子。太子明白身在禁宫,不敢造次呀!
她偷偷瞧见太子的神态,便说:“殿下如果没有什么吩咐,妾告退了。”
太子一听急了,说:“媚娘等一等。”就又不知说什么好了。
她羞红着脸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又不敢看太子那表情,还怕女吏们出来看见,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