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夜夜夜惊魂第3季
23141700000026

第26章 平安葫芦(2)

柳妈妈是丽春院的老板娘,虽已年过四十,却是徐娘半老,风韵犹存。她很会做生意,和一帮达官贵人、有钱的老爷都有结交,那皮肉生意自然做得是风声水起。

常有福来到丽春院时,月亮刚升到树梢。柳妈妈看到常有福,顿时露出一脸的灿烂,热情地招呼说:“哟,常老哥,你可从来没有到我这玩过姑娘,今天太阳怎么从西边出来了?”说着,就招呼楼上的姑娘赶紧下来给常有福倒茶。

常有福急忙摆摆手说:“柳妈妈,我都快成糟老头子了,哪有精力玩这个,我今天来是想找你问件事。”

柳妈妈一听他不是来玩的,脸色立马就阴沉下来了。摇着头说:“我忙得很,没有工夫跟你闲磨牙。”

常有福从兜里掏出一锭银子塞给柳妈妈,笑着说:“一点儿小事,耽误不了多少时间,妈妈就行个方便吧。”

柳妈妈接过银子困惑地说:“老哥要问什么?”

常有福把柳妈妈拉到一边,从怀里掏出宝儿的画像说:“妈妈认得这个小孩吗?”

柳妈妈一见画像,就像大白天见亡灵一样,双眼发直,手里的银子“当”的一声掉在了地上,却浑然不觉。

常有福弯腰拾起银子,塞到她手里说:“妈妈快说,这个孩子现在在哪里?”

一连问了好几声,柳妈妈才从惊恐中缓过神来,她把银子往地上一扔说:“对不起,我不认识这个孩子,老哥找错人了。”说完,就跑进了自己的卧室,把门从里面给插住了。

常有福在外面使劲拍门,柳妈妈却无动于衷。常有福还待再拍,丽春院的龟奴却领着一帮打手来了,连轰带打地把常有福赶了出去。

常有福沮丧极了,闷闷不乐地回家。曹氏问他找到儿子的下落没有,常有福正准备答话,却从外面跑进来几个皇城府尹的衙役,那帮衙役来势汹汹,一见常有福,二话不说,把铁链子往脖子上一套,拉着就走。常有福和曹氏都吓了一跳,说他们一不欠粮二不欠租,为啥要抓去坐牢?那帮衙役恶声恶气地说:“到了府尹大堂你们就知道了。”

五、府尹大堂的较量

到了京城府尹的大堂上,常有福才知道,自己走后,丽春院的柳妈妈突然吞金死了,他有重大杀人嫌疑。另有人举报说,跛子张也是见了常有福之后死的,这事他也脱不了嫌疑。一天之内,京城地面竟然出了两桩命案,而且全和常有福有关,这还了得?京城府尹立即派出衙役把常有福拘了来。

京城府尹姓贾,在朝为官多年,阅历颇深,为人非常世故。他一见常有福,就把惊堂木一拍,大喝一声:“常有福,快把你是如何谋害丽春院柳妈妈和跛子张一事从实招来。”

常有福见贾知府还没问案,就把杀人的屎盆子往自己头上扣,就大呼冤枉。不等贾知府细问,他就来个竹筒倒豆子,把自己皇城寻子之事说了个清清楚楚。

贾知府一听常有福是靠着平安葫芦提供的线索寻子的,心中不由一动,因为在柳妈妈遇害的现场也发现了一个会发光的葫芦,葫芦上写着一个人名:董槐。

董槐是谁?他和柳妈妈及跛子张有何牵连?常有福的儿子是不是被他拐卖走了?这一连串的问题搞得贾知府脑袋都大了,他先把常有福收监,然后派出捕头王勇外出打探消息。

王勇在外面打听了三天三夜,才满面倦容地回到府中。到了府中,连口茶也顾不上喝,就火速找贾知府汇报。

王勇带回来的消息好似晴天霹雳,把贾知府震得晕头晃脑。那个跛子张原来竟然是宫中的侍卫,而柳妈妈原来则是宫中的宫女,至于那个董槐,来头更大了,他原来曾是太后身边的老太监,现在虽然不是很红火,却也不是一般人可比的。莫非是他派人杀了跛子张和柳妈妈?

看来这个案子有可能牵涉到皇宫,不能再查下去了,再查下去,搞不好会掉脑袋。贾知府擦了擦头上的冷汗,叮嘱王勇别把这事说出去,此案就让它胎死腹中吧。

谁知还没给王勇安排好,就有下人前来禀报:九王爷来了。贾知府吓了一跳,这九王爷可是当今皇上的叔叔,实权派人物啊,什么风把他老人家给吹来了?贾知府顾不得多想,立即出府迎接。

九王爷身材魁伟,一脸的络腮胡子。进门就呵呵笑着说:“贾知府,本王听说你这里出了件葫芦命案,不知你审得如何了?”

贾知府顿时叫苦不迭,没想到九王爷这么快就知道了,看来这事是糊弄不过去了。他只得把王勇带回来的消息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九王爷。

九王爷听罢面色凝重,背着手在大堂里来回走了几步说:“贾知府,人命关天,本朝律法明文规定,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你只管派人去查,有本王给你撑腰,这桩命案不管牵涉到谁,都要一查到底,绝不能半途而废。”说到这里,九王爷又拍拍贾知府的肩膀说:“这案子你要是查好了,本王可保你官升三级。”

贾知府心下大喜,有九王爷撑腰,那还怕什么啊?查吧!送走了九王爷,他当即把王勇和三班衙役都叫到堂前,吩咐他们要追查到底,一定要把真凶找出来。

王勇他们听说有九王爷撑腰,一个个摩拳擦掌,都想好好表现表现,将来好谋个前程。可怎么查呢?董槐可是太后面前的老人,轻易不出宫的,京城府尹权力有限,不可能进宫去查,也不可能派人进宫拘捕他。

还是王勇消息灵通,他告诉贾知府一个重要消息,董槐有一个爱好,喜欢斗蛐蛐。

贾知府听说董槐喜欢斗蛐蛐,就派人给董槐下了一个请贴,说自己花重金购到了一个“黑头将军”,要和董槐的“金甲将军”斗一场,输了愿出白银千两。

董槐不知是计,就带着一个小太监来了,进门就被贾知府给扣住了。董槐脸色一变:“贾知府,你敢扣押宫中太监,不想活了吗?”

贾知府没有说话,只把平安葫芦上的画像亮了亮,一针见血地问他知不知道常有福儿子的下落。

董槐看了画像脸色大变,却死不认账,说自己从来没有见过这个小孩子。

贾知府见他死不认账,心火大发,就拍着案子吩咐三班衙役大刑侍候。董槐大叫着说:“你就是打死我,我也不能说,知道这事的人都不会说的,因为我们早就发了毒誓,这个秘密永远不会说出,否则就会天打雷劈。”

贾知府伸手举起一个火签,往下一扔说:“给我狠狠地打二十大板!”三班衙役一声喝,都把杀威棒举了起来。可还没等棍子落下来,太后懿旨就到了,让贾知府护送常有福和曹氏进宫。

六、宫中往事细细说

贾知府万万没有想到,此案竟然还惊动了太后。接过太后懿旨,贾知府觉得两腿像灌了铅似的沉重。这次进宫,恐怕凶多吉少,一个应答不好,可能就要魂归极乐。

常有福和老伴进了宫,见到了太后。在正中的一溜儿雕花藤椅上,一名仪态端庄的贵妇端然正坐,她今年已经五十二岁了,因为保养得当,看起来像三十来岁的样子。太后听说他们在找儿子,就让他们拿出画像来看。看过画像,太后的脸色变了数变,最后,还是细说了根由。

二十年前,皇后因病殡天了。当时先皇还没有皇子,他就传旨说,哪个妃子能生下皇子,就封为皇后。当时,太后只是个西宫,她和东宫娘娘都怀了身孕。结果东宫娘娘头胎生了个公主,她则生了个龙子。于是,先皇就把她封为皇后了。可惜好运不长,龙子长到三岁时,突然得病身亡,此时,东宫娘娘又生了龙子。太后怕皇后之位失去,就把皇子猝死的消息封锁了起来,同时又命令贴身太监董槐去皇城民间找一个和龙子一样大又长得相像之人。结果就选中了常有福的儿子。董槐先派人用药物致他于假死状态,再高明的神医也看不出来。等常有福把儿子埋葬后,他再派人挖墓,把常有福的儿子盗了出来。也就是说,现在的皇上就是常有福的儿子。

太后说到这里,就直截了当地问:“你们既然来找儿子,我就给你们两条路走:第一条,儿子还给你们,他的皇帝肯定是做不成了,因为他不是真正的龙子龙孙,只有死路一条。第二条路,你们永守秘密,还让你们的儿子做皇上。你们选哪一条?”

常有福和曹氏听说自己的儿子做了皇上,喜极而泣。听到太后问话,都不约而同地说:“我们当然选第二条路了。”

太后一挥手,董槐端过来两杯酒。常有福狐疑地问:“这是什么?”

太后阴沉沉地笑着说:“你们既然答应永守秘密,只有喝下这毒酒了,因为只有死人才能永守秘密。”

常有福和老伴对望了一眼,凄惨地笑了笑,接过毒酒一饮而尽。临死前,他们嘶哑着嗓子,朝着金銮殿的方向低低地喊着:“宝儿,爹娘来看你了……”

处置了常有福夫妻后,太后又召见了贾知府。贾知府早已吓得面如土色,趴在地上磕头不已。太后倒没训斥他,反而给他一个差使,让他和董槐一起去把常有福家的平安葫芦全烧了。还许诺说,干好这桩差事,重重有赏。

贾知府和董槐不敢抗旨,就领着人跑到常有福家,把他家里所有的平安葫芦都付之一炬。

太后果不食言,每人重赏黄金一千两,还热情设宴款待了他们。吃过太后赏赐的宴席后,贾知府和董槐就两眼发直,披散着头发到处疯跑,嘴里只会说:“嘻嘻,我要吃狼牙棒葫芦。”

得知贾知府发疯,常有福夫妻惨死皇宫的消息后,九王爷气得头上青筋直露,他恶狠狠地发誓说:“这个皇位我迟早是要夺回来的。”说完,一拳砸在了茶几上,茶几上的东西顿时像蝴蝶一样满天飞舞。

七、平安葫芦又现人间

数月后,在常有福和曹氏的坟前,有一个人哭着给他们烧起了纸钱,那人是常有福的弟弟常有智。他一边烧一边哭:“哥嫂,我现在才明白平安是福的真正含义啊。二十年前,我不该贪图富贵,接了跛子张的银两,答应和他们里应外合把宝儿迷昏又卖了的。二十年后,我又被九王爷所逼,要我帮你们去寻子。那些会发光的葫芦全是我弄的,上面的字和画是我用磷粉写上去的,线索则是九王爷派一个蒙面的黑衣人给我提供的,哪个不合作,九王爷都会派人杀死他,没想到最后却害死了你们。我对不起你们啊,我是害人又害己啊,恐怕我现在想平安也平安不了啦……”

刚说到这里,他的双眼突然直了,紧接着整个身体就慢慢地僵硬起来,一个狼牙棒似的鹤首葫芦端端正正地插在他的心房上,鲜血一滴接一滴地往下落。远处现出了瞎子王龙的身影,他箭一般地冲到常有智身前,确认他已经彻底死亡后,才阴森森地一笑,然后又像夜枭似的消失了。

又是一个漆黑的夜里,皇城脚下的一户从小死过孩子的农家里,桌子上突然出现了一个会发光的鹤首葫芦,葫芦上的善财童子正一边诡异地笑着,一边举着一副对联。对联上赫然写着“祥光一现,宝儿复活,皇城寻子,富贵荣华”,那字血似的红,像个择人而食的怪物。又一场颠覆皇权的政治阴谋在悄然展开……

作者:吴芳芳。发表于《百花·悬念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