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0~1个月婴儿的培育
一、新生儿先天性反射种类与训练
1.反射种类新生儿有一些生下来就会做的动作,称为无条件反射。从这些反射可以检查出新生儿的神经系统发育是否正常。这里介绍几种家长容易检查的反射:
(1)用手指轻碰新生儿的面颊或嘴唇周围,看看他的嘴是否朝手指的方向寻找,这种反射称为“觅食反射”。在喂奶前做这个试验较好。
(2)用手指轻轻划新生儿脚底外侧部位,新生儿的5个脚趾会分开,大拇指向上跷起。
(3)将棍棒放在新生儿手心,看他是否抓得很紧,有时甚至能将新生儿提起。
(4)扶住新生儿腋下,让其直立,轻轻用手按他一只脚的脚背,他就会成功地先后抬起左右脚,像走路的样子。
(5)将刺激较重的某种气味放在鼻子附近,新生儿会将头扭向另一边,表现他的躲避能力。
(6)俯卧时他会尽力把头抬一下,然后把脸扭向一边。
(7)遇见强光会眨眼睛,以此来保护眼睛少受刺激。
(8)扶新生儿坐直时,他的脖子摇晃不停,但不会受伤。一旦坐稳了,他的大脑袋竖直时,若头向前倒,他会纠正变成向后倒。这种倒来倒去,是一种平衡反应。
(9)轻拍他一条腿,腿就会缩回去,如果挣不脱,另一只脚会来帮忙。
(10)把“蜡烛包”打开,新生儿会伸懒腰,并出现双脚踩自行车样的运动。
(11)对突然刺激引起的一种惊跳反射,如大声、强光、疼痛、突然叩击枕头或床铺、或轻叩腹部、突然抬高下肢等,均可引起上、下肢伸直外展,躯干及手指伸直,拇指及食指末节屈曲,然后上肢屈曲、内收到胸前呈拥抱状,并在两臂松弛时发出哭声。该反射如在新生儿时引不出,提示有异常。
(12)让新生儿仰卧,将头转向一侧,则同侧的上、下肢伸直,而对侧上下肢屈曲,若此情况持续存在,或过早消失,提示可能有脑瘫。
(13)在膝关节处按新生儿一侧下肢,使其伸直,这时若刺激该侧足底,则对侧下肢出现屈曲,然后伸直和内收,如这反射未引出,可能有神经系统损伤。
新生儿的这些反射,并不是一种无目的的运动,孩子将来的能力就是从这些反射的经验储存中发展起来的。如果做了几种试验,发现新生儿反应不灵敏,要注意观察,及时向儿保医师或神经科医师咨询,以便早期发现神经系统功能是否有障碍。
2.条件反射的训练 新生儿的条件反射功能有主动、被动之分,主动的条件反射是通过耳、眼、鼻、口及皮肤等器官感觉而形成的。被动的生理条件反射功能是一种纯本能。例如,当您用手指去触碰孩子的口角、面颊时,他就会认为有吃的东西,会顺着被触摸的方向张开小嘴,做吸吮的动作。这是一种本能,寻找食物,用以维持生命。又如,孩子具有抓握反射功能。用一个孩子能握住的玩具去触及孩子的小手时,他就会把手握得更紧。如果他拿住了这个玩具,就会牢牢地抓住,当您用力拉玩具时,会连同孩子的身体一起拉动。这两种条件反射随着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到了3个月大的时候将会消失。
二、新生儿听觉能力训练
1.听音乐方法:妈妈在给宝宝喂奶时,将录音机或音响的音量调小,播放一段旋律优美、舒缓的乐曲。此活动在宝宝出生几天后即可进行。
目的:音乐可以训练听觉、乐感和注意力,陶冶孩子的性情。
注意:不要给婴儿听很多不同的曲子,一段乐曲一天中可反复播放几次,每次十几分钟,过几周后再换另一段曲子。
2.对宝宝说话方法:宝宝清醒时,妈妈可以用缓慢、柔和的语调对他说话,比如“××,我是妈妈,妈妈喜欢你”等等。也可以给宝宝朗读简短的儿歌,哼唱旋律优美的歌曲。此活动可在出生20天后开始进行。
目的:给婴儿听觉刺激,有助于宝宝早日开口学话,并促进母子之间的情感交流。
注意:对宝宝说话时要尽量使用普通话。
三、新生儿视觉能力训练
1.看光亮方法:用一块红布蒙住手电筒的上端,开亮手电。将手电置于距婴儿双眼约30厘米远的地方,沿水平和前后方向慢慢移动几次。此训练可在婴儿出生半个月后开始进行。
目的:吸引婴儿注视灯光,进行视觉刺激。
注意:最好隔天进行1次,每次1~2分钟,不能不蒙红布用电筒直照婴儿眼睛。
2.看明暗方法:将一张与书大小差不多的白纸对折,将一边涂黑,另一边空白。婴儿清醒时,将这张纸举在他眼前30厘米处。可在出生后半个月开始进行。
目的:观察婴儿的眼球是否在黑白两个画面上溜来溜去。
注意:若婴儿的眼球没有反映,应去医院检查,以便及早发现病情,及早治疗。
四、新生儿触觉能力训练
1.抓手指方法:妈妈伸出大拇指或食指,放在宝宝的手心里,让宝宝抓握。等宝宝会抓以后,再把手指从小儿的手心移到掌的边缘,看小儿是否也能去抓。
目的:通过训练使婴儿从最初有意识地抓握到其最初的手脑协调能力。
注意:妈妈的指甲应该剪掉,以免刮伤婴儿。
2.触脸颊方法:妈妈给孩子喂奶时,用手指轻轻触宝宝的脸颊,当触宝宝的右脸颊时,宝宝的头会往右侧转过来,当触宝宝的左脸颊时,宝宝的头会往左侧转过来。
目的:训练触觉能力注意:妈妈可握着宝宝的小手让宝宝摸摸妈妈的脸、鼻和宝宝自己的脸、鼻等。
五、新生儿动作能力训练
1.看玩具方法:在小儿的睡床上方约7.5厘米处悬挂一个体积较大、色彩鲜艳的玩具,如彩色气球。妈妈一边用手轻轻触动气球,一边缓慢而清晰地说,“宝宝看,大气球!”或“气球在哪儿?”
目的:引导小儿用眼睛去看悬挂的玩具,训练宝宝逐渐学会用眼睛追随在视力范围内移动的物体。
注意:悬挂的玩具不要长时间固定在一个地方,以免宝宝的眼睛发生对视或斜视。悬挂的物品也不要过重或有尖锐的边角,以防不慎坠落时伤着宝宝。悬挂的玩具或物品还应定期更换花样。
2.转头方法:妈妈手持色彩鲜艳的玩具,最好是可摇响的,在距离孩子眼睛30厘米远的地方,慢慢地移到左边,再慢慢地移到右边。让小儿的头随着玩具做180°的转动。
目的:集动作训练、视觉训练和听觉训练于一体的综合训练。
注意:妈妈在移动玩具时,应将玩具摇响。孩子的头能朝左朝右各转动90°,游戏即可停止。
(第二节)1~2个月婴儿的培育
一、1个月婴儿的智能发育水平
大运动:拉腕坐起头部能竖直片刻。
精细动作:触碰手掌会紧握拳。
适应能力:眼跟红球过中线,听声音有反应。
语言:自发细小喉音。
社交行为:眼跟踪走动的人。
培养要点:根据新生儿心理发育的特点,应当着手进行“抬头”、“眼跟红绒球”、“学听声音”和“握持反射”等方面能力的培养,开始锻炼其行为能力。
二、智力测试方法
满月时可用下面方法测试婴儿:
1.第一次注视离眼20厘米模拟母亲脸面的黑白图画:
(1)10秒以上(2)7秒以上(3)5秒以上(4)3秒以上记分:不眨眼连续注视的秒数,每秒可记1分。
10分为及格。
2.离耳15厘米摇动内装20粒黄豆的塑料瓶时:
(1)转头眨眼(10分)(2)皱眉(8分)(3)纵鼻张口(6分)(4)不动(0分)以10分为及格。
3.大人将手突然从远处移至婴儿眼前:
(1)转头眨眼(6分)(2)眨眼(5分)(3)不动(记0分)以5分为及格。
4.手:
(1)双手可达胸前,可吸吮任一侧手指(6分)(2)单手达胸前只吸一侧手指(5分)(3)吸单侧拳头(3分)(4)双手在体侧不动(1分)以5分为及格。
5.放笔杆入婴儿手心:
(1)紧握10秒以上(10分)(2)握住5秒以上(7分)(3)握住3秒(5分)(4)不握或握后马上放开(0分)以10分为及格。
6.啼哭时大人发出同样哭声:
(1)回应性发音2次(10分)(2)回应性发音1次(8分)(3)停止啼哭等待(7分)(4)仍继续啼哭(2分)以10分为及格。
7.大人同他讲话时:
(1)发出喉音回答(12分)(2)小嘴模仿(10分)(3)停哭注视(8分)(4)不理(0分)以10分为及格。
8.逗笑,大人用手指挠胸脯发出回应性微笑,出现在:
(1)5天前(16分)(2)10天前(14分)(3)15天前(12分)(4)20天前(0分)(5)满月前(8分)以12分为及格(睡前脸部皱缩不经逗弄的笑不能算分)。
9.识把,2周后用声音、姿势、便盆作条件出现的排便及排尿:
(1)15~20天(12分)(2)20~25天(10分)(3)25~30天(8分)(4)不会(2分)以10分为及格。
10.10天后俯卧时:
(1)头能抬起下巴贴床(12分)(2)眼睛抬起观看(10分)(3)头转一侧脸贴枕上(8分)(4)头不能动埋入枕上,由大人转动(4分)以10分为及格。
11.持腋站在硬板上能迈步:
(1)10步(2)8步(3)6步(4)3步每迈一步记1分。
以10分为及格。
12.俯卧时大人双手从胸部两侧将婴儿托起:
(1)头与躯干平,下肢下垂(8分)(2)头与下肢均下垂(4分)以8分为及格。
结果分析:1、2、3题测认知能力,应得25分;4、5题测精细动作,应得15分;6、7题测语言能力,应得20分;8题测社交能力,应得12分;9题测自理能力,应得10分;10、11、12题测大肌肉运动,应得28分,共计110分,得分在90~110分之间为正常,110分以上为优秀,70分以下为暂时落后。
三、教唱儿歌3首 小娃娃 小娃娃,小娃娃,嘴巴甜,喊爸爸,喊妈妈,喊得奶奶笑掉牙。
点点窝窝 点点窝窝,宝宝笑一笑,两个小酒窝。
喝牛奶 喝牛奶小宝宝,喝牛奶,喝了又唱还不饱,抱着奶瓶舔舔舔。
四、语言能力训练
1.无声的语言方法:在宝宝情绪好时,母子面对面,相距约20厘米,孩子会紧盯着你的脸和眼睛,当你们的目光碰在一起时,和孩子对视并进行无声的语言交流,即做出多种面部表情,如张嘴、伸舌、龇牙、鼓腮、微笑等。
目的:逗宝宝发笑,培养无声语言能力。
注意:当宝宝第一次出现逗笑时,切记记录下日期,作为宝宝心理发展的重要资料。宝宝在快乐的情绪中,各感官(眼、耳、口、鼻、舌、身等)最灵敏,接受能力也最好、最灵敏。过7~10天宝宝会笑出声音,这也是应该记录的日期。
2.回声引导发音方法:在宝宝啼哭之后,父母发出与宝宝哭声相同的声音。这时宝宝会试着再发声,几次回声对答,宝宝喜欢上这种游戏似的叫声,渐渐地宝宝学会了叫而不是哭。这时父母可以把口张大一点,用“啊”来代替哭声诱导宝宝对答,渐渐地宝宝发出第一个元音。
目的:利用父母的回声引导婴儿发音,训练婴儿的语言能力。
注意:如果宝宝无意中出现另一个元音,无论是“啊”或“噢”都应以肯定、赞扬的语气用回声给以巩固强化,并且应当记录。
五、社交能力训练
1.随声舞动方法:在床前悬挂色彩鲜艳或能发声的玩具,使它们在婴儿视线内摇晃,让婴儿注视,并随着玩具发声,手足舞动。
目的:训练婴儿的社交能力。
注意:玩具不要只挂在一侧,应挂在床的四周,以免影响婴儿视力。
2.熟悉环境方法:每天可将孩子竖抱片刻,使孩子能看到房间内各种形态的物品,并向孩子介绍周围景物。
目的:让孩子熟悉周围环境,增强社交能力。
注意:室内的光线不能太强,并对孩子说话和微笑。
六、情感培养训练
1.抚摸皮肤传递亲子情方法:在婴儿觉醒或和婴儿说悄悄话时,配以轻轻的皮肤抚摸。抚摸部位可以是头发、四肢、腿、腹部、背部、足背、手背、手指等。每天至少5~6次,每次3~5分钟,即每天15分钟以上。
目的:发展触觉,促进生长,增进父母与婴儿的感情。
注意:每天洗澡后一定要抚摩。抚摩婴儿前要洗手、剪好指甲、摘下手表等金属物;可隔一层衣服或用柔软的毛巾轻轻抚摩,以防损伤皮肤。
2.悄悄话促进母子感情方法:婴儿睡醒时,用缓慢、柔和的语调对婴儿讲些“悄悄话”,如:“噢,××(呼乳名)醒了,睡觉梦见妈妈了吗?”“××,我是妈妈,妈妈好爱你”等等。每天2~3次,每次2~3分钟。
目的:给婴儿听觉刺激,有助于婴儿早日开口说话,并促进母子之间的情感交流。
注意:对婴儿说话,最好用普通话反复和婴儿说,有条件的,可以同时用外语说同样的话。这样可以让婴儿贮存标准、丰富的语音信息,可促进语言能力的发展。
七、生活自理能力训练 把大小便方法:出生半个月起,开始定时定点培养宝宝大小便的习惯。在便盆上方用“呜”声表示大便或用“嘘”声表示小便。通过视--便盆,听--声音,加上姿势形成排泄的条件反射,在满月前后婴儿就懂得把大小便了。
目的:婴儿把便既培养了与大人的合作,又能训练膀胱容量扩大,锻炼膀胱括约肌应有的功能,还密切了母婴关系,是一种良好习惯和能力的训练。
注意:大人挺胸坐正,不可压迫婴儿胸背而妨碍呼吸,当婴儿打挺表示不愿意让把便时,应马上放下,停止训练,以免使婴儿疲劳。不过,只要你有耐心,孩子很快会建立起条件反射的,而且很早就不尿床了。
八、视觉能力训练
1.看光亮方法:用一块红布蒙住手电筒的上端,开亮手电。将手电置于距婴儿双眼约30厘米远的地方,沿水平和前后方向慢慢移动几次。
目的:吸引婴儿注视灯光,进行视觉训练。
注意:最好隔天进行一次,每次1~2分钟,不能不蒙红布用电筒直照婴儿眼睛。
2.看玩具方法:在婴儿小床的上方60~70厘米处悬挂彩色气球、彩带、玩具等,想办法吸引住婴儿的目光。
目的:训练婴儿注视某一物体的能力。
注意:当婴儿醒时用鲜红色的玩具逗引他,看他有无视觉反应--眨眼。当婴儿看到后,再慢慢地弧形移动玩具(每秒移动7~8厘米),让他的视线追随玩具移动的方向。
九、听觉能力训练
响铃方法:在婴儿头部两侧摇铃,节奏时快时慢,音量时大时小。边摇边说:“铃!铃!铃儿响丁当!”先不要让婴儿看到摇铃,而要观察其对铃声有无反应(如听到铃声停止哭闹或动作减少等),再训练婴儿根据铃声用眼睛寻找声源,每天2~3次。
目的:检验听力,提高视能力。
注意:铃声不可过响,否则影响婴儿听力。
十、感觉能力训练 1.触觉试验方法:轻触婴儿手心或眼睑,观察婴儿的反应。
目的:刺激婴儿的触觉发展。
注意:让婴儿触及的物品不可太冷、太热、以免伤到婴儿。
2.味觉与嗅觉试验方法:将甜、酸、苦等各种味道的水放入婴儿口中,观察婴儿做出的不同反应。让婴儿闻香、臭及刺鼻的味道,观察其反应。
目的:刺激婴儿的味觉功能。
注意:不要将有强刺激性的味道放入婴儿口中试验,也不要让婴儿闻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物体。
十一、适合婴儿的体操
(第一节)准备活动
目的:消除肌肉、关节的僵硬状态,适应肌体活动的需要,防止外伤。
预备:让小儿自然放松仰卧,成人握住婴儿两手腕。
动作:
“一、二、三、四”从手腕向上按摩4下至肩;
“二、二、三、四”从足踝按摩4下至大腿部;
“三、二、三、四”自胸部按摩至腹部(成人手成环形,由里向外,由上向下);
“四、二、三、四”同第3个四拍。
配合语言:小婴儿,全身放放松,现在开始做操了。
(第二节)上肢运动(活动肩部肌肉及关节)
目的:活动肩部肌肉及关节。
预备:婴儿仰卧,两臂放体侧,成人将双手拇指放在婴儿掌心轻握婴儿双腕。
动作:
(1)两臂左右分开侧平举,掌心向上;
(2)两臂前伸,掌心相对;
(3)两臂上举,掌心向上;
(4)还原预备姿势。
(第三节)扩胸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