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科学地里万千
23446000000029

第29章 地球资源与灾害(4)

北京有着丰富的地热资源,据记载,至少在350多年前,就有人发现了小汤山温泉并加以利用。如今的小汤山疗养院不仅能用地热温泉洗澡,还能用来冬季取暖。将水温50℃的泉水抽出后,压入暖气管道内,令其在房间内循环散热,然后水再流入另一个泉眼,从而循环使用。利用温泉去年,一天即可节约500公斤的煤炭。

小汤山附近的农民,过去一直都是用地面自然水种水稻。但由于水温低,水稻的生长期长,产量也低。20世纪70年代,他们开始使用地下热水育秧,结果使育秧期提前了15天,水稻亩产也增加了100~200千克,而且大米的质量也相当不错。可见,地热的确给当地的居民带来了好处。

全球变暖带来的危害

在一段时间中,地球的大气和海洋温度上升的现象叫做全球变暖,主要是指人为因素造成的温度上升。

全球平均气温近100多年来,经历了冷-暖-冷-暖2次波动,总体来看,呈上升趋势。全球气温进入20世纪80代后明显上升。1981~1990年,全球平均气温于100年前相比上升了0.48℃。

未来的50~100年,据世界上许多科学家预测,人类将完全进入一个变暖的世界。21世纪,温室气体和硫化物气溶胶的浓度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将会很快增加,全球、东亚地区和我国的温度在未来100年会迅速上升,全球平均地表温度将上升1.4~5.8℃。我国平均气温到2050年即将上升2.2℃。

导致气候变暖的原因

导致全球变暖有很多原因,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人口剧增:这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这也对自然生态环境间的平衡构成了严重威胁。大量的人口,每年仅自身排放的二氧化碳数量惊人,其结果将直接导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增加。由此形成的二氧化碳“温室效应”,将会对地球表面气候变化产生直接影响。

大气环境污染:目前,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也已成为一个全球性重大问题,同时也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现在,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已经明确指出:地球表面的温度自上个世纪末起就已经开始上升。

海洋生态环境恶化:目前,海平面的变化呈不断上升趋势,据有关专家预测,到下世纪中叶,海平面可能升高50厘米。若不采取积极应对措施,将直接导致淡水资源的破坏和污染等不良后果。此外,陆地活动场所产生的大量有毒性化学废料和固体废物等,也在不断排入海洋。发生在海水中的重大泄(漏)油事件,以及由人类活动引发的沿海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等,都是导致海水生态环境遭破坏的主要因素。

水污染:全球环境监测系统水质监测项目表明,全球大约有10%的监测河水受到污染。本世纪以来,一方面,人类的用水量正在急剧增加,另一方面,水污染规模也在不断扩大,这就形成了新鲜淡水的供需矛盾。由此可见,对于水污染的处理已变得非常迫切和重要。

酸雨危害:全世界越来越关注酸雨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酸雨可以使森林遭到损坏,湖泊产生酸化,生物濒临危机。目前,欧洲和北美洲是世界上酸雨主要集中的地区,多数酸雨发生在发达国家,但也迅速发生发展在一些发展中国家。

物种加速绝灭:地球上的生物是人类的一项宝贵资源,而生物的多样性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是,目前地球上的生物物种的消失速度可谓前所未有。

有毒废料污染:有毒化学品的不断增长,不但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而且也危害着地球表面的生态环境。

全球升温对气候的影响

全球升温使气候变暖,从而加剧了温室效应。

实际上,地球自形成以来,温室效应就一直在发挥作用。如果没有该效应,地球表面就会变得无比寒冷,温度就会降到-20℃,海洋就会结冰,也不会有生命形成。因此,有没有温室效应,并不是我们面临的问题,我们面临的真正问题在于,人类通过燃烧化石燃料向往大气层中排入大量温室气体,致使温室效应与地球气候发生急剧变化。

温室效应会有什么影响产生呢?

由于燃烧矿物燃料以及砍伐大量森林,使得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增加。而在过去的100年中,由于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温室效应,全球地面平均温度大约已升高了0.3~0.6℃,到2030年,估计会再有1~3℃的升高。

当全世界平均温度升高1℃,就会出现巨大的变化:海平面开始上升,山区冰川后退,积雪区缩小。由于全球气温升高,还会造成降水的不均衡,一些地区降水量增加,而另一些地区降水量减少。如西非的萨赫勒地区,从1965年以后就干旱化就其趋严重;,从1965年起,我国华北地区降水量连年减少,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降水量已减少了1/3,水资源减少了1/2;我国每年因干旱,导致约4亿亩面积受灾,正常年份全国灌区每年缺水300亿立方米,城市缺水60亿立方米。

除此之外,由于气候变化,还会加剧旱涝、低温等气候灾害,每年给全世界造成的经济损失约达数百亿美元以上。

气候变暖加剧冰川融化

近年来,人们对由于温室气体排放导致从巴塔哥尼亚到瑞士的阿尔卑斯山地区的冰川融化以及普遍认为的南极冰川融化速度加快温室效应而融化的情况进行了观察。在南亚地区,问题并不是冰川是否在融化,而是以多快的速度融化?虽然可能要到21世纪末,全球变暖的许多不良影响才会变得非常严重,然而冰川融水给人们带来的麻烦在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中国和不丹等地,可能很快就会到来。

国际冰雪委员会(ICSI)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喜马拉雅山地区冰川后退的速度要快于世界任何其他地区。如果持续目前的融化速度,在2035年之前,这些冰川消失的可能性非常大。”国际冰雪委员会负责人塞义德·哈斯内恩说:“即使冰川融水在60~100年的时间里干涸,这一生态灾难的影响范围之广也足以令人震惊。”

位于恒河流域的喜马拉雅山东部地区冰川融化的情况最为严重,冰川退缩的速度最快的地区分布在“世界屋脊”上的从不丹到克什米尔一带。以长达4.8千米的巴尔纳克冰川为例,这座冰川是4000~5000万年前印度次大陆与亚洲大陆发生碰撞而形成的许多冰川之一。自1990年以来,它已经后退了0.8千米。在经过了1997年严寒的亚北极区冬季之后,科学家们曾作出这条冰川会有所扩展的预计,可是在1998年夏天,它反而却进一步后退了。

而冰川冰原的融化,以及不断改变的风的类型等,使得大量淡水汇入北西洋,从而破坏了墨西哥湾暖流。也正是这些暖流,将温暖的表层水从加勒比海带到欧州西北部,并形成了欧洲温暖的气候。。而全球变暖一旦将墨西哥暖流切断后,在欧洲西北部,温度就可能会降低5~8℃之多,那么欧洲就可能面临一次新的冰河时代!

气候变暖将导致疾病肆虐

科学家们注意到,随着雪线的不同,植物也会随之移动,可以说,全世界山峰上的植物都在上移。而海拔较高处的环境随着山峦顶峰的变暖,也使得蚊子和它们所携带的疟原虫子这样的微生物的生存越来越有利。

自1987年以来,西尼罗病毒、疟疾、黄热病等热带传染病,就相继爆发于美国的佛罗里达、密西西比、德克萨斯、亚利桑那、加利福尼亚和科罗拉多等地,对专家们关于气候变暖,一些热带疾病将向较冷的地区传播的科学推断给予了一再证实。

点击谜团——沙尘暴可以抑制全球变暖吗

每年春季到来之时,沙尘暴都会扑面而来,狂风大作、黄沙漫天。面对这种鬼天气,可想而知,人们的心情肯定无比糟糕。但一些专家研究表明,在抑制全球气候变暖的过程中,沙尘暴有可能会起到一定的作用。如同任何自然过程一样,沙尘暴对人类的影响也具有两面性。

人们对沙尘暴这种自然现象很早就有所注意,如在中国、韩国的史书、地方志及诗稿中,早就有“土雾满天”、“雨土”等记载。但直到上个世纪20年代,真正科学意义上的沙尘研究才可谓真正开始。

沙尘暴的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开始进入一个黄金时期。随着分析方法和观测手段的进步,以及几个大的跨国科学学实验的实施,无论在气候成因、时空分布特征、数值模拟,还是环境影响和气候效应等诸多领域,都获得重大突破。

人们对沙尘暴及荒漠化的关注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仅是局限于它的危害,对其进行的研究也只是限定为一种灾害性天气上,并采取各种措施努力以求最大程度降低它对人类的危害。

然而,也有些研究人员认为,从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发现,在大自然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沙尘暴是其中重要一环。它对人类的影响如同任何一种自然过程一样,也具有两面性。如我国的黄土高原,就是古代千万年沙尘暴的产物。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如果没有沙尘暴气溶胶携带来的沙尘给海洋生物提供其所需各种物质的话,其中一环就会断裂,整个海洋生态系统将就此改变,从而使全球气候发生急剧变化。因此,沙尘暴扬起的粉尘可能会成为一种地球制冷剂与二氧化碳增温相对应,并作为一个关键的环节在研究全球物质循环及气候变化中起到重要作用。

现在,科学家们对沙尘暴的认识和研究还处于开始阶段,而对它的认识也要有一个过程。如日本原来认为沙尘暴对本国环境造成了不好的影响,但最近态度却发生了转变,认为沙尘暴是自然的恩赐,因其对本国的酸雨进行了有效的抑制。

因为沙尘气溶胶可以进行远程传输和沉积,所以从某种角度来看,没有沙尘暴,也就没夏威夷——这颗北太平洋上最璀璨的明珠。因为来自遥远的欧亚大陆内部的沙尘暴就是造就夏威夷最初的养料。最近的研究还表明,大约在6000年前,非洲的萨哈拉地区开始变干,沙漠化迅速扩展,沙尘暴越过大西洋进入南美的亚马孙河流域,而根据对此期间亚马孙河流域的古抱粉研究,可以得知,这个时期该地区植被正处于大发展。相反在此之前,撒哈拉的植被繁盛之时,亚马孙河流域植被却处于减少期。

不过,从全球的角度来看,一个沙尘弥漫的地球可能会对全球气候变暖起到抑制作用。但是,毕竟我们还是不愿意在一个沙尘弥漫的地球上生活下去,因此利采用沙尘来对气候变暖形成抑制并不可行。

日趋严重的自然灾害

在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界中,自然灾害这种异常现象,对人类造成的危害往往是触目惊心的。在自然灾害当中,既有像地震、火山爆发、泥石流、海啸、台风、洪水等的突发性灾害,也有如地面沉降、土地沙漠化、干旱、海岸线变化等在比较长时间中才能逐渐显现的渐变性灾害;此外还有一些如臭氧层变化、水体污染、水土流失、酸雨等由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灾害。

自然灾害的特点危害面广、破坏性大,既在很大程度上威胁着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又严重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那么,有哪些比较严重的自然灾害在时刻威胁着我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呢?

地震

我们可以把地球分为三层,其中中心层是地核,中间层是地幔,外层是地壳。地震通常发生在地壳之中。我们知道,由于地壳的内部的不停变化而产生的力的作用(即内力作用),可以使地壳岩层出现变形、断裂、错动,因此就会发生地震。

震源指的是地震波发源之处。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地面上距离震源最近的一点,叫做震中,这个部位接受振动最早。震源深度指震中到震源的深度。一般来说,浅源地震的震源深度小于70千米;中源地震深度在70~300千米;深源地震深度大于300千米。对于同样大小的地震,因为震源深度不同,对地面造成的破坏程度也不同。震源越浅,破坏越大,但波及范围也越小。反之亦是如此。

地震会造成如山体滑坡、雪崩等一系列破坏活动;而发生在海底的强地震,还可能引起海啸。而且余震还会加重这种破坏。

建筑物倒塌、山体滑坡以及管道破裂等引起的火灾、水灾和毒气泄漏等是地震引发的主要的次生灾害。此外,当未能及时清理伤亡人员尸体,或者饮用水被污秽物污染时,还可能引起传染病的爆发。这些次生灾害在有些地震中,就给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带来的损害而言,较地震直接带来的破坏可能更大。

洪水

洪水指的是河、湖、海、江所含的水位上涨,超过常规水位的水流现象。可以说,自然界的头号杀手以及地球最可怕的力量就是洪水。

洪水经常会对沿河、滨湖、近海地区的安全造成威胁,甚至造成淹没灾害。从古至今,洪水带给人类很多灾难,如经常泛滥成灾的黄河和恒河下游。但是,有的河流洪水也带给人类一些利益,如定期泛滥的尼罗河洪水,反而给下游三角洲平原农田淤积了肥沃的泥沙,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便利。

海啸

海啸指的是由水下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激起的巨浪,在涌向海湾内和海港时所形成破坏性的大浪。破坏性的地震海啸仅在垂直断层出现,发生在里氏震级大于6.5级的条件下。较弱的海啸由海底没有变形的地震冲击或海底的弹性震动引起。

地震活动、海下的山崩及宇宙的影响是海啸的三个主要成因。海啸最主要的成因是地震活动。在海洋中或海洋附近,地震的形成或减弱时均会有海啸发生。在地震发生时,底板的变形会导致海水移位。在地震减弱时,地壳板块之间互相滑动,使大量的旋流产生,从而造成大量海水的置换和转移。海啸也可由海底山崩导致,经常于地震期间或在海底火山爆发时发生。在海洋中,最不经常引起海啸的因素是宇宙的影响。这就好比向池塘里扔石头,一般不会引发海啸,除非有大量的石头扔进。当石块冲击水时,会有阵阵微波从落水点处向外扩散。这些微波在宇宙的影响下也会使大规模海啸发生,当海水接近岸边时海啸会增强。

海啸时,可掀起高度可达10多米至几十米不等的狂涛骇浪,形成“水墙”。海啸有很大的波长,可以传播几千千米而仅损失很小的能量。地震时,海底地壳急剧升降并引发海啸后,波浪会随之涌进浅水海域,浪头骤然升高,如同一堵高墙耸立于海中。若是海啸到达岸边,高高的“水墙”就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奔腾而至,吞没沿途所有房屋、树木、人畜、财产,然后海啸波又卷土重来。这样一进一退,无坚不摧地多次急剧往返,使波及地遭到无可挽回的洗劫。因此,也有人称之为杀人浪。

旱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