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科学生物天堂
23447000000022

第22章 植物天地(6)

然而,在植物的“家族”中,也还有一些不是“安分守己”地生活,这些“不务正业”的分子是像寄生虫一样过日子。它们专门寄生或半寄生在其他植物上生活,如菟丝子、野菰、大王花、桑寄生、槲寄生、柳阎王等,这种植物便是寄生植物。

到处“偷嘴”的菟丝子

在夏天,路旁的杂草或田间的大豆上,总会缠绕着一种金黄色的丝状物,它们没有一片绿叶,也没有根,但是却能生长和开花结果。这种植物就是菟丝子。

既然菟丝子是植物,没有根它怎样吸收水分和养料呢?

我们只要细心地观察,就能发现它的秘密。菟丝子的种子春天开始发芽、生根,最初长出来的苗苗维持生命主要依靠种子里的营养物质。它有少量的叶绿素,也能制造一点点养分,所以茎也稍稍发绿。而等它找到了寄主后,只要能在大豆或杂草上缠上一两圈,它的根便会死亡,从此也就死心塌地地靠寄生生活了。

菟丝子很会吸其他植物的“血”。它的茎可达1米多,细长,并且有分枝。茎上长有很多好像嘴巴一样的吸盘,可以伸进大豆茎的皮下“偷嘴”。况且一段茎上每10厘米都有吸盘,都可以单独成活,蔓延也很快。由于大豆的营养每天都被窃取,所以经菟丝子缠绕,慢慢就会枯萎了。菟丝子危害严重时,甚至可以造成大豆颗粒不收,因此它也是农作物的大敌之一。

在夏秋时,菟丝子会开白色的小花,花冠像个小小的钟,有5个小裂片。每朵花都可以结黑色的细小种子2~4粒,一菟丝子一年可结籽2000~3000粒。它的种子在土壤中保存4~5年后还可以发芽。不过,菟丝子虽然有很多害处,但也不是不能被利用,那就是它的种子可以做药材,用以补肝肾、益精髓。

植物中最“懒”的花

罗佛列夏生长在热带南洋群岛的爪哇、苏门答腊、婆罗洲等地,是一种非常着名的植物,因为它的花是世界上最大的花,直径可达1.4米。而世界上最小的花——池塘里的浮萍花,直径仅有半毫米,只有在放大镜下才能看得清楚。因此罗佛列夏的花比浮萍的花要大1400多倍。比起我们常见的桃花,罗佛列夏的花足比它大60~70倍。重量也是十分惊人的,一般的重数5千克,一朵最大的花竟然重达58公斤。即使一个成年男子拿它起来也有点吃力。人们习惯地叫它大王花,因为它是花中的“冠军”。

大王花有5个花瓣,每个花瓣约20厘米厚,直径也有30~40厘米长,红色的花瓣上满布着许多黄白色斑点。花的中央有一个大盘直径盈尺,形似脸盆,边缘高起,中间生着花蕊和花蜜。花蕊比我们用的筷子还要长,约高30厘米。

不幸的是,大王花开放的时候,会散发着一股令人作呕的强烈臭味;而且花的颜色也如腐肉,苍蝇和甲虫聚集其上,让人看了心生厌恶。

不仅如此,大王花还非常“懒”。它的整个植物体就是这一朵花,其他部分都“懒”于生长了,不长枝、也不长叶。而且,大王花还会寄生在一种藤本植物(和葡萄是近亲)的根上,窃取养料,过着寄生的生活,所以说它是寄生植物。大王花的花蕾起初比胡桃还要小些,并不大,但是长得非常快,不久就能长大大白菜般大小了。它连花也“懒”得长时间开——到花盛开时,只开1~2天便凋谢了。

因为大王花不会自花传粉,只好以奇臭招来苍蝇和甲虫,帮它授粉,然后给它们“恩赐”一些蜜汁吃;它常常把种子粘在大象的脚上从而被带到别处安家落户,繁衍子孙,自己却不会散布种子。

这种花生长在热带森林中,又大、又臭、又“懒”,不过这也是它的祖先在世世代代的生活中形成的,不是它有意识的活动。但是,有一件与它有关的不可谅解的事:约节菲·阿尔诺尔特——世界上第一次记载大王花的人,因为它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位勇敢的自然科学家在热带沼泽森林中发现了大王花,耐心地观察了几天,并作了记载,然而遗憾的是,密林中的不良气候使他的健康严重受损,两周后便得黄热病死去了。

槲树上的“食客”——槲寄生

有生物学家在伏牛山里作植物调查时,听说了一件有趣的事。据当地农民介绍,他们那里有棵能长两种枝叶的“神树”,冬天它的大多数叶子都落了,却还有些枝叶却依然绿着,并不凋落。旧社会有人迷信,认为这是有“神灵”在树,并给它烧香叩头;有人还采“神树”枝来治病,有些病竟然治好了。为此越传越神乎。解放后,人们不迷信了,但这种“神树”在一些地方还是个不解之谜。

经过调查了解,原来那棵大树是山毛榉科的槲树,也被称作大叶青岗或橡壳树。而树上的那常绿不凋的枝叶却是另一种植物,叫槲寄生。作为一种寄生植物,它不长在土地上,偏爱长在槲树上,也能长在朴树、榆树、栎树、杨柳树上。

槲寄生为了吸收养料,会把根扎进寄生植物的皮层,以便让自己四季长青。到了冬季,槲树落了叶,可是槲寄生不落叶,还是青枝绿叶。因为槲寄生的叶绿素在吸收寄主的养料后,通过自己进行光合作用,照样也制造一些“食物”,所以植物学上称它为半寄生植物。

槲寄生高30~60厘米,是一种木本植物,枝丛生,有分枝,茎分节,节上又分叉。叶披针形,成对生于枝端,革质肥厚,表面光亮,长3~6厘米。花期为每年的4~5月,花生于枝叉或枝端,钟形没有柄,黄绿色,有4个裂片。9月份,槲寄生会结出半透明的橙黄色浆果,直径为8毫米。

有趣的是,槲寄生有着粘稠的果汁,粘着力也很大。一般鸟都爱吃它的果实,口大的鸟可以把它的果实一口吞下,经过消化后,槲寄生的种子会随粪便排到其他树上。有的鸟口小,吞不下它的果实,又粘嘴,便在树皮上磨来磨去,常把种子粘着到其他树皮上,这样就使它又能滋生繁殖了。

其实,槲寄生还真的是一种药材,能补肝肾、除风湿、强筋骨、治冻疮、止咳、安胎下乳,还有强心和降血压的作用。难怪有人迷信“神树”能治病,其实是槲寄生的药效。

新知博览——植物“出汗”之谜

很多植物在夏天的早晨总有一滴滴的水珠从叶子的尖端或边缘上淌下来,好像在流汗似的。有人说这是露水,那么滴下来的真是露水吗?

其实,那些亮晶晶的水珠是从植物叶片尖端慢慢冒出来,并逐渐增大,直至最后掉落下来;接着,叶尖又重新冒出水珠,慢慢增大,然后又掉了下来,并且一滴一滴,连续不断。露水应该是布满叶面的,显然,这并不是露水。那么,这些水珠应该就是从植物体内跑出来的了。

原来,在植物有一种小孔叫做水孔,长在叶片的尖端或边缘。连通着植物体内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导管,通过水孔,植物体内的水分可以不断地排出体外。平常,当气候比较干燥,外界的温度高时,水分从水孔排出后就很快蒸发散失了,所以我们看不到叶尖上有积聚的水珠。如果外界的温度很高,湿度又大,在高温的作用下,根部的吸收作用就会变得旺盛,湿度过大,从而抑制了水分从气孔中蒸散出去,这样水分就只好直接从水孔中流出来。在植物生理学上,这种现象叫做“吐水现象”。

在盛夏的清晨,这种吐水现象最容易看到,因为根部的吸水作用会因为白天的高温变得异常旺盛,而夜间蒸腾作用减弱,湿度又大。

在稻、麦、玉米等禾谷类植物中,植物的吐水现象经常发生。这种表现在芋艿、金莲花等植物上也很显着。在吐水最旺盛时,芋艿每分钟可滴下190多滴水珠,一个夜晚就可以流出10~100毫升的清水。

木本植物的吐水现象更为奇特。热带森林中有一种树,当地居民把它叫做“哭泣树”,因为它们在吐水时就像在哭泣一样。中美洲多米尼加的雨蕉也是会“哭泣”的。雨蕉体内的水分在温度高、湿度大、水蒸气接近饱和及无风的情况下,就从水孔溢泌出来,一滴滴地从叶片上降落下来,雨蕉的这种吐水现象被当地人当作下雨的预兆。因此,他们为了预报晴雨,都喜欢在自己家附近种上一棵雨蕉。

植物的本领

植物有很多种本领,除了基本的生存本领以外,还有个别的植物具有一些很特殊的本领,充分展示了大自然的奇妙。

会报时的植物

每天,各种植物开花的时间基本是固定的。例如清晨3点左右蛇麻花开,4点左右牵牛花开,5点左右野蔷薇花开,6点左右龙葵花开,7点左右芍药花开,10点左右太阳花开,12点左右鹅鸟菜花开,下午3点左右万寿菊花开,下午5点左右紫茉莉花开,傍晚6点左右烟草花开,晚上7点左右丝瓜花开,夜晚10-12点左右昙花开放。着名植物学家林耐曾把一些在不同时间开花的植物种在花坛中,栽成一个“花钟”,只要看一看花坛中的花,便可知道大约几点钟了。每年,不同的植物开花季节也不同。因此,根据开放的鲜花便可知道是几月份。人们根据这个特性曾归纳成一首诗:

一月腊梅傲寒冬,二月红梅雪中艳;

三月迎春报春来,四月牡丹花盛开;

五月芍药格外美,六月栀子花芬芳;

七月荷花满塘开,八月凤仙花开怀;

九月桂花十里香,十月芙蓉花怒放;

十一月菊花千百态,十二月象牙红开颜。

植物的开花时间是与客观条件分不开的,如温度、湿度、光照等,也与自己的生长需要和习性紧密相关。它们这种定时开花的特性,是长期自然选择和适应环境的结果。

记载历史的年轮

在木本植物茎干的韧皮部内侧,有一圈生长特别活跃、分裂也极快的细胞层,叫做形成层。形成层细胞不断分裂,向内形成新的木材,向外形成韧皮部分。在每年的一定时期内,形成层的细胞就要进行分裂,根和茎便逐渐增粗加厚了。从锯下的树木横断面上可以看到一圈圈的环纹,这就是树木一年所形成的木材,植物学上称为年轮。根据树木年轮的数目,可以推算树木的年龄。一般来说,树木具有多少环就是多少岁。但个别植物除外,例如柑桔,一年能产生3个年轮,所以估计它的年龄只能是一个近似的数字。

年轮中隐藏着许多知识,根据年轮的宽窄,可以了解到树木的成长历程,能够判断出当地历史上的气候状况,甚至可以发现年轮中记录的诸如火山爆发、地震等环境变迁资料。例如美国的科学家发现火山爆发后,会使温度降低,甚至达到冰点以下,会给树内留下一道霜轮。他们考察了东印度群岛的刺果松,发现这种树中霜轮出现的时间正好是岛上坦波拉火山爆发的时间,那是1816年夏天发生的事了。所以,搞清年轮中的秘密,会让我们了解过去促成气象的自然力量是什么,还可以帮助人类预测未来。

不用种子繁殖的植物

自古以来,农业上习惯以天然种子播种获得更多的收获。可是在自然界中,还有许多不用种子也能繁殖后代的植物。例如草莓可以用匍匐茎来繁殖,秋海棠可以用叶来繁殖,大蒜可以用鳞茎来繁殖,马铃薯可以用块茎来繁殖,竹子可以用根茎来繁殖。可谓五花八门,无奇不有。

人们常根据不同植物的特性,采用不同的繁殖方法。例如葡萄、油茶、杨树、柳树等植物,可以截取它们营养器官的一段,如根、枝、叶等,上面生有不定根和不定芽,插在土中进行繁殖;丁香、草莓、刺槐等植物在根茎和枝条上直接就能产生新的植株,可以人工分离,分别栽植;而桑树、石榴等植物,可以用土将它们的枝条埋住,只留下枝条的顶端,待生根后再分离开,单独种植。人们还经常使用嫁接的方法,即将一棵植物的枝条接种在另一棵有根植物上。例如将一棵苹果树的茎(或枝)切断,在切口上安放一株梨树的枝条,仔细包扎好,精心培育,几年后便会在苹果树上长出梨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更高级的植物繁殖方式己经产生,例如用花粉培育植株,用植物的体细胞培育植株,令人耳目一新。这些内容将在本书中另有介绍。

会发光的植物

在秘鲁的欧冬利维森林中,有一种能发光的花。科学家们经过研究发现,它的花瓣上有一种会发光的微细胞,内含两种色素,能够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光亮,非常神奇。

无独有偶,在非洲中部也有一种会发光的花。不同的是,这种花的花蕊和花瓣中含有大量的磷,它在夜晚开放时,花中的磷与氧气接触,便会发出一闪一闪的亮光,格外迷人。

在植物王国中,还有一些会发光的树。在非洲生长着一种奇特的树,在白天看上去与别的树没什么区别,可是到了晚上,它全身会发出明亮的光亮,人们可以在树下看书,或做针线活,一点都不觉得暗。原来,这种树含有大量的磷,遇氧便会燃烧,发出荧光。我国的贵州省也长有一种珍奇的发光树。它十分粗大,枝繁叶茂,每到夜晚,叶缘便会发出半月形的闪闪荧光,好似一弯明月,当地人都称它为月亮树。这种树是第四纪冰川之后的幸存品种,因此珍贵无比。

会探矿的植物

大地辽阔而富饶,地下更蕴藏着难以估量的矿藏。千百年来,人类为了探矿,花费了大量的时间、金钱和劳力,但只开采出地下财富的很少一部分。

最近几十年来,科学家们惊喜地发现,某些植物喜欢在特定的矿床上生长。例如,生长针茅的地方可能有镍矿,生长羊栖菜的地方可能有硼矿,生长石南草的地方可能有锡矿和钨矿,生长狼毒的地方可能有铍矿,生长蒿子和兔唇草的地方可能有金矿,生长桧树的地方可能有铀矿等等。有趣的是,生长在矿床上的某些植物会改变自己的相貌。例如正常生长的白头翁,开很大的花朵,浑身密被白色长毛;而生长在镍矿上的白头翁则变成蓝色,花瓣撕裂或消失,只有赤裸的雄蕊,根据这个特征便可找到镍矿。

另外,同一种矿藏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指示植物。例如,铜矿指示植物在澳大利亚为石竹科的一种植物,在中国则为海州香薷,在乌拉尔则为一种开蓝花的野玫瑰。很多指示植物还能把土壤中所含的矿质元素浓集到体内,简直成了“植物矿石”。例如,生长在锶矿上的柳树叶子中积存的锶是标准量的30-40倍;生长在锌矿上的一种锌草,它的1千克灰分里含锌量竟达294克。人们从这些植物里提取所需矿质元素,既简单,又容易。

能预测风雨的植物

在我国南方生有一种风雨花,它原产美洲,是石蒜科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它的叶子很像韭菜,鳞茎圆形,在春夏之季开出白、红、黄等颜色的花。

有趣的是,每当暴风雨到来之前,它就绽放开大量的花朵,向人们预报风雨的来临。原来,在气温高、气压低、水分蒸发量大的情况下,鳞茎内开花激素倍增,刺激花芽迅速生长,因而具有风雨快来之前便开花的特性。

在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生长着一种报雨花。它的花瓣呈长条形,有各种颜色,类似菊花。报雨花的花瓣对湿度敏感,当空气湿度较高时,花瓣就会萎缩,将花蕊紧紧包起来;当空气湿度较低时,它的花瓣又慢慢向外伸展。因此,当地居民常根据它的变化来预测天气。植物王国中,还有一些“义务气象员”,如茅草的叶茎交汇处冒水沫,结缕草的叶茎交界处出现霉毛团,都提示人们天要下雨了。柳树和龟背竹也是二位“业余气象员”。

能致人幻觉的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