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科学生物天堂
23447000000008

第8章 人体生命(4)

右大脑半球在人做梦时占优势,觉醒后则是左侧大脑半球占优势。在昼夜活动过程中,人体又只有使左脑和右脑交替休息,才能保持神经调节和精神活动的动态平衡。因此可以说,做梦对于协调人体心理世界的平衡,尤其是注意力和情绪方面,是十分有利的。

需要注意的是,无梦睡眠的质量非但不代表高,还可能是大脑受损害或疾病的征兆。大脑健康发育保持正常思维需要做梦是,如果大脑调节中心受损,人就不会做梦,或仅出现一些梦境的片断。假如长期处于无梦睡眠状态,我们就需要提高警惕了。

综上所述,做梦是一种很正常的生理现象,并不是睡眠不佳的表现。

人类长寿之谜

长寿从古至今一直都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目标,虽然人们一直千方百计寻觅延年益寿的妙方,但结果却令人失望。现在,人的平均寿命随着医学的进步已大大提高,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从解放前的40多岁提高到现在的73岁,可见成效显着。

医学的巨大进步也让人们对长寿充满了渴望,科学工作者们也在努力研究,希望能够揭开长寿之谜。

人的最终寿命是多少

在现实生活中,百岁寿星如今已不是稀罕事。那么一个人正常情况下的寿命应该是多少呢?

美国生物学家海弗利克提出过现代生物生命科学解释人类衰亡现象的权威学说——“海弗利克极限论”。该学说指出:人类的正常细胞大约分裂50代后就停止分裂而死亡,并得出细胞分裂一代的周期约为2~2.4年。根据他的理论我们可以推算,人类的平均寿命应在100~120岁之间。

不过现实生活中,世上很多人的寿命远不止120岁。据记载,目前世界长寿纪录的保持者——英国的弗姆·卡恩活了207岁;南美洲的一位妇女玛卡兰珠,活了203岁;世界上最长寿的夫妻——日本的满平夫妇:妻子活到173岁,丈夫活到194岁;埃及的伊巴也·艾高米,165岁时仍每周两次步行去菜市场买菜,此间他要行走9.7千米的路程。据调查,世界范围内有许多超过120岁的人,由此看来,120岁还远非人类寿命的“极限”。

人类寿命估计可达到120岁,然而遗憾的是,大多数人根本无法达到这个理想水平。世界卫生组织宣称:每个人能否健康长寿,社会因素占10%,医疗条件占8%,气候因素占7%,而其余的60%则取决于我们自己。这说明,个人因素在健康长寿中的重要作用。

影响人的寿命的因素

影响人类寿命的因素有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

先天因素主要与遗传相关。人的寿命由人体自动调节基因综合体所控制。一些资料表明,年龄越高的人群,家族的长寿率越高,如家族长寿率在80~84岁的老年人群中为52%;而在105岁的人群中为71%。通常女性寿命要高于男性,主要由于与男性相比,女性的能量代谢要低30%~40%,而高能量代谢可使人减寿。男性染色体为XY,女性为XX,因而女性不易患遗传性疾病,且女性应有双倍的X染色体基因,不易患传染病与癌症等,抗病能力强。而且女性造血机能也比男性旺盛,又由于对于心血管系统女性雌激素有保护作用,所以不易患心血管疾病。

后天因素主要与社会、疾病、营养、环境及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其中包括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生活环境对人的健康影响很大,在调查221位老寿星后发现,身居乡村的占62.4%,身居城市的占37.6%,前者明显高于后者。乡村有着良好的自然环境,空气新鲜,污染少,周边宁静,适于老人休息,且多食山泉水或井水,水质洁净;城市则空气污染,周边嘈杂,不宜老人休息,且社会环境复杂,有很多惹人心烦的事,影响正常心理状态。在巴马县国际自然医学会研究人员进行了4次考察,重点研究自然气能(生命能)。研究发现,巴马长寿人食物氧化还原值增高,也就是说巴马长寿人除了生物遗传外,与居住环境、食物结构有密切关系。

其次,一个人乐观、心理平衡、情绪愉快,则免疫系统功能好,抵抗力增强,不易生病。根据当代心理免疫学,抗病能力可以因为积极的心状而得以增强。对221位老寿星观察,心态好的占80.4%,可见其对延年益寿的重要性。在老寿星中,家庭和睦、儿孙孝顺的占62.0%,说明心情愉快有益于长寿。

人体的健康还需要经常活动,运动锻炼能强身健体,消耗体内多余热量,从而使体重稳定。对221位老寿星观察发现,坚持勤劳与运动的占79.2%,这充分说明运动的重要性。

健康长寿还需要有规律的生活。人体内存在生物钟,体内器官的活动与生物钟的运行是互相协调的。如果打乱了生活规律,各器官的活动与生物钟的运行不协调,就会导致身体不适。而有规律的生活可使有些生理机能形成条件反射,出现动力定型,有利于延年益寿。

此外,烟酒问题也会影响人类寿命。在调查的221位老寿星中,吸烟的只有7人,但有35人喝少量低度酒,不到16%。烟对健康有害无益,而少量饮酒则对身体有一定益处,可活血脉,促进器官血液循环,但过量也会伤身。

总之要想减缓衰老,延年益寿,需首先保持身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人类健康的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为此,我们要善于调理自己的日常生活,注意饮食方式、卫生习惯和吃容易消化、低脂肪、含高质蛋白、多维生素的食物,还需少吃盐,尤其提倡的一种观念是——终身健康!

相关链接——低温可以长寿

研究指出,人体体温与基础代谢串有密切关系。代谢率会随着体温下降而下降。当体温降至30℃时,人体的代谢即可降低50%,机体的氧耗量仅为正常的一半。在长寿学的研究中,有一种“生活能”消耗学说,即每个人都有其特定的生存能,一旦释放完毕,生命即告结束,此人也就寿终正寝了。

因此要想长寿,必须让生命能缓缓释放。之所以寒带低温环境中的人能够长寿,就是因为环境温度低,生命能释放较慢。专家指出,人的体温若能降低2~3.5℃,寿命可由目前的70多岁延长到150岁。美国更有学者在设计一种可将体温降低22℃左右的“速冻冷床”,如获成功,人可以活到200岁。

美国生物化学家时特鲁博士试制了一种叫做特制冷房的冰柜,可以使人的体温降至15℃左右。每晚在冰柜睡觉,次晨冰柜会自动升温至37℃,人可以照常生活、工作。国外目前已有不少人每晚睡这种冰柜。尽管它的效果还有待实践证实,但人们对睡冰柜可长寿已经充满了信心。

人的肢体能否再生

不少动物的肢体再生本领都很强。比如在被人抓住尾巴时,壁虎会迅速一扭身体切断尾巴,然后它就可以乘机逃走,过不了多久就会重新长出一条尾巴来;章鱼如果被敌害咬住腕足,肌肉会迅速收缩,被咬的地方也会脱落,当敌人狼吞虎咽时,章鱼便悄悄地溜走了,而它的伤口也会很快愈合,并再生出新的腕足。

但是,人的手、脚伤残后,就变成了残疾人,再也长不出来了,因此人们常常会羡慕动物的肢体再生能力,也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人的肢体有没有可能再生呢?

对人类肢体再生的探索

科幻小说家多年前就曾多次在作品中精彩地描述人体的肢体再生:一个人的某部分肢体在意外中丧失,不久又奇迹般地重新生长出来,肢体完全与先前的外形及功能一样。在这种思想的启发下,研究人员为了取代复杂的人造肢体和器官移植,就开始尝试研发人类肢体再生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许多低等动物都具有肢体再生的能力,其肢体再生的生理机制与在胚胎发育期的生成完全一样。而不幸的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胚胎基因却在发育后丧失了再生能力。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的科学家认为,人体中的某些如骨骼、指甲、毛发等结构仍能再生,儿童还具有手指尖端再生的能力。但这与肢体再生是有很大不同的。在切除一部分后,人体的某些部位即使能恢复到先前的体积,也只是长大,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再生。

科研人员认为,深入研究骨胶原分子是研究人体肢体再生的关键,因为骨胶原分子是组成皮肤、骨骼、软骨、韧带和其他人体结构的氨基酸链。只有先认识人体骨胶原分子促进肢体生长的原理,并掌握其正确识别在需要的方面发生作用的刺激因素,才能找到提示人体组织复杂结构的线索。研究已表明,骨胶原分子链的某些部分对人的肢体生理结构形成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那么什么是影响骨胶原分子的关键因素呢?科学家进行了这样一个实验:用电场刺激一只被切除了一条腿的青蛙,这只青蛙最后居然再生出了与被切除的腿一样的腿。这说明,在电场的作用下骨胶原分子可能会形成高级组织顺序,并刺激胚胎发育期储存的遗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