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科学生物天堂
23447000000009

第9章 人体生命(5)

但是,这个目标的实现,需要寻找到早已存在于胚胎中的遗传信息,才能控制人体器官的肢体再生基因,并使之在人们需要的某一部位立即发生作用。如果能实现人体的肢体再生,对于人类社会来说的确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蝾螈的启示

通过研究,英国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关键性蛋白质,它可以帮助蝾螈严重受损的肢体获得再生,此次发现可能引导未来的人类再生医学。长期以来,生物学家便对蝾螈和真螈身体受损部位再生能力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但再生的过程是怎样的,他们却不得而知。

研究显示,神经和皮肤细胞会分泌一种名为“NAG”的蛋白质,在制造被称之为“胚基”的一组不成熟细胞过程中起了很大作用,而胚基可以再生出缺失的肢体。在肢体再生过程中的NAG重要性已经得到了事实的验证,即使残端下的神经已经严重受损。在正常情况下,残端的存在会阻止肢体再生。目前,利用人造的能够产生这种蛋白质的细胞,科学家就能打造再生过程。

科学家表示,此次发现为未来在哺乳动物肢体再生学方面的努力提供了信心,并能够对再生医学起到引导作用。

此项研究清楚地解释了与胚基形成和肢体再生有关的分子信号,能最终允许医生为非再生肢体的细胞编制类似的程序。不过,这种研究何时能成为现实,尤其在人类身上,任何人都只能进行猜测而已,但发现与再生有关的另一个重要因素NAG却无异于迈出了重要一步。

新知博览——人体可以自己调节体温

作为一种恒温动物,无论是在严寒的冬季还是酷热高温的夏季,正常人的体温通常都保持在37℃左右,以维持我们体内正常的新陈代谢,否则,就会生病,甚至会死亡。

人体之所以能够恒温是因为于我们体内有一整套系统和器官可以调整体温,就像自备了整套空调,因此我们可以称之为“体温调节器”。作为总调度员的大脑在天气寒冷时,就会令皮肤绷紧,毛孔拉直,血管收缩,产生“鸡皮疙瘩”,减少皮肤的散热面积从而使温热的血液尽可能集中在心脏,少流些到皮肤表面来,并同时令心脏加快跳动。体内的能源“糖”加紧放热,以补充失去的热量。这就是为什么寒冷时节人们胃口好、能源消耗较多。如果继续冷下去,人体最明显的取暖方法就是让肌肉运动,开始全身发抖、牙齿打架,身体的热量会较平时增加4倍。如果外界气温高,我们全身的血管就会扩张,使汗腺全部开放,进而使皮肤流出汗液来。人体在火热的夏天,90%的热量是被汗珠一点一滴带走的。

人体生物钟是怎么回事

为什么即使没有闹钟,你每天都能按时醒来?为什么雄鸡啼晨,而蜘蛛总在半夜结网?为什么大雁深秋成群结队南飞,燕子恰恰迎春归来?为什么夜合欢叶总是迎朝阳而展放?为什么女子月经周期正好和月亮盈缺周期相似?……生物体的生命过程复杂而又奇妙,生物节律时时都在奏着迷人的“节律交响曲”。

时间生物学近年来提出这样一个观点,生物体的生命都随昼夜交替、四时更迭的周期性运动,揭示出生理活动的周期性节律。健康人体的活动与地球有规律自转所形成的24小时周期相适应,大多呈现24小时的昼夜生理节律,也表明生理节律受外环境周期性变化(光照的强弱和气温的高低)的影响而同步(比如人体的体温、脉搏、血压、氧耗量、激素的分泌水平,均存在昼夜节律变化)。

生物这种近似时钟的结构,被称之为“生物钟”。周期节奏近似昼夜24(±4小时)称“日钟”,近似29.53(±5天)称为“月钟”,近似周年12(±2月)称为“年钟”。时间生物学研究揭示,植物、动物乃至人的生命活动都有一个生物钟,而且是“持久的”、“自己上发条”和“自己调节”的。

神奇的生物钟现象

人们早就发现,一个人有时浑身困乏、情绪消沉、思维迟钝、记忆力差,而有时却体力充沛、精神焕发、情绪高潮、才思敏捷、记忆力强;,其中的原因人们百思不得其解,长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直到20世纪初,德国柏林的医生威廉弗里斯和奥地利维也纳的心理学家赫乐曼斯沃博达,通过长期的观察、研究,各自提出了人体生物钟理论。通过统计学的方法对观察到的大量事实进行了分析,他们惊奇地发现:人的体力存在着一个“体力盛衰周期”,从出生之日算起以23天为一周期;人的感情和精神状况则存在着一个“情绪波动周期”,从出生之日算起以28天为一周期;经过20年后,奥地利的阿尔弗雷德特尔切尔教授发现,人的智力也存在着一个“智力强弱周期”,从出生之日算起以33天为一个周期。这些发现揭开了人的体力、情绪和智力存在着周期性变化的秘密。

后来,这三位科学家发现的三个生物节奏被人们总结为“人体生物三节律”。因为这三个节律像钟表一样循环往复,因而又被人们称作“人体生物钟”,外国人叫做“PSI周期”。(PSI:Physical(体力)、Sensitive(情绪)、Intellectual(智力))

人体生物钟在运行中呈正弦曲线变化,体力生物钟一周期是23天,情绪钟一周期是28天,智力钟一周期是33天。人体生物钟从0开始,经过1/4周期时为高峰日,高峰日前后2~3天为“最高峰区”。高峰日后开始向低潮期过渡,到达1/2周期时,正是高潮期向低潮期过渡交替的日子,称为“下降临界日”。此后便进入低潮期,到达3/4周期时为低谷日,低谷日前后2~3天为“最低潮区”。低谷日过后开始上升,向高潮期过渡,到达整周期(0周期)时,称为“上升临界日”。临界日前后1~2天称为临界期(“危险期”)。每完成一个周期的运行,生物钟便进入另一个周期运行。如果感到智力下降、情绪欠安和体力易疲劳感,说明人体三节律都处于临界期或低潮期。

人体24小时生物钟

1点钟:由于是深夜,大多数人一般已睡了3~5小时,由入睡期-浅睡期-中等程度睡眠期-深睡期,此时进入有梦睡眠期,因此易醒或有梦,对痛特别敏感,此时容易加剧有些疾病。

2点钟:利用这段人体安静的时间,肝脏仍然在继续工作,它会加紧产生人体所需要的各种物质,并清除一些有害物质。此时,人体大部分器官处于休整状态,工作节律都会放慢或停止工作。

3点钟:全身休息,肌肉完全放松。此时,人的血压较低,脉搏和呼吸次数也较少。

4点钟:呼吸仍然很弱,血压更低,脑部的供血量最少,肌肉处于最微弱的循环状态,人也容易死亡。此时,人体全身器官节律仍在放慢,但听力很敏锐,容易被微小的动静所惊醒。

5点钟:肾脏分泌少,人体已经历了3~4个“睡眠周期”(无梦睡眠与有梦睡眠构成睡眠周期)。这时候醒来很快就能进入精神饱满的状态。

6~8点钟:此时,大脑开始进入第一次最佳记忆期。机体休息完毕并进入兴奋状态,肝脏已将体内的毒素全部排净,头脑清醒,大脑记忆力强。

8~9点钟:神经兴奋性提高,心脏开始全面工作,记忆仍保持最佳状态,精力旺盛,大脑具有严谨、周密的思考能力。此时,可以安排一些难度较大的工作或学习内容。

10~11点钟:人体处于第一次最佳状态,身心积极,热情将持续到中午午饭。此时,内向性格者创造力最为旺盛,任何工作都能胜任。

12点钟:此时,因为人体的全部精力都已被调动起来,需要进餐。人对酒精很敏感,午餐喝酒的话,会影响下午的精神状态。

13~14点钟:白天第一阶段的兴奋期已过,精力消退,进入24小时周期中的第二低潮阶段。午饭后,精神困倦,此时,大脑反应比较迟缓,感到疲劳,最好午睡半小时。

15~16点钟:试验表明,此时长期记忆效果非常好,可合理安排一些需“永久记忆”的内容记忆。工作能力逐渐恢复,是外向性格者分析和创造最旺盛的时刻,可以持续数小时。身体重新改善,感觉器官尤其敏感,精神抖擞。

17~18点钟:试验显示,此时是完成比较消耗脑力作业和复杂计算的好时期。工作效率更高,体力活动的体力和耐力达一天中的最高峰时期。

19~20点钟:体内能量消耗,情绪不稳,应该适当休息。

20~21点:大脑又开始活跃,反应迅速,记忆力尤其好,直到临睡前为一天中最佳、最高效的记忆时期。

22~24点:睡意降临,人体准备休息,细胞修复工作开始。

延伸阅读——人体生物钟与时钟同步吗

日本科学家研究发现,人类的生物钟同时钟并不是同步的。人类生物钟的周期是24小时18分。而这种生物钟与时钟差距在其它动物和植物身上更明显,一些动物的生物钟周期是23~26小时,而植物是从22~28小时之间。

研究者认为,可以用达尔文的进化论来解释这种现象。以鸟为例,如果它严格按照时钟作息,那么每天早上当它出来觅食时就会发现,早起的鸟儿才有虫吃。所以它必须打乱自己的生物钟,早起觅食。严格守时的生物,会面临最大的竞争压力,最终趋于灭亡。

但是为什么生物钟与时钟的不同步不会累计起来最终打乱我们的生活规律,让我们醒来得越来越晚呢?研究者称,这是因为光线可以影响人体内的激素水平和体温等,不断来重新设定生物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