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值钱的是什么?远见最值钱。有远见的商人不但能赚到现在的钱,并且能赚到将来的钱。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们要学习猎人,因为他们懂得“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的道理。
1.见端知末,预测生财
俗话说:“三天不预测,买卖不归行”;“按人做饭量体裁衣,望标行船预测经商。”市场风云变幻莫测,活跃于市场的商人必须时时细心预测市场,观察市场动向,分析市场行情,审时度势,根据市场商品种类的盈虚和供求情况,对目标市场进行细分,去选择所经销的商品,并且能够使经营时间、地点随供求关系的变化而灵活机变。
上个世纪90年代,安徽省岳西县农民王永安到深圳打工,听到一个做外贸的朋友说,现在出口一台冰箱还不如出口几双布鞋挣钱,国外对中国传统布鞋的需求量很大,每年有1000多万双中国传统布鞋销往世界各地。
王永安第一个反应就是,可不可以把家乡的布鞋也拿到国外去卖呢?安徽省岳西县地处大别山腹地的高寒地带,是一个闭塞得几乎与外界隔绝的穷地方,当地老百姓的最大“爱好”就是做鞋,拼命地做鞋,经年累月,这里的妇女几乎人人都做得了一手好布鞋。没有机械,全凭手工,够传统的了。
两年时间的市场考察,王永安证实了朋友并没有骗他,而且令他欣喜的是所有出口布鞋要么是粘合底,要么是注塑底,没有一双真正传统意义上的全手工布鞋。这让他把家乡布鞋推广出去的愿望更加强烈了。可是他只知道布鞋在国外市场空间大、生意好,但朋友并没有教他怎么做产品才能打入国外市场。因为毕竟这不是去岳西县城卖鸡蛋,不但要让老外知道你在卖中国最传统的布鞋,还要熟悉出口产品的一系列繁杂手续。
网络技术在中国如火如荼的发展让他了解并亲身体验到了这种方式的便捷。他所在的公司了解客户,一般都是看客户公司的网页介绍,信件的往来也通过E-mail。有一天王永安拍着自己的脑袋踱出办公室大笑:这不就是最好的方式吗?把自己的布鞋产品信息发布到互联网上,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中国有个布鞋之乡——岳西。
1997年,王永安回到家乡,用打工的积蓄,买了电脑,办上网手续,买电脑方面的书,自学电脑相关知识和与客户直接交流的简单英语……王永安要办一个布鞋厂,按照自己已有的设想,王永安招收了500名当地妇女,扯起了“养生鞋厂”的大旗。这500名“工人”利用一年中农闲的8个月,在自己家里进行加工制作。再设几名专职的管理人员,负责产品质量的控制和物料的管理,自己则负责总体管理和对外营销。整个生产进行流水作业,500名工人各司其职,一天正常可生产100双鞋。安排好生产,王永安便专心致力于销售通路的建设。他的目标是网络。
1998年7月,王永安将养生鞋厂挂接到郑州一个叫“购物天堂”的网站上。客户在网上看样、下订单、签合同,最后按客户的要求通过深圳外贸进出口公司,发往指定港口,码头交货,整个网上销售系统显得十分的顺畅。20多家国内外代理商通过网络认识了这个小县城里的鞋厂,并开始与其磋商做养生鞋厂的代理事宜。其中从国外发来电子邮件的有好几家。
令王永安永生难忘的是第一笔同外商交易成功的业务,那是在深圳进出口公司的帮助下,700多双布鞋销到了美国洛杉矶。这些在常人看来难登大雅之堂的布鞋,这些出自于中国农民粗糙之手的布鞋,终于走出了国门。在接下来的短短几个月时间里,王永安通过他的网上鞋店共销售了约一万双左右的布鞋,让贫困的山里人真正看到了知识的力量和致富的希望。网上销售的成功让王永安激动不已,更让家里人改变了对他创业初期的看法。
随着销售量的提高,王永安进一步扩大了布鞋品种,加大了对外宣传力度。1999年2月,王永安申请了自己独立的国际域名,用英文、中文简体和繁体三种语言形式在网上发布养生鞋厂的信息,并与国内许多与鞋产品有关的几十个网站进行了链接。其效果十分明显:在鞋类上,养生厂可以生产老、中、青、少、小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布鞋100多种。
养生鞋厂的业务量有了成倍的增长,布鞋产品全部出口国外,包括美国、日本、英国、芬兰等10多个国家。布鞋供不应求,生产与销售已基本走上了正式轨道。依靠昔日难登大难之堂的平凡的布鞋,王永安让全村人均增收达到每年2000元,昔日的贫困山区面貌得到了彻底的改变。而他的3万元投资,两年时间增值到了50余万元。
现代社会,像王永安这样的“农民”在事业逐步发展过程中,借助网络为事业搭建了高起点的例子并不多见,这里面发财立家的机会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关键在于你对市场动向的预测。
徽州商人从自己的从商体会和前人经商致富的经验中,清楚地认识到善于预测对于做好生意的重要意义。商业预测就是详细地了解市场上商品的生产条件的变化、民众消费方式及癖好的变化、市场上商品价格的变化以至社会风气和时局的变化等,从中发现征兆,捕捉信息,估摸出供求关系变化的走势,从而组织好商品的经营。因此,商情预测是否准确,关键在于能否及时掌握市场信息。
2.目光长远,营造融洽的气氛
犹太商人精于估算,也就是现代经济里的预算。他们认为进行短期交易所采取的策略,不见得必须适合长期经营的需要。商业谈判中最大的挑战之一,便是保证短期交易和长期目标的协调平衡。谈生意对手有可能屈从于你所施加的压力,做你希望他做的事,但是,即便出于情势做了这样的让步,对方也会对你有敌对态度。但是,只有知道自己的目标何在以及以什么方式达到的人,才是优秀的商业谈判者。
好的谈生意者不会图小利而做出重大的牺牲,为日后的失败种下种子。任何谈生意者,严肃、认真、紧张、活泼都是理想气势。大幕拉开后,谈生意双方正式出场,彼此间开始接触、交流、摸底甚至冲突。当然这只是开始,它离达成正式协议的过程还很漫长。但在生意的开始阶段,你首先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要做,那就是建立洽谈的气氛,它对谈生意成败具有重要意义。
生意气氛是谈生意对手之间的相互态度,它能够影响谈生意人员的心理、情绪和感觉,从而引起相应的反应。倘若你经历过任何一次谈生意,你对那次谈生意的气氛都应该记忆犹新吧?那或许是冷淡的、对立的;或许是松弛的、旷日持久的;或许是积极的、友好的;也有严肃的、平静的,甚至还有大吵大闹的。你也应当清楚,那种积极友好的气氛对一次谈生意将有多大帮助,它使谈生意者轻松上阵,信心百倍,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1)给对方一个好的感觉
谈生意正式开始后,双方见面的短暂接触对谈生意气氛的形成具有关键性作用。
①恰到好处的寒暄。谈谈大家都有兴趣的话题;点到为止地谈点私人问题;与对方开个玩笑,如果你们认识的话。
②可以打开你的心灵之窗——眼睛;适当的手势语可以化繁为简;全身放松,动作自然得体。
③避免谈生意开头的慌张和混乱。宁肯站着谈生意,因为那样会更轻松、更自由、更灵活;做好充分的准备,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凝神、坦然直视对方;轻快入题。
④调整、确定合适的语速。谈生意中切忌滔滔不绝,那会给人慌慌张张的感觉;也不可慢条斯理,倒人胃口;不要让自己无话可说;在你说的过程中察言观色,捕捉信息。
(2)诙谐幽默谈生意气氛形成后,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本来轻松和谐的气氛可以因为双方在实质性问题上的争执而突然变得紧张,甚至剑拔弩张,一步就跨入谈生意破裂的边缘。这时双方面临最急迫的问题不是继续争个“鱼死网破”,而是应尽快缓和这种紧张的气氛。此时诙谐幽默无疑是最好的武器。
卡普尔任美国电报电话公司负责人时,在一次董事会上,众位董事对他的老板方式提出质疑和责问,会议充满了紧张的气氛。人们似乎都已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了。一位女董事发难道:“公司去年的福利你支出了多少?”“九百万。”“噢,你疯了,我真受不了!我要发昏了!”
听到如此尖刻的发难,卡普尔轻松地用了一句:“我看那样倒好!”会场意外地爆发了一阵难得的笑声,连那位女董事也忍俊不禁。紧张的气氛随之缓和下来了。
(3)预期理由引诱法
某机器销售商对其买主说:“贵方是我公司的老客户了,因此,对于贵方的利益,我们理当给予优惠照顾。现在我们已获悉,在年底之前,我公司经营的这类设备要涨价。为了不使老朋友在价格上遭受不必要的损失,我方建议:假如你方打算订购这批货,要求在半年到一年内交货,就可以趁目前价格尚未上涨之时,在订货合同上将价格条款确定下来,那么这份合同就有价值保值的作用,不知贵方意下如何?”
如果此时该产品市价确实有可能上涨,那么这番话就很有诱惑力,对方绝对倾耳细听,并做短暂考虑。见到买主犹豫不决,这位销售商又补充道,“如若此事早日定下来,对于卖方妥善安排投产、确保准时交货是有利的。”买主仍有些踌躇不定。“我们可以随时撤销合同,当然必须提前三个月通知我方以便对供货另作安排。”销售商又加上一道保险。此时买主还能说什么呢?赶紧同意签订合同了。
(4)投其所好的引诱法
美国谈生意专家荷伯·科恩在其《人生与谈生意》一书中追忆了他在几年前初次与犹太商人谈生意时,因缺乏经验被对方击败的情形:荷伯先生的上司决定派他到以色列去谈笔生意。
“我太高兴了,曾兴奋地对自己说:‘这可是展现自己才华的一次好机会。命运在召唤我,我要扫清犹太人,然后向国际进军。’一周之后,我乘上去以色列的飞机,参加为期14天的谈判。我带了所有关于犹太人精神和心理的书籍,一直对自己说:‘我一定干好。’飞机在以色列着陆了,我小跑步到达舷梯。下面两个以色列人迎接我,向我客气地躬身行礼,我喜欢这个。两个以色列人帮我通过海关,然后陪同我坐上一辆大型豪华卧车。我舒服地倚在棉绒座背上,他们则笔直地坐在两张折叠椅上。我大大咧咧地说:‘你们为什么不跟我一样,后面有的是地方。’‘噢,您是重要人物,显然您需要休息。’我又喜欢这个。在行驶途中,其中一位主人问道:‘请问您懂希伯莱吗?’‘不懂,不过我打算学几句,我还带来了字典。’‘他的同伴又问我:‘您是否关心您返回去的乘机时间?我可以安排车子去送您。’我心里想,多能体谅人呀。我从口袋里掏出返程机票给他们看,好让他们知道什么时候送我回机场。当时我并不知道他们就此知道了我的截止期,而我却不知道他们的截止期。以后的日子,他们没有立即开始谈生意,而是先让我领略了一下犹太人的文化。以后我整整一周的时间都在旅游。每当谈生意时,他们会推辞到:‘时间有的是,时间有的是。’每晚有四个小时,我被安排在硬木板铺上进行晚餐和文艺欣赏。你可能难以想到这么久在硬木板上是什么滋味。如果你蹭不出痔疮的话,你的体会永远是肤浅的。而当我要求谈生意时,他们就说:‘时间有的是。’到了第12天,生意总算又要开始谈判了,但又提前结束了,以便为高尔夫球挪出时间。第13天又开始了,又提前结束,因为告别宴会需要时间。最后一天,我们正式开始认真地谈生意。正当我们深入到问题的核心时,卧车开来接我去机场。我们都挤入车里,继续着生意谈判。”荷伯·科恩以惨败而归。
由于犹太商人对他谈生意的截止时间了如指掌,先把相互关系搞好,投其所好,而只为正式谈生意挪出一天时间,他因之而有很大的时间压力,他为完成上司的任务而不得草率签约。
3.未雨绸缪,把握时机
俗语说:“一年之计在于春。”做任何一件事,都应抓住时机、把握好时机。就像农民播种要掌握好农时,提前做好准备;渔民打鱼要把握渔讯,随时待发。商人经商亦是如此,须讲究一种主动性,大凡能够未雨绸缪、准确把握时机、审时度势者方能取胜,而被动处事者往往收效甚微甚或无功而返。
商贾巨富的财富积累史往往也就是其奋斗史,郭芳枫也是一样。与许多漂洋过海的闽裔侨商一样,郭芳枫的创业史也充满了拼搏与汗水、背井离乡的辛苦、一无所有的困窘,但经过不断地开拓进取,最终业就功成,取得世人瞩目的成就。这其实是许多闽裔侨商都经历过的生涯,没什么特别。如果说郭芳枫有什么不同之处的话,那么应该说的是,这个幼时没受过什么教育、胸无点墨的福建人,却对全球政治、经济的发展有着过人的敏感和准确的预测,正缘于此,他的商业生涯染上了一丝传奇色彩。
郭芳枫出生于兵荒马乱的20世纪初,当时军阀割据,民不聊生,福建沿海更是饿殍遍地。正是因为这一背景,贫苦中长大的郭芳枫16岁时便要丢下锄头去南洋。当时家乡人笑他,一没钱二没知识,你下南洋又能干什么,又能怎么样呢?郭芳枫不服气,不动摇,强烈的求生存、求发展的欲望驱使他更加坚持自己的志向。他从厦门上船出海时,身上只有最后的几块钱、一张草席和一床破被,就这样一无所有的他来到了新加坡。
当时的新加坡政治上尚未独立,经济上也很落后,加之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大萧条,在这个面积仅585平方公里、人口200多万、财政主要靠转口贸易的岛国谋生,自然是十分不易的。到了新加坡的郭芳枫,进入一个新经营的小五金店当伙计,自此度过了他在新加坡最初沉闷的12年。但有幸的是靠着待人和气、做事机灵,在这家小五金店里,郭芳枫不但取得了当地福建同乡的认同,积累了经营的经验,还攒下了一点钱。靠着这点钱,1940年他决定自己创业,成立了丰隆公司。
经过数十年的打拼奋斗,郭芳枫已成为享誉全球的商贾巨富。1983年,美国金融月刊《投资者》曾评当时世界上最大的12家银行,称世界上有12个最富有的银行家,他们的财产都在10亿美元以上,其中5位都是华人——在这12个最富有的银行家中,荣列第一的就是新加坡丰隆集团主席、原籍福建同安的郭芳枫。如今已过去20余年,郭芳枫的丰隆集团旗下仍然是企业茁壮、效益翻番。集团共有30家星级酒店,分布在新加坡、美国、中国香港及大陆这几个经济热点地区。共有5家上市公司,而其子公司则过百。据《福布斯》杂志后来公布,郭芳枫的个人财富已超过17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