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在北大听到的24堂哲学课
23477800000040

第40章 吃亏——慈忍谦让现辉煌(1)

一个人陷入美德还是恶德,说到底,乃是他有无智慧的结果和标志:陷入恶德是占小便宜吃大亏,得不偿失,显然是一种真正的愚蠢和不智;反之,追求美德是吃小亏占大便宜,得大于失,这无疑是一种真正的智慧。

——王海明(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吃亏就是占便宜

能吃苦方为志士,肯吃亏不是痴人。

——闵嗣鹤

“吃亏是福”,人人都会说,但真正敢于吃亏的人却很少。多数人仍对吃亏心存芥蒂,只有很少一部分人通过吃亏找到了成功之路。

1840年,英国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邮票——黑便士邮票。当时由于准备的不充分和组织疏忽的原因,原本预计在5月6日正式启用的,可是有的城市竟然提前在5月2日售出。提前发售的邮票价值培增,一直为后世的收藏家和邮票爱好者们视为价值连城的宝物。但是,由于时间的原因,原本不多的邮票能够流传到现今的,只有两枚。“物以稀为贵”,这两枚邮票成为了收藏界的珍宝。

100多年之后,在一次美国的拍卖会上这两枚邮票终于再次向世人展现了它们的面目。许多人不远万里来到这里,想一睹为快,更有不少的人想将这两枚邮票买下来成为自己的私藏品。

拍卖大厅里面人头攒动,买家们摩拳擦掌,都有着一副势在必得的样子。拍卖师宣布拍卖会现在开始,底价为10万美元。刚刚说完,下面便是一阵的鼓噪和叫嚷:“15万”、“20万”、“30万”、“50万”、“80万”价格一路飙升,远远超过了拍卖方预期的价格。当他们准备以80万美元的价格成交时,突然间听到角落里传来一声低沉的声音:“200万。”热闹的大厅突然间安静下来,人们都把目光投向了角落里的那个神秘人物,却发现这只是一个很平常的年轻人。在拍卖师毫无悬念地连唱三遍:“200万”时,最终落下锤子,完成了这笔交易。

当人们还在震撼之中没有回味过来时,年轻人又做了一件让他们瞠目结舌的事,只见他从口袋里掏出打火机,烧掉了其中的一枚邮票,神色淡定从容。全场的人都认为他疯了。有人大叫着说:“这个傻瓜,你烧掉的可是100万美元啊!”年轻人的脸上露出孩子般的微笑,只听他高声喊道:“诸位,从今天开始,世界上5月2日黑便士邮票只有一枚了,因此我宣布,它已变成500万美元,有人想要的话,可要抓紧时间了,因为这是独一无二的。”

不久之后,一位富商花了600万美元,从年轻人的手里买走了这枚邮票。

人们都以为得到才是好的,而年轻人却用事实向人们说明失去珍贵的东西,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一个人只有愿意吃小亏,不求事事占便宜,讨好处,才有大便宜可占。相反,那种事事处处要占便宜、不愿吃亏的人,到头来反而会吃大亏。

季羡林说:生活中很多不快乐是因为自己吃了亏,认为“吃亏”就意味着“失去”,认为吃亏是一种极其愚蠢的行为。其实不然,吃亏就是“舍”,只有“舍”才能“得”,所以,从某种意义来说,吃亏就是占便宜。

明朝苏州城里有一家典当铺的掌柜尤老翁,他一向信奉和气生财的信条,从来不和顾客发生争执。一年年关前夕,尤老翁在里间盘账,忽然听见外面柜台处有争吵声,就赶忙走了出来。原来是伙计正在与常在这里典当东西的赵老头争吵着什么。

尤老翁二话不说,先将伙计训斥一顿,然后就笑着向赵老头赔不是。可是赵老头脸色铁青,不见一丝和缓之色,站在柜台前一句话也不说。

挨了骂的伙计委屈地向老板诉苦:“老爷,这事不能怪我呀,是这个赵老头蛮不讲理。他前些日子当了衣服,现在,他说过年要穿,一定要取回去,可是他又不还当衣服的钱。我刚一解释,他就破口大骂。”

尤老翁点点头,打发这个伙计去照料别的生意,自己过去请赵老头到旁边的椅子上坐下,语气恳切地对他说:“老人家,消消气,不要与伙计一般见识。我知道你的来意,过年了,总想有身体面点的衣服穿。这是小事一桩,大家都是熟人,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什么事都好商量。”

说着就吩咐另一个伙计查一下账,从赵老头典当的衣物中找四五件冬衣来。衣服取来后,尤老翁亲手递给他说:“这件棉袍是你冬天里不可缺少的衣服,这件罩袍你拜年时用得着,这三件棉衣,孩子们也是要穿的。这些你先拿回去吧,其余的衣物不是急用的,可以先放在这里。”

赵老头仍然板着脸,似乎一点儿也不领情,拿起衣服,连个招呼都不打,就急匆匆地走了。尤老翁并不在意,仍然含笑拱手将赵老头送出大门。

没想到,当天夜里赵老头竟然死在另一位开店的街坊家中。赵老头的亲属乘机控告那位街坊逼死了赵老头,与他打了好几年官司。那位街坊被拖得筋疲力尽,花了一大笔银子才将此事摆平。

事情真相很快透露了出来,原来赵老头因为负债累累,家产典当一空后走投无路,就预先服了毒,来到尤老翁的当铺吵闹寻事,想以死来敲诈钱财。没想到尤老翁并没有以怒制怒,而是一忍再忍,明显吃亏也不与他计较。结果赵老头只好赶快撤走,在毒性发作之前选择了另一家。

如果在赵老头来寻衅滋事的时候,尤老翁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以怒相对,那么最后摊上官司的肯定就不会是另一家店了。事后,有人请教尤老翁,怎么会料到赵老头有以死进行讹诈这一手?尤老翁说:“我并没有想到赵老头会走到这条绝路上去。我只是根据常理推测,若是有人无理取闹,那他必然有所凭仗。在我当伙计的时候,我爹就常对我说‘天大的事,忍一忍也就过去了’。”

从表面来看,尤老翁把赵老头典当的衣服免费交还给他是吃了亏,但是,他因此免去了耗时、耗力、耗财的人命官司,实则是占到了大便宜。正所谓“吃亏是福”。一些聪明的人遇到事情是不会去斤斤计较的,而是能够成功地运用吃亏的智慧,得到更多的“福分”。

生活中,那些常怕自己吃亏,总是斤斤计较,处处较劲,为蝇头小利也要与人争得面红耳赤的人,不妨多想想“吃亏是福”,用一种豁达的心态接受一切。用争夺的方法,你永远得不到满足,但用让步的办法,你可以得到比期盼的更多。

“吃亏”不仅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睿智。能够吃亏的人,往往是一生平安,幸福坦然。不能吃亏的人,在是非纷争中斤斤计较,他只局限在“不亏”的狭隘思维中,这种心理会蒙蔽他的双眼,最终令其失去更多。

糊涂亏,莫计较

难得糊涂是一种经历,是人屡经世事沧桑之后的成熟和从容,是人生大彻大悟之后的宁静心态的写照,只有饱经风霜,经过坎坷的人才能深得人生的真谛。

——叶舟

在人小的时候,往往对社会和人生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当人一天天长大,经历越来越多的时候,会猛然发现,社会和人生其实并不如当初自己想像的那么美好。于是,便学会了浊眼看世界。许多事情,该糊涂时就别让自己太过于清醒,不糊涂也要让自己装糊涂。因为,太清醒了,就很难再保持一颗如水的静心。在这个时候,便能够体会到“人生难得一糊涂”。原来,“糊涂”也是人生的一种佳境。

当一个人经历了人生的许多风风雨雨之后,对于各种得失、利益、恩怨、是非,就不会再去过多计较。在是非原则问题上不去计较,在原则问题上也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在许多细小的问题上,更不会去作无休止的纠缠。理智地去处世,学会适应各种环境,应付各种逆境。以其理智的“糊涂”化险为夷,这种聪明的“糊涂”可以平息可能会发生的种种矛盾。

明白了这些,就不会经常发“举世皆浊唯我独清,举世皆醉唯我独醒”的感叹;才能在融洽、平等、祥和的气氛中处理一切问题;才能给自己制造一个快乐、自由的心灵空间,才能使我们更好地去吸取别人身上的种种智慧和力量,才能使自己的人生更加圆满,更加顺利。

有一个故事:

战国时,齐国的孟尝君是一个以养士出名的相国。由于他待士十分诚恳,感动了一个叫冯谖的落魄人,此人为报答孟尝君的礼遇而投到他的门下为他效力。

一次孟尝君叫人到其封地薛邑讨债,问谁肯去。冯谖自告奋勇说自己愿去,但不知将催讨回来的钱买什么东西。孟尝君说,就买点我们家没有的东西吧。冯谖领命而去,到了薛邑后,他见到老百姓的生活十分穷困,听说孟尝君的使者来了,均有怨言。于是,他召集了邑中居民,对大家说:“孟尝君知道大家生活困难,这次特意派我来告诉大家,以前的欠债一笔勾销,利息也不用偿还了,孟尝君叫我把债券也带来了,今天当着大家的面,我把它烧毁,从今以后再不催还。”说着,冯谖果真点起一把火,把债券都烧了。薛邑的百姓没料到孟尝君如此仁义,人人感激涕零。

冯谖回来后,孟尝君问他买了何物,冯谖据实回答,孟尝君大为不悦。

冯谖对他说:“你不是叫我买家中没有的东西吗?我已经给你买回来了。这就是‘义’。焚券市义,这对您收归民心是大有好处的啊!”

数年后,孟尝君被人谮谗,齐相不保,只好回到自己的封地薛邑。薛邑的百姓听说恩公孟尝君回来了,倾城而去,夹道欢迎。孟尝君感动不已,终于体会到了冯谖“市义”苦心。

孟尝君当年的“付出”并没有想到日后的“回报”,但等他落难时却发挥出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正是糊涂吃亏的智慧。可见,吃亏也可以是好事儿。

郭德成,元末明初人,性格豁达,十分机敏,特别喜爱喝酒。

在元末动乱的时代里,他和哥哥郭兴一起,随朱元璋转战沙场,立了不少战功。